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述评.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817917 上传时间:2019-03-1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述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述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述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述评.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述评.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述评【摘 要】本文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关于生产性服务业的研究与进展,从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生产性服务业评价指标体系以及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几个方面概述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总结已有研究的成就与存在的不足。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影响因素 近年来,作为世界经济中快速增长行业之一的生产性服务业.已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全球经济活动正在由以制造业为中心逐步向以制造业和服务业相融合的方向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迅猛发展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 一、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 国外对生产性服务业的研究颇多,根据

2、已有的文献资料,Machlup(1962)首先比较准确地探讨了生产性服务业的概念,他认为生产性服务业必须是产出知识的产业。Clark(1951)研究经济进步过程中的劳动力演进规律时提出了生产性服务业的相关概念,罗斯托(1960)在他的经济发展五个阶段理论中认为商业和服务业包含了从制造业中转移出来的提供生产性服务的行业。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都提出了接近生产性服务业概念的相关内容。按照时间顺序,对生产性服务业范畴的探究如下:美国经济学家 H.Greenfield(1966)在研究服务业及其分类时指出,生产性服务业又称生产者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是企业、非盈利2组织和政府主要向生产者而不是消费者提供服务

3、产品和劳动的行业。在理论内涵上是指市场化的中间投入服务,即可用于商品和服务的进一步生产的非最终消费服务。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开始拓展生产性服务的外延,Browning 和 Singelman(1975)在对服务业进行功能性分类时认为,生产性服务业是指知识密集、可以为顾客提供专业性服务的行业,如金融、保险、法律、商务和经纪等。Hubbard 和 Nutter(1982)认为生产性服务业和消费性服务业是相对的,凡是消费性服务业以外的服务业都是生产性服务业。Daniels(1985)将生产性服务业定义为区别于服务最终消费者的消费性服务业,主要领域在于生产制造业的产业,它并不直接提供产品,但是在生产

4、和进一步消费之间起着关键连接作用。Howells 和 Green(1987)认为生产性服务业主要是为公司服务的,主要包括银行、保险等金融行业以及广告、市场研究、会计、法律、研发等商务服务业。Marshall(1987)认为,生产性服务业包括与资源分配和流通相关的活动(如银行业、金融业、工程、猎头、培训等) ,产品和流程设计以及与创新相关的活动(如研发、设计、工程等)以及与产品推广和配销相关的活动(如运输、市场营销、广告等) 。Coffey&Polese(1989)认为生产性服务业不是直接用来消费,直接可以产生效用的,它是经济中一种的中间投入,用来生产其他产品或服务,是中间性的投入而非产出。Gr

5、uble&Walker(1989)认为生产性服务业是大部分使用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作为主要投入的服务行业,它能够促进生产专业化,扩大资本与知识密集型生产,从而提高劳动等生产要素的生产率。 3我国关于生产性服务业的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入,现有的研究,主要针对生产性服务业概念的提出、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性、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与特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战略与模式、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现数等方面展开,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基本的内涵与特征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大部分的研究主要目的是满足地方发展服务业的政策需要,属于应用性对策研究,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和发展思路,对于政府

6、部门制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政策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我国学者侯学钢(1997)认为,生产性服务业也可称为厂商服务业,它随着西方“工厂制度”的确立而迅速发展起来,是为社会物质生产提供各种非实物形态的服务性产业。钟韵、闫小培(2005)认为,生产性服务业是为生产、商务活动和政府管理提供而非直接向消费的个体使用者提供的服务,它不直接参与生产或者物质转化,但却是任何工业生产环节中不可缺少的活动。朱晓青等(2004)认为现代服务业具有高技术性、知识性、新兴性等三个特点。杨翠兰(2005)认为传统经济学关于服务涵义与特征以及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划分标准,已难以适应现代化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扩大生产劳动的范围

