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的建筑设计的未来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中国的建筑设计与西方很大的一个区别是中国没有从现代主义一步步走向后现代,而是一种跳跃式的发展。当包豪斯成立之时中国还处在战乱的境地。而直到新中国成立以致改革开放,中国才开始向西方追赶。即使如此新中国早期建筑视野仅仅局限在苏联等极个别社会主义国家。 建筑师对建筑的理解没有经过一个长期的思考。后现代主义、粗野主义、典雅主义、乡土主义、高技派等往往被简单理解为一种立面处理方式。而未去深思这些流派产生的原因及内涵。人们又急于建设祖国,只好以先建设着再说。在建设中学习设计。 如同中国经济一般,超高速发展的背后是一个个越来越严重的环境
2、问题。 1,我们是在“为中国设计”还是在“设计中国”? 西方文明的巨大冲击,令我们意识到了自己的落后。追赶之心自然难免。然而一直很多城市的建筑设计干脆就以西方大城市为蓝本而建造。一线城市学习诸如纽约曼哈顿之类的建筑设计。二三线城市学习一线城市。密斯式的玻璃大厦一栋栋拔地而起。而这些大厦却远没有密斯式的精美感。是真正的玻璃盒子。拥有浓厚历史积淀的旧城区在 GDP 崇拜心理下被当做落后的象征完全拆除。全国人民竞相学习英文,而古汉语直接被抛弃。即使是现代汉语,很多人也错字错词不断。 时间久了,人们开始疑惑。我们到底凭什么说我们是中国人。我们如何让世界人民来理解我们的民族。我们标榜自己有几千年的文化,
3、但我们中国的学生有相当一批连中国历史的朝代都理不清。 (我在向一些都是很优秀的同学讲解中国建筑史时,他们普遍都有这个问题) 所以人民对这一批建筑越来越感到陌生,感到一种犹太人、吉普赛人一样的漂泊感。为什么?以为那是以西方社会文化条件而产生的建筑。 当然中国的建筑师也一直在为继承历史与回归本土而努力,当因为如上所提的思索积淀时间太短。并且愿意做这项艰辛却又难在短时间出成果的事务的建筑师很少。一直以来都是采用给现代建筑加个大屋顶或在立面上做些传统构件的变形等较幼稚的手法。相比之下采用一定的传统材料的手法还能较好一些。 我们的近邻日本也面临过同样的问题,他们曾经狂热的提出要脱亚入欧、全盘西化。甚至有
4、人提出要鼓励与西方人结婚以“改良”人种的疯狂计划。但后来他们发现越来越多西方人对于他们的传统建筑评价很高,才逐渐意识到他们的民族传统设计。 以古鉴今,学习建筑历史的目的是为当代设计拓展思路。毕竟我们是为当代中国人设计而不是古人。但现在普遍建筑系学生学习建筑史的情况我只能说“你懂得。 ”重背诵,轻理解。重分数,轻学术。 2,我们是培养“建筑师”还是“画师”? 中国的建筑教育体系最早可追溯到梁思成先生的母校宾夕法尼亚大学。而当时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又以巴黎美院的教学方式为主。可以说是古典主义的大本营。所以一直到现在中国建筑院校还普遍存在着对于美术训练的重视远大于建筑构造和理论哲学。 (很多新型材料听都
5、没听说过,哲学仅仅限于为简单化的辩证法) 最终的结果就是相当一批建筑师成为了建筑形式立面专家。这样就使得建筑设计简单化、低端化。要是以立面好看不好看来决定建筑设计。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你觉得好看,有些人未必就觉得好看。再想一下,如果建筑设计仅仅是这样的话,那不如让美院的同学来做设计好了,他们的画功和形式美感绝对远超于我们。建筑学就走向瓶颈,走向死胡同了。 3,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建筑师? 我们所需要的建筑师应当以关注当下最普通的中国民众,关注当下社会环境,关注当下历史传承。设计的本质是“解决问题的方案” 。建筑的本质是“人工营造的空间” 。故建筑设计应当是“人工营造的符合当代社会情况,符合当代科学技术,符合当代民众生活文化,符合建筑所在地周边环境的空间构筑物” 学生才疏学浅,天资愚鲁。以上仅仅是对当代建筑设计状况的一些个人看法。有不足之处还请大家指正。闻过则喜,不胜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