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 1 页(共 7 页) 密 封 部(系) 年 级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线 得分 评卷人2018 年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模拟试题 命题人: 汪长寿 一、名词解释(每题 2 分,共 24 分) 1.内环境稳态: 组成内环境的各种理化因素的变化都保持在一个较小范围,称为内环境稳态。 2.正反馈: 从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称为正反馈。如:排便、分娩、血液凝固 3.呼吸商: 生理学上把机体在单位时间内 CO2 排出量与耗氧量的比值称为呼吸商( respiratory quotient ,简称 RQ)。 4.反馈调节: 即受控部分发出反馈信号返回控制部 分,使控制部分能够
2、根据反馈信号来改变自己的活动,从而对受控部分的活动进行调节。 5.易化扩散: 某些物质需要细胞膜上的特殊蛋白的“帮助”,顺浓度梯度(电化学梯度)从膜的高浓度一侧扩散到低浓度 的一侧。 如: Na+通道 6.静息电位: 细胞在静息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也称膜电位或跨膜静息电位。 静息电位极性:外正内负。 7.原尿: 通过肾小球滤过作用进入肾囊腔的滤过液。 8.峰电位: 动作电位曲线第一部分的一个迅速发生和迅速消逝的较大的电位变化; 9.胃排空: 胃内食糜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 过程。 10.神经调质: 由神经元产生,增强或削弱信息传递效应的化学物质 11.动作电位: 只可兴奋细胞受到刺
3、激而兴奋时,细胞膜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快速、可逆的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 12.突触后抑制: 突触后膜发生超极化 , 使突触后神经元不易去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第 2 页(共 7 页) 密 封 部(系) 年 级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线 得分 评卷人得分 评卷人极化而兴奋性降低 ,故称突触后抑制。这种超极化的电位变化称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IPSP). 二、填空(每题 1 分,共 20 分) 1. 动物生理功能的控制系统有(非自动控制系统 -开环系统)、(反馈控制系统 -闭环系统)、(前馈控制系统)。 2. 易化扩散分类有(载体介导的异化扩散)、( 离子通道介导的异化扩散)。
4、 3. 细胞兴奋时的兴奋性变化有( 绝对不应期 )、( 相对不应期 )、(超常期)、(低常 期 ) 绝对不应期:完全丧失兴奋性,对任何 刺激均不产生反应; 相对不应期:兴奋性开始恢复,低于正常, 较强刺激能引起反应; 超常期:兴奋性高于正常,较弱刺激能引 起反应; 低常期:兴奋性低于正常。 正常 4.突触包括 (突触前膜 )、 (突触间隙 )、 (突触后膜 )。 5.心肌的生理特性有 (兴奋性 )、 (自律性 )、 (传导性 )和 (收缩性 ). 6.主性器官包括( 睾丸 )和( 卵巢 )。 7.影响氧离曲线位移的因素有(温度)的影响、( pH 值)和( PCO2)的影响、( DPG)的影响
5、三、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20 分) 1 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指:( E ) A.细胞内液理化性质保持不变 B.细胞外液理化性质保持不变 C.细胞内液化学成分相对恒定 D.细胞外液化学成分相对恒定 E.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相对恒定 2.机体保钠排钾的主要激素是( D ) A生长激素 B抗利尿激素 C雌激素 D醛固酮 3 小肠的运动形式不包括( A ) 第 3 页(共 7 页) 密 封 部(系) 年 级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线 A.容受性舒 张 B.紧张性收缩 C.分节运动 D.蠕动 4.合成抗利尿激素的部位是( B ) A.大脑皮质 B.下丘脑的视上核和室旁核 C.神经垂体 D.中脑上丘 5
