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价值观视阈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困境摘 要 教学有效性是困扰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普遍问题,造成困境的原因很多,其中接受主体的价值观是主要影响因素,如何解决这个教学困境直接关系到高校能否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从大学生的自身价值观角度进行分析,能够更直接地看到问题的本质。抓住大学生学习的“需求点” ,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从而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对解决当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问题起到一定借鉴。 关键词 大学生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困境 价值观 基金项目:本项目属于 2012 年台州学院校立科研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以台州学院为例 (编号 12XS52)的研究。课题组成员
2、:胡杨益、张学华、高彩萍、梅思烨、闵嘉裕。 作者简介:胡杨益、张学华、高彩萍、梅思烨、闵嘉裕,台州学院。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3)03-240-03 2004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承担该使命的主阵地。然而教学有效性如何呢?近期我们对 T 高校进行了 5002余人调查,得出结果值得教育界反思。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调查基本情况 为
3、确切了解当前大学生真实思想状况,我们进行了一次关于大学生价值观状况的调查。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 500 份,回收有效问卷 454 份,回收率为 90.8%,其中理工科学生人数占 51.36%,文科学生人数48.68%;年级比重中,大一占 28.41%,大二占 29.96%,大三占 35.24%,大四占 6.17%。本次调查样本具有较好代表性。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主要采取个别深谈、座谈和问卷等方式进行。对统计结果采用采用 SPSS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与既有研究从接受论、政治社会化、社会学等视角不同的是,本研究视角主要从价值观切入探讨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态度,理由在于,价值观是根本问题,找准学生
4、的价值需求点,才能“对症下药” 。 调查结果出乎意料:既不像专业课那样喜爱,也不是所有学生厌学,而是呈现中度现象,从表 1,表 2 的数据中我们看出一半强左右学生认为是必要的,另有三分之一多学生表现出较为厌学现象。 与此同时,教师反映学生厌学:(1)学生出勤率不高;(2)学生听课效率低下;(3)课堂纪律较差,管理困难。究竟是什么原因在背后支配着这三分之一多同学厌学?这是本文研究的目的所在。 二、调查结论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价值观问题主要体现在学生态度、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方面。 (一)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接受具有功利性 3统计结果表明,大学生对高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普遍持不感兴趣的态度,在思
5、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取向方面,功利化和实用主义倾向明显。在回答“在您看来,周围同学对思想政治理论课采取的学习方式是?”问题时, (见表 2)可以看出超过 70%的同学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是通过强记或者考前突击来达到分数标准的,也就是说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动性不强。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认识方面,在回答多选题“在您看来,您认为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对自己的帮助主要体现在哪一方面?”中,我们可以看到:(见表 1)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效果差 在教师方面,课堂管理效率低下,教学方式单一落后,教学效果不佳。从教师自身教学素质看,尤其是教学方式方面,虽然有 28.07%的同学认为“教师上课缺乏吸
6、引力,教学方式单一落后”是他们不愿上课的原因之一,但有更多(48%)的同学认为这是学生自身的原因。 (见表 3) 表 3“您认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该课发生翘课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在“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有什么建议?”的问题中,许多学生认为老师上课形式应结合实际,生动教学,说明学生对传统的灌输式、说教式教学方法普遍反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在回答多选题“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背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您认同其中哪些方面?“中,我们可以看到,见(表 4) 。这说明,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表 4“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背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
7、您认同其中4哪些方面?(多选题) ”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缺乏创造性 当前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着重于讲授理论,对教材中的价值观的挖掘局限于书本,缺乏创造性,过多的政治说教以及课程设置不合理,这与学生实际生活容易脱节,与学生的价值取向错位。在学生翘课现象的调查中,学生对课程不感兴趣的超过了 59%(见表 3) ,在回答“您是否知道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问题时,只有 28.95%的同学表示他们“知道” ,还有 5.35%的同学是直接承认“完全不知道”的。说明超过九成的同学认为自己知道或者有点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学生的价值取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出现脱节现象。 三、思想政治
8、理论课教学困境原因分析 进入新世纪以来,无论国际形势还是国内形势都发生了急剧变化,市场体制的深入和经济全球化的扩大、网络科技发展带来的信息化浪潮、对外开放和文化多元化、社会转型中的民主发展与法制化等加快发展。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也随之受到影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状,我们不经要反思:为什么五六十年代大家政治热情高,思政课就很有威信?而消费主义时代则备受冷落?笔者认为价值取向的功利性是造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困境的根本原因。这直接影响到校园文化、学术研究,导致功利主义渗透到一切领域。 (一)学生学习价值取向的功利性 大学生面临纷繁复杂的社会价值观容易造成价值判断标准由理想主义
9、转向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价值取向由单一型向多元化发展。从目前看来,高校大学生迫于严峻的5就业压力,普遍存在着考证热、兼职热等功利性的行为取向现象,然而对知识真理、远大理想和品德修养的崇尚却被抛在脑后。当今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和作为社会主流价值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学生价值观有效性引领的缺失的双重现状。一方面功利短浅的价值追求导致了欠“社会化”的大学生越来越陶醉于对物质力量的依赖与追求,却逐渐忽略了内心灵魂与精神力量的追求,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对真善美和对共产主义信仰的追求。另一方面,在多元化的社会价值思潮的影响下,由于青年学生尚未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也缺乏对事物的正确判断能力,往往容易迷失方