7、成为实践发展的要求。常修泽(2005)分析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总量问题、结构问题、竞争力问题和体制问题,提出以产权制度创新为重点的体制创新思路。刘辉群(2005)分析了世界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趋势,提出信息化和网络化是生产性服务业的主要特征,服务业的开放是大势所趋,服务贸易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内容。 由此可见,生产服务业是提供生产服务的行业,主要包括银行和金4融、不包括强制性社会保险的保险业、商务服务、房地产等行业,这一概念得到早期研究者的广泛认同。事实上,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特征,主要是打破了传统的消费性服务业的局限,开辟了生产性服务业的新领域,即原先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自我服务内容,诸

8、如市场调查、可行性研究、产品研发、风险资本、采购管理、物流配送、市场营销、人力资源培训等活动,实现独立化、外置化和专业化。 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 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进行研究的主要文献如下:侯永志和陈波(2002)采用 1997 年的投入产出表,从中、日、韩三国服务业各行业生产者使用率差异的角度分析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研究表明我国生产性服务的一半以上都投入到了第二产业,也就是说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拉动作用比较大,但是由于我国制造业技术装备水平比较落后,以劳动密集型为主,所以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技术贡献率较低,难以从本质上拉动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顾乃华和李江帆(2006)借

9、助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分析我国东中西部服务业的技术效率,研究表明由于市场化进程的不一致,东、中、西部服务业技术效率存在显著差异,并且这种差距加剧了我国服务业区域发展失衡的现象。程大中(2008)使用截面数据分析中国和 13 个欧盟经济体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研究表明中国国民经济和三次产业中的物质投入消耗相对较大,而服务性投入消耗相对较小,并且中国生产性服务的一半以上是投入到第二产业,也就是生产性服务的产出大部分用到了制造业部门而不是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的服务业部门,这说明我国生5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低;其次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力系数较低,感应度系数较高。以上文献从不同的角度、采用

10、不同的方法、选取不同的指标对我国生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进行了研究,但是这些研究都是从总体上对一国或者一个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进行研究,并没有对某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实证分析进行研究。 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评价指标 魏建,张旭,姚红光(2010)根据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特征及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选取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绩效水平、生产性服务业社会供求及效率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综合评价的三类一级指标,构建了指标体系。框架体系结构中的二级指标十项,评估宏观环境、集聚水平、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发展潜力、质量效益等八个项目;三级指标有评估生产性服务业重点企业营业利润、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生产性

11、服务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等 38 个因素。田家林、蒋平、韩锋(2011)利用因子分析法从 4 个方面即现有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规模、产业内部结构、市场化程度和城市化水平来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第三产业增加值、人均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生产性服务业城镇就业人数、第三产业单位法人数、生产性服务业以及第三产业增加值、就业人数分别占地区生产总值、全部就业人数的比例、技术市场成交额、固定资产投资额、市场化程度、人均居民消费水平等。侯超(2011)在京津冀区域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评价研究的论文中提出了

12、生产性服务业总体水平指标6和生产性服务业行业发展指标。生产性服务业总体水平指标可以反映某区域生产性服务业整体发展规模。指标包括生产性服务业人均增加值、生产性服务业密度以及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地区从业人员的比重三个细分的二级指标作为评价京津冀地区区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规模的指标;用金融业增加值、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与地质勘查业增加值、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业增加值、租赁和商务服务增加值和房地产业增加值五个二级指标来评价京津冀区域生产性服务业内部发展指标。生产性服务业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是一项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而不断调整的、动态的系统工程。因此,选择有效的评

13、价指标,构建一套比较合理、完整的指标体系,是正确评价生产性服务业综合发展水平的前提和基础。 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Francois(1995)认为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和演变的经验表明,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和供给会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增加,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和产业结构特点是生产性服务业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前提。Illeries(1996)的分析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在于其对科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需求十分明显,对人力资本领域的大量投资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有效保证。Stare(1999)以斯洛文尼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为分析对象,对该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现状、特点进行了分析和介绍

