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质量管理关键部位分析.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807173 上传时间:2019-03-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质量管理关键部位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质量管理关键部位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质量管理关键部位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质量管理关键部位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质量管理关键部位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质量管理关键部位分析【摘 要】本文就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质量容易形成的通病和实际解决措施谈几点体会,供广大同行一起探讨。 【关键词】混凝土;框架;施工;质量;控制 一、梁柱节点箍筋施工问题 1、一般施工作法的弊病梁柱节点施工的复杂性主要表现为:节点构造复杂,钢筋分布密集,操作人员高空作业,施工难度大,特别是中间柱子钢筋纵横交错,箍筋绑扎不便,采用整体沉梁时节点区下部箍筋无法绑扎,致使梁柱节点部位不放或少放柱箍筋,留下严重隐患。部分施工人员意识到钢筋骨架整体入模后柱节点内箍筋绑扎困难,便采用两个开口箍筋拼合,然而在整个节点区均采用开口箍筋显然不符合规范规定。规范对箍筋封

2、闭和箍筋末端弯钩的构造要求,是保证箍筋对混凝土核心起有效约束作用的必要条件。 2、采用分层套箍法操作难度仍相当大,且须将节点部分侧模板拆除方能保证节点箍筋间距及绑扎牢固。若采用原位绑扎钢筋(即先安装梁底模,再直接在梁底模上绑扎梁筋、安装侧模板) ,其缺陷是:只安装梁底模,不安装侧模板,板的模板无法安装,造成整个模板支撑系统不稳定,易发生模板倒塌事故;在框架结构施工中,所有的钢筋均须在施工楼层堆放和二次运输,在这种开放的模板体系上堆放和搬运钢筋极其不安全;支模和绑钢筋多次交叉作业,不利于施工组织管理,窝工现象较2严重,工效较低。 二、改进的措施 下料时每个节点增加若干根纵向短筋(可用细钢筋) ;

3、柱节点区箍筋现场焊接在纵向短筋上形成整体骨架,再将整体骨架套入柱纵筋并搁置在楼板模板面上,穿梁钢筋并绑扎,为防止附加纵向短筋位置与柱纵筋冲突而造成套箍困难,附加纵向短筋应偏离箍筋角部约 5 厘米。采用该法可保证柱节点箍筋的间距与数量,实施效果较好。需要说明的是,当结构较复杂时,采用该方法可能也会有困难,施工时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三、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的问题 目前高层项目中,柱使用 C45 甚至 C60 及以上混凝土非常普遍。实际工程中楼盖合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为 C20C35。柱混凝土设计强度高于梁板,且随建筑物高度增大,两者的设计强度差距会越大。JGJ31991 第 5.2.1 条规定:梁柱混

4、凝土强度等级相差不宜大于 5MPa,如超过时,梁柱节点区施工时应作专门处理,使节点区混凝土强度等级与柱相同。强调节点核心区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要与柱相同,不能与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而现行规范 JGJ32002 第 13.5.7 条规定:当柱混凝土设计强度高于梁、楼板的设计强度时,应对梁柱节点混凝土施工采取有效措施,虽未强调节点核心区混凝土强度等级要与柱相同,但无论梁柱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差多少都要保证节点强度。两者均旨在保证“强节点”的设计原则。 四、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问题 3保护层厚度的规定是为满足结构构件的耐久性要求和对受力钢筋有效锚固的要求。保护层厚度太小,无法满足上述要求,太大则构件表面易开

5、裂,因此,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041992)第3.5.8 条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GBJ3011988)第 5.2.10 条、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第 5.5.2 条均规定: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梁拄允许偏差为5mm。在框架结构施工中,由于楼面标高是一致的,双向框架梁同时穿越柱节点时,必然造成一侧框架梁面筋保护层厚度偏大(往往会超过 40mm) 。井字架梁节点也有同样问题,这些问题无法避免,但需注意:一是梁箍筋的下料问题,由于一向框架梁面筋需从另一一向框架梁面筋底下穿过,若该向框架梁梁端箍筋按原尺寸下料,面筋无法直接绑扎到箍筋上,对

6、梁骨架受力不利,因此梁端箍筋下料时高度可减小 2030mm(仪一向框架梁端需要) ;二是施工时以哪一向为主,因保护层厚度增大,截面有效高度变小,正截面受弯承载能力减小(约 5%) ,设计时是否考虑了这种影响,另一方面构件表面容易开裂。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第 9.2.4 条规定当梁、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大干 40mm 时,应对保护层采取有效的防裂构造措施。对此须在设计时就明确以哪一向为主,并对保护层厚度偏大的一向梁端加铺一层钢丝网以防表面开裂。 五、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1、柱的“烂根”和“夹渣” ,现浇框架容易出现“夹渣烂根”现象,使根部混凝土漏浆,严重时出现

7、“露筋”和“孔洞” 。其直接原因是柱模直接放在楼地板上,预先没有在楼板上做找平层或加标准框浇出底面,4更没有留清扫口。当层段5m 中段未留浇筑口,进料从顶部直接下。自由落差3m,在柱内钢筋阻拦下料使粗细料分离,另因底部板立不平且未堵缝。导致水泥浆流失掉,也存在底面垃圾未清除净、振动棒长度不到位等因素,造成根部夹渣、烂根问题。保证质量的措施应在框架柱接头外进行,即上次浇筑后加相同规格的方框,并浇平框面,继续上浇前支横模从板面开始,浇筑时在顶洒一层 1:0.4 的水泥砂浆。并铺 1:2 水泥2530mm 厚,在其上浇混凝土,可保证框架柱自然密实,不会出现夹渣或烂根的质量问题。 2、控制好混凝土质量

8、 对配合比的控制不容忽视,再准确的配合比,现场不控制粗细骨料的含杂质量和称量,仍然会生产出不合格品。有的工地不做配合比设计,而套用别人的比例。对已浇成品不保护,养护不及时,尤其是夏天气温高的地区更需要保养,这是提高强度的重要环节。对混凝土框架柱的浇筑施工,必须遵守现行的施工规范,注意克服配料计量、拌和时间短,加水不控制,运距长摇晃离析现象,更要注意振捣不密实、过振、漏浆、跑模、不清除残留木屑等现象。不当施工所产生的后果将削弱支撑件的竖向荷载,影响结构连接及降低抗震能力,只要按照施工操作标准施工,步步检验认证,按规范施工,框架工程质量就会得到保证。 六、结语 该种施工方式具有整体性好、围护墙体轻、抗震性好、施工速度快、布局灵活多样的优点,在工程实践中成为主要的结构形式,工程技术人员在施工中应严格按照图纸和规范施工,方能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5参考文献: 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 2王万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工艺的改进建议.中华建筑.2010.12 3侯志明.高层框架结构施工技术一席谈.混凝土.2009.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