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葫芦岛海上大风典型个例分析摘要:文章分析了 2009 年 5 月 14 日葫芦岛海域海上大风的高低空环流形势和影响系统,找出造成海陆风差异的原因:1.春季海陆间冷暖气团的热力差异,在适当的高低空环流背景下可能造成东南高-西北低的海陆气压差异,造成气压梯度大,这是春季西南大风发生的主要原因;2.春季渤海海陆风差异与其上空高低空急流有一定对应关系,当上空盛行西南急流而与地面风场同位相时,下垫面性质差异直接造成海陆风速大小的差异;3.海洋潮汐对海风有反馈作用。 关键词:海洋气象;海上大风;海陆风 中图分类号:P7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2-0140-
2、2 0 引言 近年来,中国气象局为了加强环渤海地区海洋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适时建设“环渤海及其邻近海域海洋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同时,为了加快开发海洋经济,辽宁省委、省政府建设开发“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海洋气象防灾减灾与海洋经济带两项系统工程的合力,有效地推动了辽宁省海洋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沿海及海上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能力显著提升,辽宁省海洋气象预报服务迈上新台阶。 2009 年 5 月 14 日 20 时 40 分,湖南籍运沙船舶“海达 8 号”超载违规行驶,在距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团山港约 2.4 海里处(40210.542N、12029.573E)发生船舶翻沉事故,船舶倒扣,船
3、底露出水面约 56 米,船体倾斜 10 度左右(从船尾至船头方向观察) ,船上共有船员 12 人,1 人死亡,11 人失踪。14 日 22:20 事故现场海域风力为西南风 78 级,阵风 9 级,浪高 23 米,海流为涨潮流,流向东北,流速约 0.5 节左右(见图 1 和图 2)1。 1 海洋气象服务工作 接到失踪报警电话后,葫芦岛市立即启动葫芦岛市海上搜救应急预案 ,气象局积极响应,密切配合海上搜救中心做好海洋气象服务工作:加密监测临近海域(绥中芷锚湾、叼龙嘴)气象水文实况数据、制作最新海上天气预报预警信息:于 15 日零时开始,连续 48 小时将离事发海域最近的叼龙嘴自动站十分钟平均风向风
4、速、气温,芷锚湾海温逐时观测数据提供给救援人员,并及时提供最新海上天气预报预警信息,有效保障了海上搜救工作的顺利开展。 2 大风天气过程分析 2.1 海上风实况及海陆风差异 船只遇难,搜救行动立即展开,但临近海域出现大风为海上搜救造成很大障碍。叼龙嘴加密监测数据显示(如图 3-5) ,14 日午后 13 时开始,西南风迅速增大,十分钟平均风力由 2 级跃升到 5 级;过了 17 时,风速超过 10.8m/s,达到 6 级大风,大风一直持续到 15 日 0 时,此次海上大风共持续 7 小时,十分钟平均风速最大为 14.4m/s、达 7 级,瞬时极大风速为 17.6m/s、达 8 级,均出现在 2
5、3 时前后。 与此同时,叼龙嘴站监测的风速与葫芦岛地区四个常规地面观测站3监测到的风速值存在明显差异。如图 6 所示,4 个常规地面站中,仅有一个站的一个时次(绥中,14 日 23 时)十分钟平均风力刚刚达到 6 级,风速为 11.1m/s,其余 3 站(连山、兴城、建昌)各时次十分钟平均风速均小于 10m/s,以建昌站风速为最小,且建昌站距海岸线最远。 可见,此次海上大风过程中,具有海上风力大于沿海(绥中、兴城、连山)地区,沿海地区风力又大于内陆(建昌)地区的显著特征2。 2.2 高低空形势及影响系统分析 2.2.1 500hPa 环流形势 14 日 08 时,高空 500hPa 中高纬亚洲
