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日本成功的地理因素.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811086 上传时间:2019-03-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代日本成功的地理因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近代日本成功的地理因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近代日本成功的地理因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近代日本成功的地理因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近代日本成功的地理因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近代日本成功的地理因素摘 要:近代日本的成功是其国内外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除了政治、经济和文化之外,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也是其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为近代日本快速发展提供了国内与国际的有利条件,因此相对较早地实现了国家富强,在亚洲第一个成为了非西方的现代化国家。 关键词:近代;日本;地理位置 中图分类号:F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1-0240-03 在地理位置上,日本偏居东亚一隅,国土面积狭小;在自然环境上,日本资源贫乏,而且经常遭受地震、火山和台风的袭击。日本有大小火山 200 座,其中活火山约占 1/3,集中了全世界活火山的

2、1/101。在世界地位上,日本近代以前主要接受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在 19 世纪中叶以前几乎与世界隔绝,是一个处于幕府统治下的贫穷落后的封建国家,同亚洲其他国家一样,都面临着沦为半殖民地或殖民地的危险,但就是这样的一个小国,却在近代脱颖而出,成为唯一摆脱了被剥削、被压迫的东方国家,走上了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只用了三、四十年的时间,走完了欧美各国差不多二百年时间才完成的近代化路程,实现了近代日本 “经济上的(资本主义的高度的特别迅速的发展) 、政治上的(代议制度) 、文化上的和民族上的”的“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的2“全部基本特征”2。 关于近代日本成功原因的论述有很多,但归结起来主要有两类

3、:一是通过战争对邻国的大肆掠夺迅速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二是日本人善于学习、日本民族精益求精的优秀精神为本国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但这两种观点都难免引发这样的疑问:第一,侵略战争确实是给日本带来了巨额财富,帮助日本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但当时日本并非世界强国,在近代世界列强群雄逐鹿、弱肉强食的背景下,是什么原因导致其他列强允许日本通过侵略战争攫取财富而分羹一杯?第二,日本人确实是好学,具有强烈的民族精神,但这样的精神并不是近代日本人才有的,为什么近代日本才发展起来?因此,我们有必要透过上述两种观点更进一步去探究近代日本成功的深层次原因。那近代日本成功的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呢?那就是其地理位置的劣

4、势不劣、优势更优和将优势利用到极致。 一、劣势不劣 日本的劣势主要体现所在的地理位置对自然环境和资源的影响:地少人多、资源匮乏、灾害齐全,台风、暴雨、地震、海啸无所不有,每年自然灾害造成的粮食损失占总产量的 30%。正是这样一个资源少、灾害多、人口稠密、山多岛多的国家,表面看起来毫无争议的劣势,却造就了日本独一无二的优势。 第一,日本的地理位置为近代日本的海上运输、国际交流及经济发展等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日本位于亚欧大陆的东方,属于亚洲,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从东北至西南呈弧状延伸。东南部为一望无际的3太平洋,西临日本海和东海,北临鄂霍次克海,隔海与朝鲜、中国、俄罗斯、菲律宾等国相望。它的国

5、土由九州、四国、本州、北海道四个大岛及约 3 000 左右个小岛组成,延伸成一个弧形列岛,共长 3 800 公里,面积为 377 708 平方公里3。日本海岸线较为曲折,西北部是日本海一侧,悬崖较多,东北部临太平洋的一侧。日本海由于里漫海流和对马海流,出现了向左旋的环流,形成了漂流性的航路。在造船业和航海业还不发达的古代,这是由日本航行到朝鲜的最方便的路线。这条自然航路提供了向外学习的可能性,决定了日本文化的吸收性,蕴育和催生了日本擅于向先进国家学习的民族文化传统,使日本成为全世界最擅长学习的国家。随着近代航海业的发展,日本的海上运输、国际交流也越来越频繁。 第二,日本的地理位置为近代日本海军

6、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复杂的地形造成了日本特有的气候,日本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同时,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交汇于日本北海道附近的海域,由于寒暖流交汇,浮游生物繁盛,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渔业资源丰富、所以形成世界第一大渔场北海道渔场。日本不但在近海渔场捕鱼,还发展沿海人工养殖。从而带动发达的造船业,使日本有强大的远洋船队到远洋捕鱼,为近代海军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环境培养了日本民族独特的性格。地理位置和环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所依托的最基本的自然条件,对国家发展和民族性格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日本独特的地理环境对于日本近代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和所处的环境重要性

7、是不言而喻的,4它不仅使日本国民具有东方民族艰苦奋斗的精神和较强的劳动观念,而且也锻炼了他们在各种困难面前勇于面对和奋发图强的巨大能力。日本人无论在任何情形下,或是遇到任何灾难时都能够从容面对。同时,由于日本特殊地理环境的制约,日本人形成了强烈的忧患意识,这种意识也源于日本旧石器时代的文明毫无光彩,当近邻中国早已进入发达的封建社会时,日本文明仍在原始状态中徘徊。并且古代日本周围分布着除中国外的印度、俄罗斯共三大文明古国,日本的古代文明与这些文明比较起来相差实在是太远了。近代日本则处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边缘,并且面临着被西方国家践踏的命运。日本文明的落后性使其在与中心文明的接触中更加产生了强烈的

