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墙竖框最优化计算模型探讨.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813793 上传时间:2019-03-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幕墙竖框最优化计算模型探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幕墙竖框最优化计算模型探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幕墙竖框最优化计算模型探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幕墙竖框最优化计算模型探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幕墙竖框最优化计算模型探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幕墙竖框最优化计算模型探讨摘要:随着幕墙行业在中国的飞速的发展,国家对各行业的精益求精的要求,以及让幕墙公司利润的最大化。根据幕墙相关规范,探讨幕墙竖框最优化计算模型,以便施工中可以更方便,更快捷的,创造更大的利润。 关键词:规范,支座位置,计算模型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本文根据幕墙 JGJ1022003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的 6.3.6 条明确规定:“应根据立柱的实际支承条件,分别按单跨梁、双跨梁或多跨铰接梁计算由风荷载或地震作用产生的弯矩,并按其支承条件计算轴向力。 ” 以及幕墙公司的战略目标是:低碳功能安全幕墙。减小竖框线密度是达到这个目标的一个非常主要的

2、途径。 根据需要建下面模型: 本文最优化竖框模型分为以下几种: 1.单跨简支梁 ; 2.双跨简支梁 ; 3.连续铰接静定梁 ; 1.单跨简支梁 21.1 单跨简支梁计算模型(如图 1.1) 图 1.1 1.2.单跨简支梁支座反力: 1.3.单跨简支梁弯矩: 即当 时,框弯矩最大, 工程实例: 幕墙中的危险部位位于 120 米,计算层间高 L=3.6 米,竖框承担的分格宽度为 B=1.5m。玻璃配置为 6+12A+6 钢化中空玻璃。 竖框挠度荷载组合如下: q 刚度WkB1.561.52.34KNm 竖框强度荷载组合如下: q 强度(1.41Wk1.30.5qEy)B (1.411.561.30

3、.5.295) 1.5 3.564KNm 竖框支座反力为: F= q 强度L2 3= 3.5643.62 6.415KN 竖框所受最大弯矩为 : Mq 强度L28 3.5643.628 5.774KNm 2.双跨简支梁 2.双跨简支梁 2.1.双跨简支梁计算模型 边界条件:支座 A、支座 B、支座 C。 变形:垂直于 x 轴的挠度 假设:支座反力平行于 y 轴 2.2.最优的短跨长度 设比例因子 短跨与全跨之比: 42.3 支座反力 根据受力分析和变形协调条件得到: 双跨梁短跨端支座反力 RA 在对实际幕墙工程设计时, 不宜小于 0.10。 最大支座反力总是出现在 中间支座 弯矩 双跨梁弯矩的

4、变化规律: 当时, 当时, 对于玻璃幕墙来说,竖框的短跨比一般满足 表示。 , 为弯矩系数。 双跨梁中间支座 处的弯矩最大 的变化范围是 0 至 0.5 5时,取最小值 工程实例: 幕墙中的危险部位位于 120 米,计算层间高 L=3.6 米,竖框承担的分格宽度为 B=1.5m。玻璃配置为 6+12A+6 钢化中空玻璃。 竖框挠度荷载组合如下: q 刚度WkB1.561.52.34KNm 竖框强度荷载组合如下: q 强度(1.41Wk1.30.5qEy)B (1.411.561.30.5.295) 1.5 3.564KNm 图 1:L1=300mm =4.0,图 2:L1=400mm =3.6

5、4, 图 3:L1=550mm =3.16,图 4:L1=1100mm =1.89 图 5:L1=1300mm =1.58,图 6:L1=1800mm =1.41。 2.4 双跨简支梁总结 短跨与全跨之比 ,从支座反力的角度出发,在 构造允许的情况下,建议 。双跨梁的最大弯矩出现在中间支座处,最大弯矩为 的变化范围是 0 至 0.5,随着 增大,在相同的外部荷载条件下,双跨梁的各项力学参数的最大值越来越小。 6当 很小时,幕墙竖框按双跨梁力学计算模型计算 的结果可能会与实际工程中的结果存在一定偏差, 所以要慎重选择 较小的结构形式。 要综合考虑构造和造价的要求,竖框是否采用双跨 梁结构型式,一