6、.最基本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 B ) A.大脑皮质 B.下丘脑 C.丘脑 D.延髓 6.抗利尿激素分泌时,可引起尿量( B ) A增加 B减少 C先少后多 D无明显变化 7.内因子是壁细胞分泌的一种 ( B ) ,无消化作用。它能与 VitB12构成一种复合物,使 VitB12通过小肠前部时不致被消化酶所破坏, 进而促进 VitB12 在回肠以胞饮方式被吸收。 A葡萄糖 B 糖蛋白 C挥发性脂肪酸 D无机物 8.下列哪种维生素的吸收与内因子有关( B ) A.维生素 B1 B.维生素 B12 C.维生素 C D.维生素 A 9.胃运动的形式不包括 ( D ) A容受性舒张 B蠕动 C紧张性收缩
7、 D移行运动复合波 10.受体是细胞膜上或细胞内能特异识别生物活性分子并与之结合,进而引起生物学效应的特殊蛋白质,多数是( C ) A糖脂 B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C糖蛋白 D酪蛋白11.可兴奋细胞兴奋时,共有的特征是产生( E ) A.收缩反应 B.分泌 C.神经 D.反射活动 E.电位变化 12.组织处于绝对不应期,其兴奋性:( A ) A.为零 B.较高 C.正常 D.无限大 13.使血红蛋白易与氧结合的情况是( C ) A.CO 中毒 B.CO2 分压增高 C.O2 分压增高 D.PH 增高 14.球旁器中能感受小管液内 Na+浓度变化的结构是 ( C ) A肾间质细胞 B球旁细胞 C致密
8、斑 D球外系膜细胞 15.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 ) A.反射 B.反应 C.适应 D.正反馈调节 E.负反馈调节 16.安静状态下体内温度最高的器官 是 ( C ) A胰脏 B肾脏 C肝脏 D心脏 17.消化能力最强的消化液 是 ( B ) A尾页 B胰液 C胆汁 D小肠液 第 4 页(共 7 页) 密 封 部(系) 年 级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线 18.使胃蛋白酶原转变为胃蛋白酶的激活物 是 ( A ) A盐酸 B Ca+ C内因子 D CI 19.胃特有的运动形式 是 ( C ) A蠕动 B紧张性收缩 C容受性舒张 D分节运动 20.下列对肺通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A ) A.肺与
9、外界气体交换 B.肺泡与血液气体交换 C.血液与组织液间的气体交换 D.组织液与细胞间的气体交换 21.下列生物活性物质不属于内分泌激素的是 ( C )。 A肾上腺素 B胰岛素 C内因子 D生长激素 22.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 B ) A.减少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 B.增加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 C.使肾小管的髓袢降支对尿素的通透性增加 D.使近曲小管对 Nacl 的重吸收增加 23.神经递质是神经末梢所释放的特殊化学物质,该物质能跨过突触间隙作用于( C )上的特异性受体,从而完成信息传递功能的信使物质。 A细胞 B受体 C神经元或效应细胞 D化学物质 24.醛固酮产生于( B ) A.肾上腺髓质
10、 B.肾上腺皮质 C.肾小球近球细胞 D.腺垂体 25.下列哪种物质 不能由肾小球滤过( D ) A 葡萄糖 B Nacl C Kcl D 蛋白质 26.抗利尿激素的作用部位是( C ) A.髓袢升支细段 B.髓袢降支粗段 C.集合管 D.近曲小管 27.肾小囊内的滤液成分与血浆的主要区别是 ( C ) A除含少量蛋白质外,其他成分与血液相同 B除不血细胞外,其他成分与血液相同 C除含极少量蛋白质外,其他成分与血浆相同 D滤液内所含的尿素要高 于血浆 28.在尿液的浓缩和稀释中起作用的激素是( A ) A.抗利尿激素 B.醛固酮 第 5 页(共 7 页) 密 封 部(系) 年 级 班 级 姓
11、名 学 号 线 C.血管紧张素 D.肾素 29.当环境温度超过体表温度时,散热方式是( D ) A.辐射 B.传导 C.对流 D.蒸发 30.消化道平滑肌的基本特性表述错误的选项是( A ) A兴奋性较高、收缩极快 B伸展性大 C紧张性收缩 D自动节律性 E对机械牵张、温度和化学刺激敏感, 对电刺激不敏感 31.唾液含的消 化酶是( A ) A.淀粉酶 B.蛋白酶 C.ATP 酶 D.脂肪酶 32.胃液含的主要的消化酶是( B ) A.淀粉酶 B.蛋白酶 C.ATP 酶 D.脂肪酶 33.凝血过程的第三阶段是指 ( B ) A.形成凝血酶 B.形成纤维蛋白 C.肥大细胞分泌肝素 34.下列对胆