8、危机感。他们知道,如果自己不努力,别人就会迎头赶上,会被淘汰。历史的平稳发展时期如此,历史的转折关键时期亦如此,就是不放弃任何一次关键性的发展机会的民族精神,才使日本民族总是在濒临灭亡之际又奇迹般地获得新生或再生4。在与危机感斗争的历史中,日本民族铸就了勤俭、坚韧、自强不息、灵活应变的性格,对国家和民族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在危机文化的影响下,日本很善于意识到危机并把它转化为学习的机遇,并且一旦开始学习便能全身心投入,去掌握他国先进文化的精髓和要领,甚至掌握他国的弱点及黑暗面。日本人对于他国的文明,并不视为异端,更不会有抵触情绪和偏见,坦率承认其优越性,竭力引进和移植。1862 年 1 月,幕府派

9、出遣欧使节团中的福泽谕吉在西洋事情中回忆说:“先到法国,然后又周游英、荷、普、俄、葡等国,文明的文物无不使人耳目为之一新我们这一行日本人不只停留在吃惊上,而是一面感到吃惊,同时又加以5羡慕,想在日本国也把这些实行起来。这种雄心当然禁也禁不住。 ” 1871 年日本明治政府派出了百人组成的代表团,历时近两年的时间访问了欧美十二个国家,对西方发达国家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制度作了详尽考察,全盘引进了西方的典章制度。在 18721898 年的 26 年中日本大量聘请外国专家达 1.5 万多人次5。但日本并非全盘“西化” ,日本在引进外来文化时采取全盘吸收,加以模仿复制。日本前首相吉田茂在谈到日本的

10、“中化”和“西化”的特点时指出:日本民族是一个不遗余力地学习外国强势文化的民族, “自古以来,日本人就是如此,从好的方面说,是对其他民族,其他文明的宽宏大量,从坏的方面来说,是容易成为醉心于外国文明的模仿者。 ”6在吸引外来文化时却是有选择、有区别地吸收,并且进行整合与创新,精益求精,以求超越。促使日本近代成功的主要动力就是要超越西方与欧洲强国展开竞争。日本著名经济学家森岛通夫就观察到, “西方资本主义是以个人追求自由为原动力而发展起来的,而在日本则是为了消除与西欧之间在军事上、科学技术方面的差距。 ”7 第四,因地域狭小,资源贫乏而幸免于列强垂涎,为自身发展赢得了宝贵的机遇期。19 世纪中叶

11、以前,日本和中国相像,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整个过程中并未受到欧美等国的干涉,这是由于日本处于有利的国际环境中。当时美国的南北战争正如火如荼;英法正在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并扩张他们在中国的势力;德意志和意大利忙于自己的统一斗争;俄国正进行农奴改革。此外,欧美列强对日本政策并未达成一致,英俄之间、英法之间以及英美之间还存在着深刻的矛盾,这既妨碍了他们联合起来对日本的改革进6行干涉,又使日本的明治政府能够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争取他们对日本的变革采取中立的态度。所以列宁指出:“欧洲人对亚洲国家的殖民掠夺在这些国家中锻炼出一个日本,使它获得了保证自己的独立的民族发展的伟大军事胜利

12、。 ”8此外,更深层的原因在于:日本当时这样积贫积弱的小国不值得欧美列强分散自己的精力去对付它,也就是说,欧美认为日本即使本身再改革、再发展也强大不了哪去,也不会对欧美的利益构成威胁。 二、优势更优 日本西南部的九州长崎与中国的上海市仅相距八百六十公里,日本是中国东出太平洋的必经之地,是中国与美洲的交通咽喉,也是中国和俄罗斯的出海口,对于欧美国家来说其军事意义和政治意义及其重要,当时的俄国极有可能向欧洲扩张,所以欧美就扶植日本在俄国的东面制造一个敌人,分散他的注意力,使其无暇顾及欧洲。日本成为欧美列强执行亚洲政策的先锋,其军事行动得到了欧美列强的鼎力支持。这一点主要体现两次战争上,也正是因为这

13、两次战争,奠定了近代日本在亚洲的强国地位,也使日本与欧美列强进入了亲密期,实现了日本发展的“天时、地利、人和”阶段。 一是 18941895 年的中日甲午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日本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强的支持,当时美国希望日本成为其对付中国和朝鲜的助手;英国企图利用日本牵制俄国;德法为了趁中日战争之机夺取新的在华利益。尤其是美国在甲午战争中给日本提供贷款、运送物资、包庇间谍等。美国把日本作为它在远东利益的合作伙伴,而日本敢于对中国发7动战争,也是有恃于美国的支持。正如列宁在甲午战前所分析的:“日本有可能掠夺东方的亚细亚国家,但是没有其他国家的帮助,他就不可能有任何独立的财政及军事力量。 ”甲午战

