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研究城乡发展一体化得出的 10 个结论中国省域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评价报告(2013) 是我们研究院城乡发展一体化研究团队关于省域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评价的第二本著作。 评价报告(2013) 采用“城乡发展一体化城乡空间一体化城乡经济一体化城乡社会一体化城乡生态环境一体化”的结构安排,对 2011 年中国省域城乡发展一体化、城乡空间一体化、城乡经济一体化、城乡社会一体化、城乡生态环境一体化水平,及这五个一体化水平自 2007 年至 2011 年的变化波动情况进行了评价与分析。 评价结果显示:从静态角度看,2011 年中国省域城乡发展一体化发展水平不一,呈现出“自东向西逐渐降低,东北三省穿插其中”的
2、区域差异;从状态分类角度看,2011 年中国省域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及城乡空间、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一体化水平可以划分为高度推进地区、加速推进地区、推进地区、初步推进地区与起步地区五大类;从动态角度看,2007-2011 年中国省域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波动整体较为平稳。 通过对中国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大量研究,得出十个结论。如下: 结论一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指在城乡互动、互补中提高城乡总资源的配置效率,促进城乡共同发展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一个互动融合共同发展的过程。在城乡互动中共同发展,在共同发展中缩小差距。 当前走出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五个误区: 误区之一:城乡发展一体化=缩小城乡差距 误区之二:城乡发展一
3、体化=新型城镇化(农村城市化) 误区之三:城乡发展一体化=工业支持农业,城市支持农村 误区之四:城乡发展一体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误区之五:城乡发展一体化=消灭农村、农业、农民 结论二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实现过程,不能急于求成,不能搞突击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一个相对概念,虽然在不同时代、不同阶段、不同国家、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特殊内容,具有一定的相对目标,但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永恒主题。 从人类历史发展看,城乡关系发展要经历“城乡依存城乡分离城乡融合”三个历史阶段,每个历史阶段都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城乡融合过程更长。 结论三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我国“后改革时代”的关键 为什么是关键
4、? 后改革时代我国出现的各种问题与矛盾或多或少地同城乡差距有关。例如区域发展差距、个人收入差距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源于城市(镇)化水平的差距。 后改革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在县域,而发展难点也在县域。县域经济的发展关系到中国能不能再保持几十年的高速发展的问题。 从现实来看,我国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扩大,目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处于“3 时代” 。 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意义 有利于解决我国出现的区域差距、行业差距、个人收入差距。 有利于推进我国的市场化以及新型工业化(产业化) 、信息化、城(镇)市化、农业现代化(“五化互动同步” ,其中市场化是根本途径) 。有利于改善历史上形成的我国的特殊国情(发展特别
5、不平衡) ,缩小与国外条件的差异,建立规范的市场经济。 结论四 一个半世纪来中国形成了城乡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四重二元结构,改革开放以来又形成了生态“倒二元结构” ,在五重二元结构中关键是文化二元结构 经济二元结构是指城乡在经济发展方面、城乡居民在收入及其经济生活方面的差距。 社会二元结构是指城乡在社会发展尤其是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方面以及城乡居民在社会地位、社会生活方面的差距。 政治二元结构是指城乡在政治组织建设、民主建设、政治管理以及城乡居民在政治参与方面的差距。 文化二元结构是指城乡在文化背景及其城乡居民在理念方面的差距,从本质上看农村以自然经济文化为主导,城市以市场经济、计
6、划经济文化为主导。 生态倒二元结构是指中国在快速的城镇化中造成城市空气污染、垃圾污染以及原生态的破坏,而农村尤其农村山区还保持着原生态与蓝天白云的优美环境。 在五重二元结构中,经济、社会、政治、生态二元结构是表层的、基础的,其中表层性与基础型是按其顺序层次递进的;而人城乡居民的文化二元结构是深层的、决定性的。城乡二元结构的难度是文化理念一体化。 结论五 产业是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载体:就业方式决定人们的居住方式与生活方式 从农民收入与农民市民化的角度看,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实质是城乡居民就业的差距问题。提高农民收入与推进农民市民化的关键是改善农民的就业状况,实现城乡居民就业一体化,包括就业资格、就业领
7、域、就业待遇同等化,而前提是产业发展。 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关键是加快产业培育,在解决就业中推进农民市民化。 结论六 城乡发展一体化实质上是城乡市场经济发展一体化,提高农村生产要素的聚集水平 中国农村问题的实质:市场化水平低,生产要素太散。 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途径是加快农村生产要素的集中程度,包括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等要素的集中度,从而促进产业的集中度。 做法:三个分离与两个剥离。 结论七 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关键是人的一体化,核心是农民市民化 人的一体化是关键。 以人为本的理念: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根本标准,是否是人的生存环境优化了,生存质量提高了既要克服农村生存环境恶劣局面,又要克服城市拥堵、污
8、染问题。 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本质是优化人、资、环关系,使人生存的更好。 人的一体化的主要内容:就业一体化;社会保障一体化;文化观念一体化;生活方式一体化;生存环境一体化。 结论八 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模式是多种多样的,不能一刀切 就陕西来看,县域城乡发展一体化有 6 种模式: 一是大城市产业拉动型:利用大城市提供的有利条件,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如高陵、户县。 二是资源产业拉动型:利用资源产业带来的巨大收益,推进一体化,如神木、府谷、吴起。 三是综合优势产业拉动型:利用资源禀赋优势,多途径地推动一体化。如韩城、黄陵。 四是特色产业拉动型:通过特色产业发展,带动农民生产、居住方式以及生活方式全面转变,如
9、洛川。 五是现代农业产业拉动型:利用农业生产方式转型,促进农民生产与生活方式转变,如三原、礼泉。 六是生态旅游产业拉动型:利用生态资源与旅游资源,促进一体化发展。如凤县,凤县就是一个大公园,就是一个写生地。 结论九 把县域作为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心,选择“大县城大镇大村(社区) ”三位一体的城乡发展一体化路径 “40%的农村劳动力到外地就业、40%的劳动力在县城就业、20%的农村劳动力在镇或社区就业”的三位一体的农村劳动力就业格局。 “县城 50%、镇 30%、村(社区)20%”的三位一体的当地居民居住格局。 “镇办小学、县办初中、市办高中”三位一体的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格局。 “镇办卫生院、县城办
10、综合医院、市办区域中心医院”三位一体的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格局。 结论十 县域是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着力点,县城是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发力点 县域的地位决定了县域是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着力点:县域是一国发展的基础与关键点。 县域是一国发展的基础与支点 县域是政府与市场共同配置资源的基本单位 县域是传统文化与传统体制的载体 县域是中国经济发展发展的滞后点 县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点 县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增长点 县城的特点决定了县城是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发力点:县城是综合点与矛盾交汇点 从性质看,县域是城市与农村的综合体 从居民主体看:在县域内农民、工人、干部各种身份的人都 从产业类型看:县域一、二、三产业都有 从社会生活看:县域包含了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各个领域 从社会矛盾看:县域是效率与公平、政治与经济、宏观与微观、政府与企业各种矛盾的交汇点。 (作者:西北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教授、博导,陕西永秀经济管理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