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院校财经专业校企合作的思考.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808283 上传时间:2019-03-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高职院校财经专业校企合作的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关于高职院校财经专业校企合作的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关于高职院校财经专业校企合作的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关于高职院校财经专业校企合作的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关于高职院校财经专业校企合作的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关于高职院校财经专业校企合作的思考摘 要结合当前高职院校财经专业校企合作的困境,本文在详细阐述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多种模式的基础上,指出财经专业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适合于高职院校财经专业校企合作的几种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财经专业;校企合作;合作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14-0104-02 1 引 言 20 世纪 90 年代,为满足国家经济建设需要大量的应用型人才,在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实行“三改一补”政策的推动下,先后有一大批专科学校、成人高校、中专和部分本科院校申办改制成高等职业

2、技术学院。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发展迅速,随着“以就业为导向,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的提出,如何使高职院校办出特色是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而高职教育能否办出特色主要取决于企业参与办学的程度,因为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的基本属性,校企合作成功与否关系到高职教育能否办出特色。然而实践证明,相对于高职院校工科专业校企合作来说,财经专业的合作更难持久,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难度更大,主要体现在:学校找不准“引企入校,办校进厂”的切入点;学校希望企业参与人才方案的制定,但2因为财经专业限制的原因,真正深度参与的企业并不多,财经类专业的毕业生所面向的均为“岗位点” ,不像工科类专业通常面向的是“岗

3、位群”,每个“实习点”接受学生的能力有限,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校企合作实施的难度;企业出于成本效益原则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考虑,接受实习生存在一定风险,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校企合作的深度开展。 2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 我国高职院校是改革开放时代的产物,大多始建于 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中期,虽然历史短,但经十余年的艰苦努力,不仅为地方经济建设和有关行业培养了一批急需的应用型人才,而且也“结识”了大量的企业,形成了良好的协作关系,进行了不同形式、不同层次、不同特色的合作。把校企合作形式,按合作的深度进行层次划分,可分为以下三种: 21 浅层次合作 学校专业方向按企

4、业所需确定,并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建立专业专家指导委员会和实习指导委员会。聘请行业(企业)的专家、高级技师等为指导委员会成员,与企业签订专业实习协议,逐步形成产学合作体。 22 中层次合作 学校为企业提供咨询、培训等服务,建立横向联合体,成立董事会,形成多元投资主体。争取国内外的企业家、专家、学者及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参加董事会,争取社会各相关行业、企事业以董事单位的身份支持3学校发展,并建立由知名专家参加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制订切实可行的专业教学计划,按岗位群的分类,确定专业能力结构和非专业能力素质的群体要求,根据企业的需要进行人才培养。 23 深层次合作 企业与学校相互渗透,学校针对企业的发展需

5、要设定科研攻关和经济研究方向,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工艺技能、物化产品和经营决策,提高整体效益。企业也主动向学校投资,建立利益共享关系,真正实现“教学科研开发”三位一体。学校在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各种技术、营销、管理、咨询服务的过程中可获得相关地方经济发展状况和需求的第一手资料,为课堂教学提供案例,使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 3 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经济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内在需要,这一点从政府到高校已达成共识。然而毋庸讳言,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形式至今仍基本上处于中浅层次阶段,与深层次的合作阶段相距甚远。究其原因

6、,有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1)对“校企合作”的客观性、必然性、必要性的认识与实践,无论是政府、行业(企业) ,还是学校本身,都还处于“叶公好龙”阶段。一方面,多数企业由于对校企合作缺乏战略思考和实践经验,在校企合作中处于消极与被动状态,使校企合作最终成为企业对学校的公益支持或功利性的投资,使校企合作陷于有合无作的状态。另一方面,学校对校企合作的认识也不到位,存在着恪守固定模式、关门办学等观念上的4问题,合作不够积极主动,要么强调客观原因原地踏步,要么被动跟风搞花架子,必然会是坐等企业上门,缺乏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不少财经类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仍停留在聘请企业专家上课,举办企业家报

7、告会,送学生去企业参观实习等浅层次合作。校企双方还是两张皮,离互动介入、相互交融、深度合作及形成学校与企业的利益共同体还有较大差距。学校运作机制和企业运作机制、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存在较大差异,这从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以及受教育者从学员、职业人到社会人的角色转化。 (3)企业追求的是生产和经营的利润,学校追求的是培养人才的质量。市场经济给企业带来丰厚利润的同时,也带来了盲目性和风险性。如何避免市场经济的诱惑给学校造成的消极影响,防止急功近利的人才培养观,保证学校的教育质量,也是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和矛盾。 (4)校企合作发展不平衡。由于地域差异、学科差异等客观原因,我

