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设计相关问题的探讨.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834109 上传时间:2019-03-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绿色建筑设计相关问题的探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绿色建筑设计相关问题的探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绿色建筑设计相关问题的探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绿色建筑设计相关问题的探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绿色建筑设计相关问题的探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绿色建筑设计相关问题的探讨摘要:我国社会发展倡导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作为一项基本措施与原则,绿色建筑设计方面已逐步成为当今城市建设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但是,从过往的实践经验中分析来看,存在一些极容易被忽视的问题还有待深入认识与解决。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建筑活动是人类对自然资源、环境影响最大的活动之一。一般讲,建筑活动使用了人类所使用的自然资源总量的 40,能源总量的 40,而造成的建筑垃圾也占人类活动产生的垃圾总量的 40。因此,在建筑领域中,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将对人类实现永续发展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而恰恰是在这个领域,可持续发

2、展工作最难推动,最难取得成效。1.绿色建筑设计方法 1.1 整体环境的设计 所谓整体环境设计,不是针对某一个建筑,而是建立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从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出发,从场地的基本条件、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候条件、动植物生长状况等方面分析设计的可行性和经济性,进行综合分析、整体设计。整体环境设计的方法有: (1)引入绿色建筑理论。城市开发建设应与当地自然环境、资源、社会、人文等背景相结合,在加快建设的同时,创造性地保护和利用已有条件。一方面,改变不合理的布局模式、区域划分、空间结构和资源配置;另一方面,让城市的历史文脉、自然地理特征得以沿袭。 (2)加强环境绿化。 用绿化覆盖地面,由于大量水分蒸

3、发,往往可以造成比较凉爽、舒适的环境;高大的乔木在地面上形成了较大树荫,减少路面吸热,同时可以净化空气,提高空间的氧含量。因此,在人居环境住宅区的设计中,一定要注意绿化环境设计,创造出良好的微气候,应该将绿化量化标准引入设计规范。当前,环境绿化主要包括小区周围环境绿化和建筑立体绿化。 小区周围环境的绿化。尽量减少硬质铺地,扩大草坪面积,并尽可能多种植高大乔木。目前,多数住宅小区常采用水泥砖铺地,这对小区环境很不利,应尽量采用具有渗透性的生态铺地。 立体绿化。引入“土地空间化”的概念,包括墙面绿化、屋顶绿化和阳台绿化。墙面绿化主要是在强烈阳光直射面爬满绿色藤状植物,避免阳光直射墙面,降低外墙表面

4、温度,保证室内温度的稳定性。 1.2 建筑单体的设计方法 建筑的体型系数即建筑物表面积与建筑的体积比,它与建筑的热工性能密不可分。曲面建筑的热耗小于直面建筑,在相同体积时分散的布局模式要比集中布局的建筑热耗大,具体设计时减少建筑外墙面积、控制层高,减少体形凹凸变化,尽量采用规则平面形式。 2.绿色建筑在设计中的体现 21 对自然环境的关注与尊重 对自然环境的关注是绿色建筑存在的根本是一种环境共生意识的体现,要求建筑师调整自己的心态不但要有满腔创作激情,而且要有一颗平常的心,正确地认识到建筑作品仅仅是环境中的一份子,以一种谦逊的姿态去处理与环境的关系给予自然环境以更多的关注这种关注主要体现在:

5、(1)对建筑场地的充分考虑,其内容有:建筑物的朝向、方位、布局、对地形地势的利用、场地气候条件的影响以及植被的关注。 (2)对节省能源的考虑:建筑能耗是建筑物对自然界造成的主要间接危害之一。如何尽可能多地降低能耗提高效率成为绿色建筑的一个重要课题。 (3)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在设计中应尽量考虑利用可再生的能源,如太阳能利用、天然冷源(地源热泵)的利用、自然的采光、通风、温湿度的控制等。 (4)尽可能利用当地技术、材料以降低建造成本。 (5)尽可能使用无污染、可再生的环保材料。 22 对使用者给予更多的关照 作为人类每曰起居、生活、办公的微观环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建筑环境的品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

6、活与工作的质量。绿色建筑在注重环保的同时还应给使用者以足够的关注,具体来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尽可能利用自然的方法创造宜人的温度湿度环境在尽量减少能耗的同时保证甚至提高其舒适性。 (2)创造良好的声环境氛围。给使用者提供一个安静、和谐、宜人的居住工作环境。 (3)良好的照明系统、合理的房间进深、宜人的光环境。 (4)合理的空间布局、宜人的空间环境。 (5)对不同使用者的全方位考虑。包括对残疾人、老年人的关心。 (6)提高安全性,增强防灾能力。 (7)完善的通讯系统。让使用者可以方便快捷地与外界沟通。 3.绿色建筑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3.1 建筑朝向方位设计 建筑的朝向设计、方位设计以及建筑

