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 年脱贫攻坚工作总结及 2019 年工作打算2018 年以来,乡党委、政府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当前工作的中心任务,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市、县党委、政府对脱贫攻坚工作的安排部署,进一步理清思路、强化责任,切实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努力下功夫,脱贫攻坚工作扎实稳步推进。 一、基本情况 乡位于县中南部,距县城公里,国土面积平方公里,辖 10 个村(社区)96 个村(居)民组,居住着汉、苗、彝、满、布依、仡佬、白等 7 个民族,全乡以煤炭产业为主导经济。2017 年末全乡户籍人口共户人,其中少数民族有 13 户,74 人,占全乡总人口的 33.4%。有、
2、3 个贫困村,现全乡共有建档立卡户 82 户人,未脱贫贫困户户 1人(其中:一般贫困户有3 户 5人、低保贫困户有户人、五保户有 4户人)。2018 年计划出列、2 个贫困村和脱贫贫困人口 2人。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明确目标,压实责任,强化督查。一是围绕脱贫攻坚“大主题”,创建了“三动四办”工作机制,厘清了帮扶单位、帮扶人员的帮扶职责,形成了层层有帮扶任务、人人有帮扶担子、企企有帮扶责任的脱贫攻坚新格局。二是签订“两状一书”栓牢攻坚责任。为层层压实相关单位及人员的责任,确保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精准完成,名联系村领导和0 个村(社区)支部书记分别与乡党委签了责任状,名帮扶人员向乡党委写了承诺书
3、。三是强化督查考核。已对责任落实不力的 5 名人员进行了责任追究。 (二)精准识别和统计各项数据。一是精准统计贫困村“五通四有”和贫困户“四有五覆盖”台账,扎实做好基础工作。通过统计,三个贫困村需建通组路公里,户贫困户需建连户路公里,2户贫困户的院坝需硬化,贫困户安全饮水需建个水池共平方米和安装饮水管6 千米,安全用电需 2 台 50kv 变压器和安装电线线路 1 千米,从乌箐河安装提灌解决村和村安全饮水所需建设资金万元;七个非贫困村户贫困户需建连户路 36 千米,户贫困户需硬化院坝共 1340 平方米,1户贫困户饮水需建 4 个水池立方米和安装饮水管道 1千米,需建通组路千米;全乡建档立卡系
4、统内共有在校学生 8人,学前教育人,小学人,初中 14 人,高中(中职)以上的6 人(其中:174 人符合教育资助)。二是精准核实出符合条件的搬迁贫困户,通过反复的走访,摸清了每户搬迁户的基本情况,锁定2017 年易地搬迁对象7 户0 人。初步上报了 2019 年零星搬迁对象户8 人,整组搬迁户 6人。三是精准扎实做好识别工作。组织个工作组按程序开展了“查漏补缺”工作。全乡共整户新增贫困户 18 户 79 人,漏人新增户人、自然增加人(其中 1 人为县内转入),共清退(死亡、婚出、不符合条件等)人。现全乡符合贫困户条件的全部按程序纳入贫困系统,不符合条件全部进行了清退,确保了贫困户的精准度。四
5、是精准拟定了 2018 年计划脱贫贫困户需要具体的各项帮扶项目。 (三)精准打好“四个硬仗”,补齐各块短板 1.精准打好基础设施建设硬仗。一是精准实施好贫困村硬件设施项目。正在组织实施村、村两个出列村的2 公里的通村(组)路建设硬化工程预计 11 月底全面竣工;村 4g 网络基站建设已完成,村 4g网络基站建设正在建设中;、龙井、五星、桥梁、新龙等 6 个村(社区)文化广场建设已投入使用。二是精准实施好贫困户硬件设施项目。县水务、交通、财政、新农办等县直相关部门领办的各项项目已经启动,同时协调乡辖区企业(公司、专业合作社)积极参与合力帮扶,确保、出列村“五通四有”和全乡贫困户“四有五覆盖”全面
6、解决。 2.精准打好易地扶贫搬迁硬仗。对锁定 2018 年易地搬迁对象户 5人制定了后续增收措施,并对意愿到园区的农户签订了务工就业意向协议,确保搬迁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同时各村正在通过“村社一体化”,贫困户通过土地入股专业合作社,贫困劳动力到合作社务工,以达到入股增收的目的。同时上报新增易地扶贫搬迁户人(其中:零星搬迁户人,整组搬迁户人)。 3.精准打好产业扶贫硬仗。一是抓好农业园区(农业板块经济)建设,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结合我乡实际,按照商品蔬菜、生态畜牧业、特色经果林、优势中药材四大板块规划布局,将农业园区建设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建成县蔬菜专业合作社等 3 个核心无公害蔬菜基地亩
7、;全乡种植辣椒亩;建成龙井循环农业示范园,可养殖能繁母猪头、商品猪头,已种植马铃薯0 亩,套种辣椒0 亩;凉水井休闲农业示范园区,种植佛手瓜亩、莲藕亩、蔬菜 3亩、马铃薯亩,其它瓜蒌 10 亩;建成蔬菜农业示范园区,种植冬荪亩,辣椒0 亩,马铃薯亩,莲花白及其它蔬菜亩;建成联合社区肉牛养殖示范园,目前养殖西门塔尔余头,绿化苗圃基地 100 亩,经果林亩,养鱼池10,养鱼0 尾。另外,还充分利用退耕还林政策和扶贫项目资金发展楠竹0 亩,板栗0 亩,李子0亩。二是抓好扶贫项目建设。村集体或贫困户与扶贫项目建立了利益联接机制。村 2015 年大棚种植项目资金万,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 8000 元;村