14、,并在此基础上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其认为高素质的人才资源、完备的信息通信设施、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以及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是生产性服务发展的主要影响要素。7Halbert(2007)探讨了生产性服务业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功能,并对各种类型的产业集聚所产生的范围经济进行了分析。在选取特定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对巴黎都市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地理分布和区位选择进行了实证检验,以此来判断其经济专业化的模式和特征。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多中心的产业集聚和分布是欧洲城市经济发展的普遍模式,专业化的分工和服务外包的发展是都市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韩坚(2007)在借

15、鉴国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我国实际出发选取经济发展水平、专业化分工程度、城市化水平、经济开放程度、外部化等五个要素作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并构建相应的实证分析模型对各个影响因素的作用效果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受城市化水平、专业化分工以及外部化的影响比较明显,而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开放度的影响相对较弱,并据此给出了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对策和建议。韩德超和张建华(2008)选取我国1997 年到 2006 年间的统计数据实证分析了专业化分工、产权结构、服务业效率、工业结构、工业化程度以及制造业的集聚程度等因素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并进行了区域性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专

16、业化分工、服务业效率以及产权结构三个因素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比较明显,呈现出显著正相关关系。庒树坤等(2009)选取经济发展水平、金融相关率、专业化分工程度、政府行为、城市化水平等要素作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并构建相应的实证分析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金融相关率以及政府行为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比较突出。朱胜勇(2009)选取制造业中间需求、服务业中间需8求、市场环境、服务业开放程度以及信息技术水平五个要素作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并采用部分 OECD 国家 1992 年到 2002 年间的投入产出数据,对 OECD 国家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

17、检验,结果表明,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中间需求、信息化水平、市场环境等因素对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作用比较明显。刘婷和吴洁(2010)采用湖南省 1995 年到 2007 年间的相关统计数据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检验结论表明,固定资产投入对现代服务业的促进作用比较显著,其他要素的作用和影响相对较弱。由此可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是在宏观和微观环境下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任何一方面的条件缺少,都会制约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产业的发展能力受到内外部各方面动因的影响,而产业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能力的强弱直接作用于整体经济规模和绩效。 五、结论 国内外对生产性服务业整体的研究比较

18、充分,现有文献主要集中在研究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等方面,同时对服务业的区位凶素、与经济发展和制造业的关系等等都做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对生产性服务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生产性服务业在区域发展的状况以及科学技术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关系等研究还比较少。在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在国家和区域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它不仅能够吸收大量劳动力,加快经济增长,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而且是调整优化区域和国家产业结构,增强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对生产性服务业的研究,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以至于经济9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 F.Machlup。The Product

19、ion and Distribution of Knowledge in the United StatesM.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62 2 C.G.Clark.C。The Conditions of Economic ProgressM.Macmillan,London.1951 3 Greenfield。Manpower and the Growth of Producer ServicesM.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66 4 Browing,J.Singleman 。the Eme

20、rgency of a Service Society:Demographic and Sociological Aspects of the Sectoral Transformation in the Labor Force of the USA National Technical Information ServiceJ.Springfield Virginia。1975:1332 5 Daniels.W.Service IndustriesM.Great Britai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5 6 Howells&Green.Technolog

21、ical Innovation,Structural Change and Location in UK ServiceJ.The European Evidence Journal of Evolutionary Economics.1987 7 Marshall.J.Understanding the Location and Role of Producer Services in the UKJ.Environment and Planning.1987(19):575595 8 Coffey&Poles.Producer Service and Regional Developmen

22、t A Policy-Oriented PerspectiveJ.Economies Systems 10Research.1989 9 H.G.Grubel,M.A.Walker.Service Industry Growth Causes and EffectsJ.Canada the Fraser Institute.1989:139203 10 侯永志,陈波.中国服务业的结构特征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2(3) 11 顾乃华,李江帆.中国服务业技术效率区域差异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6(1) 12 程大中.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水平、结构及影响基于投入-产出法的国际比较研究J.经济研究.2008(1):7688 13 魏建,张旭,姚红光.生产性服务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理论探讨.2010(1) 14 田家林,蒋平,韩锋.我国区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评价J.工业技术经济.2011:30(4) 15 侯超.京津冀区域生产性服务竞争力评价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