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银行进入与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关系研究.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821314 上传时间:2019-03-1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资银行进入与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关系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外资银行进入与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关系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外资银行进入与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关系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外资银行进入与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关系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外资银行进入与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关系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外资银行进入与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关系研究摘要: 笔者基于我国具有代表性的 14 家商业银行 2004 年2010 年面板数据,利用 DEA 法测度我国商业银行综合技术效率,在此基础上,实证了分析外资银行进入与我国银行业效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研究还发现,宏观经济因素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非常显著,这对进一步提高商业银行效率富有政策启迪意义。 关键词:外资银行;商业银行效率;DEA 作者简介:张召龙(1958-) ,男,湖南岳阳人,湖南工业大学商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金融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9

2、6(2013)04-0156-05 收稿日期:2012-11-15 一、文献述评 金融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我国金融业入世 5 年保护期的结束,使我国银行业改革发展面临着更激烈的竞争局面,而爆发于 2008 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则通过全球传导机制,进一步加大了我国银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难度。就商业银行而言,一个迫切的问题是,如何在科学评估金融全球化进程特别是外资银行大举进入中国背景下商业银行效率变动的同时,提出应对之策。 2本文在综述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我国 14 家主要商业银行 2004年2010 年财务数据为样本,运用相对科学全面的 DEA 法测度商业银行效率,在此基础上利用 Stata11 建

3、立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以期有的放矢地提出政策建议。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究竟是促进还是阻碍了本土商业银行效率的提高,颇有争议。金融自由化的支持者坚持效率改进的观点,但部分学者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很多学者则呼吁,应对外资银行进入对本土商业银行效率带来的可能损害保持警惕。本部分拟对两种观点的部分代表性文献进行综述。 (一)关于“促进说” 国外相关研究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主流观点认为外资银行进入,将通过竞争效应和外溢效应对东道国银行效率产生直接和间接的促进作用,有助于该国银行效率的改进(Gray,1981;Goldberg ,2007) 。 在理论方面,Levine(1997)认为外资银行进

4、入可以优化本土银行业资源配置情况,便利本土银行获得国际资本,从而提高银行体系综合效率,这些可以通过其带来的竞争压力和模仿来实现。Classens 等人(1998)的研究则表明,外资银行的进入,通过对市场竞争程度的影响,将会对提高东道国银行体系的效率发挥积极作用。Lehner 等(2008)从理论上论证了通过外资银行进入带来的溢出效应和竞争效应,并通过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将对东道国商业银行效率产生积极的推进作用。 实证方面,Aslid 等(1998)通过对 80 个国家(包括发达与发展中国家)的 7900 家银行 1988 年1995 年混合数据的研究,发现外资银行3的数目与本国银行的总成本以及

5、税前利润表现出显著负相关性,说明了外资银行进入确实可以提高银行体系的竞争和效率。Claessens(2001)等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外资银行的进入将对发展中国家的银行业带来更大的竞争压力,由竞争导致效率提升这一路径是存在的。闫庆悦等(2009)通过对我国 2002 年2007 年 163 家银行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盈利水平产生正面影响,其他学者运用相似的方法得到类似结果(刘亚 等,2009;张金清 等,2010;甘小丰,2007;李伟 等,2008;陈奉先 等,2008) 。 (二)关于“非促进说” 部分学者认为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对于银行体系效率的影响取决于外资银行的数量、

6、传导与示范能力,以及东道国金融对外开放的初始条件和本国银行的监管状况等等,其对东道国银行体系效率的影响不确定。外资银行进入中国是否有利于本国银行体系效率的提高,与本国的初始金融发展程度有很大关系,不能一概而论。如果本国的初始金融发展己经处于高水平,那么外资银行的进入可以大幅度降低经营成本和提高银行效率。Janek(2005)在对中东欧 10 个国家 319 家银行进行研究后发现,外资银行进入对本土商业银行盈利有负面的影响,外资银行进入加大了本土银行业的竞争,短期内将显著提高国内银行的间接费用。 综上所述,关于外资银行进入究竟将对本土商业银行效率产生何种作用,尚存争议。两派观点难以调和的一个重要

