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提升警察群众工作能力的现实考察与实践机制研究摘 要 警察群众工作是党群众路线的集中体现,是社会稳定的根本保证。当前警察群众工作能力存在诸种问题,本文在分析影响因素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提升警察群众工作能力的可行性实践操作,进行警察纠纷解决机制构建、警察沟通能力培训机制构建、警察群众工作考评机制构建,警察群众工作保障机制构建,以期构设系统性长效运行机制。 关键词 警察 群众工作能力 实践机制 中图分类号:D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3)11-136-02 一、警察群众工作能力的现实情境考察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历史新时期,警察群众工作能力呈现诸种问题
2、。 (一)主观层面:愿做的越来越少 首先主观意识不予重视。警察个体、基层整体均以刑事案件为重点,轻忽群众工作重要性。近年来 80 后青年源源进入,其与信息网络接触频密,工作对其更富依赖性,从而忽视群众工作基础性、广泛性、直接性。其次,主观感情不够深厚。缺乏主观能动性关怀,集中表现为保护服务设计流失、案件信息反馈缺失。再次,畏难情绪涉延较广。群众主体流动即时偶然,个人关怀至上、邻里群众陌生、利益神经敏感,这为警务工作带来严峻挑战,使民警产生畏难情绪。警察群众工作投入大,短期2回报值小,警察个体本能逃避群众工作。 (二)方法论层面:会做的越来越少 基层公安机构组织,部队转业人员占相当比例,这一群体
3、共性:未曾全面系统学习法律知识。在执法过程中,法律适用存在诸种错误,引发群众不满和运用法律手段维权。招录体制改革下吸纳进来的新鲜力量,未经学院制长期专业素养培养,警务专业技能缺失、业务功底浅,实际办案操作不得力不如法。专业院校毕业警务人员,重刑轻民现象严重,解决群众问题无力着手。从年龄结构看,基层警务机构一半以上为青年警察,他们习惯网络生活,与群众疏远;他们积累不够,社会知识、处事经验欠缺;他们方式方法掌握不够,运用不当。总体难以融通群众工作,甚至纠纷解决不畅,矛盾根结不决,恶因滞存。 (三)客观层面:警察个体精力越来越小 美国学者亨廷顿指出,现代性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过程却滋生着动乱。中国学
4、者李培林指出,国家或地区人均 GDP 发展到 1000 美元至3000 美元区间,社会处于不稳定期。我国已增长到 4000 美元以上,利益格局变动导致社会矛盾纠纷多发,催生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多发。 “当代中国,改革开放释放出来的权利意识和利益诉求,推动着各个层次、各个领域公民的政治参与。 ”在政治参与外显下,利益诉求、权利主张更是从内隐变为主动、直接,势如含蓄式和强烈式爆发,公安行政复议、公安行政诉讼案件急剧上扬,从而警务工作量规模增长。此外,参加会议、完成检查、值班备勤、上级检查评比等非警务工作任务频繁、冗杂。总体使之从事群众工作的精力越来越小。 3二、影响警察群众工作能力的因素探究 (一)
5、公安制度系统尚不科学 一是准入机制设置较为宽泛。部队转业干部,惯为领导,其性干烈、其言敏直,除前述弱点外,用语不婉、耐心不足,纠纷调处不易排民怨、顺民心。公安院校毕业生和招录体制改革下之民警,除前述不足,人生观、价值观、物质观,均迥于传统主流,群众工作排除在情感选择和理性选择之外。二是培训机制设置较为疏零。公安院校培训主要有警衔培训和初任警培训,以及少数临时性特别警种专门性培训。警察群众工作能力培训鲜被重视、鲜列重点。基层公安机关委托专项培训更是乏陈可拓。先天不足,后天失养,警察群众工作能力薄弱势为必然。 (二)公安基层管理机制尚不健全 转型社会,维护社会稳定,高效解决纠纷不可或缺。纠纷解决机
6、制普遍形式为:治安民警在派出所内调解受案纠纷。调解主体仅警察单一构成,缘于警察知识狭窄性、固有能力缺陷性,对回复群众秩序建构十分不利。群众工作掣肘,还在于激励考评机制尚未形成长效、长劲驱动力。物质建设领域,未与奖金制度、津贴制度相联系;精神建设领域,未与荣誉制度、升迁制度相联系;考评事项中群众工作权重不大,群众安全感、群众满意度等统筹性指标权重亦不大。目标不明、动因不显、动力不足,群众工作难以显效。 (三)群众工作保障措施尚不完善 警力短缺是公安工作及群众工作长期稳健发展的制约因素。我国警力配置相较于西方国家万分之三十至四十,少万分之二十多,只有万分4之十三。有限警力下,半数以上又集中在机关机
