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高层建筑工程质量监控要点分析【摘 要】随着高层建筑施工工艺复杂程度越来越难,新材料,新工艺层出不穷,对建筑工程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对监理工程师的监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结合工程实例,对高层建筑工程质量监控要点进行探讨,着重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控制、 “三线”控制、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控制以及 A 级保温材料节能工程的控制要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层建筑; 监理控制; 要点 引言: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土地资源的逐步减少,势必使建筑物向空间发展,高层建筑越来越多,体积庞大,基础深度大,建筑高度高,结构复杂,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应用广泛,各工种立体交叉作
2、业多,施工难度增加。作为监理工程师如何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安全控制体系,应根据建设项目特点,施工企业的综合实力,施工条件自然环境等综合分析设置质量控制点,并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重点把控,达到预期总的目标。 湖南衡阳某高层住宅小区,总建筑面积约 16 万 m2,其中大地下室面积约 1.2 万 m2,结构类型:钻孔灌注桩桩基、筏板基础、剪力墙结构。现以其中某 29 层高层建筑为例,叙述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控制、 “三线”控制、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控制以及 A 级保温材料节能工程的控制要点。 1、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2该建筑地下室底板面积约 1500m2,混凝土厚度为 1.5m,中间有 1 个由 3 部电梯
3、合起来组成的电梯井基坑,其中 1 座电梯井基坑深度为2.8m,另外两座深度为 2.1m;同时还有 3 座深度为 1.4 m 的集水井和 1 条深度为 0.8 m 的水槽。在浇筑底板的同时,浇筑高度为 300 mm 的四周地下室墙板。本次浇筑混凝土方量约 2 300 m3,混凝土设计强度为 C35P8,内掺 8%的抗裂微膨胀剂。施工缝设置钢板止水带。 为确保混凝土的浇筑质量、避免混凝土裂缝的产生,监理组要求施工单位编制详细的专项施工方案,并对专项施工方案认真审核,提出具体改进意见。 1.1 混凝土试配 2010 年 4 月 10 日土方开挖基本完成。混凝土浇筑时间为 5 月上旬,室外环境温度估计
4、 22 左右。查阅相关资料,当每立方米的混凝土水泥用量增加 10 kg,水泥水化热将使混凝土的温度相应提高 1。因此,为了控制混凝土升温、降低温度应力、减少产生温度裂缝的可能性,采用 f60 代替 f28 作为混凝土设计强度,将可使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减少 40kg/m370 kg/m3,混凝土的升温相应减少 47。但是,设计单位依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及多年经验,认为没有必要利用后期强度。因此,现场监理组向施工方提出:为了减低水化热的产生,要用低水化热的水泥并且减少水泥用量,采用减水、缓凝、密实型的 JM- 及 RJ-8 外加剂、粉煤灰掺合料。其结果既能保证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抗渗要求及高流动
5、性、低水胶比(0.45) ,又能使水泥用量相应降低 60 kg/m3,相应地温升降低 6。施工单位提前两个月与商品混凝土3公司多次协商进行混凝土的级配试验,除未采用低水化热水泥外,均采用了我们的意见。 1.2 浇筑方案 (1)运输道路勘察。确定混凝土车运送线路,确保混凝土能连续安全运至工地现场。从商品混凝土公司至工地现场全程 9km,30min 就能到达工地现场,满足施工要求。 (2)工地现场自然条件勘察。为了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不留施工缝,决定采用 37M、47M 汽车泵各 1 台(另有 1 台汽车泵随时备用)。确定泵车停放位置(东西各 1 台) 、浇筑顺序及进度(商品混凝土公司具备 3
6、000m3/d 的供应能力) 。现场调度根据施工浇筑进度,合理安排橄榄车数量及从搅拌站发料速度,保证混凝土的连续供应,以免因现场车辆过多、时间过长而引起坍落度损失。 (3)浇筑顺序。先浇筑电梯井基坑底板和集水井底板,然后从东西两侧向中间同时浇筑;期间电梯井墙板每隔 1 h2 h,按 500 mm 一层分层浇筑至底板,然后与底板同步浇筑,按东西方向合拢后同时向南浇筑。 (4)浇筑方法。混凝土采用“分段定点、一个坡度、斜向分层、薄层浇捣、循序渐进、一次到顶”的浇筑方法,以扩大散热面积、降低温升速度,混凝土浇筑坡度为 1:10。根据计算,混凝土的最大浇筑面积两台泵车约为 500 m2。根据规范要求,
