1、汶川震后羌族移民的生计方式转型和学生教育问题汶川地震后,许多受灾人民的安置问题是政府要解决的头大问题,其中羌族做为我国一个悠久历史的民族被安置在现今邛崃市南宝山上,由于地理位置、地形和自然环境等与原羌族居住区有较大的差异,因此造成很多方面的问题。借助对直台村的现场考察与对居民的访谈,探讨一下被安置居民的生技和教育问题。也进一步加之个人的思考给政府提供一些建议。 汶川地震羌族移民生计方式教育问题 汶川大地震造成了大批的灾民,在汶川县城居住的多为少数民族,震后由于地理位置的险要和施工的难度,大批的灾民都被安置到其它地区,其中位于汶川龙溪乡的灾民主要是羌族,具体有 117 户,共 433 人,国家把
2、这批灾民安置到现今安南山油榨乡的直台村。为了对此村有一个更详细的了解,笔者在假期跟随导师陶斯文教授前往直台村进行了调研,调研方式为考察整个村子概况以及对村民进行家庭访谈。在调研的过程中,笔者了解到本村的羌族人民已被安置妥当,生活上也得到政府的补助,基本适应当地的生活。 一、异地安置后的总体概况 直台村全部为羌族,总共 117 户,共 433 人,政府根据各家庭情况给予了妥善的安置。具体情况如下: 规划总建设面积 24905,总建筑面积 15798.3,住宅面积15198.3;户型分别为:一人户 5 户,二人户 5 户,三人户 42 户,四人户 33 户,五人户 32 户;非住宅面积:600;容
3、积率:0.643;建筑基底面积:6400;建筑密度:25.7%;机动车停车位:20 辆;非机动车停车位:160 辆;安置人数:433;房子总套数:117。 直台村总总幅员面积 1.2 万,耕地面积 1093.68 亩,总劳动力 258人,该集中居住区配套给水、排水、排污、道路、绿化、电视、网络等各项基地设施,还有健身广场、小型超市、文化娱乐中心、卫生室等基础设施。此外,政府每人每天发放 1 斤大米,2 两清油,过年期间一人一斤肉,老人还有每个月 60 至 97 元的补贴。这些都能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状况。但是在访谈过程中发现村民也有很多困难之处,总体来说就是未来生计和孩子上学问题。 二、生产方式
4、的转变 原本在汶川的居民,每家基本上都有自己的耕地,有自己的牲畜,有的甚至还养上百头羊,他们就靠耕地种庄稼为生,有一个可靠的生活保障,但搬迁至直台村之后,这种生产方式发生了大的变化。由于地质和规划面积的原因,新居住区没有什么耕地,附近山上都是红壤,地处四川的边缘,海拔在 1800 米左右,气温较低,由于气候和红壤的原因,此地只能种植茶树。所以这就面临这生产方式的转变,从种植庄稼蔬菜转变为种植茶树, 。目前,茶地的管理工作全部移交给了当地移民,由移民自行承担茶叶管理的费用并享有茶叶收获的全部利益。就茶叶的种植管理和收益问题,直台村村民的看法是: “刚种植的茶树,茶苗刚长出来,三年不一定见成效。况
5、且茶树总共才四百多亩,人均分到的不到两亩,因此总收入也不高。还有就是卖茶得看季节,还得关注市场,讨价还价,不一定卖的好价钱,你本来该卖得到高价钱,没管理好,他就冲苔了。 ”当移民自行管理茶园后,他们还会面临很多问题: 首先,种植和管理经验的缺乏可能使得移民很难以防范自然灾害,比如茶树生病导致产量降低。其次,新茶树投入生产产周期长,持续投入的成本给移民带来了压力。新茶的投产时间应当是在 4 到 5 年以后,这其中的投入必定不小。除此以外,移民们还需更多的人手管理,这样就困住了还多可以外出打工的人。第三,茶叶收益不稳定。如果遇到自然灾害等,移民的收入就无法保障。我在跟居民谈话中了解到,他们最担心的
6、就是自己的收入问题,他们告诉我,搬迁到这里身体上不累了,但心理却很累。 在访问中还得知村民除了政府的补贴之外,就只能靠打工为生了,人口多的家庭有年轻人出去打工,每年大约汇款 10000 元左右,那些没有年轻人出去打工的家庭就没有太多的办法了,每天吃的蔬菜自己要买,孩子上学的费用自己还得承担,其它的生活用品自己出钱买,电费、水费都得自己出,政府给予的家用产品就是一套房子,一台电视机,其它的都是自己买的。 三、学生教育的困境 谈到教育,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以前的村民不太重视教育,也没有钱供孩子一直上学。有的家庭孩子多,供不起,就只能供一个孩子读书,其他的出去打工。现在父母都意识的上学的重要性了,
7、希望自己的孩子念书,学更多的知识。但由于交通的不便利,不通公交车,孩子们上学都跑很远的路程,访谈中村民们谈到,孩子们上学都是走很远的路程,下午三点放学要到五六点才能到家,一周回家一次,有的孩子年龄特别小,走路走不长,就没办法花钱坐车,大点的孩子父母也给钱坐车,但他们不舍得花,就一路走到学校。在学校的费用大概是一个学期1300 元,这个费用还是很高的,况且年龄小的孩子住校父母还不是很放心。村民们都反映希望政府能帮助他们在村子里建一所学校,但考虑到人数太少,建学校的可能性不大。因此这些父母都非常担心孩子的教育与安全。 四、对生计问题和教育问题的建议 第一,对于生计问题,由于自然灾害导致的这种异地迁
8、移不可避免地要面对一些生产方式上的冲击,对现在生活方式的适应问题,当迁移过来之后,移民们从第一产业转向第二、第三产业,进入到一个新的生存环境和生产模式,关于茶树的种植还是存在一定的风险,政府应该给予其更好的政策,比如对其茶叶进行集体收购,给予相对高的市场价格,保证其盈利。再者,笔者发现直台村的风景,空气十分宜人,美丽的大山,新鲜的空气,非常适合现代城市人旅游,因此如果在此投入资金多一点,发展旅游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第二,对于教育问题,由于考虑到人数少,对建设学校这个建议可能不会被采纳,我觉得政府可以给村子里配一辆车接送孩子上学,每次派一个家长照看孩子,这样可以集中起来,让家长放心,也让孩子们可以安心地学习。 参考文献: 1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 2马戎.民族社会学社会学的族群关系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邓嗣华.南宝山上声声关怀送春风.四川日报,2010 年 3 月 3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