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探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对策.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824012 上传时间:2019-03-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再探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再探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再探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再探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对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再探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对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再探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对策摘要:随着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加大了对高技能人才 的培养力度,结合对某企业的连续调研,针对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 了建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对策;企业 中途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笔者曾于 2007 年 9、10 月间对某铁路企业(基层站段)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使用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了该企业当时高技能人才队伍的状况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剖析了铁路运输生产过程中对高技能人才迫切需要的形势,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路,借太原铁道报编辑老师

2、的慧眼和对形势的敏感,论文被发表于该刊 2007 年 12 月 21 日第三版,文章题目仍采用了关于对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队伍的思考的原标题,至今心怀感激!时至今日,已过去 5 年多的时间,该企业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情况又是怎样呢?怀揣这样的疑问,笔者决定对此问题再探究竟,以期对基层站段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起到些许推波助澜的作用。 21 现状 1.1 情况回顾 为了将问题讲清楚,这里把 2007 年调研的情况简要回顾一下。我们调研的企业,从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技能角度来讲,在职工队伍中实行的基本有两种制度,一是技师制,由于职工总数高达 3695 人,而具有高级技师、技师职务的人员数量为 103

3、 人,占工人总数的比例仅为2.8%,也就是说,将近 36 个人中有一名技师,完成生产任务的难度可想而知,高技能人才的占有比例偏低,不利于日常生产任务的完成和专门人才的培养,日常开展职工培训工作也形同虚设;二采用的是高、中、初技能等级制,我们调研的这个企业 2708 人、25 个工种实行了技能等级制(其余个别工种、987 人未实行该技能等级制) ,其中高级工 2300 人、中级工 400 人、初级工 8 人,分别占实行技能等级制工人总数的84.93%、14.77%、0.3%。这个比例较为合理,从培养高技能人才和日常生产任务的完成、培训工作的展开来看,有利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1.2 2007、2

4、012 年该企业高技能人才情况比对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该企业截止到 2012 年底,高级技师增长了 12 倍,技师增长了 5.88 倍,高技能人才总数增长了 6 倍,占工人总数的比例为 16.44%,增长了 5.87 倍。很显然,其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步伐在不断加快, 1.3 目前完成生产任务的方式 3通过调研我们也了解到,前次调研中遗漏了一种完成生产任务的具体方式,那就是按照有关规程采用依照“安全等级”派工的方式和做法,本次一并补述如下,目前该企业基层班组就采用这种方式。 所谓安全等级,是指该企业按照上级规程规定,作业人员经过相应等级的技术理论、安全规定培训,经考试合格后,被授予相应的

5、“安全等级” ,分为一至五级, 规程规定了每个安全等级可以承担的作业内容,通俗点儿说,就是每个等级可以干什么工作,不能承担什么工作,具备相应的安全等级,只能从事相应的工作任务,超出规定的工作内容是不允许做的,是违反规程规定的。这次调研,我们对其安全等级的岗位构成情况进行了摸底、统计,具体构成情况:该企业实行安全等级管理的岗位人员计 2295 人,其中具有安全等级一级的 140 人,二级的 288 人,三级的 744 人,四级的 1123 人,具有五级的均为管理人员,不在本文统计之列,五级为最高安全等级。就是说,安全等级越高,可以从事的作业内容越多,工作任务复杂程度越高,技能等级要求也越高,相应

6、地工作任务的技术含量也越高。 2 问题 目前该企业在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完成生产任务、职工培训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呢? 2.1 技师的考评(包括高级技师、技师)由上级鉴定、考核合格后,企业再行聘任,企业自主权受限,不便于灵活掌握和使用。 2.2 新工数量逐年增加,主要来源是退伍军人,技能素质尚存在明显差距。这部分职工的特点:一是大多出生于独生子女家庭,相对比较4娇惯;二是家庭有一定的经济基础,遇事请假,经济处罚亦自我感觉无所谓;三是相对散漫。尽管经过部队的锤炼,但在当前的社会大氛围环境下,其中的少部分在不断地放松自我约束的尺度,随波逐流;四是学习动力不足。由于社会的因素,加之理想信念、