7、混凝土的浇筑厚度为每层 300 mm,则每层所需混凝土量约为 150 m3。经混凝土公司确认,每台泵车的输送率 40m3/h 以上,所以两台泵车混凝土的浇筑方量在 80 m3/h 以上,4因此每层浇筑的时间不会超过 2 h,完全满足规范要求,计划在 30 h 之内浇筑完毕(包括收头) 。为了减少表面裂缝的形成,必须在初凝前进行二次振捣,并且在终凝前完成第二次抹压。 1.3 混凝土的测温方法及养护 (1)查阅相关高层建筑施工资料。根据已施工的许多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现场实测升温、降温数据资料,经过统计整理分析后得出:凡混凝土结构厚度在 1.8 m 以下,在计算最高温升值时,可以忽略水灰比、单位用水
8、量、浇筑工艺及浇筑速度等次要因素的影响,而只考虑单位体积水泥用量及混凝土浇筑温度这两个主要影响因素。工程实践证明,其精确程度完全可以满足指导施工要求,其计算值与实测值相比误差较小。也就是说,凡混凝土结构厚度在 1.8 m 以下时,现场测温工作可以取消。但本工程还是按要求布置了 5 处测温管,前三天每天测得温度逐步升高,第四天开始测得温度逐步下降。根据记录,到第三天混凝土内部温度达到最大 66 左右,混凝土表面温度为 42 左右,温差为 24 左右,满足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内外温差不超过 25 的规定。 (2)混凝土养护。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加强表面的保温、保湿养护,对防止混凝土表面裂缝具有重要作用
9、。本工程属夏季施工,因此,待混凝土终凝后在其表面蓄存了约 100 mm 深度的水,采取蓄水养护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在我国很多工程中采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水的导热系数为 0.58 W/mK,具有一定的隔热保温效果,这样可以延缓混凝土内部水化热的降温速率,缩小混凝土中心和表面的温差值,从而可控制混凝土的裂缝开展。本工程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经 3 d、7 d、28 5d、60 d 分别进行观察,无裂缝产生)证明夏季施工蓄水养护效果明显。2、垂直度、轴线、标高“三线”控制 精确合理布设和传递平面及高程网点,不但能在较大程度上使立面、平面的施工测量工作和建筑施工得以顺利进行,而且能保证达到建筑物所要求的
10、测量精度和避免差错的出现。所以这是一个重要的监控点。 2.1 轴线的控制 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脚手架与施工层同步向上,导致从外围一些基准点无法引测。因此,在 0.00 结构复核轴线无误后,以地下室顶板楼面为基准,在最长纵横向预埋多块 200 mm200 mm 钢板,并在钢板上用红漆及钢锯条锯刻痕标示控制轴线或主轴线控制点。2 层11 层施工时,以底层楼面为基准在每层楼面相应位置留设 200 mm200 mm 方形孔洞。每次楼面测量放线时,用激光垂准仪将底层钢板控制点引测至该层楼面,再用经纬仪、钢卷尺进行轴线校正,放出各楼层轴线和细部尺寸线。11 层20 层、20 层29 层按同样方法进行测量
11、放线。一般垂准仪的测量放线高度控制在 30 m 以内;因为超过 30m 误差增加,影响测量精度。 2.2 垂直度控制 控制垂直度是保证高层建筑的质量基础,也是关键的环节之一。为了控制建筑物的垂直度,首先应根据大楼柱网及剪力墙布置情况,将已测定的平面轴线平移至剪力墙边线(模板线) ,同时再平移 200 mm 放出控制线(复测模板、二次结构及砌填充墙使用) 。在立模加支撑时,采用吊线的方法测定墙板及柱的垂直度。在保证垂直度 100% 后,再加固支6撑,搭设排架,布设楼面模板,浇筑混凝土。施工一定层数后,在外墙角以外适当位置架设经纬仪复测外墙垂直度,以便及时控制或调整总的垂直度。 2.3 标高线的控
12、制 在每层预控轴线的至少 4 个预留洞口进行标高的定位,同时辅以多层标高总和的复核,然后辅以水准仪抄平,复核此 4 个点是否在同一水平面上,以确保标高的准确性。在大楼四角、四周具备条件处设立层高、累计层高的复核点,每层向上都辅以该位置进行复核,防止累计误差过大,达到控制标高的目的。 3、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控制 本工程外墙无显著结构变化,宜使用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作为外墙施工及防护,本工程采用 FSJ50 型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经监理审核,施工单位具备建设部颁发的一级施工资质,专项施工方案具有针对性。 根据本工程结构平面特点在外围设置 42 个提升机位,机位最大间距不超过 7 m,符合现行规范中机位跨距
13、 L08 m 的规定。 技术参数:从 2 层起,沿建筑物外墙连续搭设 6 步脚手架。脚手架步宽 0.9 m,步高 1.9 m,架顶围护栏杆顶高 1.9 m,架体总高度 13.3 m。架体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楼面临边有 1.7 m 以上的围护高度,可保障施工安全。标准层层高 2.9 m,施工进度 6 d/层7 d/层,最高附着点处混凝土已浇筑 8 d10 d,抗压、抗剪强度可达 C10 以上,能承受脚手架的附着力,架体机位间最大侧面积110 m2,符合现行规范的规定。 7(1)严格执行操作步骤,监理严格控制,检查落实情况,架体搭设完成后会同脚手架施工方项目经理、总包方安全人员对照专项方案逐项检查验
