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列宁对保持执政党纯洁性的探讨摘 要:保持党的纯洁性是无产阶级执政党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的重要途径。列宁通过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构建了无产阶级执政党建设的内在系统;通过加强立法和执法、建立权力监督机构和机制、开展文化革命等举措,构建了无产阶级执政党建设的社会系统。 关键词:列宁;执政党;纯洁性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1-0204-02 1917 年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共(布)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俄共(布)执政后如何建设才能提高执政能力并巩固执政地位,列宁从保持执政党的纯洁性进而巩固执政党地位角度进行
2、了分析,构建了保持执政党纯洁性的理论体系和相关措施。 一、构建无产阶级执政党建设的内在系统,保持党的纯洁性 党的纯洁性是指党派在其本质属性上的纯粹和专一。无产阶级执政党的其纯洁性则指掌握政权的党组织和党员个人对无产阶级政党性质的固守和坚持,即对无产阶级执政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的固守和坚持。从阶级性角度考察无产阶级政党的纯洁性,要求党组织和党员个人对共产主义奋斗目标和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坚守和遵从,从先进性角度考察无产阶级政党的纯洁性,要求党组织和党员个人能够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2基本理论,并把马克思主义与具体历史条件相结合而制定出阶段性的历史任务和纲领、路线以及方针政策,进而担负起无产阶级革命事业领
3、导者的重任,并始终推动运动前进。列宁通过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的思考,论述了党组织和党员个人坚守无产阶级政党阶级性和先进性,保持党的纯洁性问题。 1.加强党的思想建设,保持党的纯洁性。党的思想建设主要以党的基本组成党员思想觉悟的提高为标志,每个党员的纯洁性直接决定着党的纯洁性。早在建党初期列宁就提出“我们的任务是要维护我们党的坚定性、彻底性和纯洁性。我们应当努力把党员的称号和作用提高,提高,再提高”1。十月革命后不久,列宁起草俄共(布)党纲草案时,就将对共产主义的宣传列为党最迫切的任务之一,俄共(布)八大时,又专门制定了对党员进行共产主义教育的提纲。之后,列宁主持起草的党的“十大
4、” “十一大”决议又多次强调要对党员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因此,在列宁领导下,俄共(布)收集、翻译、出版了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使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有比较重要的著作都有了译本;此外,还开办了各类党校。这些措施和工作,增强了党员和领导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有利于党的纯洁性的保持。 2.加强党的组织建设,保持党的纯洁性。列宁主要从增强党的纪律、加强党内民主、实行党内监督、严格党员入口、畅通党员出口等方面加强了组织制度建设。俄共(布)执政后,需要全党思想与行动的统一,进而担负起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任。因此,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强调只有建立高度集中统一的党,党才有力量,并从组织上设立了
5、3统一集中的领导体制并坚决反对和禁止各种派别活动,确立了党的中央委员会为俄共(布)的最高权力机关,中央委员会下设政治局,是实际的最高领导集团。但党内权力集中的同时,为了防止独断专行行为的发生,列宁同时强调党的集体领导,指出政治局委员在党内一律平等,在决定重大问题时,实行一人一票,党中央书记只执行中央委员会集体作出的决议。为保证党员质量和党的队伍的纯洁性,列宁提出和实施了严格党员入党手续和条件、延长新党员预备期、清除不合格党员等加强党的组织管理的具体措施。俄共(布) “八大”和“十大”通过的新党章中都重新规定了“更严格的入党条件” ,对于由于入党不严格而“混进党里来的人” ,俄共(布) “八大”
6、决定进行一次党员普遍重新登记,对不符合党员条件的人不予登记,即清除出党。俄共(布) “十大”则提出要把“欺骗分子、官僚化分子、不忠诚分子和不坚定的共产党员以及虽然“改头换面”但内心里依然故我的孟什维克从党内清除出去”2,并把征询非党劳动群众对被审查党员的意见作为衡量被审查党员意见的重要标准。列宁还建议党代表大会根据申请入党人员的不同类型,规定不同的入党预备期。这些措施清除了许多混进党内的坏人,纯洁了党的队伍,维护了党的威信,确保了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 为纯洁党的队伍,防止官僚主义和发展党内民主,列宁在俄共(布)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成立一个同中央委员会平行的监察委员会,并在 1921 年
