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对中国编辑出版教育的思考摘 要 经过多年的学科建设,编辑出版专业已经趋向成熟,但与一些传统学科相比,它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我们应该从编辑出版学科自身的立足点着手,思考如何从理论建设、案例教学、通识教育三个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培养。 关键词 编辑出版教育 反思 理论建设 通识教育 中图分类号 G2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3) 04-0024-03 Abstract Over many years of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editing and publishing major has matured. But compared wi
2、th some traditional disciplines, it still has many problems. We should start from the foothold of this discipline, and strengthen training students ability from three aspects: theoretical building, case teaching and general education. Key words Editing and publishing education Thought Theoretical bu
3、ilding General education 我国编辑出版教育在为出版产业提供人才支持的同时,也一直承受着诸多争议,其中关于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之间的矛盾问题一直是关注焦点。早在 2003 年 10 月至 2004 年 2 月中旬,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专业调查小组曾进行一项关于出版专业就业情况的趋向性状况调查 ,结果2显示,无论是学生还是出版机构,对中国的编辑出版教育似乎都不满意。在被调查的 164 家出版单位中,明确表示需要编辑出版专业学生的只有15%1。如今时隔近十年,再回头看这项调查的结论,我们仍然感到一种危机。因为当年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很多得到改善,但很多仍然存在。当然我们也不必过于悲
4、观,那些在编辑出版专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可能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于其他专业的教育中。但无论如何,这十年间,我们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中国编辑出版教育的反思。 在那次调查中,关于编辑出版教育学生有两个反应比较强烈的问题:第一,学生希望任课教师“具有广博的学识和深厚的人文底蕴” ;第二,学生希望任课教师具有编辑出版实践经验。这两个问题至今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而且也很难在短期内得到解决。本文主要围绕这两个问题进行反思,同时探讨如何加强编辑出版专业的通识教育。笔者希望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思考未来编辑出版教育的发展方向,而不是试图为编辑出版教育提供一个考虑周详的课程设计。 1 编辑出版教育的理论建设 中国在编辑
5、出版方面有丰富的文献,我们可以据此抽绎出宏观的理论。人类自从有文明以来就开始从事编辑活动,他们都做了些什么,他们做的事情对他们那个时代产生了哪些影响,他们又受到哪些局限,这些局限又如何影响他们的编辑出版活动,这些领域的探索都是极富价值的。同时,当我们把编辑出版活动纳入学术研究的视野,从编辑出版活动的角度来分析一些文化活动,我们就会多一道智慧的光束。 编辑出版教育在目前比较欠缺宏观方面的理论。如果编辑出版教育3不能在宏观理论上拓新,编辑出版学术界不能把编辑出版活动在影响人类历史文化进程中的作用机理,以及编辑出版活动与人类文化活动之间的联系揭示出来,编辑出版教育就会缺乏宏观寥廓的视野,会慢慢失去吸
6、引力,最后走向衰败。因为缺乏深度,它可能无法激起那些有学术抱负的学生的激情,无法吸引优秀学生。在学科发展上,也只能固步自封,无法与其他学科交流和对话,更难把学术成果奉献给社会以增进社会福利。 我们必须经常反思以下问题:编辑出版学学科的核心课程是什么,有哪些经典可供学生阅读,这些经典是否经过历史的检验,能否给学生在心智上和方法上提供良好的训练。在一些传统悠久、积累深厚的学科,比如法学,我们可以列举很多不朽的经典,如洛克的政府论 、霍布斯的利维坦 、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 、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 ,这些经典论述人类最根本的一些问题,如人的本性是什么,什么是政府,为什么要组建政府,怎么组建政府。经典书目
