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梦回古都摘要:回顾那些古老而又精致的建筑,典雅的韵味,是来自数千年的积淀,中国素来不缺少书香气质,只是不知从何时起,这种气质的传承,开始高不过经济发展的呼声。住宅用地、商业用地、休闲娱乐用地、公共用地的面积无止境的扩张,从而形成了如今城市中建筑体块成倍增长的状况。当我们还来不及触摸那些久经历史洗礼的古老建筑,以及思考与其同时期存在的人文历史民俗、风土景观痕迹时,那些记述了无数城市过往的古老建筑就被时代无声息的吞噬了。目前我们竭尽全力要做的就是再现那些古老建筑曾经的花样年华,寻回沉淀的气质和风雅。因此本文提出重塑时空博物馆的概念,以北京四合院为例,通过对古建筑的修缮、移建甚至是重建来使其再现某种
2、历史场景,寻回城市的记忆。 关键词:扩张、建筑、消逝、时空博物馆、重现 中图分类号:G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往昔的回忆 “云开阖闾三千丈,雾暗楼台百万家”这句出自元代诗人的诗句描绘了当时北京城内四合院存在的辉煌与浪漫。曾几何时,北京的早晨是清丽且安谧的,晨雾笼罩着全城,仿佛寒冬季节里灰蒙蒙的海洋,那波涛起舞的节奏隐隐若现。刹那间,似乎是大海中了魔法,欲动欲静的波涛嘎然而止,停留在如画般安静祥和的四合院里。零星的树叶在泛灰的天空偶然飘落,掠过灰色的瓦楞和院子里的树冠,影影绰绰的光影散落在青石地面上,令人心动。屋檐下的鸟笼点缀其间,使得整个院落淡然却不寂寥。 二现状的城市 然而,这种
3、坦然静谧的景色却与我们渐行渐远。20 世纪 50 年代,北京城内四合院占全市建筑总面积的 90% 以上。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以及经济的腾飞,城市建设的速度如洪水般迅猛发展。四合院等一批古老的建筑被大规模的毁坏。是否有人曾经想过,这些古建筑是城中血脉中的精灵,同时又是城市的符号,更是历史传统和人文精神的体现。 无论我们是否愿意,历史的车轮总是永不停息向前的。无数的古建筑在经济发展的硝烟中渐渐消逝,取而代之的是城市中的一栋栋触目惊心的喧嚣的摩天高楼。当我们肆意的享受着它们的建筑高度的时候,孰不知我们的城市俨然变成了一座文化的空壳。进言之,一座已经失去了历史文脉的城市如何才能找到自己的价值定位呢
4、? 三.反思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大规模的城市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最终“丢弃”成为了最终的选择。随着经济的崛起和生活的富足,一个民族的文化根基开始动摇了,物质财富的满足成为了新的生活秩序的主轴。我们开始一次又一次,反复不停地争论,一座古建筑可不可以拆除,一座古城墙或者古村可不可以拆建。大家各抒己见又似乎都很有道理,但是,可有人明白,中国的建筑是延续了两千余年的一种工程技术,本身已造成了一个艺术系统,许多古建筑物、古城墙或者是古村落便是我们古老文化的表现,是及其宝贵的艺术的大宗遗产。她们既属于从前,又属于未来。没有人有资格去毁灭她们。因为无论我们有多么富足的物质财富、强大的权利以及广博的知识
5、,它们在历史面前微乎其微,不足挂齿。我们只能小心翼翼地保护她们、维护她们,把她们尽可能无损地传给下一代。我们从来不缺少维持一座历史城市,历史建筑文化底蕴的激情,缺少的是构建良性制度的大环境。之所以出现“找不到根”的建筑,完全是由于经济驱使造成的文化真空。 四传统的保护方法 以四合院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建筑体现的是千年的城市气质。以往的传统保护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 1.简单的“标牌式保护” 即认为历史建筑根本不需要保护及维修,只需加以标牌注明,然后则任其存亡。许多学者都在质疑这种只添加一块标牌的做法与保护和修复毫无关系。 2.建筑的记录与再现 即要重视建筑的记录和测绘。当老建筑不可避免面临被拆毁时,
6、应当通过照片和绘画对其进行记录。当希望再现某种古建筑时,这些记录档案为重建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3.易地保护 从历史真实性的角度出发,相比那些复制品,人们更愿意接受将老建筑移建的做法。可以并不是整体迁移,而是被分成若干部分或将建筑拆解后进行搬运。 4.业主的个人修复与改建 在很多的情况下,私人业主会对历史建筑进行修葺和改建,以适应新的功能需要,这些工程大多数缺乏专业的历史保护建筑师的参与。 五时空博物馆概念的提出 传统的保护方法总是有不可避免的一些弊端。因此为了能够更好的保护这些传统建筑,提出了重塑时空博物馆的概念。即对那些传统的要保护的建筑进行修复整理、重新建设或者是复制新建,以展示某段时空完
