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学习梁家河有感原创10篇.docx

上传人:坚持 文档编号:1838597 上传时间:2019-03-17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2.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参观学习梁家河有感原创10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参观学习梁家河有感原创10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参观学习梁家河有感原创10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参观学习梁家河有感原创10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参观学习梁家河有感原创10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参观学习梁家河有感原创 10 篇篇一 2018 年 5 月 13 日,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赴梁家河村参观学习。 梁家河村位于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东南方向 5 公里,多年以前,这本是一个无名的村落,“贫穷”与“落后”是它的代名词。虽说在公社的所在地,属于自然条件相对较好的那种村子,但当时一不通公路,二不通电,人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1969年,包括习近平在内的一帮北京知青的到来,打破了梁家河原有的那份静谧。习近平同志说,我的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获得的,“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在梁家河村习近平入了党,并被推选为村支书。 习近平同志曾在一次自述中讲到:“七年上山

2、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让我获益终身的东西。二是培养了我的自信心”。他说:“上山下乡的经历,使我增进了对基层群众的感情,使我形成了脚踏实地自强不息的品格。脚踏在大地上,置身于人民群众中,会使人感到非常踏实,很有力量,基层的艰苦生活能够磨练一个人的意志。而后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想起在那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还能干事,就有一股遇到任何事情都勇于挑战的勇气,什么事都不信邪,都能处变不惊,克难而进!”梁家河,习近平度过了七年青葱岁月的这个陕北高原上的小山村走进了全世界人的视野,从此名传五湖四海,声扬神州大地。 据讲解员介绍,

3、习近平主要为梁家河的村民做了几件事:第一件是他带头建了四个淤地坝,挖了水井。在习近平的带领下,从 1973 年开始,村里开始有余粮了;第二件是修了沼气池。1974 年,习近平带领大家修建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第三件是种蔬菜,为村民改善生活。此外,习近平为村里建起了磨坊、裁缝铺、铁业社。一路走来,筑坝淤地的攻坚克难的精神激励着我,敢为人先建设全省第一口沼气池的胆识鼓舞着我。此次学习可谓是不虚此行。 从习近平为村里办的几件事中可以看出,习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切身践行着延安精神,其中“心系群众、不等不靠、艰苦奋斗、敢为人先、一身正气”的品质值得我们党员干部学习,在当今的工作中仍然具有指导作用。我们要像

4、习总书记当年一样,把延安精神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 一是要心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也是延安精神的实质和核心。这次学习考察,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习总书记与群众之间淳朴深厚的感情。插队时与农民一起同吃同住,重活累活抢着干,离开以后还时刻关心着老乡们的疾苦,自己掏钱给村民看病,节日给村民们送来生活用品和礼品。位居高官还记挂着村民,多次给村民们回信。 二是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这也是延安精神的标志,也是每一个共产党员,每一个革命家的作风。习近平同志当年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不等不靠不要,带领梁家河村的村民们埋头苦干,筑淤坝,造良田,实现了粮食自给自足。 三是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也是延安精神的精髓

5、。习近平同志当年敢于在梁家河建成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其思想的解放程度可想而知,我认为这种敢为人先的精神正是当今创新精神的雏形。 四是要廉洁自律,当年习近平同志以一身正气赢得了梁家河村民的一致拥戴,如今当上了总书记的习近平大兴廉政之风,出台了“八项规定”,其核心就是坚持艰苦奋斗、倡导勤俭节约,这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总书记在梁家河带领群众搏击贫困、艰苦创业的光辉实践,已经熔铸成跨越时空的梁家河精神,绽放出璀璨的时代光芒。习总书记和一代代梁家河人不为困难、艰苦创业、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和加快脱贫致富的经验创举,是我们最好的励志教科书。对我们今后的工作与学习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后我要不断向总书记学