6、东岸呈两槽一脊,日本海上空为一低涡,葫芦岛上空受槽后脊前西北气流控制。14 日 20 时,贝加尔湖西北部高空槽引导极地冷空气东移南下,贝湖高纬度槽向中纬度地区发展,推动槽前高压脊向东移动,葫芦岛上空500hPa 由脊前西北气流控制转变为受槽前西南气流控制,并且该槽与河套地区上空的中低纬度高空槽同位相叠加,有明显的高空西南急流建立。2.2.2 850hPa 环流形势和温度场 对应低空 850hPa,14 日 08 时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位于黄海高压西北象限,一支风速大于等于 12m/s 的东南-西南向低空急流建立起来,急流出口区位于葫芦岛上游西南方向北京附近。14 日 20 时,黄海高压受高空偏西气
7、流引导向偏东方向海上移动,偏南低空急流随之向东移动到东部沿海黄海北部到渤海湾海面上,葫芦岛 850hPa 低空转为受西南气流控制。与此同时,内陆新疆西南部有活跃的暖气团加强发展,自西向东影响范围逐渐扩大并向东北方向伸展,14 日 20 时,暖舌已伸展到蒙古国东北部,切断了高纬贝加尔湖冷空气南4下的输送通道,并将切断的冷中心向东推进,使之与西北太平洋上冷性低压气团结合。 2.2.3 地面形势场 配合地面图上,14 日 08 时东亚沿岸南北呈高低压对峙形势,蒙古国及其北部地区受低压控制,山东半岛以南广大地区受高压控制,14 日白天受高空偏西气流引导东北移动入海。由于春季海上回暖速度落后于大陆,并且
8、低空有明显的冷气团东移入海,入海高压明显呈冷性。相反,位于蒙古国东北部的蒙古低压位置稳定少动,由于受到内陆暖气团的增温作用,气旋性质由冷转暖。之前对峙的高低压,相对位置有所改变,由南北向转为东南-西北向,冷高压与暖低压间气压梯度明显增大,14 日 23 时,海上冷高压与蒙古暖高压中心气压均达到最大,气压梯度也达到最大,在此背景下,渤海西部海面在高低压之间有78 级西南大风。东南高、西北低气压梯度差是造成此次海上大风的根本原因。 2.3 动量下传及海陆风差异 其次,14 日 08 时,中低空 500hPa、850hPa 葫芦岛地区及渤海海面上西南急流均未建立;到了 14 日 20 时,中低空西南
9、急流则明显建立起来,与地面西南气流同位向叠加,动量下传,有效地补充了海上西南风动力分量,而陆地及内陆地区尽管同样为西南风,但由于受到地表摩擦力的作用,明显削弱了西南风强度,越是内陆山区越为明显。因此,高空地面西南风同位向叠加,而陆地摩擦力作用是造成海陆风明显差异的原因之一3。 2.4 潮汐作用 5另外,在 14 日 23 时前,渤海西部海流为涨潮流,流向东北,流速约 0.5 节左右,23 时达到大潮位,海流的动量传导效应也为海上大风增加了动能,同时也是海陆风差异的又一原因。 2.5 数值预报产品对比分析 对比各家数值预报产品:T213、欧洲中心地面形势场预报效果非常好,将高低压强度、相对位置和
10、移动变化预报与实况相符,欧洲中心还准确预报海上、内陆冷暖气团的变化趋势;日本传真图则较为准确地预报出冷暖气团的相对位置及移动变化。 3 结束语 通过对比海岸、陆地自动站加密监测数据可见,葫芦岛市海陆风存在明显差异,在制作发布海上风预报时,海岛、海上、海岸加密自动站资料是重要的数据资源;从上述 5.14 葫芦岛海上大风个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造成我地区海陆风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首先,春季大陆回暖快,造成海陆间冷暖气团的热力差异,这种热力差异在适当的高低空环流背景下将影响地面气压场,可能形成东南高-西北低的海陆气压差异,海陆间气压差大,造成气压梯度大,这是春季西南大风发生的主要原因。 其次,
11、春季渤海海陆风差异与上空高低空急流有一定对应关系,当上空盛行西南急流而与地面风场同位相时,下垫面性质差异直接造成海陆风速大小的差异,海上动量下传明显,海上风速大,而陆地受地形摩擦,大大削弱了西南风速。 再次,做海上大风预报还要结合海洋潮汐变化,当海洋潮汐与海风6同位相,潮汐也对海风有正反馈作用。 各家数值预报产品对春季海上大风的预报有良好的指示意义,我们在做海上风预报时应充分借鉴数值预报产品4。 参考文献 1 梁挥凡.大风浪条件下海上搜救的方法J.中国应急救援,2008,2:35-37. 2 朱乾根,林锦瑞,寿绍文等.天气学原理和方法(修订本)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2:280-287. 3 颜梅,范宝东,满柯,郑永光,陶祖钰.黄渤海大风的客观相似预报J.气象科技,2004, (06):23-26. 4 辛宝恒.黄渤海大风预报诊断研究的进展J.气象科技, 1989,03:4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