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取向.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831297 上传时间:2019-03-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取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取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取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取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取向.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取向摘 要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取向应侧重于爱国、道德与法律等三个维度。教师在教学中应着力培育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内化大学生的道德规范、养成大学生的法治精神,使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担当者。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爱国主义 道德规范法治精神 基金项目:淮北师范大学 2013 年校级教研项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与学关系的协同研究” ;淮北师范大学 2013 年校级教研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探索” ;2013 年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探索” (

2、项目编号:2013zdjy096) 。 作者简介:张本顺,法学博士,淮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3)12-219-0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取向应定位为爱国、道德与法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着力培育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高尚道德情操和法治精神,使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担当者。 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养成 爱国主义就是对自己祖国大好河山、灿烂文化、骨肉同胞、国家主权最为深沉浓厚的理性之情感。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是维护民

3、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精神纽带,是实现个人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邓小平所言的“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就是对爱国主义进行的最为深刻的诠释。 然而,受全球化所带来的思想多元化的冲击以及转型社会市场经济中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追逐私利等负面效应的影响,在大学生群体中出现了爱国主义淡薄化、现实化、庸俗化等突出问题。 “有的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有的社会责任感不强、团结协作意识较差,有的艰苦奋斗精神不足、心理素质脆弱,有的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影响较深。 ”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亟需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以下简称纲要 )课程的教学中培育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4、 (一)从百余年抵抗外国侵略的抗争史中汲取爱国主义精神 纲要是培育大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的绝好教材、重要载体。 纲要共分三编。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 ;中篇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的成立(19191949) ;下篇从新中国的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492013) 。170 多年的中国近现代历史中贯穿的主线就是救亡图存的爱国主义精神。正如纲要在“开篇的话”中所言:“中国近现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革命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 ”豍 经过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全民侵

5、华战争,中国一步步地被蚕食;与此同时,通过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 辛丑条约等 1100 多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外国侵略者在中国攫取了大量政治特权和经济利益,中国一步步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然而,中国人民在爱国主义精神激励下与侵略者进行了不屈不挠的英勇抗争。林则徐虎门销烟给侵略者当头棒喝;三元里民众用刀棍锄头使英军遭受惨败;中法战争中七十多岁的老将冯子材大吼一声、跃出战壕,令法国侵略者魂飞魄散;甲午中日海战中的邓世昌壮烈殉国惊天地泣鬼神;义和团的英勇杀敌,阻止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狼子野心;八年抗战谱写了中华儿女抗击日寇的慷慨壮歌。新中国成立至今,经过六十余年的奋斗,我国的综合国力

6、明显提升、国际影响日益扩大,现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如江泽民所指出:“一部中国近代、现代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民爱国主义的斗争史、创业史。 ”豎 因此,教师通过对纲要所涉中华民族百余年救亡图存抗争史的精彩讲授,必将能够激起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使他们深刻认识到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之根,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从而“自觉地继承和发扬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传统和革命传统,进一步增强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豏。 (二)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中汲取爱国主义精神 教师要通过纲要的教学,培养大学生坚持共产党领导和走中国社会主义特色道路的坚定信念,这是爱国主义

7、内涵中的应有之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 28 年斗争,彻底推翻了帝官封三座大山。新中国成立后,为把我国建成一个民主、富强、文明的国家,中国共产党历经艰辛,虽有挫折,但最终找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纲要指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完善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逐步确立,中国共产党正带领中国人民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不懈奋斗;中华民族正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正如习近平所言:“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

8、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豐 职是之故,当代大学生应具有锐意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身怀爱国主义历史情怀和爱国主义的现实担当精神,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建设实践中。 二、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大学生道德规范的内化与法治精神的养成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以下简称思修与法基 )的价值取向在于把大学生培养成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和法治精神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一) 思修与法基教学中大学生道德规范的内化 何谓道德?“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

9、行为活动的总和。 ”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结合思修与法基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炼道德品质” 、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第六章“培育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的内容,从传统优良道德与大学生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规范这两个维度,内化大学生的道德情操。 1.传统优良道德对大学生道德情操的培育 大学生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传统道德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要求君子要省察克治、慎独自律;在家庭和邻里关系上主张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等美德;在国家、民族、社会的整体利益上,传统道德主张“天下为公” 、 “以民为本” ,强调个体要具有“先天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的责任

