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浅谈镇沅县林下经济发展摘要:以镇沅县林下经济发展现状为主题,提出全县林下经济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林下经济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森林资源、产量、种植业、林下资源 中图分类号: D922 文献标识码: A 一、自然环境 (一)地理位置:镇沅地处云南省南部,隶属普洱市。位于东经1002110131,北纬 233420“242140“之间,东邻玉溪市新平县,东南与墨江县相连,南接宁洱县和景谷县,西与临沧隔江相望,北靠景东、双柏两县。东西长 105.5 公里,南北宽 87.5 公里,国土总面积 621.8 万亩。县城驻地恩乐距省会昆明 432 公里,距市政府驻地普洱 189 公里。 (二)行政
2、区划:镇沅隶属于普洱市,辖区内有勐大、恩乐、按板、者东、九甲、振太、古城、和平 8 个镇和田坝 1 个乡,共有 111 个村(居)民委员会,1666 个村(居)民小组。恩乐镇是县委政府所在地,是全县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 (三)地形地貌:镇沅位于云贵高原西南边缘,属横断山脉的南延部分,云岭余脉哀牢山和无量山纵贯全境。全县群山并列,山体庞大,异峰突起,沟谷交错,形成“五谷五岭”的高山峡谷地貌,地势高差十分悬殊,谷窄坡陡。全县最高点在县东部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2哀牢山主脉大雪锅山海拔 3137.6 米,最低点在县西南部振太镇秀山四十八道河汇入澜沧江入口处,海拔为 774 米。相对高差 23
3、63.6 米。大部分地区的海拔为 10002000 米。 县境主要山脉河流大致成东西排列,自北向南走向,且谷岭相间,构成南北走向、北高南低的基本特点。 “五谷五岭”是镇沅地貌的基本轮廓。 “五谷”即五条河谷,从东至西是者干河谷、恩乐河谷、勐统河谷、振太河谷、澜沧江河谷。 “五岭”即五条山脉之分水岭,从东至西是:哀牢山、打银山、黄草岭、和尚寺、马鹿塘梁子,海拔多在 2300 米以下。 (四)河流水系:境内主要有者干河、恩乐河、勐统河、振太河、澜沧江,分属于红河、澜沧江两大水系。河流基本自北向南与山脉平行相间,者干河、恩乐河属红河水系,流域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 47.7%。澜沧江、勐统河、振太河属澜
4、沧江水系,流域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 52.3%。 (五)气候:镇沅地处哀牢山以西低纬高原,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雨热同季,干湿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光能热量充足的气候特点。由于受高原山地地貌影响,气候垂直变化突出,立体气候显著。 据气象部门资料,县城年平均气温 18.9,最高热月 6 月,月均温22.9,最冷月 1 月,月均温 11.6,气温年较差 11.1,10活动积温 6651.4,极端最高温 36.2,极端最低温-2.5,全年日照时数2064 小时,全年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 10日数为 335.3 天,一般温度随山体海拔每升高 100 米,降低 0.420.55。 由于受地形的影响
5、,全县降雨量分布不均。县城(恩乐坝区)年均3降雨量 1123.5 毫米;按扳镇(老县城)年均降雨量 1294.7 毫米;勐大坝区年均降雨量 1483.4 毫米;振太河谷年均降雨量 1588.3 毫米;澜沧江河谷年均降雨量不足 1000 毫米,为少雨地区;哀牢山上部年均降雨量达 2200 毫米,为多雨地区。510 月为雨季,年降雨量占全年降雨的87%,11 月至次年 4 月为干季,降雨量仅 161.9 毫米,占全年的 13%,2月份最少,仅 9.9 毫米。降雨量山区多于河谷,一般随山体海拔每升高100 米,降雨可增加 70100 毫米,同时迎风坡多于背风坡,西坡多于东坡。 镇沅气象灾害有干旱、洪
6、、冰雹、大风、霜冻等,对林木生长有一定的影响。 (六)地质土壤:镇沅境内地形复杂,气候条件多样,各种岩石风化作用强烈,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等综合成土因素的作用下,形成了不同的土壤类型(赤红壤、红壤、黄壤、黄棕壤、棕壤、灌丛草甸土、紫色土、石灰土) ,适宜多种林木生长。 二、森林资源 全县国土总面积为 621.792 万亩,其中林业用地 484.86 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 77.98%,非林业用地面积 136.94 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 22.02%。在林业用地面积中,有林地面积 426.19 万亩,疏林地1.29 万亩,灌木林地 17.93 万亩,未成林地 4.52 万亩,荒山荒地
7、及无立木林地 3.10 万亩,其它林业用地 0.02 万亩,森林覆盖率为 72.52%,林木绿化率为 75.22%。全县活立木总蓄积量为 3051 万立方米。全县484.86 万亩林业用地面积中,生态公益林 128.73 万亩,占 26.55;商4品林面积 356.13 万亩,占 73.45。 镇沅是云南省重点林区县之一,是思茅松中心分布区,思茅松天然林是全县主要森林资源。由于县境内地形复杂,气候的垂直差异大,自然植被垂直分布明显,形成了不同的植被类型。 三、发展林下经济的意义 林下经济是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集体林地承包到户,农民充分利用林地,科学经营林地,而在农业生产领域涌现的新生事物。它