8、国校企合作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为中心城市的学校好于地市州的学校,工科类学校好于财经类学校,工程类专业好于管理类专业。另外,校企合作的地方特色、专业特色也体现不够。 (5)高职院校自身的科研能力较弱,无论是在校企合作方面还是在校办产业方面都难以达到高水平,导致理论知识难以转化成科学成果,而企业往往更重视科技成果的展现。因此,如何提高高职院校的科研能力,提高校企合作的层次等方面都须寻求新的出路和突破口。 (6)校企合作不仅是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教学与生产实践的合作,5也是一种科技与经济的合作行为,应有相应的政策法规来调节、规范和推动,并提供必需的资金保障。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区域经济的增长也

9、处在蓬勃的发展阶段。同时,区域经济的发展也对人才提出了更加细化的要求,尤其是我国很多地方的区域经济都面临产业升级改造的压力,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要愈发强烈。而此时区域内高职院校作为输出技术人才的重要平台却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在校企合作这个重要的人才培养机制中,高职院校和企业都没有充分理解本地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真正需求,合作呈现形式大于内容的状态,不能对区域经济发展实现无缝对接,两者之间的不对接导致高职院校实际功效的降低和企业效益的下降,最终导致区域经济发展缺乏后劲,不能稳定健康地增长。因此,完善有关政策与法规,寻求更多资金投入,并得到政府的重视、支持,这些都是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4 构建高职

10、院校财经专业校企合作的模式 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中遇到上述问题和困难,应该说是客观的。但也不能否定,有些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是成功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校企合作模式的选择。因此,笔者认为,为了推动高职院校财经专业校企合作向深层次发展,根据我国目前的国情和条件,从现有的校企合作成功典范分析,以下几种校企模式值得借鉴和推广: 41 “订单培养”模式 学校的学生就是企业的准员工,学校与企业共同管理,共同制订培养方案,企业的技术骨干人员与学校专业教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针对性培养适合该企业需求的员工。企业根据人才的需求,人力资源配置计6划,与学校签订“订单”培养协议,对学生实行量身定制,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11、企业和学校商定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操标准,实行企业冠名制,实现招工与招生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同步。“订单教育”有效地保障了学生就业,使学生进校后就有归宿感,也使教学更具有实效性,实现以就业促招生,以招生促发展的格局。 42 职教集团模式 职教集团是以龙头高职院校和骨干企业为依托,以专业和人才培养为纽带,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龙头带动、互利共赢”的指导思想和校企“自愿参加、优势互补、权责对等”的原则,在不改变原有隶属关系的前提下联合组建而成的。这种模式有利于高职院校和企业的利益共通、目标一致,在统一的管理机制下更好地合作。 43 与区域产业群全方位合作模式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

12、入发展,校企双方可通过社会调研等措施,充分挖掘区域经济发展的方向、区域发展的规划和定位来构建信息交流平台,通过为企业输送毕业生与职工培训等措施构建人才交流平台,通过联合开发产品等措施构建技术交流平台,通过场地设备的共享构建物资交流平台,建立上述四个平台从而实现校企之间的信息、人才、技术资源与物质资源共享,达到全方位服务区域经济、校企共同助力经济发展的目的。 综上所述,在“后金融危机时代” ,财经类高职院校应积极寻求校企合作的利益平衡点,改变原先“一厢情愿式”的被动合作策略,从当地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强劲需求出发,以市场需求为7导向,多渠道、多形式地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形成了“全员参与、全程对接、全方位服务”的校企合作局面,实现学校、学生、企业与社会的多方共赢,随着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体系的逐步完善,高职院校必将成为“企业心中的教育” 。 参考文献: 1黄迎新.关于校企合作的几点思考J.中国培训,2006(12). 2周强,刘媛媛,郑喜群.校企合作动力机制的经济学思考J.北方经贸,2008(9). 3王翠.财经类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的制约因素与对策J.黑河学刊,2010(8). 4张玉强.市场经济下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培养创新人才的思考J.中国市场,2008(3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