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水土流失现状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对策【摘 要】平安县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情况十分严重。本文通过对平安县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的现状进行分,找出平安县水土流失的原因和危害,进而提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对策。只有加强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才能使平安县的水土流失的情况得以好转,才能使生态环境得以改善。 【关键词】平安县,水土流失,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中图分类号:B845.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水土流失是指地表土壤及母质主要受到水力侵蚀而发生的水土移动过程。青海东部黄土 地区水土流失是比较严重的,其他地区水土流失较轻1。在自然状态下,纯粹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侵蚀过程非常缓慢,常与土壤形成过程处
2、于相对平衡状态。因此坡地还能保持完整, 这种侵蚀称为自然侵蚀,也称为地质侵蚀。在人类活动下,特别是人类严重地破坏了坡地植 被后,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土壤破坏和土地物质的移动,流失过程加速,即发生水土流失。 平安县水土流失情况严重,水土流失面积的比例明显高于青海省和全国的比例,因此水土保 2持工作和生态建设刻不容缓。水土保持工作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整个区域内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因此必须立足于自然优势,扬长避短,以有利于生产发展为最终目的进行集中治理、连续治理和综合治理。 平安县水土流失情况 平安县地处青海省东部干旱山区,农业区划土地面积 769 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 575
3、 平方公里,土地部门的第二次土地调查全县土地面积为 734.59 平方公里、青海省第二次土壤侵蚀调查(2000 年)平安县的水土流失面积为 446.06 平方公里,水土流失严重,群众生活贫困。 平安县在水土保持“三区划分”中为重点治理区,水土流失类型为风力侵蚀、重力侵蚀和水力侵蚀,平均水土流失模数为 5500t/a.km2。 2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危害 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不外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自然因素是水土流失发生、发展的潜在条件,人类活动是水土流失发生、发展的主导因素。在自然状态下,纯粹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侵蚀过程非常缓慢,常与土壤形成过程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因此坡地还能保持完整,这种
4、侵蚀称为自然侵蚀,也称为地质侵蚀。在人类活动下,特别是人类严重地破坏了坡地植被后,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土壤破坏和土地物质的移动,流失过程加速,即发生水土流失。 2.1 自然因素 (1)植被。由于气候条件所限,平安县植被覆盖率很低,加之人为的破坏,使植被的覆盖率更低。由于缺乏地表植被的保护,可使降水直3接冲刷地面,由于缺乏植物根系的固着作用,松散的表土更易被水流带走,因而引起水土流失。 (2)降水。平安县气候干旱,年降水量较少,但是降水较为集中,主要集中在 6-9 月份,且多暴雨。由于地表缺乏植被的拦截,使降水直接冲击地面,而后迅速形成径流,极易造成水土流失。 (3)土质。平安县水土流失地区地表
5、物质为黄土。黄土是一种未经充分固结的黏土粉砂岩 ,黏粒含量低于 20% ,腐殖质含量低于 0.5%,沙比系数 (即粒径大于 0.05的沙粒总量与小于 0.05的沙粒总量的百分比)大,结构松散,土质疏松,遇水极易分散、崩解,抗蚀能力很低3。 2. 2 水土流失的危害 (1)生态失调,形成恶性循环 由于植被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地力减弱,单产下降,粮食不足,只好开垦陡坡地,广种薄收,进而加重水土流水,形成恶性循环。严重的水土流失也使县城人居环境难以和谐,减缓了县城发展进程。 (2)地力下降,加剧贫困程度。年复一年的水土流失,使地形破碎,土地变薄,地表沙化,地力下降,农业发展、农村致富、农民增收无力
6、,恶劣的生态环境是当地群众贫困的根源。有些地方由于水土流失严重,造成土地沙漠化被迫弃耕。 3.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对策 3.1 贯彻落实退耕还林还草,提高绿化覆盖率 研究表明:植被盖度达到 70以上,不论实际坡度大小,植被组成如何,都可以防止面蚀;因此提高地表植被覆盖率是治理水土流失的关4键所在。首先在农牧区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在城区要加强绿化的规划与建设,提高绿地面积。在绿化过程中要加强立体绿化,使地面植被及其生态功能得以恢复,解决水土流失问题;还可以增加降水的入渗率,补给地下水,使土壤含水量增加,有利于植物的成活,进而增加空气湿度,减小温差,净化空气,降低风速,以达到调节气
