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代满族阶层婚摘 要 从古至今,阶层婚现象都在我国社会中普遍存在,满族作为我国历史上长期执政的少数民族之一,其阶层婚现象就更具研究价值。纵观历史,清代满族的阶层婚现象也比比皆是,主要可以分为满族下层的阶层婚和中上层阶级的阶层婚。在下层阶级的阶层婚中,收继婚是阶层内婚的主要表现形式,掠夺婚和氏族外婚则是其阶层外婚的主要内容。而在满族中上层阶级的阶层内婚中,主要包括遴选秀女制和指婚赐婚制度,阶层外婚的代表则有满蒙联姻与满汉通婚。 关键词 阶层内婚 阶层外婚 满族 作者简介:杨雪,河北经贸大学法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法律史。中图分类号:D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3
2、)12-007-02 婚姻是人类自身发展的最基本形式之一,是构成家庭、组成社会的基础。阶层婚现象是我国自古至今长期存在的一种婚姻形式。满族作为我国历史上长期执政,并与其他各族长期共存的少数民族,其阶层婚现象也十分普遍且更具有研究价值。笔者目力所及,以往各学者对此研究多限于阶层婚的某一方面或某单个问题,例如有的学者研究清皇室的婚姻制度,对清皇族与其他阶级的通婚问题进行阐述豍;有的学者论及满蒙联姻,探讨了满蒙两大不同民族之间的婚姻问题豎;还有一部分学者则研究了满汉通婚的问题,主要从当时满族统治者对满汉通婚的限制入手,认为满汉也是有限度的通婚豏;还有一部分学者则从满族婚制习俗角度出发,研究了满族自身
3、特有的转继婚、掠夺婚等等婚姻制度和现象豐。很明显,以往学者对满族阶层婚现象的研究大多局限于某一小的范围或某一方面,并未对阶层婚现象进行整体把握,因而本文将视野定格于这一问题,主要探讨清代的满族阶层婚现象。 阶层婚大体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阶层内婚,一种是阶层外婚。所谓阶层内婚,即指在择偶过程中,人们基本遵循在同一阶级内部寻找配偶的习惯;阶层外婚,则是指结婚双方的阶级、阶层分属不同等级。满清时期,无论是底层的平民,还是中上层,都存在阶层内婚和阶层外婚,且各有其特点。就其比例而言,满族中上层阶层婚资料较多,所占比重较大。中国古代婚姻的目的在于“结二姓之好” ,满清之所以能够入主中原几百年,统治秩序相对
4、稳定,与当时的阶层婚现象不无相关。所以,研究这一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满族下层阶层婚 满族先世作为生活在东北地区的狩猎民族,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较为落后,导致其婚姻也存在诸多原始特点,阶层婚便是其中之一。不论是满族中上层阶级,还是普通平民,都不同程度的存在有阶层婚现象。 1.阶层内婚。对于满族平民来说,阶层内婚较为多见,其形式主要是收继婚。收继婚又称转继婚,转房婚等,是氏族群婚制的残余,实行不按辈分的同族嫁娶,如子侄可娶继母、伯母为妻,兄叔可以娶弟妇、侄妇为妻等。但无论是何种收继形式,婚姻双方的阶级地位是相同的,只是在同一家族中的辈份略有不同,由此可见,收继婚属于同一家族内的阶层内婚。
5、收继婚在满族早期颇为盛行。史籍记载表明,满族先世诸族有过收继婚俗。史料记载女真人是“父死则妻其母,兄死则妻其嫂,叔伯死则侄亦如之。 ”豑金史 “后妃传”中亦有“妇女寡居,宗族接续之”的说法。但在满族入关后,由于受到中原汉族文化中家族伦理观念的影响,收继婚渐渐被统治者所禁止。 2.阶层外婚。阶层外婚也是满族平民之间阶层婚的另一表现形式,主要包括掠夺婚和氏族外婚。掠夺婚又称“抢婚” ,是原始社会母权制衰落为父权制所取代时在婚姻形态上所反映的遗风,也是群婚向个体婚过渡的一种遗留反应。抢婚易演变为部落战争,败北的部落女子成为抢夺对象。但无论是小范围个体之间的抢亲,还是大范围的战争胜利后的掠夺为亲,都是
6、一种男女地位不同的阶层婚。因为真正意义上的抢夺婚带有强迫性、单方意志性,受害者往往是女方,男子强制性的把女方掠夺回本族,并作为自己的战利品,成为自己的妻子,这种婚姻在开始之初就注定了其夫妻双方的地位不对等,阶级不对等,因而也是一种阶层外婚的显著代表。 氏族外婚也是满族平民之间阶层外婚的另一表现形式。在早期满族氏族中,氏族外婚是其普遍认同的婚姻习制。后来由氏族外婚发展到部落外婚,表明女真人血缘组织开始向地缘组织转化,这也加速了女真民族的形成。氏族外婚要求夫妻双方分属不同氏族,也就必然属于不同阶层,因而氏族外婚也是一种阶层不同的阶层外婚形式。 二、满族中上层阶层婚 在满族中上层阶级中,不仅包括满族
7、皇室贵族,也包括在建国时及建国后为满洲效力的满、蒙、汗各族高级官员。这些人在缔结婚姻时,由于考虑到政治因素、民族因素,其阶层婚现象更为普遍。在满族中上层通婚圈中,不仅存在阶层内婚,还存有阶层外婚。对其阶层婚的研究,有利于我们更为准确的把握满族阶层婚现象。下面就阶层内婚和阶层外婚分别述之。 1.阶层内婚。满族中上层阶层内婚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为遴选秀女制,二为指婚赐婚制。首先对遴选秀女制加以介绍。八旗秀女,泛指满、蒙、汉军八旗中的美貌女子。由此也不难看出,选秀制度其实就是满洲贵族的一种阶层内婚制。选上来的秀女都是八旗出身,本就属于满族的中上层阶级,是满洲贵族阶层,被选中之后,也是与自己同一阶层
