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监控及引导探究.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847806 上传时间:2019-03-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博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监控及引导探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微博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监控及引导探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微博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监控及引导探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微博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监控及引导探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微博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监控及引导探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微博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监控及引导探究摘 要:在微博环境下,高校作为特殊的群体环境,网络舆情对高校危机事件的形成及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存在着重要影响。通过分析微博对高校网络舆情的影响及特点,提出微博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的应对策略,通过疏导结合的方式,正确认识和合理引导网络舆情,建立起高校网络舆情体系和引导机制。 关键词:微博;网络舆情;监控;引导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8-0239-02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微博这种新的信息传播平台在中国得到了迅速的普及和发展,已经成为信息传播与发散的高速通道。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于 2013

2、 年 1 月 15 日在北京发布的第 31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 2012 年 12 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 5.64 亿,微博用户规模为 3.09 亿(中国已经成为微博用户世界第一大国) ,较 2011 年底增长了 5 873 万,网民中的微博用户比例达到 54.7%。 手机微博用户规模 2.02 亿,占所有微博用户的 65.6%,接近总体人数 2/3。现在微博用户的主体是城市的年轻人,调查显示,1830 岁用户占比高达 67%,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者占 63%。中国青年报青年调查中心近日调查显示, “80 后”和“90 后”开通微博的比例达到 84.7%。以上数据显示大学生

3、中已爆发了微博热。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当下中国的网络传播已经进入到了微博时代。以新浪、腾讯微博为代表的主流微博已经成为大学生们喜闻乐见的资讯平台与信息交流场所。调查显示,大学生在微博中热议的话题涉及到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反映出大学生群体对社会现象的种种看法。 一、微博及其传播的特点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微博的出现既是资讯高速流动时代的产物,又是在互联网时代里网络更加深入人心的一种表现。从微博的技术特点看,它大幅度降低用户技术准入门槛,以 140 字发布内容为限,集文字、图片、视频为一体,以 PC、平板电脑、智能手机为平台,通

4、过客户端、浏览器、短信形式实时发布消息,既能即时通信,又能文字记载,从而使微博简单易用,更加便捷,给喜爱新事物的大学生提供了更多实用性、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形态,微博在信息传播方式上具有不同于其他网络传播和媒体形态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在传播速度上,微博的出现使信息的传播速度呈现几何增长,病毒式发展,速度大步提升;(2)在传播内容上,微博内容字数限制及写作门槛的降低使微博中的原创性内容大幅增加;(3)在传播形式上,微博以不连续性的博文形式呈现出文本和内容上的“碎片化” ;(4)在传播方式上,微博以独立言论自由为依托,强化了自媒体发布,具有不可限制的法理依据。 二、

5、微博对高校网络舆情的影响 1.微博具有传递快捷性、局势不易控制性,易发生网络舆情。微博舆情传播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具有传播速度快、已扩散的特点。事件发生时,网民可以立即通过微博发表意见,进行现场直播,有些个体意见可以迅速汇聚起来形成公共意见,各种意见又可以迅速互动,网上网下相互影响,迅速形成强大的声势,如果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件,那舆情传播就更快了。加之微博传播不受控制,所以网络舆情会迅速漫延,直至引发舆论爆炸,形成巨大杀伤力。 2.微博具有表达开放性、观点多元性的特点,易形成网络舆情。微博是对所有网民开放的,特别是智能手机微博客户端的出现,使得网民可以在不同时间、空间都可以通过微博发表自己

6、的意见。另外,网络的虚拟性可使网民以匿名的形式随时随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表达自己的心声,自由地交流讨论,所以在微博上言论相对比较自由,表达比较开放。 3.微博具有形成突发性、言行非理性的特点,易形成网络舆情。微博舆情的形成往往非常迅速,一个热点事件的存在加上一种情绪化的意见,就可能成为点燃舆论的导火索。微博的实时、高效和交互性使得网络舆情的爆发成为随时的可能,再加上高校学生居住集中,校内外热点事件和突发事件容易在微博上引起强烈反响和激烈讨论,若处理不当很容易突然爆发。如 2010 年河北大学发生的撞人事件,一句“我爸是李刚”走红网络,随之将一交通肇事提升为仇富、仇官的公共事件,最终无法掌控

7、舆情。与此同时,大学生正处于人生中充满憧憬与梦想的阶段,大部分学生都心怀正义,充满理想激情,期待融入社会,希望自我表达。但同时社会阅历少,心智不成熟,思想认识有很大局限性,容易在群体喧哗中忘记理性地制约自己,往往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进行价值判断,导致偏激、辱骂和极端不负责任的言论出现。因此微博的这种特点随时可能引起网络舆情的出现,甚至恶化。 三、微博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应对策略 在微博环境下高校处理网络舆情与危机事件的基本策略,可以简单概括为“堵” 、 “疏” 、 “引”即“三字”原则。一方面要正确处理“堵”与“疏”的关系,另一方面还要重视“引”的作用。 从操作层面而言,首先要重视网络舆情,正确处

