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离市民有多远.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834973 上传时间:2019-03-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民离市民有多远.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农民离市民有多远.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农民离市民有多远.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农民离市民有多远.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农民离市民有多远.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农民离市民有多远摘 要:农民到市民,仅一字之差,曾是道难以逾越的鸿沟。而今,随着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使得原本两者之间的差距逐渐淡化,距离不断拉近。应以提高农民收入、农民教育和社会保障为重点,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促进农民就地市民化。 关键词:农民;就地市民化;丁伙镇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8-0034-02 每一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农民也不例外,在每一个农民心里头都有一个城市梦。告别原始的村落,走进新式的社区,住上整齐划一的商品房,是近代以来广大农民的不懈追求。经济在发展,社会管理模式在创新,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在加快,逐渐淡化

2、了农民与市民之间的差别。如今的农民也同城里人一样享有诸多的政策优惠,因而,他们觉得当农民其实也挺好。基于中国的国情,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民无需进城,就地市民化,成为一种可预想的方案。 一、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中丁伙镇正由农业文明向现代文明转型 随着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发展和城乡发展一体化农村伟大实践活动的日益深入,农民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在江苏南部,部分农民生活水平已经接近甚至超过了城镇居民的水平。即使在江苏中部地区,农民就地市民化的进程也在加快推进。借着暑期社会实践,调查组对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丁伙镇农民生活现状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发现该镇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质的提高,与城市居民之间的

3、差距正在逐渐变小。 扬州市江都区丁伙镇位于江都区中西部,是扬州市的近郊镇,坐火车到扬州车站仅半个小时。毗邻南京、上海,坐客车到达南京是 1 个小时,到上海是 2 个小时。与苏南实现了零距离对接,通过长江大桥、沿江高等级公路和国道,直通苏南。可以到南京、上海和泰州坐飞机,飞机通往全国各地。丁伙镇面积 80.13 平方公里,辖两个社区和 16 个行政村,人口 5.01 万人,集镇常住人口 2 万余人。 在市场经济大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丁伙镇利用优越的地理区位优势,接受上海、南京和扬州的城市辐射,主动融入长三角地区快速发展中,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和现代文明加速转型。丁伙镇的发展模式已然不再是传

4、统的农耕经济,基本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在机电、化工、环保、建材机械等方面拥有着独特的优势。规模企业 30 家,其中亿元以上企业 5 家,镇工业园区面积 5 平方公里,各项基础设施完善,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全国第三批乡镇企业示范园区” 、 “全国科技园区” 。 工业文明推动了城镇化,城镇化进程成效显著。丁伙镇的花木在全国享有盛名,是扬州乃至整个苏中地区有名的“花木名镇” ,已成为江苏地区最大的绿化苗木生产基地之一。丁伙镇作为一个现代化的乡镇,高度重视社会服务的提供,秉承“服务大家”的理念,这里的社会事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拥有一座 15 000 平方米的休闲娱乐广场,是省政府命名的“省环境与

5、经济协调发展示范镇” 、 “省新型示范小城镇” 、 “省 30 家重点中心镇联系乡镇之一” 、 “省发展乡镇企业先进镇” 、 “省花木之乡” 、“省文明镇” 。丁伙镇这个既有现代气息、花木特色,又有水乡风韵的现代化城镇,已成为苏中大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2。 二、扬州市江都区丁伙镇农民现代生活现状和制约因素分析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丁伙镇的村容村貌和生活质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生活水平逐渐缩短了与城市之间的距离。 1.农民的思想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在丁伙镇,现代发展观念已经根植于丁伙镇村民的内心、化为村民的自觉行动。譬如经济快速发展观念、日常生活习惯文明观念、和谐政治观念、子女教育观念等等

6、,这些现代化的思想观念不断普及,正深深影响村民行为。特别是经济发展观念的牢固树立,对丁伙镇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位叫李桂兰花老奶奶是这样描述着以往大家的态度, “有的吃有的住,这样就挺好的” 。但是现在不同了,丁伙镇早已摆脱了原来那种“安于现状”的生活方式,过去那种“自扫门前雪” 、小富即安的观念俨然已经与丁伙镇经济社会的发展格格不入,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努力追求更好的生活正成为青年农民新的梦想。正因这样,越来越多乡镇企业在这片土地上崛起。 2.农村的交通状况有了很大的改观。丁伙镇临近京沪高速、启扬高速,本身地理位置不错。据当地一位农民伯伯回忆,20 世纪 90 年代初,丁伙镇乡村以泥土路为主