10、向。其中功利主义价值观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需求和审美水平等方面的价值取向,从而又影响并制约着他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接受过程、接受意识。最终被动或消极地接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方式与学生价值要求的偏离 教师的主要职能在于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和人格的塑造,但是部分教师由于自身素质问题,以及迫于评教压力等原因而在处理功利性问题上,缺乏有效引导手段。马克思曾经说过, “每一种革命和革命的结果都是由这些关系决定的,是由需要决定的” 。由此我们认为,人的价值取向取决于自身的某种需要。现实中,部分教师教学过分追求自身的价值需求而忽视了学生的价值需求,
11、往往把教育对象视为自己实现本质力量这种价值需求的工具,却没能发挥自身作为教学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从而进行教化人、塑造人、熏陶人的作用,导致了教学方式与学生价值要求的偏离。现在大学生的价值需求呈现多样化的特征,比如在政治6参与、择业、幸福观、理想信念等方面,都普遍存在着一定的价值需求。而教师采取传统的单一化的教学方式,简单地灌输理论知识,没有充分挖掘理论背后的价值理念来解决学生现实中的价值需求的问题,偏离了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精髓。这必然致使教学实践缺乏趣味性、生动性、创新性,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价值需求,导致了“老师教不好,学生不想听”的教学困境。 (三)教学内容与学生价值取向
12、的错位 教学内容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作用的关键环节,就其本身特点而言,具有一定的主导性,这里的主导性是指代表人类进步方向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及其蕴含着高尚美好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道德取向的价值理念,发挥其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接受活动中的重要引导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人的哲学,它所关注的是人的本质、人的价值、人生意义、人生理想等本质性、终极性的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启发人们对人生意义和生命价值的思考,帮助大学生解决人生的困惑与矛盾,超越物的束缚,维护人们所寄托的、珍贵的社会理想与价值观念,寻求人生的终极目标和真正的精神归宿” 。然而,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内容设计上过于理论化
13、,其内容丰富性和创造性不够。这一方面在客观上局限了教师课堂教学内容的创造性;另一方面忽视了学生现实学习生活中的价值需求,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普遍倾向关注社会主义未来发展问题、市场经济下的社会问题、大学生自身的成长问题等方面。正是这种价值取向错位致使了学生产生反感甚至抵制心理,结果是无法有效发挥价值观教育的作用。 7四、建议与对策 根据我们对 T 高校思想理论课现状调查研究的数据分析,结合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情况的整体现状及其产生的问题,我们认为加强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势在必行,从而真正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 。 (一)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中的灵
14、魂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贯穿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过程的灵魂。十八大报告更是指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广大人民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 ”因此,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最有效的方式自然地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而解决青年学生的问题关键在于其自身背负的历史使命,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使命。也就是说要通过发挥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激发大学生内心
15、深处的爱国情怀,从而成为引领灵魂。 (二)抓住学生的价值需求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吸引力的核心 从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状况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是怎样的,价值取向或者说价值观的形成是客体对主体需要与目的的满足与实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需要理论认为,人的需要是有着客观现实性、社会历8史性和复杂多样性的特征。学者刘小新直接指出:“价值观与人的需要有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一方面人的需要决定人的价值。另一方面,正确的价值观念是与主体的利益、需要与客观实践、客观规律的统一。 ”以往价值观教育难以收效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过分注重理论演绎,脱离学生们的生活实际,导致学生认为理论教育对现实毫无用
16、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对象是大学生,因此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过程中必须走出传统的教育理论将学生置于被动学习和任意塑造的困境,必须强调学生作为完整的人的主体能动性。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激发其学习兴趣的关键是抓住学生的“价值需求点” ,从而“因材施教”促使学生形成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正确认识,体会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比如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尤其在职业观、幸福观、政治观等价值观念出现迷茫、难以选择又亟待解决的情况时,教师就要找准学会抓住学生的这些“价值需求点” ,对症下药,促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三)吃透教材主旨进行“创造性”教学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吸引力的基础 以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
17、容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宣扬而忽视了与实际的结合,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在吃透教材主旨的基础上,对原教材的“价值体系”进行“二次挖掘” ,从而发挥“创造性”教学的优势。从国内外形势、培养人才的需要、学生个体的价值观出发,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进行内容上的改进,使学生的学习价值需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教学价值需求真正达到统一。十八大报告指出, “努力办好人民9的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要看到问题的本质,找准方法路径进行改革创新。首先,教师应根据社会形势的变化与时俱进地研究新问
18、题、新情况,及时地将自己与他人的新研究成果充实到课堂教学中,使得课堂教学的内容具有新鲜感,更好地吸引学生。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个有机整体,教师在讲授过程中既要体现各课程的独立性,又要加强相互联系,体现课程内容的交叉性与互联性,抛弃固定的课程模式,让学生体验到多样化的课程观,从而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刘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3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刘小新,等.当代大学生主导价值观研究.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