8、是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阴优势从事林下种植、养殖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从而使农林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发展林下经济是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促进绿色增长的迫切需要,是提高林地产出、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目前已经取得明显成效。我们应该认真总结经验,科学谋划,加强引导,积极扶持,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确保农民不砍树也能致富,实现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的改革目标。 (一)发展林下经济是保护森林资源、实现绿色增长的迫切需要。 (二)发展林下经济是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实现不砍树也能致富的成功实践。 (三)发展林下经济是满足社会需求、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四
9、)发展林下经济是全面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巩固林改成果的重要举措。 (五)发展林下经济是镇沅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四、林下经济的基本情况 5近年来,镇沅县充分利用林地资源、林下空间和森林生态环境优势,大力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森林蔬菜等林下经济。为提高林地综合利用效率和林农造林护林积极性,确保林农近期得利、长期有林,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依托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物种资源,按气候、土壤等自然环境确定了林下经济发展重点产业和主攻方向,大力种植核桃、板栗等经济林果。在不改变林地用途、影响生态建设前提下,大力推广林下石斛、龙胆草、草果、重楼等中药材种植,加快瓢鸡、阉鸡、山鸡、豪猪、麂
10、子等林下特色动物驯养繁育,大力发展野生菌、刺五加、苦藤菜、阎王菜、象蹄叶、香椿等林菜种植和采收。对增加农民收入、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加快林业结构调整步伐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镇沅林下经济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林(副)产品产量 目前,镇沅林副产品主要以核桃、野生菌等为主。2012 年经济林果核桃、板栗产量 2245 吨;食用野生菌 370 吨,石斛、茯苓等中药材 6138吨,森林蔬菜 1233 吨。 (二)林下养殖业 全县有初具规模野生动物驯养 17 户,以经营野猪、麂子、豪猪、竹鼠、山鸡等为主的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经营户,主要分布在者东镇、恩乐镇、古城镇等地。 (三)林下种
11、植情况 1、林下中药材种植开发情况 6石斛总计种植 212.8 亩,主要分布在按板镇、恩乐镇、勐大镇、田坝乡、者东镇、振太镇。 茯苓总计种植 2191 亩,其中,按板镇种植 1000 亩,恩乐镇种植800 亩,古城镇种植 200 亩,勐大镇种植 50 亩,田坝乡种植 80 亩,振太镇种植 61 亩。 龙胆草总计种植 3030 亩,其中勐大镇种植 3000 亩,振太镇种植 30亩。 重楼总计种植 115 亩,按板镇种植 5 亩,恩乐镇种植 10 亩,古城镇种植 10 亩,和平镇种植 8.2 亩,九甲镇种植 30 亩,勐大镇种植 10 亩,田坝乡种植 14.7 亩,者东镇种植 10.9 亩,振太镇
12、种植 16.2 亩。 草果总计种植 655 亩,其中按板镇种植 5 亩,恩乐镇种植 650 亩。 野三七总计种植 1.5 亩,其中和平镇种植 0.5 亩,九甲镇种植 1 亩。露水草总计 30 亩,全部种植于和平镇。 2、森林蔬菜种植情况 全县森林蔬菜种植面积 4000 亩,主要分布在山区、半山区,种植有蕨菜、魔芋、刺苞菜、刺五加、象蹄叶、苦藤菜、野芹菜、龙爪菜、香椿、阎王菜等。2012 年全县森林蔬菜产量为 800 吨,实现产值 800 万元。(四)森林旅游 森林旅游主要有千家寨景区、飞来寺景区、金山丫口景区、和尚洞景区、玻烈河古桥、县城湿地公园等。 7五、镇沅县发展林下经济优势及存在问题 (
13、一)发展林下经济的优势 1、发展林下经济,是以生态保护为前提。发展林下经济是以可续开发为基础,循环再生产为主体,立体经营开发为经营模式的新兴产业结构,它不但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也有利于国家森林资源的保护,有利于社会环境的净化,也有利于人们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的改变,总之,一切是为了健康、绿色、环保。可以说,这是一项利国利民的社会性工程,是原生态保护和可续利用的资源再生工程,是绿色生态资源再生和可续利用的环保工程,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社会性产业工程,是生态资源可续开发。再生资源可续利用的循环经济项目,它是保护和优化原生态资源,调整产业结构,带动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是当代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项目,是
14、一项新的模式,新的产业格局。 2、发展林下经济,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由于林下经济投资少、产出高、见效快,操作简便,广大农民群众易于接受。因此林下种养是一种贴近自然的生产经营方式,所产出的林下产品具有绿色、环保、健康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同时,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拓宽农民就业、创业渠道,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收。发展林下经济,兴林和富民相结合,让农民在林业发展中得到实惠。 3、发展林下经济是以维护生物多样性为基础。通过发展林下经济,有效保护了生物多样性,巩固了生态建设成果有效降低了自然灾害的影响,促进了农业的丰产丰收,通过大面积推广林菜、林牧、林药、林菌等多种种养模