7、,步行几乎成为了绝大多数农民出行的唯一选择。每到下雨天,行人都会陷在泥淖中,在泥浆中蜗行。而如今,路况得到彻底的改善,马路平均有 3 米宽。路况改善,带动了新式交通工具走进农村,电瓶车、摩托车、小轿车、客车等等,在丁伙镇已不再罕见。倘若交通能够更加便利,定能吸引更多的企业前来投资,增加村民收入。3.农村的通讯工具有了快速的发展。在丁伙镇,人手至少一部手机已不再是什么新鲜事,固定电话安装率达到 60%。随着手机、固定电话的普及,村民们之间和外界加强了交流。拥有相对完善工业体系的丁伙镇,每天都有大量的客户需要洽谈,这时,手机、固定电话的作用可见一斑。拥有大量花木种植基地的丁伙镇,倘若没有现代通讯工

8、具,就没有广大的市场,这将是件非常可怕的事情。总之,丁伙镇的发展离不开这些通讯工具的支持,丁伙镇通讯事业的发展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使得村民们离城市梦越来越近。 4.农村的家用电器普及做到了全覆盖。财政补贴家电下乡政策的贯彻实施,使得村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政策激活了农民对诸如彩电、空调、冰箱之类家电的购买能力。在此次调查中,我们所走访的数十户农民家中,彩电的普及率是 100%,这里基本上接通的是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还没安装,还有少部分农户通过卫星接收信号。在农村信息消费中,彩电的地位不言而喻,农民主要通过它来了解国家重大政策的实施。空调、冰箱等家电的普及率差不多为 35%,略低,不过其增长趋势还

9、是可观的。 5.农村工业化体系初步形成。通过调查走访发现,丁伙镇已基本形成了机电、化工、环保、建材机械等四大产业优势,并且有了自己的工业园区。正是因为这一点,使得农民就地市民化有了现实的可能性。这样的话,很多村民无需外出务工,可以在镇上工作,天天回家,和市民一样。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可能因为是花木名镇的关系吧,这里特别注重工业发展与自然环境相和谐,保护生态环境。 6.农民在教育和社会保障方面与市民还有较大的差距。在走访中发现,目前来看,最大的问题应该是农村劳动力素质比较低,文化水平比较低,受教育程度主要集中于初中,不少年长的农民文化程度只有小学,高中及以上的劳动力微乎其微。由于农民知识水平低

10、下,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农村社会保障机制也不完善。虽说如今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在不断地加速,但事实上不可否认的是,农民所享受的社会保障远远低于市民。 三、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缩小农民与市民差距的对策建议 新型城镇化注定要是一个历史性的变迁,是一场深刻的沧桑巨变,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我们综合分析认为,缩小村民和市民之间的差距,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 1.增加农村基础教育投资力度。大力推进农村教育,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是缩小村民和市民差距的根本出路。要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改善农村教育的硬件设施,提高农村教师的整体水平;要推广农

11、民的职业教育,做好科技下乡工作,培养农民新的经营理念和市场意识;要提高村民的科技文化水平,用科技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效益。 2.充实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一是建立健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要科学确定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正确界定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二是建立健全农村医疗保险制度。进一步提高新农合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增加农村医疗室药品品种。三是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要正确规定养老保险资金的筹集和缴纳方式,切实做好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及保值增值工作。 3.实现农村公共设施建设的公平化。当前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城乡居民在享受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上的不平等。因此,缩小村民和市民之间差距

12、,可以把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重点由城市转向农村,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里拿出一部分用于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持续不断地投入,彻底改变农村电信、供电、供水、道路等基础设施远落后于城市的局面。 4.大力发展农村信息消费。首先要在农村贯彻实施“宽带中国”战略,进一步加快网络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和升级改造,这是实现农村信息消费增长的基础。其次需要不断丰富信息产品和信息消费内容。要面对农村的市场,开发适合农民使用的产品,开发出一系列实用的客户终端,便民和利民。最后要构建安全可信的农村信息消费环境。当下,信息欺诈屡见不鲜,动摇了农村部分群众对信息消费的信心,因而,在农村建立良好道德信息监督机制迫在眉睫。 如今

13、,社会上将“80 后” 、 “90 后”的农民工统称为新生代农民工,这些人远离农村,对农村的感情不是很深,与此同时,又很难真正融入城市生活,这些人往往会陷入对生活的迷茫。静下心来想想,倘若农村有足够的工作岗位,不错的薪酬,他们可能更愿意留下来,作为新生代的农民,相信他们可以把农村建设得更好。 参考文献: 1 刘吉双.区域开发推进城乡一体化规律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12. 2 根据 http:/ 和 2013 年 8 月实际调查整理. 责任编辑 吴高君 收稿日期:2013-06-19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就地市民化指标评价分析” (12YJA840017) ;盐城师范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严巧云(1993-) ,女,江苏盐城人,本科,从事社会学研究;王亚群(1990-) ,女,云南昆山人,本科,从事经济学研究;郑华莲(1991-) ,女,江苏盐城人,本科,从事经济学研究;通讯作者:刘吉双(1967-) ,男,吉林通化人,研究员,博士,从事农业经济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