7、构,基层警力更是凸显不足。警务任务、非警务任务的繁重,使警察个体无暇、无力提升群众工作能力。警力短缺易导致一人办案、交叉询问。笔录瑕疵直接引发群众不满,复议率、诉讼率增加。 三、系统提升警察群众工作能力的实践机制研究 (一)警察纠纷解决机制构建 重构警察纠纷解决机制,是提升警察群众工作能力的必然要求,也是机制促进和助推。 (1)实行专职有机协联模式。即在基层派出所实行专职调解民警制,并与律师事务所形成专业化联合,在具体业务中由律师和专职调解民警共同主持调解。实行专职民警调解,能够使调解职责相对集中,利于调解知识、经验的累积。与律师联合主持,利于弥补警察自身法律知识之不足,利于使当事人信服。当然
8、还可邀请当地较有威望的人参与调解。这样以其为代表的社会威信,以警察为代表的政府权威,以律师为代表的法律知识权威相结合,更能促进纠纷的高效解决。(2)实行能动式纠纷解决模式。关于纠纷解决地,西方国家采取纠纷发生地解决模式,我国采取派出所机构内解决模式。西方模式体现服务精神、彰显民意、是能动式解决,重在合意性。我国模式体现管控精神、彰显官性,是非能动性解决,重在权威性。这与历史传统、法治积淀休戚相关。借鉴西方模式,更能促进社会控制、权威管理向亲民服务的转化。 (二)警察沟通能力培训机制构建 鉴于沟通能力较弱在公安一线中普遍存在,宜建立双轨制长效培训5机制,即公安院校培训机制与公安实践培训机制并行,
9、以公安群众工作实际需求与实际缺失为着眼点,实行“缺什么,补什么” 。 1.完善公安院校培训机制。 (1)明确培养目标。培训当以培养能够适应公安实战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即以培养适应基层公安机关工作的一线民警为目标。 (2)设置专门课程。有针对性的设置专门课程,如开展群众工作的具体方法、技巧、如何同群众交流等专项培训内容。 (3)教学形式合理配置。强化实训操作,注重经验传授与情景演练,如邻里纠纷现场处置训练,刑事案件现场访问训练等,使其基本掌握不同情景下群众沟通重点、难点和应对语言、措施等。 (4)精心挑选培训教师。打破本校教师任课常规,拓宽教师来源,统一实行资质培训教师制度,实行资格证书的选
10、拨与管理制度。 2.完善公安实践培训机制。 (1)受训人员设定。主要为新警、80 后民警和非业务骨干。 (2)培训内容设定。以“缺什么,补什么”为原则,及时满足当下群众工作之需求。 (3)培训形式设定。一为“榜样传音”讲座形式。聘请模范民警、专家学者、资质培训教师举办专题讲座。这样有的放矢、时间灵活,可操作性强。二为经验交流。季度性开展经验交流,可在基层单位内进行,也可走出去,在兄弟单位开展,共享资源,优势互补,增强群众工作质量。三为单独定期专项培训。不分警衔、不走进级培训方式,定期由基层公安单位选送学员进行专项培训。 (三)警察群众工作考评机制构建 考评机制科学规范,能够激发警察群众工作之长
11、效能动性和不竭创新性。 (1)考评标准。核心为二:安全感和满意感。安全感如根,是基6础民需。安全失则根失,安全立则民生立。满意感是综合民需反应,警察群众工作度量尺。 (2)考评内容。坚持群众路线,以警民熟悉率、纠纷调解协议执行率,群众信息来源破案率等方面进行考核评估,保证群众工作重点落实。 (3)考评形式。在考评形式上可以采取定期考核与随机监测并行机制,保障考评透明性、有效性。 (4)考评制度。实行双重考评机制,包括群众考评和单位考评。实行群众工作单独考核、单列奖惩的模式,突出公安工作指向。 (5)激励机制。一是群众工作与评优、评先进相挂钩。可评出最佳个人奖、最佳进步奖、最佳团队奖,颁发证书、
12、获奖锦旗,充分给予荣誉感和自豪感。二是群众工作与奖金制度相挂钩。评优与奖金制度合并,一方面可以弥补群众工作中的物质投入,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激励工作热忱。三是群众工作与升迁制度相联系。使民警面对群众工作有盼头、有干劲、有强劲动力。 (四)警察群众工作保障机制构建 (1)扩充编制:警力保障之源。中共中央已然将增加编制列为重要内容,地方机关应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争取,促进落实。 (2)优化警力:警力保障之本。 “山西省太原市局机关原有的 46 个内设机构已经整合为 21 个,精简了 55%。市局机关 3770 名民警中 1269 名充实到派出所等一线实战单位,精简幅度达到 33.7%”。以其为鉴,以群众工作所需为牵领,重组机关警力,重调警种警力,重置警力方向,规范完善警力配置运行机制。 (3)信息强警:警力保障之道。DNA 识别、指纹识别、图像重组等借助网络信息建设,提升警力质度,实践操作应进一步规范信息平台运行建设。 7注释: 美塞缪尔P亨廷顿著.王冠译.变动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 李培林.高度重视人均 GDP1000-3000 美元关键阶段的稳定发展.学习与探索.2005(5).7-8. 政治参与蓝皮书.中国社科院.2011. 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