6、方面要考虑构造是否允许,另一方面 还要综合考工程造价和结构安全等因素。 3.等跨铰接静定梁 3.1 等跨铰接静定梁计算模型 等跨铰接静定梁每层只有一个固定点,其连接构造为最少,经济效益最为明显,工作效率最高。 3.2 最优的悬挑长度 竖框跨长 L,悬挑长度为 a。 设悬挑长度与跨长之比为: 最优的悬挑长度 最优目标(M=1/15.2qL2)最优的计算模型 工程实例 幕墙中的危险部位位于 120 米,竖框承担的分格宽度为 B=1.5m。玻璃配置为 6+12A+6 钢化中空玻璃。 竖框挠度荷载组合如下: q 刚度WkB1.561.52.34KNm 7竖框强度荷载组合如下: q 强度(1.41Wk1

7、.30.5qEy)B (1.411.561.30.5.295) 1.5 3.564KNm 经过多次验算,得到下面的表格: 当竖框 竖框的各支座处的弯矩趋于 相等,且接近并达到最优目标(1/15.2qL2) ,此时竖框的受力最合理。 3.3 最小的计算跨数 3.3.1 快捷的判别工程中能否采用等跨铰接静定梁计算模型 3.3.2 快捷把计算结果推广到符合要求的工程单元中 3 跨计算模型 支座反力、变形、弯矩 最小计算跨数 5 跨计算模型 支座反力、变形、弯矩 最小计算跨数 7 跨计算模型 支座反力、变形、弯矩 最小计算跨数 分析约定:1.计算层间高为 3.6m。 2.最后一跨采用简支梁带悬挑计算。

8、 3.竖框按照悬挑长度为 550mm 计算。 3 跨、5 跨、7 跨的变形(mm)对比表 从挠度对比表中可以看出: 85 跨模型与 7 跨模型边跨中挠度几乎完全相等,只有 0.04mm 的 差别,可以忽略不计。5 跨模型与 7 跨模型中跨中挠度只差 0.11mm 的差别,占 0.11/10.874=1%,可以忽略不计。 3 跨模型与 5、7 跨模型边跨中挠度、中跨中挠度都有非常明 显的差别。 最小的计算跨数 3 跨、5 跨、7 跨的弯矩(107KN.m)对比表 从弯矩对比表中可以看出: 从支座两端看, 5 跨模型与 7 跨模型对应支座的弯矩完全相等,3跨模型与 5 跨模型及 7 跨模型对应支座

9、的弯矩不相等。 最小的计算跨数 3 跨、5 跨、7 跨的支座反力(KN)对比表 从支座反力对比表中可以看出: 5 跨模型与 7 跨模型对应支座的支座反力完全相等 3 跨模型与 5 跨模型及 7 跨模型对应支座的支座反力不相等。 因此,从上面的对比中可以得出,用 5 跨模型计算结构可以用于 7跨及任意多跨。 3.3 等跨铰接静定梁总结: 9在铰接静定梁模型中,建议悬挑长度度与总跨度之比不大于可使竖框最大弯矩接近于最优是简支梁的弯矩的 0.526 倍,优化了竖框截面。 多跨铰接静定梁的最小跨数为 5 跨。 5 跨模型计算结果可以应用于任意多跨。 当工程中结构满足 5 跨要求时,可以采用多跨铰接静定

10、梁模型计算竖框。 本文总结: 支座位置及计算长度 在双跨简支梁中,短跨与全跨之比 在构造允许的情况下,建议, 。 在等跨铰接静定梁模型中,建议悬挑长度与总跨度之比不大于 计算模型选择 等跨铰接静定梁每层只有一个固定点,其连接构造为最少,经济效益最为明显,工作效率最高。但是计算模型要满足 5 跨以上。这是在工程中优先选择的计算模型。 要综合考虑构造和造价的要求,立柱采用哪种结构型式,一方面要考虑构造是否允许,另一方面还要综合考虑工程造价和结构安全等因素。参考文献: 1.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022003 2.金属与石材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33-2001 3.建筑幕墙GB-T21086-2007 104.钢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7-2003 5.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 50009-20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