7、信仰教育的缺失,与企业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五是不乐于吃苦,怕苦怕累,缺乏事事争先、勇于承担的心理素质。在当前运输紧张的新形势下,再加上由于作业时间少,青年复退军人实作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实践锻炼,技能素质普遍偏低,实作能力不能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 2.3 职工队伍的“老龄化”问题凸显,老职工年龄偏大,高空作业不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 譬如,我们在一个班组展开了详细的调查:该班组共有 41 人,其中有技师(含高级技师)职务的 9 人;按照技能等级制统计,有高级工 20人、中级工 16 人、初级工 5 人,而 9 名技师或 20 名高级工大部分为参加工作多年的职工,年龄偏大,因此,我们把分析的重点则放在

8、了中级工部分:16 名中级工里,安全等级为三级的 5 人,二级的 11 人,这 11人当中青工 8 名、3 个老工。 “二级”意味着什么呢?按规程规定,只能做辅助工作,就是俗话说的“打打下手” ,大活儿、操作的活儿、高空的活儿、技术含量高和质量要求高的活儿是不能干的。由于 8 名青工参加工作时间不长,其本身的特点以上我们也进行了分析,因此担当不了“重任” ,老工和新工之间出现了“断层” ,工班长日常安排起工作、组织培训,可以说是困难重重、捉襟见肘,依靠的主要力量就是 20 名高级工,但年龄偏大、高空作业不适,班组日常的检修任务又常常需要5“兵团作战” ,这些因素时常困扰着我们的一线指挥员。高技

9、能人才队伍建设步伐加快,但新的矛盾又在不断涌现。 2.4 针对这种现状,该企业也明显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从 2011 年起便加大了职工培训工作的力度,尤其是加强了对青工实作技能培训的频次,采取多种途径、多种方式搞好职工培训、教育工作。他们的具体做法:一是举办骨干培训班,对业务好的职工提出更高的培训要求和目标;二是注重抓好青工培训工作,通过举办青工理论、实作培训班,青工实作技能培训班,青工技能竞赛活动,组织青工参加上级举办的理论、实作培训班(包括委外培训) ;三是组织专项设备培训班,在采用新技术、新设备之前,组织专项使用、操作培训班等。目前采用的激励方式有以下几种:上级奖励,如某职工参加全路技能竞

10、赛取得名次、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上级奖励 10 档技能工资。本企业奖励,如上述职工该企业另外奖励了 5000 元。专项培训奖励,如青工在参加该企业组织的各种理论、实作培训班表现突出以及竞赛中获得名次,其均给予了不同程度的物质奖励和通报表彰。采取的方式不可谓不多,培训的力度不可谓不大。 3 对策探讨 可以说,该企业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付出了比一般企业更艰苦的努力,取得的成效也是不容忽视的。可是,面对新的矛盾的产生、新的问题的存在,我们也不能视而不见,否则企业的发展会受到一定的威胁或限制。那么,如何进一步做好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工作,充分满足安全生产、运输生产对高技能人才

11、的需求呢?通6过以上调研,笔者认为除坚定不移地坚持以上做法外,下一步应该采取的对策: 一是加强理想教育。人是需要有精神追求的,生活、工作当中是需要有理想信念、信仰做为支撑的,否则便缺少了动力。 二是引深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用职业操守感化、教育、约束职工的行为,鼓励职工遵守职业道德的自觉性,提倡生活、工作中落实职业道德。 三是开展榜样教育,相信榜样的力量,尤其要突出职工身边的人和事儿,要达到使青工学有榜样的目的,比如用姚明在 NBA 站稳脚跟、退役后马上转入学习状态的事例激励年轻人成长;再譬如用获 10 档技能工资奖励的职工的事迹教育青年职工;又如该企业某高级技师因业务精湛、技能过硬,被抽调出来专

12、门从事职工实作技能培训工作等,都可以做为榜样教育的实例。 四是加大青年实作技能培训力度,鼓励职工、特别是青工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培训和上级、本企业组织的委外培训,积极参与本企业站段、车间、班组组织的各种培训活动。 五是加强政策激励。把好学的、业务好的、在异地工作的青工调至家庭所在地工作;优先推荐表现突出的人才参加技师考评;优先安排上述人员疗养;优先推荐入学深造;优先分配住房等,鼓励职工积极学习,形成靠技能吃饭、取酬的氛围。 另外,要加大奖励幅度,一是对获得各种荣誉称号的职工要大奖、特奖,要奖得让人羡慕;二是加大对获得各种荣誉称号职工的宣传力度,7要大宣、特讲,号召本企业职工向其学习,造成声势。 作者简介:刘宝全,男,1963 年 4 月生,2001 年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工程师,太原铁路局大同西供电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