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析中国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探究【文章摘要】2012 年 9 月 17 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 ,确定了“十二五”时期金融改革发展总体目标,明确表示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加快金融业创新,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随着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的层层推进,商业银行的也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分析了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背景和原因,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中国商业银行发展状况,剖析了其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从而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 商业银行; 金融创新 1 中国利率市场化的背景和原因 当前,各项关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准备已逐步展开,中国经济转型已成为大势所趋。然而,
2、中国为何要推进利率市场化,却是一个需要多方面多角度分析探讨的问题。个人分析有如下几点: 1.1 国内经济政策目标的客观要求。从国内经济发展目标来看,利率市场化的推进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是这个经济体制发展趋势下的必然运行结果。早在 1992 年,我国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其中就涉及了利率市场化的问题。在这 20 年期间,利率市场化始终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稳步推进。总体思路是先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利率市场化,后存贷款利率市场化。1995 年 11 月 30日银行间拆借利率正式放开;1997 年 6 月 5 日银行间债券回购放开;2004 年 10 月 29 日央行
3、允许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2012 年 6 月7 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 2012 年 6 月 8 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纵观这些政策改革,中国金融市场正在努力实现利率的完全市场化。 1.2 国际经济背景的改革必要性。从国际经济背景来看,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是顺应国际发展的必然要求。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发达国家纷纷迎来金融体制改革自由化浪潮,美国于 1986 年 3 月成功实现利率市场化;日本于 1994 年 10 月实现利率市场化。 随着 2001 年 11 月 5 日中国加入 WTO,标志着中国经济融入整个世界经济的进程加快。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有必要与国际金融
4、接轨,完成利率市场化改革。其结果不仅为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可兑换创造未来条件,同时,也为将来金融机构之间通过资本市场工具,以市场为导向进行大规模的购并重组创造了条件。 1.3 国内经济环境的客观必要性。从国内环境来看,利率市场化的实施,也有利于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在管制利率下,由于价格机制被扭曲,信贷资源以低成本配置给垄断企业,造成了信贷资源的浪费。而在利率市场化要求下,各市场实体以自身实际的融资需求和成本来竞争金融机构的信贷资源,在这种充分竞争的条件下,市场资源得到有效配置,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此外,从货币政策的角度考虑,在管制利率下,利率并不能反映经济的实际需求,因此货币政策的实施有其
5、局限性和制约性。而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货币政策可以被有效执行,其政策效果能够被准确地评估。 2 利率市场化对国内商业银行的发展影响 2.1 利率市场化为我国商业银行创造的机遇条件 首先,利率市场化为商业银行创造规范的经营环境。长期以来,我国的利率管制使利率水平背离资金供求,偏离于市场均衡水平,在信贷约束下,稀缺的资金资源无法得到最佳配置。而一旦实现利率市场化,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根据市场供求自主调节利率水平,使金融系统和金融市场真正成为储蓄与投资之间转化的中介,那么信贷配置将更有效率,资金资源的配置将得到优化。随之而来,将是完善金融市场的促成:融资工具品种齐全、结构合理;信
6、息披露制度充分;赋有法律和经济手段监管体制;金融市场主体充分而富有竞争意识。这些都将为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其次,扩大商业银行的自主经营权,促进商业银行经营行为的变革。当前,中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方式基本还是延续传统模式,过多的依赖信贷增长和利差收入。2006 年至 2010 年商业银行的自营贷款年复合增长率高达 17%-19%,而欧美银行一般在 10%以下的水平;此外,中国商业银行非利息净收入占比普遍在 20%以下,远低于国际银行普遍 40%以上的水平。随着利率市场化的逐步实现,自由化的市场竞争将使银行业之间的较量更加惨烈。在中国经济转型已成为大趋势的背景下,中国商业银行将加快
