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探讨环境监测技术与质量控制摘要: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 ,它对环境监测管理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环境监测的最后结果是对环境检测技术与质量控制做出的评价 ,进而提出污染治理的方案。环境监测技术与质量控制必将为更深层次的环境管理与决策部门提供服务 ,最终建立起和谐的环境。本文系统的介绍了环境监测的概念及环境监测技术与质量控制的具体问题。 关键词:环境监测、环境监测技术、环境监测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B82-0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环境监测技术能够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对防治环境污染,加强环境保护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今后在工作实践中,我们需要重视环境监测技术
2、的运用,加大资金投入,进一步规范环境监测的各项工作,提升监测技术、更新监测设备、提高监测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立健全与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推动环境监测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一、环境监测的概念 环境监测是对环境质量进行评估的重要手段,也是进行环境执法的重要依据。以前,环境监测仅限于对放射性物质的监测,随着工业的发展和环境污染的加剧,此后,环境监测的范围逐渐扩大,包括对环境质量、环境污染等的监测。环境监测的一般流程是现场调查、布点、收集2样品、处理与保存样品、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之后,往往还需要进行评价,并写出相关的报告,为以后进行相关的工作提供合理的依据。 二、环境监测技
3、术及发展趋势 目前监测技术主要包括采样技术、测试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三个方面,其中测试技术最为基础,任务是对环境样品中污染物的组成进行鉴定和测试,并研究在一定历史时期和一定空间内的环境质量的性质、组成和结构。主要监测技术内容包括:大气环境监测、水环境监测、土壤环境监测、固体废弃物监测、环境生物监测、环境放射性监测和环境噪声监测等。 监测技术总体发展趋势概括起来以下 6 个方面: (1)以目前人工采样、实验分析,数据统计为主,向自动化、智能化和网络化为主的监测方向发展; (2)由监测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方向发展;(3)由小范围领域监测向全方位领域监测的方向发展;(4)由单纯的地面监测向与遥感监测
4、相结合的方向发展;(5)监测仪器将向高质量、多功能、集成化、自动化、系统化和智能化的方面发展;(6)监测仪器性能向物理、化学、生物、电子、光学等技术综合应用的高技术领域发展。 生物监测技术发展较快,生物技术是利用植物和动物在污染环境中所产生的各种反映信息来判断环境质量的方法,这是一种最直接也是一种综合的方法。生物监测包括生物体内污染物含量的测定,观察生物在环境中受伤害症状,生物的生理生化反应,生物群落结构和种类变化等手段来判断环境质量。如:利用某些对特定污染物敏感的植物或动物,在环境中受3伤害的症状,可以对空气或水的污染作出定性和定量的判断。 新监测技术发展,如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CP-
5、AES)普遍采用,联用仪如 GC)MS、GC)AAS、ICP)MS。发展动向方面,遥感技术广为采用,监测技术连续自动化、分析技术联用,污染物状态分析技术,分析方法标准化,数据传送和处理自动化。区域大气、水质监测系统已实现自动化。对于较大范围内监测网络及点位的研究、监测分析方法的标准化、连续自动监测系统、数据传送和处理的计算机化的研究、应用也是发展很快。至于自动监测系统的测定原理已由仪器/干法替代了化学/湿法。 三、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主要措施 环境监测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形如企业生产流水线作业,中间若有一个环节出现质量问题,其监测结果是不符合实际的一个数据。为了获得准确一致的数据,从监测布点、采样
6、、现场测试、样品制备、分析测试、数据评价和综合报告、数据传输等全过程均应实施质量控制管理,并对每一个监测项目内容、工作与监测人员也应制定质量控制措施。 采样的质量控制:经现场踏勘,审查采样点的设置和采样时段选择的合理性和代表,按环境要素分别制定详实的采样技术细则,样品和交换与管理制度;正确操作与校准仪器,运转是否正常;吸附剂是否有效,数量是否符合要求;采样器放置的位置和高度是否符合采样要求,有否避开污染源的影响;采样瓶和滤膜的安装是否正确。认真做好采样记录,并妥善保管好样品。 (2)样品运输和贮存中的质量控制:样品是取得的实物证据和资料,样品妥善而严格的管理是获得可靠监测数据的必要手段。必须保
7、证每一4次现场监测从布点、样品采集、保存、运输、交接等每一环节都处于受控状态。一是采样瓶或滤膜在采样前从实验室运往监测点,采集的样品需送回实验室化验分析。这一过程中,采样瓶不可倒置,采样瓶之间应用软体物隔离,以防吸收剂溢流。滤膜应完整地封存在专用的洁净袋子里,使用时用不锈钢镊子取放,避免滤膜在进入采样器前被污染。二是如果样品不能及时进行分析测试,考虑到样品的稳定性,样品应采取必要的保存技术,如加入化学保存剂、冷藏或冷冻,并在保存期内完成样品分析。 (3)实验室分析质量控制:对大型监测而言,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应分为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与几个实验室之间的质量控制。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是测定系统中的重
8、要部分,是实验室分析人员对分析质量进行自我控制的过程,它涉及到每个监测人员的工作质量,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监测结果的质量。而工作质量体现在监测全过程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的活动之中,一般通过分析和应用某种质量控制图或其他方法来控制分析质量。在实验室内部严格执行规范的分析程序,加强质控手段和措施,监测人员采取双空白、平行样、加标样、外控样和部分密码控制样等措施,确保分析数据准确性。 同时启用几间实验室质量控制:是针对使用同一种分析方法时,由于实验室与实验室之间条件不同,如分析仪器、玻璃器皿、试剂、蒸馏水和操作人员不同引起测定误差而提出的。进行这类质量控制是用测定标准样品或统一样品、测定加标
9、样品、测定空白平行等方法加以确证。 (4)报告数据处理质量控制:为确保监测数据准确无误,建立数据质量管理责任制,严格执行数据审核制度,从分析、复查到责任审核都分工5负责、层层把关,做到三级审批制度,在审核过程中各级负责人按照环境监测标准和技术规范要求,认真核查,确保每一个数据都能溯源,准确无误,发现可疑数据或疑难问题,监测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查证分析解决,做到有疑问的数据决不上报。 (5)工作质量与数据质量之间的分析:工作质量是数据质量的保证,数据质量是工作质量的结果。数据质量的指标是用数据的基本特性或性能来表示的,而工作质量的核心是强调以提高人的工作质量,其指标则是以质控数据的合格率,仪器设备
10、的完好率,员工的责任心等表示的,若数据的合格率不断提高,仪器设备的完好率高,监测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建立监测工作质量审核和检查制度,监测过程均按指令的路线有序进行,这就意味着工作质量的提高。因此,对监测全过程的质量都受控管理,在抓数据质量的同时,更要抓好工作质量,只有提高工作质量,才能保证和提高监测数据的质量。 三、结语 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工作重视,学科的进步,监测技术发展迅速。监测对象由工业污染源逐步发展到对各类生态环境的监测,从最初的点污染发展到区域性环境监测,不仅包括影响环境质量的污染因子,还延伸到生物监测和生态监测。另外环境监测仪器发展具有将实验室搬到现场的趋势,逐渐向数据直读,实时监测、连续监测方向发展。不管监测技术怎么发展,环境监测工作全过程质量控制将是永恒的。 参考文献: 1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司编.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案例讲6评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 年 11 月. 2罗山茅.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北方环境,2011(9) 3乌云娜,冉春秋,高杰.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生态经济,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