15、式,实现了林业立体式生产发展。 84、发展林下经济,是以资源有效配置为抓手。通过典型带动,科技引路,把一家一户的林地充分利用起来,有利于规模化和产业化,增加农产品的竞争,从而使农民增产增收,同时,也有效缩短了林业经济周期,增加了林业产业的附加值,促进了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发展了县域经济,尤其是在当前土地资源日趋紧张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增加经济效益显得尤为重要。 5、发展林下经济是大势,对广大林农而言更是大事。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所拥有的条件总是有限,只有在有限的条件下,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发挥最大的潜力,创造最大的财富。 (二)发展林下经
16、济存在的问题 林下经济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镇沅林下经济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 1、规模总量不大,缺乏龙头带动。近年来,镇沅县林下经济虽然取得了初步进展,但由于缺乏龙头企业带动,林下经济发展规模较小,难以形成竞争优势,不能满足市场批量需求。 2、基础设施条件差。林地属于涵养水源的生态林,主要集中在水库周边,这些地方普遍存在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等问题,制约了林下经济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 3、群众认识理解有偏差。一是农户普遍认为林下种养与普通种养没什么两样,甚至还不如普通种养;二是部分农户对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扶持方式和优惠政策等内容认识不够,缺乏
17、参与热情;三是有的农户思9想不解放,怕吃亏、怕赔本,畏首畏尾,对发展林下经济持怀疑观望态度。 4、产业化经营水平有待提高。一是生产标准化程度低,以接山镇“林菌”模式为例,因没有菌棒生产企业,各农户均自行制作与扩繁,不仅菌棒成本高,而且质量无保证。二是市场组织化程度低,因缺乏行业协会组织,没有形成订单农业,各农户单兵作战、自产自销,市场竞争力不强;三是管理技术水平不高,由于技能培训与服务指导跟不上,农户在种养过程中缺乏科学种养技术和管理方法,造成病虫害发生率较高,致使种养成本过大,经济效益不高。 六、发展林下经济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有序组织。对林下资源的开发利用要加强领导,可以通过资源部
18、门牵头,由相关部门成立专项领导小组,下设林下资源保护利用工作办公室,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对林下资源保护利用工作进行管现,具体负责林下资源开发利用、组织管理、指导和服务。切实加强对林下资源的监管。对林下资源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定期现场指导,跟踪问效。加强林下产品开发的管理和市场观测,有效保证林下资源保护利用工作有序开展,对存在的偏差进行纠正,对存在的难题给予解决。 (二)广泛宣传,正确引导。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宣传手段,广泛宣传林下资源特点及科学合理开发利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把林下资源积保护利用的宣传工作做到深入、扎实。宣传林下资源开发对改善林区人民生活和林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宣
19、传关于林下资源开发的相关文件和规定,引导群众按章合理开发利用的思想10意识,让职工群众真正了解严格保护、科学利用才能创造更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通过立体交叉宣传教育,营造林下资源保护利用的宣传氛围,增强实际效果。 (三)科教兴林,持续发展。坚持走科教兴林的道路,积极吸取国内外先进经验,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总结和探索森林资源开发模式,控掘森林资源的内在潜力。加强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的合作,使科研成果能尽快转化为生产力。要提高资源开发、加工、利用的科技含量,运用知识经济的优势,包揽人才,造就一支懂科学、会管理、有技术的队伍。在引进开发项目的同时引进开发技术,对于影响全局的项目要科学论
20、证,重点建设,统一调控,分散管理。对于可以实行家庭经营的项目,要择优扶持,加强指导,宏观管理。 (四)多种效益,共同兼顾。要坚持林下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并举,兼顾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统一。开发利用林下资源的同时,坚决避免掠夺式、超负荷利用,不要以牺牲较大的社会效益而去获得暂时的局部利益,要以社会效益作为资源开发利用的宏观决策依据。要以市场为导向,以保护森林资源为原则,以创造林业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为目的,开发森林绿色食品、森林绿色产品,寻找市场定位,建立产销体系,立足林区、面向社会、走向全国,开发产品大市场。在旅游资源开发中,要以尽量小的投资开发更多的项目,令其更有吸引力,以收到更大的经济效益。 (五)因地制宜,科学规划 发展林下经济必须因地制宜,科学规划。要深入基层,摸清林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