8、理“堵”与“疏”的关系,不能一味把微博视为洪水猛兽。当高校或社会中出现热点问题时,有些高校往往是采取封锁消息、三缄其口的做法。其实这种做法虽然可以使管理者在某一方面摆脱责任,但并不能停止网络舆情的产生和发展,甚至会导致更多流言、小道消息的产生。例如 2010 年河北大学“我爸是李刚事件” ,由于校方的沉默、封口导致网络舆情恶化,引起了一场网络飓风。其中大量网民借助这一事件发泄仇富、愁官的心理诉求,甚至学校校长的学术问题也被牵扯其中,使校方处于极其被动的地步。 “疏”不是简单的放任,而是要进一步“引” , “引”即引导,其道理类似于“疏” ,但更具导向性。当有热点问题出现时,简单的舆论自由只能使

9、信息混乱,使更多人无所适从,不辨方向, “引”就是要及时加强舆论引导,使“正信”冲破“迷信” 。 通过恰当的技术手段,进行舆情监测,在初期合理采取堵的措施,重在预防;在舆情形成中后期,采取疏的措施,建立畅通的及时的信息发布沟通平台;一旦高校中网络舆情形成,或导致危机事件出现,就要采取引的手段,化解危机,最大限度降低危机带来的危害。 四、微博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方法 1.建立高校官方微博以及官方二级微博平台,强化学校的正面声音将网络舆情危机化解在萌芽状态。一方面,高校官方微博不但开拓了新闻发布的新途径,而且有助于高校形象的塑造。如果合理使用高校官方微博,可以及时地占领舆论高地,主动掌握话语权

10、,消除流言蜚语,塑造高校开放亲民自信的新形象,服务学生生活,加强师生交流,形成互动网络体系。另一方面,建立以职能部门、院系团总支、学生会、社团组织为主体的高校官方二级微博平台,强化高校官方微博的声音,有效的声援官方微博,转播、分享高校官方微博的信息,加强官方微博信息的传播速度,从而形成强大的舆论环境,把高校网络舆情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很多高校舆情危机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校方没有及时获得学生的信服,正面声音没有第一时间占领舆论阵地,从而导致舆情危机的产生。2.虚实结合,建立联动机制,解决现实问题,化解网络舆情。微博是一种了解高校舆情的新途径,发现问题的新方法。解决问题最终还是需要面对面的方式,对网络

11、舆情的引导仍要回到现实生活。高校网络舆情往往与校园管理、后勤服务、校园突发事件等紧密相关,要及时有效地化解网络虚拟世界中的校园舆情,就需要高校建立微博舆情快速处置小组,及时与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沟通协调,帮助师生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把网络虚拟世界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树立高校公信力,这样高校网络舆情才会不攻自破,使网络舆情危机生于网络,灭于生活。 3.建立一支以舆情监测专员、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干部为主体的微博舆论监测与引导“预警”队伍。要建立一支负责微博舆情监测的专人队伍,以高校宣传部门舆情监控负责人、网络中心网络技术管理员、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干部为主。这支队伍成员需要具备基本网络知识

12、、相关政策法规、微博运作规律、从海量微博信息中进行舆情分析和舆情研判的能力,并将其打造成为高校网络舆情监控的“常规军” ,随时发现舆情,进行上报、分析研判、处置舆情。 4.要利用“意见领袖” 、 “网络熟人”开展对象明确的舆情引导。传播学研究表明,一般公众在面对海量信息时往往不知所措,这种情况下具有影响力的“意见领袖”就能够为人们的决策提供非常重要的依据。高校中的这种“意见领袖”一般是具有个人魅力的高校教授,备受学生青睐的年轻教师,与自己朝夕相处的辅导员班主任,学生中的偶像式人物及具有不同特长的校园之星,这些校园“意见领袖”拥有众多微博粉丝,他们的存在为高校网络环境注入了强有力的主流舆论,并争

13、取中间舆论,孤立错误言论,从而实现对校园舆论的引导。同时,要积极利用“网络熟人”引导舆论。在高校这个大的环境下,微博的使用者主要集中在校园之中,微博的使用者在网络之外的现实生活中或多或少有着不同程度的联系与交往,彼此之间熟悉对方的现实身份,并以宿舍、班级、社团、学生会、院系形成自我交往的“人际圈” ,因此可以充分利用这种现实性,展开对象明确的舆论引导。在突发事件引起的大量评论并形成舆论的过程中,可以利用这种“有限人际圈”进行区块化沟通、交流、稳定情绪并引导其理性思考,逐个化解舆情。借助这种“网络熟人”可以有效、精准、快速地找到舆情出现的源头,开展对象明确的引导工作,对维护校园舆情的稳定具有重要

14、的现实意义。 微博作为新媒体时代的标志产物,为人们的研究、学习、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毋庸置疑,微博已经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总而言之,要充分把握高校网络舆论的特点,合理利用微博,发挥微博的优势,正确引导网络舆情,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努力规避和引导高校网络舆论,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CNNIC 发布第 31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http:/ 2 缪志波.浅析微博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的监测与引导J.当代教育论坛,2012, (1). 3 张义庭.信息化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与危机管理研究J.情报杂志,2011, (8). 4 陈新星.“意见领袖”:高校网络舆情新抓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 (1). 5 刘建.高校网络舆论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其引导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09, (5). 责任编辑 王晓燕 收稿日期:2013-06-19 基金项目:榆林学院校级教改项目(JG1224) 作者简介:蹇攀峰(1983-) ,男,陕西岐山人,助教,硕士研究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