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我国企业年金计划模式的比较与探讨摘 要企业年金计划是一种补充式养老保险计划,是在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由企业的雇主为雇员开立账户缴纳的。本文首先介绍了企业年金计划的基本类型,然后重点对这两种基本计划类型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分析,得出了这两种计划各自的优势和劣势,为进一步探讨我国企业年金计划模式的建立提供参考。 关键词 企业年金计划;DB 型计划;DC 型计划 中图分类号F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25-0090-02 1 企业年金计划的基本类型 企业年金计划通常可以归为两类:一类是待遇确定(Defined Benefit, DB)型,另一类是缴费确定(Defi
2、ned Contribution, DC)型。 建立待遇确定型(以下简称 DB 型)企业年金计划的企业,通常根据员工退休时的工资水平和工作年限确定其年金支付额,再根据对所有员工未来年金支付额的预测,来确定各年的筹资额。待遇确定型企业年金计划,为企业内参加计划的所有员工设立一个统一账户,员工企业年金基金的缴费和基金的投资运作风险,都由雇主承担。待遇确定型企业年金计划,通常按联合生命年金的方式支付,即企业年金通常支付到退休员工及其配偶死亡为止。 2建立缴费确定型(以下简称 DC 型)企业年金计划的企业,为参加计划的职工设立个人账户,企业和员工的缴费均存入员工个人账户,年金根据员工退休时个人账户的积
3、累额发放。员工退休时可以一次性支取,也可以分期支取,直至个人账户余额为零。缴费确定型企业年金计划,需要员工自己承担个人账户的投资风险,而企业只负责为员工个人账户缴款。 2 DB 与 DC 型企业年金计划的优劣比较 对于 DB 和 DC 型企业年金计划的特点,本文将从给付水平、雇员流动性、风险承担和成本因素几个方面进行优劣比较。通过对这几方面的比较,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 DB 和 DC 型企业年金计划的优势和劣势,有利于我们找出一种更适合我国国情的企业年金计划。 2.1 给付水平比较 DB 计划的企业年金给付较 DC 计划稳定。DB 计划的养老金领取额是事先规定好的,无论市场投资环境如何,都要保证
4、足额发放。当投资回报率很低, 基金数额不足以支付养老金时,差额部分由雇主负责补齐。因而,雇员的养老金收入是比较稳定的。 而 DC 计划并不规定雇员退休后可得到多少养老金,它只规定了雇主和雇员每年向养老金账户缴纳保费的多少。雇员退休后可得到的养老金的数额是不确定的,通常取决于雇主和雇员的缴费以及基金投资状况。一般情况下, 投资回报率是很难控制的,它很容易受到经济波动的冲击,因而,雇员难以预测几十年后的养老金水平。 2.2 雇员流动性比较 3DB 型企业年金计划实际上同雇员从业早期的工资无关,而同退休时的工资水平和工作年限高度相关,因此建立 DB 型企业年金计划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人才的外流。从另
5、一个角度来说,雇员要为同一个雇主长期努力工作直至退休,才能换得两次回报:一是工资,二是建立在高工资基础之上的企业年金给付。而这种计划必然增加了离职成本,降低了对新雇员的吸引力。 相对于 DB 计划,DC 计划对既得条款的规定比较宽松,一般情况下,只要为企业工作满 2 年或 3 年,便可积累养老金权益。积累期内,雇员每年的缴费是稳定的,因而其每年的养老金增加值也比较稳定,不会像DB 计划那样出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因此,在 DC 计划下,如果雇员提前辞职,将会获得比 DB 计划更多的养老金。 2.3 风险承担比较 DB 计划下,雇主负责对账户资产进行管理和投资,并承诺雇员退休时为其提供足额的养老金。