14、争的结果是日本打败中国,强占了台湾、澎湖列岛等大片土地并获得了价值 1 亿两白银的战利品和 2.3亿两的赔款,相当于日本当时 7 年的财政收入,相当于中国建 10 个北洋水师或买 100 艘定远战舰的花费。甲午战争使中国元气大伤,更无力和日本以及诸列强对抗,也切断了中国与朝鲜的传统联系,加强了日本在东亚的军事力量。此次的胜利刺激了日本对外掠夺和扩张的野心,也使日本沉浸在军国主义的狂热中,德富苏峰写道:“不可磨灭的深刻而强烈的感受,的确是从这次战役得到的。换言之,这次战役的感受,远远超过斯宾塞、科布顿、布赖特等之影响我由此觉悟到:无实力的道理,胜不过有实力的不讲理,欲使道理能行得通,就必须要有使

15、道理能行得通的实力不可。 ”9 二是日俄战争。日俄战争表面上是日俄两个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土地上进行的一场血腥厮杀,对日本具有重大意义。但事实上是欧美与俄国列强的矛盾总爆发。英国一直以来都把俄国看作与其争夺中国的对手,他企图借助日本阻止俄国南下同他争夺中国的长江流域。美国自 1899 年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以来,多次想插足中国东北,都被俄国拒之门外。为了遏制俄国势力在中国的扩张,英美两国在日俄战争中给了日本大量的经济援助,为日本的扩军备战输血打气。从根本意义上来讲日俄战争是一场不折不扣的代理战争,日俄战争日本背后都是由英美支持的,而且英美还迫使中国中立。在财政上,日本在伦敦、纽约等地四次发行外8

16、债 8 亿日元(实得近 7 亿日元) ,其中 44%募自英国;外债占日俄战费的40.1%10,并且提供了大量先进武器,就算这样日本也只是打了个惨胜,据日本战史记载:日俄战争中,日方共死亡 82 847 人,伤 153 584 人,被俘约 2 000 人。俄方共死亡 42 628 人,伤 146 032 名,被俘 79 454人。可以想像如果没有英美的支持日本一定是惨败。换而言之,没有英美的支持,日本也根本不敢打俄罗斯。 同时,日本将优势利用到极致,甘愿成为欧美列强的马前卒。1871 年日本岩仓使节团出访欧美,在访问德国时,铁血宰相俾斯麦说:“方今世界各国,皆以亲睦礼仪交往,然而皆属表面现象,实

17、际上乃强弱相凌,大小相侮,彼之所谓公法,谓之保全列国权利之准则,然大国争夺利益之时,若与己有利,则依据公法,毫不更动;若与己不利,则幡然诉诸武力,故无常守之事。 ”11这席话深深震撼了日本人,对近代日本的影响是比较深刻的。近代初期日本作为东方弱国备受英美等强国的欺辱,在国内外形式的逼迫下,日本人认识到富国强兵的重要性。近代著名思想家福泽谕吉在其著作文明论概略中明确提出脱亚入欧的思想观念,福泽谕吉说道:“今坐等邻国振兴与之共同复兴东亚,不如脱其行伍与西洋国家共进退。 ”“对待亚洲各国不用因为他们是邻居而特别客气。 ”12 综上所述,日本近代的成功的根本原因是日本所处的地理位置,这种地理位置决定了

18、日本不可能通过自身的发展实现国富民强,因此日本必须依靠西方列强才能得到发展,也必须通过战争才能迅速地积累财富。正确认识日本近代成功的这一根本原因,可以使我们认识到日本近代的9成功,是以亚洲其他国家和人民的损失为代价的,是亚洲人民的灾难。同时,我们必须对日本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因为其不可改变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的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 日河源敏明.日本新皇后秘史M.北京:军事译文出版社,1990. 2 列宁.统计学和社会学G/列宁全集:第 23 卷,1990:283-283. 3 杨考臣.中日关系史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7. 4 姜长斌.简论日本民族文化成因及其特点J.日本学刊

19、,2006, (4). 5 武安隆.文化的抉择与发展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290-291. 6 日吉田茂.激荡的百年史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2:4. 7 日森岛通夫.透视日本:兴与衰的怪圈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19-20. 8 列宁全集:第 15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158. 9 日本近代思想史研究会.近代日本思想史第 2 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33. 10 齐世荣.15 世纪以来世界九强的历史演变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251. 1011 马士宓亨利.远东国际关系史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8:360. 12 韩东育.福泽谕吉与“脱亚论”的理论与实践J.古代文明,2008, (4):70-78. 责任编辑 王晓燕 收稿日期:2013-06-19 作者简介:徐东飞(1979-) ,女,辽宁辽阳人,硕士研究生,从事科技与社会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