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数学创新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 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摆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使命。 江总书记的讲话高瞻远瞩,从战略发展的高度提出了创新的重要意义。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感肩负责任的重大。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创新实验教学,自学地实践创新教育,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 激发学生的奇思妙想, 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 兴趣是学习的动机,要使学
2、生树立创新意识,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创造兴趣,只有学生具备了这样的兴趣,才能把学生引导到创新学习的轨道上来,我的教育教学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当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奇思妙想,则能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如在学习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时,我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过去有一个老财主,他家有十七匹马,老财主临终嘱咐他的三个儿子,大儿子可得二分之一的马,二儿子可得三分之一的马,小儿子可得九分之一的马,老财主去逝后,他的三个儿子都发愁了,这十七匹马无法按父亲的遗嘱来分。那么我们能不能通过奇思妙想,创造性地解决这一问题呢? 我把这个问题布置给全班同学,让他们在课后讨论。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都在数字上做
3、文章,17 不是 2、3、9 的倍数,所以都说无法分马。于是我引导学生,给二分之一,三分之一,九分之一通分,然后三个分数再相加,其结果为十八分之十七。当得到这一结果时,一种奇思妙想就产生了,我告诉学生: 再借一匹马到马群中,马的总数就达到十八,主宋主河以按照比例分马了,不过在分马过程中,不允许动错来的马,哥三正好分走十七匹马,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通过处理这一问题,同学们对数学的创新学习产生极其浓厚的兴趣。我告诉同学们,数学是一门灵活性非常强,运用十分广泛的学科。只有活学活用,才能学好它。在我循循善诱下,同学们对各类问题经常展开奇思妙想,比如计算不规则物体的容积,灯泡可用乘满水,再用量筒量了出水
4、的体积的方法可求出灯泡的容积,如果是不规则的实心物,则用排水法量溢出水的体积,同样可求出实心物的体积,也可以用质量除以密度的方法计算体积,这引起问题看似简单,但它们打破了数学知识的界限,把生活水平知识、物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了,创造性地解决了问题,这些奇思妙想,不仅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打下基础。 二、 设计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所谓开放问题是指那些条件不充分,结论不具体明确,答案不唯一,给学生留有深入探讨余地之类的问题。此类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把书中的习题、例题进行加工改造,把
5、常规题改造成非常规题,把条件、结论完整的题改造成只给出条件,先猜结论再进行说理证明的习题,或改造成先给出结论,再探求条件的题;有时改造成运用多种解法得出多种结论的习题;或条件结论推广,使其成为一个发展性问题。设计开放问题,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展开思维活动,展示独到的见解,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问题的分层次解答中各尽所能地实现自我突破、自我创新,从而发展创新思维。 1、设计条件开放问题 条件开放问题指的是在设计问题时,将解决问题的条件不完全提供出来,或给出多余条件让学生从中筛选符合需要的条件,此类问题在教学中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联想,使学生获得自由度较大的思维空间。 如在讲平行线
6、的判定定理时,我给出的结论是直线 a 平行于直线 b,问学生若要满足这一结论,需要那些条件?结果学生从图中找到了四组同位角、两组内错角,两组同旁内角来满足这一结论,而寻找这些条件的过程,就是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和锻练过程。 2、设计结论开放问题 结论开放问题就是给出一定的条件,可以得出若干答案的习题,它可以有效地激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层次地回答问题,且受到不同层次的创造激励,有利于思维的开拓和创新。仍以上题为例,我设计的条件是直线 a 平行于直线 b,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猜想有哪些结论,学生回答了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的三线八角的所有关系,这同样需要运用发散思维来思考回答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多设计条件和结论开放性习题,让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尽可能多地获取与题意相符的正确答案,使学生学会多维的、立体的、开放的思维方法。 3、设计内容开放性问题 当今社会正处于知识迅速增长的时代,知识更新周期日益加快,社会观念、生活情景日趋多元化,现代媒体的运用越来越普及,教师和学生经常面对着同样不知答案的问题,面对着谁都不知如何处理的情景。设计内容开放性习题就是根据教学的需要,将某一学科中(或几门学科)互为联系的知识有机地组成一个或多个问题,使之以较新的情景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新情景下独立运用已有知识创造性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