7、不仅对这些问题作出回答,而且构建出严谨的理论。这些理论以及它们提出的问题,可以启发学生无尽的思考,挑战学生的智力。但遗憾的是,就编辑出版理论研究的现状而言,理论建设确实让人感到寒碜,编辑出版学科还没有经典。因此,即使我们把这些年积累的最精粹的知识和理论都呈献给学生,恐怕也难以满足他们饥渴的心灵。 随着物质财富的日益丰富,人们越来越追求精神消费,而很多精神需求超乎想象。他们“有一种超越个人关切范围的普遍欲望,因为对并非直接相关的事情表示兴趣是人这种动物的天赋。它可能是一种无4一定规律的和微不足道的好奇心,它可能累积成为一种强烈的渴望。无论如何,既然欲望的本质是这样一种超出任何实际满足的东西,那么
8、发布者通常能依靠一种潜在的需求;他可以在没有需求的地方发展出需求来”2。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编辑出版业该如何满足这种需求,该承担什么责任,对编辑出版人应该进行怎样的专业主义教育,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进行深刻的理论思辨。 总之,加强编辑出版教育的理论建设可以拓宽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把握和判断宏观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会在未来影响学生的发展高度。 2 编辑出版的案例教学 在编辑出版的实践教学上,笔者主张建立和完善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被实践证明的有效方法。美国管理学者彼得德鲁克的名著公司的概念 ,全书就是对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一个案例分析,在分析过程中提炼出一些管理原则,比如大公司的联邦分权
9、制就是在这个案例中总结出来的。 如同企业管理学的最佳案例来自企业一样,最佳的编辑出版案例来自编辑出版实务界。但实务界在编辑出版专业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就是急于总结成功经验,忽略对案例的综合分析。可能实务界有一种误解,认为发表在期刊上的文章就应该具备学术品位,学术品位就意味着理论的概括与抽象。因为急于概括理论,很多文章的文笔枯燥乏味,让人难以卒读,总结的经验似是而非。例如,一家出版社在金融危机期间从国外引进一本著作,翻译出版后很畅销,获利丰厚,这家出版社可能会就此写一篇总结经验的论文,得出的结论是出版社如果想使出版的书籍畅销,必须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和5人们的心理需求。这种结论实在不
10、需要专门著文来论证,也没有多大价值。究竟什么是那本书畅销的真正原因,也许这家出版社自己也没有完全搞明白,可能是翻译比较好,也可能是原著的作者比较有名气,也可能是营销做得比较好或者出版时机选得比较准。只有全面了解案例的信息之后,才能判断究竟是什么原因使那本书畅销,增长我们关于编辑出版的新知识。案例之中还必须有人的活动,人的思想感情,人在作各种决策时的判断依据,这些并非只为吸引人阅读。 美国权威的编辑业务教科书编辑人的世界里的文章都是用平实的笔调写的,有的文章读起来就像一篇生动优美的小说。比如, 当编辑扮演谈判者的时候一文是这样开头的, “在作者签约 15 个月后和交出稿件 3 个月后,我接到一通
11、电话:你知道吗,我的工作比我原来预期的多得多,我真的觉得你应该多付我一点钱。我和一些朋友谈过,他们都说你应该付我版税。 ”作者接着坦露他当时的感受:“我叹了口气。当我以固定酬劳的方式聘用这位作者来当编辑的时候,我知道他迟早会产生这样的感觉。但是,我不知道结果竟然会如此伤情。 ”3作者接着继续叙述下去,引出主要问题,在叙述中穿插进建议与观点。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比枯燥刻板讲述的理论效果要好得多。编辑出版杂志应多刊登这种文章,多朝这方面引导。 在中国,笔者相信,如果一个学生把商务印书馆的案例研究透彻,他将会获得关于编辑出版的一切知识。除此之外,他还能了解到关于社会与文化、企业管理、市场营销方面的知
12、识,以及为人处事、道德修养方面的哲学。 6很多人都会赞同案例法是编辑出版教育很好的方法,但是案例收集需要很大的成本。德鲁克在写作关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案例时,光调研就花了整整 18 个月4。笔者建议,案例的收集整理可以由几个高校共同组织力量,联合行动,共享知识产权,并集体与编辑出版实务界合作沟通。 3 编辑出版的通识教育 编辑出版教育常常被人诟病为没有实际内容的空壳。有人认为,一个学了四年编辑出版专业的本科生,由于没有专业背景,可能无法胜任一些专业性强的编辑活动,这种担忧不无道理,笔者也经常反思这个问题。但我们同时要看到,在编辑出版教育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同样存在于其他学科,也许这个问题是所有实
