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述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密肋楼板施工工法摘要:本文结合天津市某工程实例,对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密肋楼板的施工过程中模壳安装、周边梁支模、钢筋绑扎、砼作业等施工方法进行了简要介绍,对该技术的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进行了具体阐述,同时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施工安全防护提出了相应措施。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密;密肋楼板;模板支设;施工要点。中图分类号:TU37 文献标识码: A 近年来,新建建筑对于空间和跨度的需求越来越大,尤其是商场、写字楼、办公楼等公共建筑,对于空间跨度、承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借鉴摸索,密肋楼板结构体系逐渐被用于此类建筑施工中。相比于传统的钢砼结构体系,在相同条件下,密
2、肋楼板结构体系能够大大减少混凝土、钢材用量,同时提高承载力,加大空间利用率。 1 工程概况 天津市某综合楼工程,建筑面积 38376,建筑总高度 77.7m。地下二层,地上二十六层(局部二十七层) 。钢砼组合结构体系。主体结构构成主要为钢管砼柱、钢骨砼梁、组拼钢密肋桁架网架、砼楼盖及钢管斜支撑等几种构件。土建作业主要为模壳安装,周边梁支模,钢筋绑扎,砼作业等工序。 适用范围 适用所有具有与本工程钢砼组合结构体系相同的密肋楼板施工。 工程施工特点 本工程为钢砼组合结构体系。钢结构骨架主要包括钢管桩、钢含梁、钢密肋桁架及钢管斜支撑等构件。在结构设计上钢结构作为主要受力构件,砼部件设计不考虑参与承受
3、荷载,只起到保护钢结构骨架防火、腐蚀作用。在此设计基础上作为该施工工艺的主要承重构件钢密肋桁架组拼安装成型后,自身刚度很大,足以承受施工荷载,故土建施工采用了自承重一次性免拆无机玻璃钢模壳吊模工艺。模壳用铁托板、螺栓直接固定于组拼钢密肋桁架横纵节点的安装螺栓上以此形成吊模工艺,只采用少量的钢模版来实现周边梁外侧组合钢模板支模工艺。 施工工艺 吊模(模壳)工艺 现场组拼钢密肋桁架网架,为能够实现安装模壳,密肋下弦连接用12 螺栓必须做加长处理。密肋桁架整体吊装,固定。 施工前制作两梁活动架子车。安装各施工节间中央 1#标准模壳,用180mm180mm,6mm 厚铁托板固定。 待钢梁钢筋绑扎完毕,
4、安装各节间周边异型含梁模壳。 各节间模壳安装完毕,对所有节间模壳的标高、平整度及模壳小肋的横纵向顺直,顺线通过安装螺栓螺母的调整上下松紧调节来进行调整,模壳调整完毕即完成了吊杆螺母的最后固定。 模壳调整完毕,用塑料胶粘带从小肋底部将模壳拼缝封堵严密。过大的缝隙可采用封堵 5mm 厚纤维板方法,用胶粘带加以固定。 模壳各安装工序完毕,在各施工节间中央对密肋桁架底部加设 8 根钢支柱支撑直接作用于钢密肋下弦上,从而减少钢密肋因受荷载而产生挠曲变形。 周边梁支模工艺 周边梁外侧因无法制作、安装定型模壳,故采用组合钢模版制模工艺。 在含梁下翼缘对应钢密肋桁架位置焊接用来固定模壳、模板的通长扣 12 吊
5、杆螺栓。 安装梁周边内侧节间内侧异型含梁模壳。 用 200mm 组合钢模板对应吊杆螺栓位置开孔,从含梁底部固定,直接托举模壳,并加设 6060 铁托板固定钢模板,调整螺母以最后确定模壳及钢模板标高,固定。 底钢模板外侧用于 5050 边角模板与梁外侧立面组合钢模板固定,并通过上下两铁拉片进行外侧钢模板位置的固定,确保外侧立面组合钢模板不移位,不变形。 钢筋绑扎与砼浇筑 本工程的钢筋绑扎与框架结构的钢筋工程没有什么区别,这里不作详细介绍。 砼浇筑采用泵送进行浇筑,浇筑时泵管沿电梯井向上爬升,泵管爬设利用钢管扣件搭设支架。浇筑层的水平泵管固定:在每跨的钢梁上担100mm100mm 木方子,泵管担在
6、木方子上,模壳上不得支设泵管支架。 振捣时,要保证砼振捣密实,边梁处以及振捣棒下不去的地方可适当震动模板,但要保证模板位置不动。 质量控制 模壳安装,运送过程中严禁磕碰,避免模壳小肋开裂,掉角现象,以确保模壳安装位置准确,固定牢靠。 模壳施工中因工艺及图纸要求留洞位置,用机械切割机进行加工,严禁剔凿,孔洞边缘必须整齐。 每节间钢肋桁架吊装,必须保证四点对称起吊,以避免钢肋因受力不均匀而产生变形,影响模壳安装。在钢肋就位固定后必须对钢肋进行调整、检查、校正。 安装模壳用螺栓,边梁外侧铁拉片必须固定牢靠,严禁松动现象,避免脱落。 模壳表面严禁用铁器进行冲击破坏,施工中避免直接踩踏而造成模壳损坏。 砼施工前必须仔细检查模壳及模壳安装质量,发现有问题立即更换,返修。 施工总结 天津市某写字楼工程钢砼组合结构体系采用了土建施工自承重一次性免拆无机玻璃钢模壳吊模安装工艺。从工作上避免了传统的砼框架结构体系施工中大量使用钢管硬架组合钢模板支模工法中大量的钢管,组合钢模板等工具,减少了大批量劳动力同时投入的现象。不仅克服了土建施工工序复杂,工作量大,工程技术含量不高,对施工人员素质要求不高的传统施工模式,而且进行了一次建筑施工技术的革命,完成了建筑施工高技术含量,高素质施工人员的施工转变,初步体现了建筑施工向高技术型发展的趋势。为今后施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