7、总平面的设计应从多方面予以考虑,特别是部分公共建筑受到社会历史文化、地形地貌、城市规划、道路交通以及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如若能够确保节能建筑物的朝向问题对夏季防热、冬季保温都很理想是有困难的,因此,只能权衡各个因素之间的得失轻重,选择出这一地区建筑的最佳朝向和较好的朝向。公共建筑一般室内人员密度比较大,外窗的可开启面积过小会严重影响建筑室内的自然通风效果,使室内人员在较好的室外气象条件下可以通过开启外窗通风来获得热舒适性和良好的室内空气质。 3.2 建筑的单体通风 平面的通风设计应注重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平面设计尽可能按有利于空气的贯穿进行考虑。建筑的进深应有效控制,避免建筑体型过于臃肿。房间的

8、门窗位置应合理安排,窗户的朝向应有利于形成穿堂风,从而增加房间内的空气流动,利于室内换气。第二,从通风的角度来讲,窗户可通风面积的大小是决定室内风速的关键,但前提是必须要保证进风口和出风口的同时存在,才能由于正负风压的作用而形成空气的流动。研究表明,空气流动的平均速度取决于较小尺寸的开口。因此,单方面增大进风口或出风口面积,并不能对室内气流平均速度有太大影响,而为了增强室内穿堂风的效果,必须同时增大进风口和出风口。这样也有利于室内保持较为稳定的风速和均匀的流场,提高人体舒适度。第三,窗户的开启形式对通风面积和气流的流场均产生较大的影响。如推拉窗与平开窗比较(相同窗户面积) ,平开窗的最大通风面

9、积是推拉窗的两倍,通风效果明显优胜。上悬窗与平开窗对比,两者的最大通风面积相同,但由于两窗的窗叶开启形式不同,所引导空气产生不同的流场,造成的通风效果也明显不同。因此,从通风的角度考虑,对于有利于建筑通风的窗户应尽可能采用提高通风面积的形式,窗户开启的角度和位置要慎重考虑,科学设计,将室内空气主流场控制在房间剖面的主要使用高度。第四,当建筑内部不具备形成穿堂风的情况下,有必要通过导风板的设计尽可能增加形成空气流通的条件。如一个房间只能单侧墙开窗时,可考虑在此墙上相距一定距离开设两个窗户,两窗之间设置垂直挡风板。当主导风在水平方向上与该挡风板夹角较大时(6090) ,在挡板的两侧就会形成明显正负

10、风压区,气流就会从第一个迎风窗进入而从另一窗户流出,实现单侧开窗的通风。因此,此做法较为适合在房间朝向与当地主导风向夹角较大时采用。 3.3 建筑外遮阳 建筑遮阳设计应贯穿在规划设计、建筑方案、施工图设计、建筑施工以及日常运行维护的整个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建筑所处地域的纬度和气候特点,太阳能利用的不同类型技术要求来选择不同的遮阳方式,同时结合建筑造型、平面功能与遮阳部位、构造节点等因素,做到既符合建筑造型和使用功能要求,又满足高质量的室内健康环境需求。 建筑外遮阳结构能够将部分直射太阳光阻隔于建筑物的外围结构表面,尤其是可以降低太阳辐射透过玻璃窗直接进入到室内的能量,控制室温,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11、。笔者认为,在对建筑结构的立面设计中往往需要与建筑外遮阳结构相互结合,一般要注意到三个方面的要求,即明确各种外遮阳结构的适用范围;从设计构件上因地制宜地处理外遮阳结构与隔热效果的问题;合理布置外遮阳结构的位置,尽量降低阻隔室内通风进出口的几率。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让建筑更美丽,让生活更美好” 。 3.4 太阳能利用 现阶段的太阳能建筑设计主要向两个方向发展,即现代生活中常见到的被动式太阳房和主动式太阳房。被动式太阳房不采用其他辅助能源、完全依靠太阳能采暖,是依靠建筑围护结构本身来完成吸热、蓄热、放热功能的采暖系统。此类太阳房的外围护结构应具有较大的热阻,室内要有足够的热重质材料,以保持房屋有足够的蓄热性能。 4.结束语 绿色建筑已经成为发展趋势,也是各国研究的重点,它涉及到学科很多,比如建筑、材料、环境、能源等,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各部门协同合作。但是,它的优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不仅满足人们对健康舒适的要求,从国家层面上考虑,也是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部分。对它的节能措施我们还应继续深入研究,造福后代。 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绿色建筑技术文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郭跃周,于文学.住宅小区智能化设计探讨J.西安科技学院学报.20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