6、习,从实际出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学习和发扬梁家河精神。 篇二 5 月 12-13 日,我有幸和体育艺术系党总支一行 13人共赴革命老区梁家河和延安北京知青博物馆参观学习,一起追寻前辈们的光辉足迹,锤炼自身党性修养,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第一站我们到达了梁家河村。梁家河,一个“普通”的中国版图上难以找到的黄土山沟,近年来却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在梁家河参观期间,我看到了习总书记当年插队时住过的窑洞、土炕和修建的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知青淤地坝等地,并在梁家河村委会院内认真聆听了讲解老师绘声绘色的解说,了解梁家河村的村史,包括村子的过去生活状态、现在的发展状况以及将来的发展规划,还仔细阅读了习近平总书

7、记给梁家河村民的回信。 这次梁家河之行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习总书记在梁家河的做人做事处处都透露了一个“实”字。习总书记再回忆陕北七年工作生活经历时说,“最大的收获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让我获益终生的东西。”可以说,四十多年前,年轻的习总书记就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三严三实”这个做干部的重要遵循。现如今,我们向梁家河学习,就是要学习梁家河精神:“坚定信念、一心为民、艰苦奋斗、实干担当、敢为人先、廉洁奉公”。我会深刻领会这 24 个字的内涵,汲取精神养分,做到深学细照笃行、真学真信真用,并全力以赴的做好各项工作。 13 日上午,我们一行人又来到了延安北京知青

8、博物馆参观学习。我们瞻仰了展出的像章、历史照片、文物和历史资料。又一次感受了两万八千名北京知青艰苦奋斗,敢于拼搏的精神和他们离开延安后,仍然心系老区人民,为老区的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力量的精神。“两万八千”一个让人心生敬畏的数字,这是一代人的青春,也是一代人的奋斗史。所以说延安北京知青博物馆,真是让人不虚此行。在此地不仅让我们重温了历史,还更加坚定了对党的信念。并让我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严格要求自己,起到积极向上的作用。 这两日的延安之行让我受益匪浅。此次参观学习后,我决心以这次学习考察为新的起点,在今后的工作中发扬习总书记艰苦奋斗的精神,认真做好本职工作,服务人民,忠诚于党,为学校教育事业及体育

9、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篇三 5 月 12、13 日,我们体育艺术系 11 名党员教师跟随党总支书记李美霞、系主任赵志伟、副主任杨占军怀着崇敬的心情赴梁家河参观学习。梁家河村位于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这个村落,在过去就是“贫穷”与“落后”的代名词。1969 年,包括习近平在内的一帮北京知青的到来,打破了梁家河原有的那份静谧。习近平同志说,我的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获得的,“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在梁家河村习近平入了党,并被推选为村支书。 从讲解员哪里,我们知道了习近平主要为梁家河做了几件大事:第一件是他带头建了四个淤地坝,挖了水井。在习近平的带领下,从 197

10、3 年开始,村里开始有余粮了;第二件是修了沼气池。1974 年,习近平带领大家修建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第三件是种蔬菜,为村民改善生活。从习近平为村里办的几件事中可以看出,习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切身践行着延安精神,其中“心系群众、不等不靠、艰苦奋斗、敢为人先、一身正气”的品质值得我们党员干部学习,在当今的工作中仍然具有指导作用。我们要像习总书记当年一样,把延安精神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 心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也是延安精神的实质和核心。这次学习考察,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习总书记与群众之间淳朴深厚的感情。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这也是延安精神的标志,也是每一个共产党员,每一个革命家的作风。解放思想

11、、实事求是,这也是延安精神的精髓。习近平同志当年敢于在梁家河建成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其思想的解放程度可想而知,我认为这种敢为人先的精神正是当今创新精神的雏形。廉洁自律,当年习近平同志以一身正气赢得了梁家河村民的一致拥戴,如今当上了总书记的习近平大兴廉政之风,出台了“八项规定”,其核心就是坚持艰苦奋斗、倡导勤俭节约,这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领导干部的作风,会对社会风气产生直接的影响,正所谓上行下效也。我们教学一线的教师们更要自觉践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以勤俭节约为荣,以奢侈浪费为耻。 通过这次参观学习,让我们重温了历史,更加坚定了对党的信念。在今后的的工作中,我们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