7、转型,从粗放的经营模式向集约化经营转变。原有的激励和约束政策都趋于增强,不同的贷款组合以及按照客户的风险等级实施不同利率的做法将会盛行。同时,加强资产负债的管理,形成合理和规范的市场行为,扩大商业银行的经营自主性,使得银行的整体服务水平及管理水平成熟提高。 最后,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力。利率市场化的实施势必带来大量外资金融机构的涌入,发达国家成熟的银行体系将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其先进的经营方式,灵活的定价机制和丰富的创新理念,有利于中国商业银行借鉴学习,从而逐渐适应新的金融环境,提升自身国际竞争力。 2.2 利率市场化为我国商业银行带来的挑战 首先,利率市场化可能引发利率风
8、险使商业银行利率管理面临考验。日本利率市场化改革使银行业存款利率整体抬高,各银行竞相拉大存贷款利率差,甚至出现存贷款利率倒挂现象,经营不善或规模不大的银行纷纷倒闭。根据先前国家的经验,利率市场化后,我国的利率极有可能上升,存贷利差缩小将直接导致银行净利息收益减少,面临资产收益的损失。此外,从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的存贷款现状来看,存款中定期存款和储蓄占比较大,而贷款中,短期贷款占比较大,可以说,期限匹配失衡。在利率市场化的环境下,易受到利率敏感性缺口风险的影响。另外,随着利率受市场供求的波动影响,客户将趋于利率带来的直观好处,选择最优经济行为,而银行将由于客户行使存款或贷款期限的选择权而承受相应的利
9、率风险。可以说,利率市场化将引起银行利率风险的扩大,是商业银行未来将面临的严峻考验。 其次,利率市场化将深化银行竞争,导致银行业市场重新分割。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利差收入是银行利润的主营来源。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改革,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将逐步弱化,原有传统的盈利模式亟待转型。多样化的金融创新产品、中间业务收入、品牌服务将成为银行间争夺客户的杀手锏。那些无法成功实现经营调整的小银行生存压力日益增大,或被大银行吞并,或破产倒闭,银行业市场将面临重新分割的局面。 最后,利率市场化可能导致金融借款合同面临更多不确定性,影响宏观经济稳定。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利率市场化会带来两个结果,即过度投资或者投资不足。在
10、法律制度相对薄弱的国家,利率自由化也会带来大量违约风险的出现。 3 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策略面对利率市场化转型的诸多挑战,中国商业银行如何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应对。个人建议以下几点策略: 3.1 坚持金融创新,打造服务品牌。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由于利率频繁变动,容易加大利率风险,而金融产品和金融方法的创新,可以弱化利率影响或不受利率管制,更好控制风险。以美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为例: 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利率市场化形成之初,由于市场利率上涨,为稳定存款、突破利率上限的制约。美国发行了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CDs) ,其意义是传统金融产品为适应利率市场化产生的突破性产品,其发明有效提升了它的
11、发行商美国花旗银行的市场竞争力,并沿用至今。目前,在美日等国,大额可转让存单已经是商业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之一,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比之下,我国的商业银行在金融创新方面还远远落后发达国家,为此,各商行应适时利用利率市场化,坚持不断创新。这不仅限于金融产品,还包括市场营销的创新、产品渠道的创新、服务品牌的创新等。要打破传统的金融理念,加快产品包装和组合营销,努力打造自身银行特色名牌,力争以独有的特色和优势业务赢得市场和客户。 此外,随着利率市场化、金融自由化改革的进行,国有商业银行应完善网上银行、在线交易、网上支付系统、信息服务等业务,以便在技术上与国际接轨。 3.2 加强自主定价,完善利率
12、风险管理建设。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已习惯了利率管制体制下的定价机制,而利率市场化对定价权的影响,势必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加强金融产品自主定价的能力,同时积极完善风险管理建设。例如,在定价策略上,可以采取差异化定价策略;在定价方法上,可以采取以需求为导向的定价,以成本为导向定价等等,从而有效实现金融产品的定价目标。 此外,借鉴西方经验,部分商业银行建立了资产负债管理部门,可以对利率风险进行适当的管理。但与欧美先进银行相比,我国的管理建设还有待完善,主要为缺少对利率风险管理的专业化职能。为此,各商业银行应加快成立专门的利率风险监管职能机构,其任务包括进
13、行全面的利率敏感性管理;制定内外部利率;确定总行对分行机构的利率授权。通过监测及预测利率变化趋势,有针对性地调整资产负债管理方案,从而最大限度地优化资产结构和负债结构,减少利率风险。 3.3 加快推进经营战略转型。可以说,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银行经营管理的各个层面。反映在经营理念上,就是要从规模导向转到价值导向,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反映在业务模式上,就是要发展高附加值中间业务,建立多元化收入结构,分散经营风险。反映在资金运营上,就是要从简单的“以存定贷” ,转变为根据效益目标与资金需求决定负债规模。总之,通过经营战略转型,减少银行对利差的过度依赖。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央行官方网站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2012 年 9 月 17 日 2戴国强.商业银行经营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年. 3李慧.论利率市场化背景下的我国银行工作 岁月联盟论坛.2010年 6 月 27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