10、意识、担当意识和奉献精神。中国古代儒家还主张“仁政” 、 “仁爱” 、 “和为贵”以及“诚信为本”等道德规范,并强调践履道德的自觉性,如礼记中庸中说:“博学之、审问之、明辨之、笃行之” 。 总之,传统精华道德是中华民族身份认同之根,大学生应自觉接受传统优良道德的熏陶和润泽,内化、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把自己培育成一个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 2.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对大学生道德情操的培育 与大学生现实生活联系密切的道德规范主要是恋爱、网络以及将来职业中的道德规范。 (1)遵守恋爱中的道德规范。大学生正值青春韶华,恋爱现象较为常见。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遵守恋爱中的道德规范。要做到双方人格平

11、等,自觉承担责任、文明相亲相爱。大学生不能片面功利化对待恋爱;不能只重过程而不顾后果;不能把爱情当游戏,避免婚前性行为。 (2)遵守网络中的道德规范。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上信息采集、网上聊天、BBS 论坛、网络游戏、网络交友等网络生活日益成为大学生生活中的重要内容。然而网络虽然是虚拟的空间,但有一定的道德和法律底线。大学生要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养成文明、科学、健康、自律的上网习惯。要做到不参与网络色情游戏,远离网络暴力,遵守网络知识产权的规定,不制造、传播网络病毒和黑客。 (3)遵守职业中的道德规范。大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活中应当自觉遵循职业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作为国家希望的大学生在将来职

12、场生活中要遵纪守法、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同时,为了更好的遵守职业道德准则,大学生非常有必须学习思修与法基所涉职业活动中基本法律,如劳动法 、 劳动合同法 、 公务员法 、 律师法 、 法官法 、 检察官法 、 人民警察法 、 就业促进法 、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因为法律实际上是最低限度的道德。 (二) 思修与法基教学中大学生法治精神的养成 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需要大学生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和法治精神。思修与法基课程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及第八章“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主要从实体法和程序法两个角度,把大学生培养成信仰法治、具有法律知识、法律思维、

13、追求公平正义的社会人才。 思修与法基在引导、培养大学生知法、守法以及养成法律思维、法律人格与法治精神;学会利用法律维护自己合法权益、扩大有序的政治参与以及自身将来的成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思修与法基教学中,除理论教学外,教师还要采用典型案例教学、模拟法庭、旁听法庭审判等实践教学方法,培养大学生的法治精神。 1.通过实体法培养大学生的法治精神 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在现行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权威。大学生要了解宪法所规定的国家机构组织与职权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深刻领悟宪法中所蕴含的人民主权、公民权利、法治精神以及民主集中制等原则;树立宪法意识、宪法观念。 思修与法基教师要使大学生深刻认识刑法

14、的适用范围、犯罪的构成要件以及犯罪形态和犯罪种类、刑罚体系及种类、刑罚的裁量等,使大学生领悟刑罚惩罚犯罪与保护国家利益及公民合法权益之间的关系,要敢于运用刑法武器同犯罪分子作斗争。对于民商法,大学生要了解民法的基本原则以及民事主体、民事行为、民事权利、民事责任、民事诉讼时效、合同法律、知识产权法律、商事法律等制度。在行政法的学习中,要使大学生理解行政法是规范行政机关的行政权力和行政行为以及约束行政相对人的法;要了解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行政责任、行政处罚和行政复议等,使大学生增强行政法律意识,树立依法行政的理念。经济法是国家协调和监管经济运行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法律关系。高校教师要把劳动法

15、、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个人所得税法、保险法、环境保护法、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公司法、票据法等经济法的精义传授给学生,使其树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意识,将来依法进行经济活动,依法保护自己合法正当的经济权益。 2.通过程序法培养大学生的程序正义理念 通过对我国民事诉讼制度、刑事诉讼制度、行政诉讼制度、仲裁制度的教学,使大学生树立程序正义的现代司法理念。正当程序是保障实体法所规定的法律关系的主体的权利义务得以实现的保障。大学生要树立通过程序正义实现司法公正,维护法治社会正义的司法理念。 三、结论 综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取向应侧重于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道德规范教育以及

16、法治精神的培育。教师在纲要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中,要着力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使其坚信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人民和历史的选择。 思修与法基课程的价值取向在于使大学生内化道德规范和养成法治精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通过该课程的教学,把大学生培养成即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又具有法治精神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注释: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2. 江泽民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23. 宋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贯彻十八大精神的若干思考.思想理论教育.2013(7).3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7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