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试析建筑工程造价的管理控制摘要:建筑工程造价控制和管理是一项集技术、管理、施工、质量、法律法规于一体的综合性工作,而且这项工作贯穿于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在工程项目的实施中,每一个阶段的造价控制对于工程项目能否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存在着重大的影响。必须在项目实施前、实施中、实施后进行全方位、全角度的动态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控制造价,控制投资,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尽可能打造优质工程。 关键词: 建筑工程;造价;影响因素分析;控制和管理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cost control and management is a set of te
2、chnical, management, construction laws and regulations in an integrated work. In the project implementation, every stage of cost control for engineering projects can achieve good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are significant influence. The only way to control the cost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investm
3、ent, give full play to the investment benefit, as far as possible is to create high-quality project. Keywords: construction project; cost; factor analysis; control and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23.3 1 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的造价控制贯穿于建筑工程实施的整个过程,项目决策阶段、项目设计阶段、项目实施阶段和项目竣工结算阶段都关系到建筑工程的造价控制。有资料显示,初步设计阶段对投资的影响约为 20%;
4、施工技术设计阶段对投资的影响约为 40%;施工图设计准备阶段对投资的影响约为 25%。由此,我们知道设计阶段对于工程造价的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施工阶段同样也不可忽视,因为施工阶段是设计的具体体现,工程变更、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等,都需要得到很好的控制。一个建筑工程项目是否能够科学地组织,达到最好的效果,实现最大的效益,首先取决于项目成本的控制,做好工程造价的控制是降低工程成本的主要手段,为此,在建筑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各阶段的造价控制,只有控制了工程的造价,才能有效降低成本、提高工程质量。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建筑工程越来越多,工程造价控制和管理成了建设方和施工方共同关注的
5、问题。对建设投资者来说,良好的工程造价控制不仅可以最大限度降低投资成本,缩短建设周期,而且还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有限资金的利用效率。对施工方而来说,科学合理的造价管控可以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避免资金和材料的浪费,从而降低成本,实现经济收益的最大化。要实现这些目标就需要从源头的项目立项开始实施造价控制。特别是在建筑工程领域,整个建设过程时间较长,对造价产生影响的因素较多,一旦出现成本失控,将造成资金的巨大浪费,同时就无法获取效益的最大化。所以说,做好建筑工程的造价控制对完成好整个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影响建筑工程造价的原因分析 建筑工程造价涉及到建筑工程的各个环节,做好造价控制和管理是项目实
6、施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提高项目效率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建筑工程工期长,不确定因素多,在造价控制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也就是说,影响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原因有很多,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决策阶段的估算不准确 由于项目建设前期缺乏有效依据,建设者和施工方对项目的造价基本靠的是估算,而他们又缺少科学的依据,在设计造价时,只能借鉴过去的项目的工程造价经验进行估算。而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中,工程成本往往会因为物价浮动、人力成本变化等因素而出现变动,新技术甚至新材料的应用也会对工程造价实际管控造成影响。以上这些由外部环境变化造成的一些无法预料的问题,都会导致估算的不科学、不准确。某建筑公司在承包
