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优化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关系研究摘 要:资源型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可采资源的逐步耗竭,急需转型。生产性服务业在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优化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产业结构优化有利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又促进三大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二者相辅相成,促进了资源型城市加快转型。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生产性服务业;产业结构优化 中图分类号:F2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8-0052-02 引言 经济增长的过程不仅是生产率增长的过程,也是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的过程,产业结构调整就是要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即通过产业调整,使各产业实现协调发展,
2、并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需求的过程。产业结构优化是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的统一。产业结构合理化主要依据产业关联技术经济的客观比例关系,调整不协调的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的动态均衡,保证国民经济产业间的协调发展。产业结构高级化则表现为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不断地从低层次结构向高层次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依次由第一产业为重心向第二产业为重心、进而向第三产业为重心演化;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进而向技术密集型演变;从2制造初级产品的产业占优势向制造中间产品、最终产品的产业占优势演进;从高消耗、高污染产业占优势向低消耗、低污染产业占优势演进。 生产性服务业是在生产制造过程中,为生产提供专业性服务的活动。
3、它是与制造业直接相关的配套服务业,是从制造业内部生产部门分离而独立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它依附于制造业企业而存在,贯穿于企业生产的上游、中游和下游诸环节中,以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作为主要投入品,把日益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引入制造业,是二三产业加速融合的关键环节。资源型城市中制造业比重很大,由于资源型产业衰亡的不可逆转性,资源型城市随着可采资源的逐步耗竭,迫切需要一种有效的方式促使城市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分析生产性服务业内涵,资源型城市利用生产性服务业是加快城市转型、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有效的发展途径。 一、产业结构优化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全面发展 (一)产业结构优化与服务业发展具有内在一致性
4、 20 世纪 40 年代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C.Clark)应用三次产业分类法,研究资源在产业间的流动现象。他发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劳动力从低收入的产业向高收入的产业流动。劳动力在一、二、三次产业间的分布情况是:第一产业劳动力逐渐减少,第二、三产业将逐步增加。此发现被称为“配第克拉克定理” ,揭示了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这个定理也解释了在发达国家,二、三产业劳动力占全部劳动力的比重高,而在发展中国家,农业劳动力比重高的事实。对产业结构的研究表明,服务业地位的提升实际上就是随着经济发展,产业结3构不断演进的结果。二者之间具有内在一致性,即产业结构优化的过程也就是服务业不断发展的过
5、程。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研究表明,产业结构优化的一般规律就是经济服务化。经济服务化是基于物品的服务就是把既有的实物产品作为工具或平台,向顾客提供与物品相关的服务。经济服务化的演进阶段可分为四个阶段,即物品物品和附加服务业物品、服务包基于物品的服务或功能。经济服务化是在工业化高度发展基础上产业结构的一种转变过程,表现为在产业结构中服务业的比重超过第二产业,成为经济活动的中心,而这与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是一致的。 (二)产业结构的优化有利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和升级 产业结构的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产业空间不断加大,生产性服务业已经渗透到生产领域;二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由低端转向高端,对
6、科技、知识以及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服务业在经济发展的初期所占比重非常低,在进入工业社会以后,缓慢地有所提高。产业结构变化之所以出现这种重心由农业向工业、再向服务业转移的趋势有其经济上的必然性。首先,只有在农业充分发展,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创造出高于农产品消费的剩余收入,并且能够提供大量农业原料和剩余劳动力的基础上,工业才能获得发展的条件。其次,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深入,工业的高度发展带来人们收入水平的迅速提高和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了需求动力,劳动生产率的迅速提高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剩余劳动力,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再次,农业和工业的迅速发展,导致产业价值链的延伸,而社会