7、俄共(布) “十大”成立了首届中央监察委员会,1922 年俄共(布)十一大成立了各级检察委员会。从此,从中央到地方都建立了党的监察机关,实施对党的内部监督。 43.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保持党的纯洁性。加强思想作风建设,把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实际相结合,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列宁坚持党性,保持党的纯洁性的一个方面;密切党群关系,反对贪污受贿是列宁加强党性,保持党的纯洁性的另外一个重要方面。 无产阶级执政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需要把马克思主义与具体历史条件相结合而制定出阶段性的历史任务和纲领、路线,以引导无产阶级走向胜利并担负起无产阶级革命事业领导者的重任。列宁曾把教条主义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称
8、为脱离实际的“革命空谈” ,并把这种空谈比作折磨人的疾病的“疥疮”3,认为这种“空谈”会从“左的”或右的方面给党的事业带来危害,列宁则通过与党内“左”或“右”的错误倾向做斗争,提高了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加强了党的思想作风建设,提高了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 列宁在领导俄共(布)和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对党政机关出现的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深恶痛绝,并把贪污列为全党面临的三大敌人之一2,号召大家对此进行斗争,在建立了中央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实施对党的监督的同时,还强调舆论监督的作用,认为应该利用舆论监督具有覆盖面广、传播快捷、影响力强等特点,威慑和打击党员干部的腐败行为,保证权力健康有序运行
9、。 二、构建无产阶级执政党建设的外部系统,保持党的纯洁性 俄共(布)作为执政党主要通过控制和运用国家和政府权力来实现党的目标和无产阶级利益。执掌政权的官员一旦产生腐败,就形成对公共权力和人民利益的侵害,而执掌政府权力的党员产生腐败,同时是对无产5阶级执政党本质属性的背叛。为此,列宁通过加强法制建设和行政监督以加强国家政权建设,通过推进文化建设以加强国家社会建设,为执政党保持纯洁性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1.加强立法和执法,制裁政府腐败。列宁认为法制不健全是腐败产生的重要原因,加强立法和执法是预防和制裁腐败的有效方法。1918 年5 月 8 日,根据列宁的建议,通过了对惩治受贿的法令草案的修改 ,
10、此后,又制定和通过了关于反贿略行为 、 关于肃清贿略行为等反贪污贿略的法律文件,为严惩腐败现象提供了重要依据。在加强立法的同时,列宁还强调法律的执行,并对纵容包庇罪犯的工作人员给予严厉处罚。 2.强化监督和制约,防止政府腐败。 “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 ,列宁在苏维埃政权建立不久就认识到这个问题。因此列宁建议下,不仅设立了监察委员会对党内进行监督,还于 1918 建立了国家监察人民委员会,对国家机关进行监督。1920 年在国家监察人民委员会基础上成立了由大批工农群众参加的工农检查院,1923 年,又对工农检察院进行改组,成立了工农检察院和中央监察委员会的联合机关,共同担负着监督和改进国家机
11、关工作的重要任务。 3.开展文化革命,预防政府腐败。俄国长期以来是一个封建帝国主义国家,一些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党员由于受到旧思想和旧作风影响而产生官僚主义和受贿行为,丧失了无产阶级执政党的纯洁性。如苏维埃政权建立以后,由于管理人才缺乏,难以满足国家管理的需要,苏维埃政权不得不留用了沙皇时代的大量旧官吏,以致当时在莫斯科各级机关6工作的共产党员只有 4 800 多人,而沙皇时代的旧官吏则达到 20 多万。由于苏维埃工作人员文化水平、道德水平低,所以出现官僚主义和受贿行为;由于人民的文化水平低,不善于同这种现象进行斗争,又使官僚主义到处蔓延。列宁认识到受贿和官僚主义行为与文化水平低下之间的密切联系
12、,提出官僚主义和受贿行为是由“文盲这块土壤滋养的”2,并认为“拖拉作风和贪污受贿行为只有用提高文化的办法才能治好”2,并认识到,要革新国家机关,消除官僚主义和腐败,就必须“提出这样的任务:第一是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4,并在晚年提出文化革命的思想,认为只有通过文化建设、文化变革、文化革命,才能普遍提高公民文化水平和权利意识,才能增强党员干部自身免疫力和人民群众同官僚主义做斗争的自觉性,推动国家机关改造,保证党的纯洁性。 参考文献: 1 列宁全集:第 7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272. 2 列宁全集:第 4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147-201. 3 列宁全集:第 3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372. 4 列宁全集:第 4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380. 责任编辑 王晓燕 收稿日期:2013-09-02 基金项目: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建研究课题 作者简介:赵华灵(1970-) ,女,河南安阳人,副教授,从事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