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增速放缓或成常态“未来中国经济增速减缓到 7%,或者再过五年、十年,经济增速减至 6%都正常,一如欧美国家在经历经济转型期后,现在两个点的增长速度都属于常态。 ” 今年的春天似乎比哪年都偏冷,刚刚出台的一季度的经济数字也显示出“减速下的冷静” 。 4 月 15 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一季度经济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GDP 同比增长 7.7%,比上季度回落 0.2 个百分点。这是去年四季度 GDP增速反弹至 7.9%后,再次波动回落。一季度 GDP 增长 7.7%的数据比之前市场普遍预期的返“8”偏低。 “7.7%低于市场的预期,主要因为工业生产减速比较明显,特别是目前经济增长更多是政府刺激拉动的结
2、果。房地产和基建投资非常好,拉动了服务业增长,但是制造业疲软,所以内生增长的动力依然是不足的。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牛犁在接受中国经济信息杂志记者采访时指出。 目前,中国经济正在加速完成产业结构转型,这一发展阶段意味着在未来几年的经济增长速度都将放缓。正如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指出的, “7.7%的增速在当前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下并不低,总体看属于平稳增长,有利于企业和地方政府调结构、转方式。 ” 增长方式之变 对中国经济而言,过去 30 多年持续两位数的高增长,如今已彻底成为过往。在步入结构转型期后,由于劳动力以及其他生产要素的供求关系都发生了一些变化,目前潜在的生产
3、率趋于下降。在此背景下,注重技术创新、改革要素生产方式,产业结构调整等被提上日程。 细读一季度数字,三大产业的增长已发生微妙的变化。据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 8.3%,比二产高 0.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达 47.8%,比上年同期提高了 1.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的产值有所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明显上升。 “现在我们的工业化慢慢由中期向后期转,比重减弱,而服务业的比重始终在稳步上升。现在服务业的比重还在 40%多,涨到 50%、60%甚至 70%左右才会稳定下来,而第二产业占比慢慢要变到 20%左右,西方国家的第二产业目前才占比约 10%。 ”牛
4、犁认为这是产业结构发展的必然趋势。 他补充到,目前还不能说明产业结构的调整取得了显著效果, “目前工业减速过急,而服务业增长多受益于基建投资、房地产投资的拉动,使得第三产业比去年增加了 0.8 个百分点,但是第二产业减慢了 1.3 个百分点,减速太猛。 ” 传统产业的生产能力过剩一直是比较突出的问题,这些年来相关部门没有通过一个很好的机制加以引导,目前来看,它仍是经济转型中首需解决的问题,接下来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或将进入提速期。 内需有望继续担纲 纵观中国经济发展十年,投资、消费、出口三者关系此消彼长,总的来看,投资依赖减弱,内需地位逐渐攀升成为中国经济进入缓慢增长期的必然趋势。 2013 年一
5、季度 GDP 增长的 7.7%中,有 4.3 个百分点由最终消费贡献,消费对 GDP 增长的贡献率达 55.5%。而资本形成总额和货物、服务净出口分别拉动 GDP 增长 2.3%、1.1%。内需在一季度的经济增长中占主要拉动力。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由于居民收入增长很快,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高于投资。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消费与投资此消彼长。2002 年开始,投资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高于消费,在 2009 年,投资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甚至达约 90%。从去年开始,消费的贡献在 10 年来首次超过投资,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拉动力。2013 第一季度消费继续保持了这一主要拉动力的角色。 牛犁说,
6、 “从长期看来,未来经济的发展必然以消费为主导,这是我们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欧美居民消费占 70%,加上政府消费可能有 80%多,投资拉动也就十来个点,外贸逆差还要往下拉一些。促进经济增长,调结构成为必然。 ” 然而,目前的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投资的情况,是否具有可持续性,仍值得关注。 “希望它可持续。我们长期以来是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但是更希望通过消费来拉动。消费成主要拉动力的前提,是老百姓收入的增多,这需要一个发展过程。短期内肯定有波动,处于变化中。政府的方向很明确,要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想方设法培养新的消费增长点,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让老百姓收入增加,继续完善
7、经济保障体系,让老百姓尽可能的减少消费的后顾之忧” ,牛犁说。下半年经济态势 如今 2013 年已经过去近半,一季度的 GDP 复苏疲软,引起了人们对于下半年经济走势的普遍关注。 论及今后的 GDP 走势,牛犁分析, “总的来看,今年是在政策推动下的一个相对温和的复苏态势,尤其是一季度这样一个数据,还是相对偏弱的一个复苏,但是从趋势上看,是在慢慢好转,现在是 7.7,到二季度到达 8,三季度 8.1、8.2,到四季度再回收一下,大体上这样一个态势。 ” 英国最大商业银行之一巴克莱银行 4 月 16 日发表研究报告称,未来几个季度中国的经济增长“底线”可能为 7.5%,认为上半年中国将倾向于宽松
8、的货币政策和金融环境。 对于此观点,牛犁表示, “我不认同这种说法。去年三季度同比增长7.4%,就明显低于巴克莱所谓7.5%的底线 。未来中国经济增速下降到7%,或者再过五年、十年,降至 6%都正常,就像欧美国家在经历经济转型期后,现在两个点的增长速度都属于常态。 ” 对于之后的货币政策,牛犁说,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仍将是政府的政策方向。下半年货币政策不会有大变动” 。此外,牛犁补充,货币发行规模和政策由中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决定,他并不认同当前“货币超发”之说。一方面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城镇化不断推进的时候,需要的流动性要多一些;另一方面,我国目前经济同比增长7%、8%,而欧美现在增长两个点,当然货币规模增长要快。最核心的是,我们的储蓄结构跟西方完全不同,西方百姓无储蓄习惯,而我们的储蓄率达约 40%。另外,资产结构、融资结构亦不同。 ” 多数投资机构认为,中国经济仍在经历脆弱复苏,未来政策将支撑经济增长,同时,考虑到房价上涨压力较大且杠杆水平等因素,政府较难出台较大规模的刺激政策。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考虑到去年四季度以来的充裕社会融资发挥作用需要时间,以及该水平相对于 7.5%的政策目标仍有空间,该水平仍可承受。他建议,未来政策宜继续保持稳定,不宜贸然显著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