7、一项工程中,由于决策阶段,公司怕花钱,没有请专家进行评估决策,仅凭几个技术人员进行评估预算,结果工程结束决算时,实际费用超支了近五分之一,在诉讼无果的情况下,建筑公司只得自食其果。 2.2 设计阶段存在的问题 建筑工程的初步设计阶段是造价管控的源头,这一阶段的控制属于典型的事前控制,其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度占到 75%-95%。从这一点看,我们就应该充分重视前期规划和设计阶段对整个工程造价效果的影响。在这一阶段做好造价控制,可以有效节约资金,保证工程建设的优质高效。而设计阶段影响造价控制的主要因素有以下方面: 2.2.1 投资者成本意识欠缺。在通常情况下,投资方在聘请设计单位进行建筑设计时,更多地
8、考虑到建筑的安全实用、外观新颖、技术先进等因素,而较少从节能减排、成本控制的角度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从而造成设计技术环节对经济效益的重视度不够。 2.2.2 设计图纸的质量和深度不够,使得安排工程量清单时容易出现工程量错算、漏算的现象,导致实际建设成本提高,实际工程造价超出限额设计,严重影响了招投标工作质量,容易造成后续的施工方与建设单位在资金问题上的纠纷。 2.3 招投标及施工阶段造价控制存在的问题 国内一些地方的建筑行业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为了能够在某个项目的招标大会上顺利夺标,一些施工企业不顾实际建设的需要,一味降低成本去迎合招标单位,甚至出现以低于成本的报价去竞标的情况。一旦竞标成功,施
9、工单位又会想尽办法以各种理由来提高建设投资费用。如果投资方严格执行合同规定,无法抬高价格,施工者不是搞个豆腐渣工程,就是甩手不干。某建筑公司在招标一栋办公楼房时,由于急于招标,故意降低标价,结果,由于建设单位领导清政廉洁,管理到位,施工方最后与建设方打起了官司。 2.4 决算阶段控制造价的不利因素 在竣工决算阶段,为了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一些施工单位想尽各种办法来提高决算价格,其手段可谓五花八门,如高套定额、提高计费标准,设法巧立名目,甚至还会出现工程量重叠计算的情况。而发包方则在毫无依据和原则的情况下,随意吹价,从而造成扯皮现象。 3 做好建筑工程造价控制和管理的思考和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
10、在建筑工程造价控制和管理工作中,要做好以下工作,确保造价控制到位,提高工程的效益。 3.1 科学决策,从源头上控制造价 做好投资阶段的造价控制,首先要实行岗位分工控制,授权批准控制,项目决策控制、概预算控制、价款支付控制、竣工决算控制和监督检查;其次还要积极做好项目决策前的准备工作。即做好基础资料的收集,保证详实、准确。再次,要对建筑材料市场进行深入的考察分析,对掌握的统计数据和信息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和处理,并根据市场需求及发展前景,合理确定工程的规模及建筑标准。 3.2 从设计上控制造价 建筑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能否保证进度、质量和节约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计。除项目决策之外,设计工作起着
11、决定性的作用。为此,在设计阶段要做好以下工作。 3.2.1 要对设计单位设计图纸质量进行必要的外部监督与审查,充分发挥图纸审查中心的职能作用,认真审查图纸的科学性和实用性,确保图纸造价的准确性。 3.2.2 制订限额设计标准。限额设计是工程建设过程中有效的控制方法, 也是控制投资规模的有效措施之一。因此,尽快组织有关部门按建筑的不同类型和规模,制订出适宜的限额设计标准。 3.3 在合同管理上控制造价 工程招标投标包括设备、材料采购招投标和施工招投标两个方面。在工程造价控制中,要通过招投标建设单位选择施工单位或材料供应商。这样就有利于对工程项目实施造价控。在招投标管理方面一定要坚持公开 公平和公
12、正的原则,科学地选标,确保投标选标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同时,要加强合同的管理,并严格要求施工单位按合同办事,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加大现场监督和管理,督促施工单位严格履行合同。在施工中如果需要娈更合同,双方要在严格控制造价的基础上进行协商。 3.4 在施工过程中实施造价控制 在施工阶段进行造价控制的主要内容就是科学合理安排施工,将成本控制细化到每一个施工环节,落实到每个部门和个人,处理好造价控制与工期、质量的辩证关系,从而有效节约资金,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实现工程综合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3.5 在竣工结算阶段进行造价控制 在这个成本控制的最后阶段,要根据合同要求、预算及费用定额、竣工资料等对工程价款
13、进行细致审核。对送审的竣工决算进行核实,保证竣工决算真正体现实际造价。 严格审核工程量。要求审核人员根据施工承包合同、施工图纸、设计变更情况、现场签证情况,按照现行预算定额中的计算规则,准确的进行工程价计算。 把好材料价格关。对材料价格进行把关需要注意四个方面:一是要确定计差价的材料;二是以设计图纸为依据,对定额所需材料用量进行核算;三是对所报决算材料价格与市场价格差额进行核算;四是要在所报决算中,按所取定的材料价格进行计算。 对取费程序及准确性进行审核。按照国家现行有关经济政策及本地区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合理支取费用。 为确保造价的科学合理,建设单位在对竣工决算审核完毕后,还要送到投资主管部门进行复审。 参考文献: 1 彭帅,张娟. 加强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的分析J. 科技咨询导报. 2007(18) 2 吴耀丰. 建筑工程质量与工程造价关系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 2010(05) 3 武秀丽. 浅析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及控制方法J. 价值工程. 2011(21) 4 蒋江萍. 建筑工程主要阶段造价控制分析J. 技术与市场. 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