7、整的历史场景或文化氛围。使人们在参观历史建筑的过程中尽可能得到全面的文化信息。 六建筑时空博物馆概念的起源 时空博物馆这一概念起源于建于 1891 年的斯堪森博物馆,其中的建筑包括 16 世纪的石匠住宅、圆木农舍、草皮屋顶的农庄、商铺以及拉普兰人的聚居地建筑等等。这些建筑在外观、肌理以及室内陈设上都尽量尊重历史原貌。并且还创造性地让工作人员身着传统服饰,在其中从事各种日常劳作,促进与参观者的交流。从而呈现不同地域的传统风土人情和民间工艺。 七建筑时空博物馆保护方式的分类 这种博物馆可以分为三类:原地保护、易地保护以及重建。 八建筑时空博物馆保护对象的分类 1.该建筑是对个人的纪念 2.该建筑标
8、志着某种文化的发展阶段 3.该建筑发生过某一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 4.该建筑是老住宅,希望能够通过修复整理来得到更好的居住环境 九建筑时空博物馆的核心 建筑时空博物馆要非常重视历史的 “原真性(Authenticity) ”。这英文单词的原意是表示真的而非假的、原本的并非复制的、忠实的而非虚伪的、神圣的而非亵渎的含义。作为一个专业术语,它所涉及的对象不仅仅是古建筑本身,更是扩展到自然与人工环境、艺术与创作、宗教与传说等。 “原真性”起源于宗教占统治力量的中世纪欧洲,指宗教经本及宗教遗物的真实性,但随着科学与文明的发展,对原真性的追求逐渐显现出理性与实证的时代精神。在威尼斯宪章中,就将“原真性”看
9、作建筑遗产价值的重要评判点。原真性的概念得到了正确的确认。 十修建建筑时空博物馆的注意事项 为了实现这种原真性,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在对历史建筑的形态和历史变迁的所有文献进行充分研究之前,不允许做最终的决定; 2.所有档案依据,包括图纸、数据等应当被保留;在对历史建筑进行完整记录之前,不得对其进行毁坏; 3.我们应当谨记, “好的保护胜过修缮,好的修缮胜过修复,好的修复胜过重建” 一般来讲,应尽最大的可能保留建筑中不同的时代风格,而不是将建筑遗产归于单一的时代特征。当缺乏足够的数据对缺失的特征进行修复时,可以参照同时期或临近时期的建筑实例数据来确定确实部分的时代和地域风格。同时要投入更多
10、的精力和预算,使新的补充部分与原有建筑在材料、构造方法和质量上相匹配,但不要采用死板极端性的手法使新材料看起来像“古董” 。 4.充分认识和理解到历史建筑修复和保护的施工速度应远远慢于新建的速度,切不可急于求成。 十一.结语 虽然,许多古建筑中也不乏不符合科学的成分,但是这毕竟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维系了中国传统的建筑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的延续,古建筑就像自然界的物种一样,具备自身的生命逻辑性,更需要精心呵护。而建筑时空博物馆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历史展示方式,建筑、古迹、历史物品等成为一种“物化的文明” 。历史阐释也变得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通过鼓励参观者亲身参与历史中的传统日常生活,使博物馆更加生动起来,推动 “日常历史”的发展。保持原有的民生韵律,使她在不破坏原有复杂关系的条件下不断更新。 参考文献 1.王博. 北京一座失去建筑哲学的城市.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2.陈志华. 文物建筑保护文集. 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8 3.王红军. 美国建筑遗产保护历程研究:对四个主题性事件及其背景的分析.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4.阿列克伊万诺维奇谱鲁金. 建筑与历史环境.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0 5.周卫. 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新旧空间联系理论及模式研究.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