7、候的目的。 3. 2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市民水土保持意识 宣传教育是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的先导和重要保障。通过宣传水土保持法规以及水土流失的危害,可以增强全民的水土保持意识和法制观念,引起各级政府领导对水土保持的重视,提高生产建设单位和个体开发者守法的自觉性,争取社会各界对水土保持的理解和支持,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水土保持工作。宣传应以“面向领导、面向社会、面向生产建设单位”为重点,把宣传教育与监督执法、水土保持科技知识的普及和建设生态环境相结合,全面提高全社会依法保护水土资源的自觉性。建立宣传标志,实现城区绿化、街道整治和水土保持宣传的结合,以点带面,带动全市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 水土保持教育要重
8、视学生群体,应该使学生从小就树立保护水土的意识,同时还要发挥学生的宣传带动作用,通过学生达到对家庭的教育,从而扩大宣传面积与宣传效果。 3.3 实施了“水保生态”工程 从 1998 年起,为改善生态环境,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平安县实施了“水保生态”工程,通过几年持续不断的治理,全县已累计治理面5积 154.12km2,其中封禁治理 960.2hm2,营造水保林 3651.6hm2,种草709 hm2。同时还实施了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生态环境等工程,全县已实施退耕还林 6133.3hm2,实施天然林保护 9333.3hm2。到目前全县林地总面积达 49523.7hm2,其中疏幼林面积达 33
9、339.4hm2,占林地的67.32%。 3.4 实施了生态修复工程试点项目 为保证已建林地的安全生长,抓住全面退耕还林及周边荒山治理的机遇,平安县于 2001 年底对以浅脑山为主的 6 个乡镇实施了生态修复工程试点项目,为大面积开展生态自我修复工程创造了良好条件。 3. 5 加强先进技术的研发与利用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应注重新技术的开发与利用,以促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进度与效果,新技术的研发应该以西宁市的具体情况为依据合理借鉴其他地区的经验。考虑到平安县的经济状况,新技术能节省开支。可用于平安县水土保持的新技术主要有: (1)抗旱耐寒经济型优良林草的培育。应以此为基础加强抗寒抗旱植物的培育与选
10、种,用于城市的绿化和荒山治理等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主要内容有:抗旱耐寒经济新型优良林草品种的调研与适生性选择比较分析,引进优良品种的栽培试验与管理技术探讨,示范区建设与推广。 (2)节水灌溉技术。平安县地处半干旱气候区,年降水量小,且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水资源极为紧缺,因此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过程中应该注重节水技术的利用。该技术主要包括:节水灌溉模式(喷灌、滴6灌等)和实用技术的应用试验,高分子吸水材料(保水剂)、 “旱地龙”在项目区林草建设和农业中的应用与推广。 (3)其它水土保持先进技术的应用与推广。主要包括:集雨截流工程技术,旱作农业地力培肥、ABT 生根粉应用技术,径流整地技术及农村新
11、能源利用技术等。 4 结语 在我国水土流失越来越受到重视,水土流失会造成耕地减少,减缓经济发展,造成生态环境恶化,人与资源环境矛盾加剧。同时大量泥沙的下泄,会淤积下游江河湖库,增加洪涝灾害的几率,严重的制约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中国头号环境问题。我国水土保持正向“高、深、细”方向发展,水土保持工程仍有许多生产实际问题没有得到完满解决,需要深入开展研究。这就需要我们从事水利方面的人员的共同努力。 本文在平安县水土流失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人为原因,以及危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对策。只有通过各种措施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使地面植被得以恢复,增加土壤入渗率,减少地表径流,才能使平安县水土流失情况得以好转,使生态功能得以恢复。 参考文献: 1青海土地科学考察队.青海土地资源及其利用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9. 72王秀茹主编.水土保持工程学.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09. 3汪习军.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几点认识J,中国水土保持,19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