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建筑钢筋工程施工技术初探摘要:本文作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建筑钢筋工程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探讨,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建筑;钢筋工程;施工技术;初探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钢筋的接头 1.1 主体结构钢筋22 时均采用电焊接头,结构柱 16-20 钢筋的连接采用电渣压力焊。 1.2 钢筋焊接操作人员必须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 1.3 钢筋焊接操作过程必须严格按照工艺标准及操作规程进行,焊包大小、偏心尺寸、弯折角度等必须要符合规范要求。 1.4 在钢筋正式焊接前,应做好焊接试件,试验合格后方可正式焊接。 1.5 当受力钢筋采用焊接接头时,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焊接拉头应
2、相互错开,在任一焊接接头中心至长度为钢筋直径 35 倍且不小于 500 mm区段内,同一根钢筋不得有两个接头,且在该区段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积的百分率,非预应力筋在受拉区不超过 50%,受压区不受限制(规范规定)。 1.6 钢筋的焊接接头距钢筋弯折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 10 倍,也2不宜位于最大弯矩处。 1.7 钢筋焊接接头的质量必须满足规范及施工手册的要求和规定,且每 300 个同条件接头取一组试样做力学性能试验。 2 钢筋的加工成型 2.1 加工钢筋工艺流程:钢筋调直钢筋切断弯曲成型分类堆放。 2.2 直径小于等于 12 mm 的盘圆钢筋,必须经调直除锈,冷拉率不得大
3、于 10%,冷拉钢筋表面不应发生裂缝或局部缩颈现象。 2.3 钢筋的切断:a .断料前根据配料单复核其钢筋种类、直径、尺寸、根数是否正确;b. 根据原材料长度,将同规格钢筋根据不同长度进行长短搭配,统筹排料,一般应先断长料,后断短料,以尽量减少短头,减少损耗;C.钢筋切断配料过程中,如发现有劈裂、缩头或严重弯头等必须切除,并及时通知材料、技术等有关人员到现场检查,抽样试验。钢筋的切断不得有马蹄形或起弯等现象。 3 钢筋的弯曲成型 3.1 钢筋弯曲成型前,首先应根据弯曲加工钢筋的规格、形状和部分尺寸,确定弯曲操作步骤和准备等; 3.2 在进行成批钢筋弯曲操作前,各类型的钢筋都要试弯一根,然后检查
4、其弯曲形状尺寸是否与设计要求相符,经过调整正确后,再进行成批生产; 3.3 钢筋的弯曲成型必须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必须符合质量验收规范。 33.4 成型好的半成品钢筋应按构件名称、号码顺序存放,同一构件的钢筋存在一起,并挂牌排列,牌上注明构件名称、使用部位、钢筋形状、尺寸、直径、根数、钢号等。钢筋堆放整齐,并用木方垫好,不允许直接放在地面上。 3.5 钢筋的级别、型号和直径应按设计要求使用,如确因现场实际情况所限需要代换时,应提前征得设计单位同意,经甲方、监理代表签字认可后代换。 4 钢筋的绑扎 4.1 钢筋绑扎前一定要核对成品钢筋的钢号、直径、形状、尺寸和数量等是否与料牌相符合,如有错漏,应及
5、时纠正增补。 4.2 准备钢筋绑扎用的铁丝和绑扎工具,水泥砂浆(或大理石)保护层垫块,绑扎架子的搭设。 4.3 绑扎形状复杂部位的钢筋前,先研究钢筋穿插就位顺序的方案,然后对操作人员进行详细的交底。 4.4 钢筋的交叉点应采用铁丝绑扎,双向受力的钢筋网须全部绑扎,且铁丝绑扎扣应呈八字形;梁与柱的箍筋除设计有特殊要求外,应与受力钢筋垂直设置,箍筋弯钩叠合处,应沿受力的钢筋方向错开设置。 4.5 钢筋绑扎接头的位置,搭接长度等均需满足设计施工图的要求和符合有关规范手册的规定。绑扎搭接接头时,应在搭接两端和中心三点扎牢。 4.6 墙体连梁或框梁受力钢筋采用双层排列时,两排钢筋间应垫251500mm