14、收,合格后双方在相应表上签字办理脚手架交接手续。 (2)升降过程中的安全控制,升降前两日由土建方通知施工方项目经理,安全员到场,按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上升、下降前安全检查记录表所列内容及指标复查脚手架质量安全状况,就本层次升降对脚手架的要求作出商议,如有较大变动应出具书面通知,由双方签字协作实施,升降当日由双方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现场复查各项内容,确认脚手架安全质量合格后,方可拆除下拉杆与固定拉结杆准备升降。脚手架升降前,项目经理应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人员分工定岗、各就各位,检查各机位上的荷载传感器工作是否正常,防坠落安全锁运动是否灵活可靠,防坠落杆安全是否可靠。升降中各类人员应在各自的岗位上,按技术
15、交底的要求检查机具,附着装置、脚手架是否正常,升降过程中各拉动件是否遇障,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排除。 (3)升降中应统一指挥,指挥人员果断明确,操作人员动作准确迅速。先同步升降 100 mm,停机检查各处,确认无问题再连续运行;升降期间严禁人员在架体上施工;升降中机械操作工应检查架体运行状态、结构受力状态,电动葫芦工作状态是否正常。升降到位后,由双方管理人员负责检查架体的垂直度,离墙间距,拉杆长度,并调整至合格后方可安装固定拉结杆与下斜拉杆。 (4)操作台应有良好的防水防尘措施,应覆盖塑料布并绑扎牢固,操作台与司机室均应上锁。完成上述工作后由项目经理、安全员按附8着式升降脚手架升降后安全检查记
16、录表的相关要求内容逐条检查。验收合格后在双方表中签字,办理脚手架交接手续双方分别存档以备查。 通过以上程序的严格控制,本工程自脚手搭设至拆除历时 12 个月时间,运行一切正常,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与传统悬挑式钢管脚手架进行比较,具有经济、安全可靠、节约材料,值得推广使用。 4、A 级外墙保温材料施工控制 本工程原设计外墙保温材料采用 25 mm 厚挤塑聚苯板,每楼层标高下设置防火隔离带(30 厚 XR 无机保温浆料,300 高) 2010 年 3 月 1日已审图通过。根据公安部(公消201165 号) 关于进一步明确民用建筑外墙保温材料消防监督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 ,在新标准发布前,从严执行(公
17、通字200946 号) 民用建筑外保温系统及外墙装饰防火暂行规定第二条规定:民用建筑外保温材料采用燃烧性能为 A 级的材料。根据原设计院设计的聚苯板送检结果,燃烧性能只能达到 B2 级。为此,我监理方与建设方通过沟通,决定严格执行文件精神,由设计院出具设计变更,外墙采用 35 厚 XR 无机保温材料。 XR 无机保温材料控制要点如下: (1)建筑节能工程开工前,项目监理机构认真审核施工单位报送的建筑节能专项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提出审核意见。 (2)监理机构编制符合建筑节能工程特点的、具有针对性的建筑节能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3)审核施工单位报送的建筑节能项目所用的建筑节能材料、构配件及其质量证
18、明材料是否合格、齐全,是否与设计要求相符,性能指标9是否符合节能标准(产品的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有效期内的型式检验报告) ,所用材料监理机构均留样复查。 (4)依照监理合同约定及建筑节能标准的规定,对建筑节能材料、构配件实行进场检测的见证取样和审查复检报告。 (5)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界面层的平整度、保温层厚度、网格布的搭接长度及抗裂砂浆的平整度。 (6)监理工程师应根据建筑节能标准、规范要求,对易产生热桥和热工缺陷部位的关键部位和关键工序实施旁站监理,形成旁站监理记录。(7)建筑节能施工结束后参加节能工程专项验收,并提供现场保温实体检验有关数据,编写建筑节能分部工程质量评估报告,签署建筑节能
19、工程竣工验收意见。 5、结语 在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积极配合下,经过项目监理机构全体成员的不懈努力,通过以上主要控制措施,本工程底板混凝土强度评定值为 41.5 MPa,抗渗试块 0.8 MPa 不渗透,总高垂直度偏差 22 mm,外墙保温钻芯取样厚度最低 36 mm,均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主体结构被评为市优质结构,并得到建设局相关部门的肯定。 参考文献: 1王祖志. 监理概论M.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2. 2JTJ 2162000 施工监理规范S. 3周福田. 质量控制M.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2. 104李守巨.混凝土工程监理细节 100 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2007,1. 5曹林同.监理实施细则的作用与编写要点J.甘肃科技.2008(14) 6闫慧敏.高层建筑施工的控制要点J.民营科技.2011(07) 7卫海峰.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J.科技资讯.2011(21) 8王明革,范文生.高层建筑施工质量、安全控制要点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