12、在工作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认真做好本职工作,服务人民,服务学生,忠诚于党,为体育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篇四 很早之前,就知道了延川县文安驿梁家河,因为梁家河是习总书记挥洒了七年青春的第二故乡,是他脱胎换骨之地,是他读懂人生、读懂中国的起承点。满怀着激动和敬仰的心情,我们西安体育学院体育艺术系党总支一行 14 人于 2018 年 5 月 12 日前往延川县梁家河村进行参观学习。 梁家河虽然名字里有河,但由于地处黄土高原。这里并没有河,只有一条沟渠,在沟渠两侧是陡峭的山坡,依山坡挖出的一孔孔窑洞,就是村民曾经的家。19 世纪60 年代的梁家河村,跟全中国所有普通的农村一样,村民们靠劳动吃饭,日

13、出而作、日入而息,生活艰苦而宁静。就是在这里,1969 年毛主席一声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1969 年 1 月,这些土窑洞迎来了 15 位北京知青。自此,他们和乡亲们一起开始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播秋收、挑粪拉煤、打坝淤地的生活。 在梁家河村,我们在解说员的引领下,先后观看了梁家河村史馆、知青淤地坝、沼气池旧址、知青旧居、村委会、听取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村工作、生活情况的介绍,实地感受了习近平总书记七年插队生活经历,梁家河村艰苦的生活环境以及和乡亲们在艰苦的劳动生活中建立的深厚感情。 下面我将参观完梁家河村的观后感总结如下: 一、艰苦环境中的磨练,成就优秀品质 1969 年习主席还

14、是一个 15 岁孩子,从北京城一下子到了陕北山沟里插队落户,举目无亲,生活上的不适应,经受的种种磨练,过了“五关”:一是跳蚤关,二是饮食关,三是生活关,四是劳动关,五是思想观。其中跳蚤关和思想观对我触动很大。一个从北京出生,中南海长大,从未见过跳蚤的小青年,到了梁家河,夏天几乎躺在跳蚤堆里睡觉,一咬一挠,浑身发肿,但两年后无论如何叮咬,照样睡得香甜。过思想关中,他逐步融入群众,学到了农活技术,学到农民实事求是,吃苦耐劳的精神,“特别是以他们淳厚朴实的品质影响和熏陶着他的心灵。”习主席书中写道:“15 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 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 困

15、难是弱者的挡路石,也是强者的垫脚石。基层的困难磨练了知青们的意志,锤炼出他坚韧务实的优秀品质,也带给他更多的思考。 16 岁的少年用满腔热血投身农村建设,这个过程中他付出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梁家河村的生活让他看到了农村的困境,也看到了我国千千万万个农村的缩影。 二、脚踏实地干工作,才是人民群众的好干部。 习主席在梁家河的 7 年时间里,能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农民生活的不容易,决心为农民干点实事,给村里打了坝,修了路,栽种苹果树,办了铁业社,开了小卖部,建了沼气池等等,如数家珍。我们在参观一座淤地坝时,就有群众指着说,当年打坝拉泥糊时,十冬腊月,天很冷,卷起裤管,赤脚跳进河槽,带头干,很能吃苦。

16、在梁家河与群众同甘苦、积极发挥创造性,努力为民办实事,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先进事迹。在梁家河主席和群众建立了很深厚的感情,其离开梁家河的时候,家家户户与其话别。只有你自己真正的投入感情的与群众交往,才能够真正走入到群众中去。 这对我的启发是,当干部,不论职务大小,哪怕像学校的管理部门,只有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做好事,做实事,时刻以大多数教师的利益为前提,为教师们做好服务工作,才是真正的好领导。 三、懂得感恩,才能走的更远 参观过程中,听到关于上世纪 90 年代,陕北大地上就流传着知青把梁家河村民吕侯生接到福建治病的感人故事。主席说:“我人走了,却把心留在了这里”,在羊年春节前夕,他再次回到梁家河给村民们拜年,主席造访旧居,吃农家饭,驱车登山,看苹果树,现场询问生产、销售、收入、研究新农村发展情况,并自掏腰包给梁家河全村每家每户送去粮油等过年慰问品梁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公文范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