8、2015年李子种植项目资金万,覆盖贫困户户。以上两个项目现已自查验收完成,11 月底有望完成县的验收;2018 年中央第一批扶贫项目资金四个项目共 206 万元。其中:村冬荪种植项目扶贫资金 59 万元、乡村铭洋佛手瓜种植基地项目扶贫资金 44万元、村养鱼项目扶贫资金 22 万元、乡村小香猪养殖项目扶贫资金 81 万元。目前这四个项目按建设进度均也过半,明年年初建成。在今年 12 月将对贫困户进行分红。村分红贫困户为户人,人均可分得 187 元。村分红贫困户为户人,人均可分得元。2018 年中央第二批扶贫项目资金四个项目共 1万元,覆盖贫困户户,户均投入元,项目正在建设中。三是抓好金融扶贫推动
9、产业和提升贫困户增收。到目前为止全乡共有 8 个经营主体已吸纳贫困户“特惠贷”资金万元,户贫困户获得入股分红增收门路,2018 年可分红万元。 4.精准打好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硬仗。一是全乡符合教育资助的高中(中职)以上名在校学生均申请了教育资助。2018 年考取二本以上的建档立卡学生均享受了泛海助学或雨露计划等教育资助。二是全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2018 年度农村合作医疗达到全覆盖,确保贫困人口生病有保障,有效防止了贫困户因病返贫、因病生活变差等问题发生。2019 年农村合作医疗农户自筹收缴工作已完成 56.6%,12 月底确保全面完成。三是统筹抓好 2018 年所有符合参保条件的贫困人员
10、参加了农村养老保险,确保贫困人口老有生活保障。四是户贫困户名劳动力已到就近煤矿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务工。五是强化贫困户技能培训,现全乡共培训劳动力人。其中由恒大集团组织培训的名贫困劳动力已培训名,其余的将在 12 月底前全面完成培训任务。培训后将获得相应的劳动技能,为脱贫增收增加门路。六是设施 2户贫困户的危房改造,同步实施三改(改灶、改厕、改圈)工程项目,户人纳入 2018 年易地搬迁,确保贫困户住房得到保障。 三、存在的问题和 2019 年工作打算 (一)存在的问题 1.贫困户主体作用较弱。部分贫困户自身发展意愿不强,发展思路狭窄,存在等、靠、要思想;部分贫困户因病、因残劳动力缺乏,脱贫路劲
11、狭窄,不能发挥主体作用。 2.基础设施欠账大。乡作为产煤大乡,地质灾害严重,整体基础设施相对薄弱,部分村民组在道路交通、饮水安全、用水用电、房屋改造等基础设施方面还比较薄弱,制约了发展步伐。经统计预算,全乡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需资金 5 千多万元。 3.产业发展周期长、见效慢、收益较小。目前我乡正在大力发展的楠竹种植、核桃种植和李子种植等产业,发展周期长,见效较慢。目前的佛手瓜种植、蔬菜种植、辣椒种植等产业投资较大而收益较小,群众参与意愿不高,脱贫节奏较慢。由于属于产煤大乡,耕地受地灾损坏严重,水资源匮乏,加上大多数群众以煤炭行业务工为主,严重影响了农业产业的发展,发展规模化农业产业比较困
12、难,贫困户依靠农业产业发展增收脱贫难度较大。 4.地灾矛盾突出。因地质灾害导致的矛盾纠纷越来越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群众无安全地点建房造成群众居住难;部分群众搬了又建,造成矿群矛盾纠纷;水资源的枯竭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甚至影响到了全乡大部分行政村(社区)群众安全饮水问题。 (二)2019 年工作打算 2019 年,我们将深入贯彻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五个一批”、“六个精准”的要求,紧紧围绕脱贫攻坚“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五通四有”和“四有五覆盖”目标任务,精准打好脱贫“四大硬仗”和“七大战役”,深入推进扶贫工作。坚持以发展扶持为主,资金扶持为辅的做法,整合
13、资源,集中力量搞好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规划,从发展项目选择、技术服务等方面,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让贫困户逐步形成脱贫产业,最终脱贫。 1.大力实施精准扶贫。进一步完善贫困对象动态管理机制,全面核实核准贫困对象,突出“两个保险”全覆盖、基础建设补短板、培育产业强支撑、教育培训拔穷根、易地搬迁挪穷窝,把扶贫政策落实到户、到项目、到资金、到产业,提高扶贫措施的精准度和靶向性。 2.强化帮扶成效。继续按照脱贫攻坚工作要求,不断深化帮扶力度,拓宽帮扶措施,增强帮扶实效,巩固帮扶成果,以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为重点,进一步健全长效帮扶机制。 3.搞好扶贫宣传教育。通过各种方式对农户进行宣传,使扶贫和扶志相结合,激发广大贫困户的热情和积极性。同时继续组织贫困户开展技能培训,提高贫困家庭生产致富能力,让他们主动投身于生产建设当中,通过自身辛勤劳动最终摆脱贫困生活。 4.组织项目实施。依托我乡定位方向,大力实施以楠竹和李子为主的特色经果林、无公害蔬菜(辣椒)、脱毒马铃薯、生态畜牧养殖四大板块经济建设。着力打造龙井村循环经济园区建设、新龙村三族风情园和村农旅结合的产业模式,进一步拓宽群众增收致富道路。同时加大对已实施项目的管护力度,确保项目取得实质效果,切实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让脱贫攻坚战役取得伟大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