6、的短筋隔开,以保证两排主筋间的距离。 44.7 墙的两层钢筋网片间按设计要求设置墙体拉钩。 4.8 平台钢筋绑扎要控制好钢筋网的位置和保护层,上下网片间用12 通长(板净宽),平面1000mm 布置的钢筋马凳筋支撑,马凳采用12500mm 焊于马凳筋;基础底板马凳为 201000mm,高度为上下网片间距梅花状绑扎后不得随意踩踏。 5 钢筋的检查验收 5.1 钢筋绑扎完毕后,根据施工图检查钢筋的位置、直径、钢号、根数、间距等是否正确,特别是检查负弯矩钢筋的位置是否正确。 5.2 检查钢筋的接头位置是否符合规定,保护层是否符合要求,绑扎是否牢固,有无松动现象,表面不允许有油渍、漆污和颗粒状铁绣。
7、5.3 钢筋工程属于隐蔽工程,在砼浇筑前应对钢筋及预埋件进行验收,并作好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及会签单备案。 6 常见钢筋工程质量问题与解决措施 2.1 柱子纵向钢筋偏位 2.1.1 现象 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基础插筋和楼层柱子纵筋外伸常发生偏位情况,严重者影响结构受力性能。因此,在施工中必须及时进行纠偏处理。 2.1.2 原因分析 模板固定不牢,在施工过程中时有碰撞柱模的情况,致使柱子总筋与模板相对位置发生错动;因箍筋制作误差比较大,内包尺寸不符合要求,造成柱纵筋偏位,甚至整个柱子钢筋骨架发生扭曲现象;不重视混凝土保护层的作用,如垫块强度低被挤碎,垫块设置不均匀,数量少,垫块厚度不一致及与纵筋绑扎不牢
8、等问题影响纵筋5偏位。施工人员随意摇动、踩踏、攀登已绑扎成型的钢筋骨架,使绑扎点松弛,纵筋偏位;浇筑混凝土时,振动棒极易触动箍筋与纵筋,使钢筋受振错位;梁柱节点内钢筋较密,柱筋往往被梁筋挤歪而偏位;施工中,有时将基础柱插筋连同底层柱筋一并绑扎安装,结果因钢筋过长,上部又缺少箍筋约束,整个骨架刚度差而晃动,造成偏位。 2.1.3 预防措施 设计时,应合理协调梁、柱、墙间相互尺寸关系。如柱墙比梁边宽 50 至 100mm,即以大包小,避免上下等宽情况的发生;按设计图要求将柱墙断面尺寸线标在各层楼面上,然后把柱墙墙从下层伸上来的纵筋用两个箍筋或定位水平筋分别在本层楼面标高及以上500mm 处用柱箍点
9、焊固定;基础部分插筋应为短筋插接,逐层接筋,并应用使其插筋骨架不变形的定位箍筋点焊固定;按设计要求正确制作箍筋,与柱子纵筋绑扎必须牢固,绑点不得遗漏;柱墙钢筋骨架侧面与模板间必须用埋于混凝土垫块中铁丝与纵筋绑扎牢固,所有垫块厚度应一致,并为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在梁柱交接处应用两个箍筋与柱纵向钢筋点焊固定,同时绑扎上部钢筋。 2.2 框架节点核心部位柱箍筋遗漏 2.2.1 现象 框架节点是框架结构的重要部位,但节点的梁柱钢筋交叉集中,使该部位柱箍筋绑扎困难。因此,遗漏绑扎箍筋的现场经常发生。 2.2.2 原因分析 因设计单位一般对框架节点柱梁钢筋排列顺序、柱箍筋绑扎等问题都不作细部设计,致使节
10、点钢筋拥挤情况相当普遍,造成核心部位绑扎钢筋困难的局面,因此存在遗漏柱箍筋的现象。 62.2.3 预防措施 施工前,应按照设计图纸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框架节点钢筋绑扎顺序;框架纵横梁底模支撑完成后,即可放置梁下部钢筋。若横梁比纵梁高,先将横梁下部钢筋套上箍筋置于横梁底模上,并将纵梁下部钢筋也套上箍筋放在各自相应的梁的底模上。再把符合设计要求的柱箍筋一一套入节点部位的柱子纵向钢筋绑扎。然后,先后将横纵梁上部纵筋分别穿入各自箍筋内,最后,将各梁箍筋按设计间距拉开绑扎固定。若纵梁断面高度答应横梁,则应将上述横纵梁钢筋先后穿入顺序改变,即“先纵后横” 。当柱梁节点处梁的高度较高或实际操作中个别部位确实存在绑扎节点柱箍困难的情况,则可将此部分柱箍做成两个相同的两端带 135 度弯钩的 L 型箍从柱子侧向插入,钩住四角柱筋,或采用两相同的开口半箍,套入后用电焊焊牢箍筋的接头。 参考文献: 1 张嘉森.浅谈钢筋工程加工过程中的施工质量管理J.科技资讯,2009(02). 2 林善科.谈钢筋工程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07). 3 俞兴民.严格过程控制确保钢筋工程施工质量J.建设科技,2012(07). 4 罗坚宏.房屋建筑中钢筋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J.建筑施工,20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