6、当发生某些意外事件,如市场波动带来投资回报率低,或者精算失误使早期缴费额少于需要,此时,基金资产不足以支付雇员退休金的部分由雇主负责补齐。由此可见,DB 计划中与养老基金相关的所有投资风险均由雇主承担,雇员不必担心金融风波对账户资产的影响,他们只需根据计划条款分得属于自己的那部分养老金。 而 DC 计划最大的优势在于其基金资产与基金负债始终匹配,不会出现资不抵债的赤字现象。相比之下,雇主承担责任有限,雇主只负责每年按雇员工资的一定比例向个人账户中缴款,并不对养老基金的保值增值承担责任,投资风险由雇员承担。然而在风险承担上,DC 计划也存在4一定的弊端。这是因为 DC 计划的投资决策权归属于雇员
7、,而大多数雇员并没有金融学、投资学等知识背景,为了避免投资失败,多数雇员会选择比较保守的投资组合,因而 DC 计划的基金投资回报率有可能低于 DB计划。 2.4 成本比较 无论 DB 计划还是 DC 计划,都需要训练有素的人员进行内在管理和外在监督。 首先,DB 计划所需技术成本高过 DC 计划。DB 计划在确定缴费率时要用到大量的精算技术。相对于 DB 计划,DC 计划则不需要过于缜密的精算技术,个人账户资产始终等于负债,因而技术成本较低。 其次,在账户管理方面,DC 计划所耗成本较高。两类计划不同的账户设计模式,决定了二者账户管理成本的不等。DB 计划为所有雇员建立统一的养老金账户,进行统
8、一管理,可以从管理的规模经济中获益。而DC 计划要为每位雇员分别建立个人账户,分别进行管理。如果计划资金小规模经营或由个人管理,那么费用将相当高。 最后,DC 计划所需投资管理成本较高。虽然 DC 计划给予雇员充分的投资决策权,但由于懂得金融知识的雇员并不多,他们普遍缺乏制定投资策略的能力,因而企业有义务向雇员提供基金投资咨询服务,且费用要由企业负担。相比于 DC 计划,DB 计划的基金统一管理,更能发挥规模投资的优势。 3 比较分析 (1)从总体来看,我国企业年金制度尚处于起步阶段,仍存在很多5不足,还有待于借鉴国际经验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2)从企业年金的给付情况来看,DB 型企业年
9、金计划可以保证雇员退休后得到稳定、持久的退休金收入,还可以为其提供健康给付、伤残给付等辅助养老金,充分实现了社会保障的目的。DC 型企业年金计划规定了比较稳定的保费,但是却没有稳定的给付水平。 (3)从雇员的流动性情况来看,DB 型企业年金计划会限制人才的外流,其携带性差的特点无法适应当今社会雇员流动性日益增强的现状。DC 型企业年金计划对员工的限制较少,比较容易被年轻人所接受。 (4)从计划风险上看,DB 型企业年金计划下雇主要承担的风险较多,DC 型企业年金计划减轻了雇主的风险,但相应增加了雇员的风险。 (5)从计划建立成本来看,DB 型企业年金计划的技术成本较高,然而 DC 型企业年金计
10、划在账户管理和投资管理方面则不能充分发挥规模经济的优势。 综上所述,DB 型企业年金计划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能充分实现社会保障的目的,这种计划的实施必将大大提高补充养老保险的替代率水平。但是由于 DB 型企业年金计划过于稳定,而我国的企业年金市场还不够完善,社会经济也不够稳定,我国企业如果贸然采用 DB 型企业年金计划反而会使其成为企业的另一个负担,因此,目前我国不适合实行 DB 型企业年金计划。 按照我国现行的政策法规,我国目前的企业年金计划类型是 DC 型,相对 DB 型计划来讲,DC 型企业年金计划能在一定程度上被我国企业所接受。然而 DC 型企业年金计划提供的年金收入缺乏稳定性,其保障水平最6终取决于一国的金融市场投资环境。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还不成熟,股票市场系统风险也较大,如果企业采用 DC 型企业年金计划,就会增加雇员对年金的投资风险,否则企业就要进行良好的投资管理,来协助引导员工的投资决策,这就会大大增加企业的管理成本,不管怎样,都会使DC 型企业年金计划的效果大打折扣。 因此,我国可以参考更多国外的成功案例,如美国的 401(K)计划、加拿大的企业年金计划等,建立更加适合我国国情的混合模式的企业年金计划类型。 作者简介高丽霞(1983)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讲师、审计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