8、的人完婚,因而这种婚制是满族中上层阶级阶层内婚的代表之一。 满族中上层阶层内婚的另一典型代表为指婚、赐婚制。指婚,又称为栓婚,是清贵族子女的一种婚配方式。从满族兴起之日起,指婚、赐婚制度就用以服务于政治军事需要,或交好蒙古和其他部族,或拉拢贵族大臣,或削弱其他对手势力,都发挥了其他政治手段无法替代的作用。而指婚、赐婚制度实际上就是相同阶级之间的一种阶层内婚。因为只有中上层贵族才有资格被指婚,所指婚姻的双方地位身份一样,可谓门当户对,等级相同,例如豪门贵族之间的互相通婚,由此可见,指婚、赐婚制是一种满族中上层阶级之间的阶层内婚。 2.阶层外婚。由于满族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统治全国,其中上层阶级的阶
9、层外婚大多带有民族联姻的性质。满族中上层阶级之间的阶层外婚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个是满蒙联姻,另一个是满汉通婚。首先介绍一下满蒙联姻。清代统治者为了君临全国的统治需要,以联姻为手段争取盟友,不断巩固政治联盟,并取得了良好成效。满蒙联姻是清代奉行不替的基本国策,也是其推行的边疆民族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联姻双方的民族本就不同,加之具有一定政治目的,身份地位也就具有一定差异,所以不难看出,满蒙联姻是满族中上层的一种夫妻双方阶级不同的阶层外婚。 满族中上层中阶层外婚的另一典型代表为满汉通婚。满汉通婚,可以分为八旗之内的通婚与八旗之外的通婚。众所周知,清朝统治者虽然限制满汉联姻,但在八旗之内却只限制
10、等级婚姻,而不限制种族婚姻。如满洲贵族钮枯禄氏额亦都从九世到十四世与汉军旗人联姻者达 95 人,豒康熙时大学士索额图之女桓若嫁给了湖广总督辉祖之孙、副都统恒忠之子李揩(汉军正黄旗人) 。豓不仅如此,皇室与汉族通婚也不在少数,如康熙帝生母咚佳氏、嘉庆帝生母魏佳氏、乾隆帝的慧贤皇贵妃、淑嘉皇贵妃等,其出身皆为内务府的包衣,后经抬入满洲旗,类似情况不逐一而论。由此可见,在八旗内的满汉通婚,是一种夫妻双方阶级地位不等的阶层外婚模式。由于夫妻双方地位身份不同,且统治者也更为限制这种婚姻的等级性,因而其婚姻也就更明显的是一种阶层不同的阶层外婚。相对来说,满族统治者对八旗以外的满汉通婚限制更多。不仅是等级限
11、制,更有种族限制。康熙三年(1664 年)规定,定宁古塔“流徙民人有嫁女旗下者听”豔与此同时,清政府又规定旗女不得外嫁,道光十六年(1836 年)议定“民人聘娶旗人之女者” ,一律“照违制律治罪” ,并将旗女“开除户册” 。豖由此可见,清统治者对八旗外的满汉通婚管理十分严格。而因为旗外的满汉联姻,只允许汉女嫁旗人,且本身旗人地位就较之汉民更为尊贵,因而其婚姻形式也必然带有地位等级的差异。这种婚姻也是满族中上层阶级之间一种阶级不同的阶层外婚模式。 综上所述,清代满族由于其特定的历史地位,以及特殊的民族背景,产生了与众不同,独具特色的婚制。阶层婚是其典型代表。在整个清代满族漫长的发展史上,其阶层婚
12、模式不仅包括地位、等级不同的阶层外婚模式,也包括夫妻之间地位相同的阶层内婚。而在清代的各个社会阶级,阶层内婚与阶层外婚都是广泛存在的。清代满族阶层婚可谓形式多样由独具特色,对我们研究我国民族的阶层婚特点、类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神田信夫.内国史院档 (上).崇德二年二月十一日.东洋文库.2003 年. 2大清律集解附例.卷六婚姻. 3清觉罗勒德洪,等.高宗纯皇帝实录.卷二五乾隆八年十一月庚子条.中华书局.1985 年版. 4清吴振棫.养吉斋丛录.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 年版. 5郑天挺.清史探微.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年版. 6故宫博物馆.钦定宗人府则例二种.海南出版社
13、.2000 年版. 7清世铎,等纂修.钦定宗人府则例.卷二天徨宗派请旨指婚. 8清刚林,希福,等.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卷一,中华书局.1986年版. 9清曹振镛,戴均元,等.清仁宗实录.卷八八,中华书局.1986年. 10定宜庄.满族的妇女生活与婚姻制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1赵尔巽,等.清史稿.卷四八五文苑二.中华书局.1998 年版.第 13378 页. 12清郑天挺.探微集.中华书局.2009 年版. 13清曹振镛,戴均元,等.清仁宗实录.卷三七二.华文书局.1969 年版. 14清张廷玉,等.清朝文献通考.卷二三.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 年版. 15清宣宗实录.卷二八道光十一年华文书局.1969 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