7、原因在于,究竟应该如何科学测度商业银行效率变动问题。既有的研究大多采用的是财务指标法,即以一个或几个指标替代银行效率作为因变量,这无疑具有片面性。4仅有少数学者如张金清等(2010)通过 SFA 法测度综合意义上的银行效率,但相对于 SFA 法,DEA 法的优点得到更多认可。为此,本文将采用DEA 法对商业银行效率进行测度,以期更完善地反映出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继而在借鉴既有研究成果基础上,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建议。 二、变量选取与模型设定 (一)变量选取 1.关于商业银行效率指标。由 DEA 法进行测度,详见下文,这里不赘述。 2.关于外资银行进入水平评价指标。主要有两种方法衡量:一是用外资银

8、行数量占比,即外资银行数量与东道国银行总数之比;二是外国银行资产占比,即外国银行资产与东道国商业银行资产总额之比。鉴于第二类指标对东道国银行业效率的影响存在过大的信息噪音(总行、分行、附属机构的影响力显然具有显著的差别) ,本文选取第一类指标进行测度。 3.关于控制变量。本文借鉴 Claessens(2001)的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按如下方式选取:(1)宏观经济层面变量选取 GDP 增长率、通货膨胀率(CPI) 、货币供应量增长率(M2) ;(2)银行行业层面变量选取银行市场份额(MS) 、股票总市值占 GDP 的比重(MG) 。其中,股票总市值占GDP 比重主要是为了衡量保险业及证券业的发展对

9、我国银行业效率产生的挤兑影响;(3)银行内部层面变量选取非利息收入占比作为衡量银行业务结构的代理变量(NI) 。 本文涉及的各个研究变量的具体说明见表 1。 5(二)模型选择 (三)数据说明及描述统计 本文研究时间段为 2004 年2010 年,研究样本是我国具有代表性的14 家商业银行。数据来源于 2005 年2011 年中国金融年鉴 ,2004年2010 年中国统计年鉴 ,2005 年2010 年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年报,2004 年2010 年 14 家商业银行年报,中国人民银行官方网站及国泰安数据库。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见表 2。 三、基于 DEA 法的我国商业银行效率测度 早期对银

10、行效率的测度主要为财务指标分析法,该方法能较为直观地反映银行效率,但却难以反映银行整体效率,或者说,单一的财务指标所提供的信息较为有限,难以全面及准确反映银行效率的整体状况。目前,国际上主要采用前沿效率分析法测度商业银行效率。本文选用 DEA法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进行测度。 (一)数据包络法DEA 为了规避财务指标法的缺陷,大部分学者当前采用前沿效率分析法来测度商业银行效率。根据是否需要估计前沿生产函数中的参数,前沿效率分析法分为非参数和参数法。非参数法主要包括数据包括分析(DEA)和无界分析(FDH) ,参数法主要包括随机前沿方法(SFA) 、自由分布方法(DFA)等。由于以 DEA 为代表的

11、非参数方法无需估计前沿函数的参数及函数,能较为容易地处理多投入和多产出情况,并能对效率做出有效对比,因此本文选择非参数中的 DEA 法对商业银行效率进行测度。6(二)基于 DEA 的效率模型的选择Malmquist 指数模型 Malmquist 指数方法将生产率变化分解为综合技术效率的变化和技术进步的变化。进一步,综合技术效率变化可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变化。参考既有研究,本文以综合技术效率为因变量,代表银行综合效率,并考察外资银行进入带来的影响。 (三)投入产出指标的选择 应用 DEA 法测度商业银行效率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合理定义投入和产出。当前,对商业银行投入产出指标选择的方法主要有三

12、种:生产法、中介法和对偶法。本文结合以上三种方法,并考虑数据可得性,选择利息收入、利润总额代表产出指标,选择营业费用、存款余额、职工人数、固定资产净值代表投入指标。 (四)基于 DEA 法商业银行效率测度结果 本文运用 DEAP 2.1 软件,计算了我国 14 家商业银行 2004 年2010年的 Malmquist 指数(TFPC)及其分解的综合技术指数(TEC) 、技术进步指数(TCP) 、纯技术效率指数(PTEC)及规模效率指数(SEC) 。这里仅列出本文作为因变量的综合技术指数(TEC) 。结果见表 3。 可以看出,2004 年后,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加快,我国商业银行综合效率总体而言有

13、所提高,但在 2008 年之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回落,这与 2007 年美国次贷危机及随后的全球金融危机等因素有关,外资银行进入的积极影响被掩盖。接下来的问题是,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商业银行综合技术效率的影响到底如何? 四、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7在运用 DEA 法对我国 14 家商业银行效率进行测度的基础上,本文使用 stata11 软件对前文计量模型进行回归,表 4 归纳了回归结果。Hausman 检验法支持随机效应模型。根据计量结果,认识如下: (一)外资银行对我国商业银行综合技术效率的影响 在控制其他因素的影响之后,外资银行进入(Forgn)在 5%的水平上存在显著