12、汁的描述,错误的是( D ) A.由肝细胞分泌 B.含有胆色素 C.含有胆盐 D.含有消化酶 35.微循环中主要 进行物质交换的通路是( B ) A微动脉 B迂回通路 C动静脉短路 D直接通路 36.胰岛素对糖代谢的主要作用是( B )。 A抑制全身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 B促进全身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 C加速糖原的分解 D促进糖异生 37.内分泌系统由内分泌腺和一些散在的 ( D )组成。 A脑垂体 B甲状腺 C甲状旁腺 D内分泌细胞 38.甲状腺分泌的激素活性最强的是( C )。 A一碘甲腺原氨酸 B二碘甲腺原氨酸 C三碘甲腺原氨酸 D四碘甲腺原氨酸 E.酪氨酸 39.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在
13、于:( A ) A.为细胞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 B.保证足够的能量储备 C.使营养物质不致过度消耗 D.与环境变化保持一致 E.将内部功能活动固定在一个水平 40.能分泌肾素的 结构是 ( B ) A肾间质细胞 B球旁细胞 C致密斑 D球外系膜细胞 第 6 页(共 7 页) 密 封 部(系) 年 级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线 得分 评卷人四、简答题(共 19 分) 1. 简述经典的突触传递过程。( 6 分) ( 1) 突触前过程:神经冲动(动作电位 )传到轴突末梢,突触前膜去极化, Ca2+通道打开, Ca2+内流, Ca2+依赖性神经递质的释放到突触间隙。 ( 2)突触后过程:神经递质与突触
14、后膜上受体(化学门控通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某离子通道的通透性改变,突触后膜发生一定程度的去极化或超极化。这种电位变化又叫突触后电位。 2. 简述 血液凝固过程 。 ( 4 分) 第一阶段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第二阶段凝血酶原在凝血酶原激活物作用下变成凝血酶;第三阶段纤维蛋白原在凝血酶作用下转变成纤维蛋白。 3. 简述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5 分) A、 每搏输出量: 每搏输出量 -收 缩压 舒张压 脉压 每搏输出量 -收缩压 舒张压 脉压 B、 心率:心率 -收缩压 舒张压 脉压 C、外周阻力:外周阻力 -收缩压舒张压 脉压 外周阻力 -收缩压舒张压 脉压 D、大动脉管壁弹性: 弹性强 -
15、收缩压 舒张压 脉压 弹性弱 -收缩压 舒张压 脉压 E、循环血量:循环血量 -收缩压 舒张压 脉压 4.简述 CO2 的运输。( 3 分) 物理溶解( 5%) 化学结合碳酸氢盐( 87%)、氨基甲酸血红蛋白( 7%) Hb-NH2 + CO2 = Hb NHCOOH 5.简述胃液的成分、性质及生理特性。 性质:无色透明,强酸性( pH 0.9-1.5) 成分:无机物(盐酸、氯化钠、氯化钾)有机物(消化酶、黏蛋白、内因子) 特性:高分泌率时,强酸性,水样液体;饥饿时,酸性较低,较粘稠。 盐酸:(壁细胞 - HCL) 作 用;( 1)激活胃蛋白酶原 ( 2)有利蛋白质消化(膨胀变性) ( 3)抑
16、制杀灭胃内细菌 ( 4)促胰液、胆汁、小肠液分泌 ( 5)有利于铁、钙吸收 6.简述胆汁 (由胆囊分泌 )的生理作用。 a胆酸盐是胰脂肪酶的辅酶 ,提高其活性 b降低脂肪表面张力,乳化脂肪 第 7 页(共 7 页) 密 封 部(系) 年 级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线 c与脂肪酸结合,促进吸收 d促脂溶性维生素吸收 e中和胃酸,维持肠内 PH 7. 简述 尿的生成 。 包括肾小球滤过作用,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以及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作用 。 ( 1)原尿的生成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余的物质都能透过肾小球滤过膜而进入肾球囊 , 形成原尿。( 2)终尿 肾小球滤过液经过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和分泌作用,最后 排出体外的液体称为终尿。 9. 简述 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 。 突触传递 单线式联系 辐散式和会聚式联系 锁状式与环状式联系 10.简述 动作电位产生机理: ( 1)极化:膜两侧存在外正内负的电位状态( 2)去极化:膜电位绝对值逐渐减小的过程( 3) 反极化:膜两侧电位差变为内正外负的过程( 4)复极化:膜电位恢复到极化状态( 5)超极化:膜电位绝对值高于静息电位的状态 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