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信息化数学教学摘要: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给当代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教育改革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有机整合。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上的运用,改变了数学教学的内容及呈现形式,缩短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同时加强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信息化教学正在对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等产生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信息技术有机整合数学教学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正改变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工作与学习方式。信息技术教学使传
2、统的一枝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的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走向生动活泼的屏幕教学,真正向创新型教育教学发展。 运用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有机整合,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它能变静为动,变复杂为简单,变难懂为易懂,以直观形象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真正的课程整合,是把各种技术手段完美地融合到课程中,超越不同知识体系而以关注共同要素的方式安排学习的课程开发活动。教师利用电脑对图形、数字、动画乃至声音、背景等教学需要进行综合处理,使得易于理解和掌握,使学生能利用计算机提取资料、交互反馈、进行自学,让数学中的学习能力、探索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学生个性潜能发展的方向。 信息化教学越来
3、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每年举办的全国性信息化教学大赛足以证明了这一点。 信息技术是一门基础工具课程,作为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操作水平,积极参加培训,要掌握常用的数学软件的使用,如几何画板、PPT、Authorware、Flash 等。同时要学会将发达的网络资源运用到教学中。如:我们在给学生讲授“圆锥”这一节内容的时候,有很多内容比较抽象难于理解,这时我们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就可以迎刃而解。在讲解圆锥定义之前,首先让学生想一想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圆锥的应用,并通过网络资源让学生自己去挖掘,这时创设问题情境-圆锥是怎样形成的?我们可以通过几何画板用动态的演示过程让学生非常直观的观察圆锥的形成过程从而得出
4、圆锥的定义。这时提高了学生学习圆锥的浓厚兴趣以及立体几何的空间感。之后我们再增设疑问,巧设悬念,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求知欲,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探索问题,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提供一个便于学生探讨的环境,创设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景。如: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什么?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在激烈的讨论声中,我们用几何画板和 Flash 给学生清晰的展现展开的过程,这样学生就很轻松的得知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扇形的半径与圆锥母线的关系、扇形的弧长与圆锥底面的关系就很容易理解和掌握,从而轻松推导出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公式。圆锥的体积公式更难理解,在复习圆柱体积的基础上,让学生猜想圆锥
5、体积该怎么计算?通过课件演示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然后将圆锥形容器装满沙子,再倒入圆柱形容器,看几次能倒满。通过实验,让学生讨论圆锥的体积与圆柱体积有什么关系?这样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跃跃欲试,情绪十分高涨。然后再出示“高相等底不等” “底相等高不等”“底和高均不等”等几组实验进行对比,促进学生对等底等高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关系的理解。激发学生自己得出圆锥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圆锥定义、公式的理解与掌握比传统教学要深刻得多。在后面的解题、应用过程中学生就会轻松自如,变“苦学”为“乐学” 。 此外还要让学生学会通过网络资源收集提取有关素材,对相关素
6、材进行分析、研究和比对,通过实验、观察、类比、联想、交流和讨论,最后归纳、综合,实现意义建构。教师的角色和行为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师不再是主要的信息源,而是教学活动中的导航者,设计者和帮助者。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是知识的探索者。自主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组织、学会协作、学会思考和交流。如在进行数学建模竞赛辅导中,可以指导学生查询相关网站,搜集相关的资料、数据并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处理、应用,教师指导建立数学模型,这对学生开拓知识面,实现学科的综合与交叉无疑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总之,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可利用信息化手段,让学生直观感知、动手操作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机,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的探索创新活动变成学生的心理需求,激活学生的创新热情,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现代信息技术必将成为教师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更能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所以信息化数学教学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 1.郭立昌,关于中学数学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教学通报,1998. 5 2.赵保和,教育技术促进学习过程优化的应用策略研究,中国电化教育,2004.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