7、分工的深化以4及社会生产率的推动,很多服务项目从农业、制造业、采矿业、建筑业等生产部门逐渐独立出来,产生专门的生产性服务业如生产流通、服务外包等专门业务。正是产业结构的优化,导致专业分工更加明确,生产率更加提高,因此,优化的产业结构是有利于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的。二、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推进了产业结构优化 (一)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了第一产业结构优化 与第一产业密切相关的服务业称为农村服务业,农村服务业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中的农、林、牧、渔服务业,即生产性服务业;二是农村地区的第三产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等服务。生产性服
8、务业的融合与渗透、专业化分工与合作,使得原来相对单一的农业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更具效率的现代农业产业链运行机制成为农业发展的方向。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的影响按照形成的链条关系可以分为纵向一体化和横向一体化。纵向一体化向前表现为产前育种、原材料、农业设备和技术等研发和投入,向后表现为产品深加工、产品价值链的延伸。横向一体化表现为农村合作社、农村集聚经济、农村公共服务平台等的建设,形成农工商一体化或内外贸一体化产业集团。通过发展农村生产性服务业,向农业和农业生产者提供信息、技术服务,政策咨询服务,金融服务,市场整合营销,以及农资、农机、供销、加工服务,水利、收割、林业、畜牧兽医、水产等专业化服
9、务,提高了第一产业的劳动生产率,推动第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二)生产5性服务业促进了第二产业结构优化 与第二产业最密切相关的服务业就是生产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通过创新和专业化分工促进产业融合不断深化。产业融合提高了价值链整体发展水平和产业能级,促进了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通过后向产业关联,将知识和技术渗透到生产部门中,直接作用于生产流程,企业间分工和价值链联系更加紧密,价值链运营效率提高促进了产业效益提升;通过旁侧产业关联,为产业分工和融合网络提供了基础设施服务和关联网络服务,间接作用于生产流程,为价值链融合创新和产业升级创造了条件。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纵向产业融合,与其他服务
10、业部门的横向产业融合,都将创新、技术、知识融入了产业升级过程。不仅如此,制造业价值创造活动中的一些环节独立出来,如研究开发、设计、后勤供应等;制造业的服务成分不断增加,如技术支持与培训,售后服务等;信息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催生了对信息技术服务的大量需求,衍生新的产业和就业岗位。同时,在资源型城市中产生的大量生态环境恶化、环境污染等外部性问题,急需社会服务来解决。这就意味着制造业不仅是服务的需求者还是服务的供给者,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越来越紧密,是促进第二产业结构优化的有力手段。 (三)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中国第三产业包括流通和服务两大部门。流通是商品从生产到消费的社会性转移
11、,是生产到消费的实现过程,因此商品流通可以看作是生产性服务业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样第三产业主要是指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对第三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首先表现在生产性服务业具有很强的6“自我强化”机制。这种自我强化机制来源于服务业各环节之间较强的关联效应造成的知识流动或“溢出效应” 。生产性服务行业之间有着较强的关联和链接关系,相互依赖、互为前提,通过作为其他生产性服务业的客户,能够促进其他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其次,生产性服务业与消费性服务业和公共性服务业的融合。面向生产者的服务业为生产性服务业,满足消费者的服务业为消费性服务业如娱乐、餐饮等,公共性服务业是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范畴,如污染治理等。金
12、融、流通等生产性服务业对消费性服务业、公共服务业的需求不断增加,在促进消费性服务业、公共服务业发展的同时,通过信息化改造和提升,也大大提高了金融、流通等生产性服务业的现代化水平。 综上,产业结构的优化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的空间和环境,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而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助推器,成为了优化产业结构的主要手段,可见,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互动发展的。在资源型城市中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可以有效地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 1 刘继国.制造业服务业化发展趋势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14-15. 2 李燕,
13、赵德海.基于资源型城市转型视角的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研究J.经济管理,2011, (10):48-56. 3 邓丽姝.生产性服务业主导产业升级的机制分析J.生产力研究,72013, (3):172-174. 责任编辑 陈丽敏 收稿日期:2013-06-18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高职高专院校科研项目“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优化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12525019) ;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面上项目“黑龙江流通发展方式转变研究” (12532079) 作者简介:曲艺(1981-) ,女,黑龙江哈尔滨人,讲师,博士研究生,从事流通经济、区域经济研究;张建蕊(1979-) ,女,黑龙江哈尔滨人,讲师,从事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李淑玲(1963-) ,女,黑龙江哈尔滨人,教授,从事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