14、正相关,说明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提高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即外资银行进入将有效改善我国银行业的经营能力。 (二)其他控制变量对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 1.CPI 增长率对商业银行综合技术效率有显著负向影响。这符合基本常识,因为高 CPI 增长率诱致紧缩货币政策,这意味着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以及银行流动性压力,从而降低其运营效率。 2.GDP 增长率对商业银行综合技术效率同样存在显著负向影响。这并不难理解。一般的逻辑认为,GDP 增速越快,商业银行放款越多,在利率市场化水平较低情况下,这意味着银行利息收入越高。但是,不容忽视的是,GDP 的增长也可能伴随着企业利润的快速成长,根据融资有序理论,企

15、业首先会选择内部股权融资,或者通过上市的方式在资本市场融资,而这会使得商业银行因为“金融脱媒”等原因而降低效率。 3.M2 对我国商业银行综合技术效率产生了显著负面影响。这可能与M2 效率不足有关系。 4.MS、MG 和 NI 对商业银行综合技术效率均存在正向影响。这说明银行市场份额大有利于提高规模经济从而提高银行效率,但这一作用会随着银行治理结构的逐步完善而减弱。而股票市场的发达程度虽然可能通8过“金融脱媒”给银行经营带来压力,但也从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推动银行改革创新,非利息收入占比提高就说明,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收入而非继续走吃利差的粗放经营路径,必定有利于提高银行效率。 五、结论 本文选取我国

16、 14 家商业银行 2004 年2010 年的面板数据,在运用DEA 法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进行测度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外资银行进入与我国商业银行综合技术效率的关系。研究结果说明:2004 年以来,外资银行进入水平不断提高,我们发现,在控制住与商业银行经营有关的宏观经济因素、银行行业因素、银行自身层面因素后,外资银行的进入对我国商业银行综合技术效率提高产生了显著正面影响。而宏观经济等因素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都较为显著,这说明我国商业银行已逐渐成为市场化主体,宏观经济波动、资本市场发展以及利率市场化改革等因素,都已成为影响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重要因素。 根据以上认识,本文政策建议如下: 第一,外

17、资银行进入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产生了较为显著的积极作用,我国当前应逐步提高对外开放的程度,适当降低外资银行进入壁垒,出台政策合力引导外资银行进入,并逐步规范进入机制,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力求创造公平、高效的金融生态环境。 第二,在当前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大环境下,政府和银行监管机构要出台政策,积极引导银行服务好实体经济,与此同时,要设法防范商业银行因经济增速下滑而集中爆发风险。 第三,商业银行本身要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并完善内部机制建设。为9此,既要完善风险治理架构、加快制度体系建设、完善风险技术手段并培育风险管理文化,又要推动流程银行建设、健全资源配置机制、推进信息系统建设并加强员工队伍建设。 包括

18、 5 家国有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以及 9 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国民生银行) 。 参考文献: 甘小丰. 2007. 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的 SBM 分析控制宏观和所有权因素J. 金融研究(10):58-69. 李伟,韩立岩. 2008. 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市场竞争度的影响:基于 Panzar-Rosse 模型的实证研究J. 金融研究(5):87-98. 刘亚,杨大强,张曙东. 2009. 开放经济条件下外资银行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影响研究J. 财贸经济(

19、8):15-21. 闫庆悦,王彬. 2009. 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绩效的影响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68-74. 张金清,吴有红.2010. 外资银行进入水平影响商业银行效率的“阙值效应”分析来自中国商业银行的经验证据J. 金融研究(6):60-74. CLAESSENS S. 2001.How does foreign entry affect domestic banking markets?J .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25(5):10891-911. CLAESSENS S , CLAESSENER

20、 T . 1998.Internationalization of financial services in AsiaZ.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GOLDBERG L G, SAUNDERS A. 2007.Determinants of foreign banking activity in the US markets?J.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5(1):678-684. GRAY J M , GRAY P. 1981.The multinational bank:a financial

21、MNC J .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5(1):33-63. LEHNER M,SCHNITZER M. 2008.Entry of foreign banks and their impact on host countries J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36(3):430-452. LEVINE R. 1997.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views and agendas J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Literature,35(2):688-726. (编校:少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