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探讨现代建筑设计如何传承历史建筑摘要:中国历史悠久,中华民族自古传承历史文化,历史文化遗产是我们巨大的财富。在加快新型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同时,我们也要考虑到历史建筑的保留。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建筑设计经验,通过本文详细介绍了现代建筑如何传承并融合了历史建筑的设计理念。 关键词:共存必然性;传承误区 ;协调手法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城市的飞速发展,土地供应紧张的现象屡见不鲜,这种情况的产生必然会导致在旧建筑群中建造新建筑物,因此新、旧建筑共处不可避免。正是这种快速发展和新旧交织的局面,促使我们必须正视旧城改建中的矛盾,把握其中的规律。 2009 年 5 月底
2、,66 岁的瑞士建筑师彼得祖索尔成为 2009 年普利兹克奖得主。在接受媒体专访时,祖索尔认为中国的建筑应该历史结合现代。可见历史见证我们今天的成就,保护历史建筑是我们建设新型城市的前提。 一、新旧建筑共存的必然性 虽然,对建筑形式起作用的结构、材料、技术等已经世界化,古老的生活方式和审美习惯也已改变,当代建筑应当积极适应新的功能、新2的工业化技术、新的经济条件和新的审美趣味。但是,建筑的精神功能所具有的民族化内涵和对于文化空间独特的表述方式决定了建筑不同于大工业生产所造成的其他现代物质产品。当传统社会发生转型并逐步进入到现代形态的最初一段时期里,建筑形式在整体上不可能发生根本性的突变,在生活
3、方式更新、建筑形式寻求创新、引入现代风格的过程中,延续历史传统、保留历史建筑是很自然的。 二、历史建筑传承的误区 当前历史建筑的修缮和保护,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重视,大体趋势是好的。但一些地方的历史建筑在修缮、新建过程中也存在功利化、商业化的倾向。某些地方忽视历史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随意拆毁,新建建筑只是用新材料、新技术去模仿旧形式,企图延续旧结构、旧理念的风格。不过这种单纯的冒仿已经不能顺应时代的潮流,必然会被时代所淘汰。 建筑设计中有所谓“古要古到底,新要新到家”之说。古到底,强调在方法上应当更为深入、科学地理解和借鉴历史和传统,提倡设计中现代功能、建筑材料和新技术的有机结合,在哲学、美
4、学层面进行创造性的探索,反对表面化地因袭和模仿传统形式,使优秀传统建筑文化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综上,新旧建筑的融合成为现代化城市建筑设计中的一大难点,下面我们通过以下几种建筑设计手法,巧妙的解决现代建筑与历史建筑的融合。 三、新旧建筑融合协调的手法 31、建筑高度的控制 建筑高度与尺度的整体协调是历史文化街区新旧建筑整合的重点之一。从近几年的建筑发展来看,建筑高度有不断增高的趋势,新的、高大的建筑破坏并取代了历史街区的空间中占统治地位的纪念性或者宗教性建筑统领作用;另一方面,高大的新建筑破坏了原有街道空间的尺度和比例。因此高度的控制是协调历史街区建筑风貌的重要手段。 新建建筑存在于一定的建
5、筑环境中,应当首先尊重周边环境,尊重原有形象,尽量低调处理,不能喧宾夺主,因此高度控制常是新旧建筑协调统一的重要条件。 2、体量与旧建筑相称 在许多小体量的旧建筑中不适当地建造一幢大体量的新建筑,常常是不协调的原因所在。在有的群体中间,体量的相称产生均衡的效果,而在有的群体空间中,体量的控制保证了有价值的旧建筑的支配地位。因此,克制体量,化整为零,适当将新建建筑引入地下,从而使新与旧、现代科技与历史文化融为一体。 3、形式与旧建筑呼应 在历史性很强的环境中,新形象与历史文化之间应该有明显的脉络关系。该方式是从保持原有建筑风格的角度出发,从形式、尺度、肌理上与之呼应,不采用突出的对比手法,从而达
6、到新旧的协调。这种手法主要沿用经典传统的建筑语汇使新建筑融入历史环境之中。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协调并不意味着简单的模仿,而是对原有建筑物的风格、比例、细部进行分析、比较、简化,从而提取历史片断,再将这种历史片断作4为新的元素运用在新建筑的设计中。这样就不会出现在新材料、新技术的情况下去有一大批假古董应运而生的情况。 4、材料的色彩、质感与旧建筑相似 新建筑可以在某些局部或者较大面积的墙体等部位,采用与旧建筑某一部位同一的建筑材料,让人感受到新旧建筑之间的联系。以相似的色彩、质感来联系新旧建筑,可能是我们最通常采用的手法。有些地区长期以来地方材料的使用使得不同时代的建筑物具大致相同的材料、色彩和质
7、感,使这一地区的新旧建筑很和谐地融为一体。 5、立面构图与旧建筑统一 在新旧建筑的体量、体型都比较协调的同时,立面构图能起到协调两者的作用。另一种十分特殊的作法是将整个旧建筑包容在新建筑立面之中或作为新建筑立面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同时能通过处理上的种种联系或者对比方法的运用,产生戏剧效果,取得新旧建筑的协调统一。 6、新建筑作为旧建筑的背景 突出原有建筑,将新建建筑的各种因素都保持低调,摆脱原有建筑的主体形态,可以衬托出历史建筑细部的精美。这时,新建建筑完全成为了原有建筑的陪衬,建筑主从关系十分鲜明。这种方法很适用于原有的历史建筑在沿街面没有扩建余地而选择在纵深方向扩建的情况下。这时由于原有街
8、区街道比较狭窄,街道上行人的视线受视角的控制,几乎看不到后方加建的建筑,这样就很好的保持了原有空间的尺度和视觉的连续性。 7、历史文化传承的实现 5中国历史悠久,各地的文化遗存丰富精彩。建筑物里发生过很多故事,承载的不仅是自身外在的表现形式,还有很多历史记忆。它们是城市的标志和象征,既包含中国文化共同性的要素,又有地域性、差异性的表达。 人们通常认为历史建筑文化的传承就是在建设新建筑物时,在建造形式与外观上套用历史建筑物的外在景观与装饰,让人们在外观上看起来它是具有历史文化的老建筑。其实这是不对的,历史建筑文化的传承,应该具有它本身的文化特色,要避免“千城一面” 。同时重要的是从自身文化传统里
9、面挖掘特色,梳理清楚城市自身发展的脉络,尊重过往的人、事、物。 现在很多人只考虑建筑的设计,不考虑整体环境以及与周边环境的和谐,也会出问题。有的建筑很漂亮,设计也不错,但接不上这个城市的地气。 “和谐之美”是很重要的,不要弄得驴唇不对马嘴。其实历史建筑是有生命的。那些僵硬冰冷的水泥和木材因为有历史人物的生活和历史故事的发生而拥有生命。对于有价值的历史建筑更新和改造时,我们就充分维护城市故有的空间结构和形态,恢复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建筑的原貌。新建筑的插入更新,应是一种顺应城市肌理,兼收并蓄,吐故纳新的有机整合过程。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通过多种设计手法来协调历史建筑与现代建筑之间差异,使现代建筑可以更好的传承历史建筑中的沉酝,同时也让历史建筑可以更好的呈现在现代建筑中的新颖设计中。 6参考文献: 1 董艺.历史街区中新建筑实践策略初探J.同济大学.2008. 2 李凯,方婷婷,郑蔷薇.历史街区改造中新旧建筑融合问题初探J.2008. 3历史文化街区新旧建筑环境的整合. 4浅析现代社会下的历史建筑文化与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