13、践性强的学科都存在的。 在编辑出版实践活动中,编辑出版主体自身需要具备相当程度的相关专业知识,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但诸如考双学位或者加大相关专业的课程教学等措施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如果一种学科薄弱到连核心课程都依赖其他学科的支撑,这种学科就没有存在的意义。有编辑出版经验的人都知道,编辑出版人有一套专门的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技巧,它使我们足以胜任这项工作,比如借助工具书。王云五曾购得大英百科全书一套共 35 卷,花费三年时间通读一遍5。 商务印书馆立馆的一大支柱是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笔者当然敬畏商务印书馆编辑的知识素养,但笔者同时认为,商务印书馆内部绝不可能储备精通这项文化工程的所有人才,
14、它甚至也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去决定选译的所有学术名著,它所做的主要是沟通协调工作。正如这7套丛书出版说明中所说的:“幸赖著译界鼎力襄助,三十年来印行不下三百余种。希望海内外读书界、著译界给我们批评建议,帮助我们把这套丛书出好。 ”正如商务印书馆所做的那样,编辑出版活动只需调动人的智力,把相关专家聚拢在一起,收集并分析他们的意见,最后进行价值判断。编辑出版教育要达到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这种判断能力。 因此,编辑出版的通识教育不需要深入到各种庞大复杂的知识体系的细枝末节,因为任何一种学术的核心都可以用简明清晰的概括性语言陈述出来,那些有争议性的前沿问题并不需要编辑去判断和解决。所以在编辑出版教育中,关
15、注的焦点应该放在核心课程上,让学生在学习核心课程之后,对某个领域产生兴趣,形成进一步探究的欲望。这样学生就掌握了通识教育的主动权,可以在学好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上,任意选修其他感兴趣的课程。 应该鼓励编辑出版专业的学生直接进行编辑出版实践活动,这种实践活动会使学生对相应的专业知识产生一种迫切的需求,这是获取知识的最佳方法。很多编辑出版大家在学生时代都有编辑出版的经历。美国时代周刊创始人亨利鲁斯的编辑出版能力主要是在大学时期编辑校刊时获得锻炼的。亲自编辑出版一份刊物可以对一个人的能力进行全面锻炼。 4 结 论 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对编辑出版业给予很高的评价,他认为“此项工业为以知识供给人民,是为近世
16、社会一种需要,人类非此无由进步。一切人类大事,皆以印刷记述之;一切人类知识,皆以印刷蓄积8之,故此为文明一大因子,世界诸民族文明之进步,每以其每年出版物多少衡量之”6。编辑出版是一种潜隐的活动,近些年来,由于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共同努力,这种活动被从幽暗处拉到阳光充足的地方,我们由此获得了观察社会、观察文化的一个新的视角,并在一些高校建设了编辑出版专业。另一方面,我们必须认真反省编辑出版专业是不是有足够数量的专业经典著作,这些著作能不能对学生的智力进行全面深刻的训练,使他们像学习其他学科一样,培养一种健全优良的品格。他们毕业后,是不是可以从编辑出版这个角度观察社会,认识社会。在编辑出版技术上,这个
17、专业的学生是不是至少获得了比其他专业毕业生更强的运用能力。 如果编辑出版教育成功地做到以上两点,即使培养的学生毕业后未进入编辑出版界,他们进入其他行业也一定会很优秀,因为他们在编辑出版专业几年的学习没有虚度,只要假以时日,他们的潜能会爆发。如此,编辑出版实务界也最终会改变对编辑出版教育的看法。 注 释 1肖东发,许欢.关于我国编辑出版专业教育的论争与调查分析J.河北大学学报,2004(5):29 2美新闻自由委员会;展江,王征,王涛译.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66 3美格罗斯主编;齐若兰译.编辑人的世界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6:97 4美彼得F.德鲁克著;罗艳等译.公司的概念M.上海:上海9人民出版社,2002:1 56王建辉.文化的商务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36,263 (收稿日期:2013-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