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走出去”先要学点敬业与热爱很多时候,我们会听到出版社抱怨我们“走出去”的步伐慢,出口的数量上不去,但不知道这些出版社在抱怨的时候有没有考虑过自身图书的质量是不是能够经得起国际市场的检验,有没有学到一些对事业的热爱和对工作的细心。 毛泽东曾经评价白求恩“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 ,一个外国人,具有这样高尚的情操,已经让我们为之景仰,那么,很多这样的外国人又会让我们报以怎样的敬意呢? 在日本,我们有这样一批老朋友,他们,是地道的外国人,却为中国文化在日本的传播奉献了毕生的精力。他们对事业的热爱和兢兢业
2、业的敬业精神让我、让每一个从事书刊出口的人都由衷钦佩。我想,把他们的故事告诉大家,让更多的人了解在国外有这样一群人在为中国古老文明和现代文化的传播做着无怨无悔的贡献,这也是对我们从事海外传播工作的人的一种激励。 日本人的拼搏敬业在全世界都是知名的,与日本同业打交道,工作繁复也是必然的。有的时候,他们的敬业精神确实让我们汗颜,也让我们由衷钦佩。国内某出版社曾经出版过一套定价十余万元的关于民国时期史料的大部头图书,一家日本图书馆通过日本内山书店订购了一套。实话说,我们也知道这套书的质量有些问题,日本图书馆又审核比较严格,可能会在接收该书时遇到一些麻烦,但万万没想到的是,对方用了一年时间,逐页对该书
3、进行了检查,整理了一份多达 1100 余条的不良信息清单,详细地标注了印刷不清、缺行、少图、污损、折页、错页、孔洞等各种问题。这种细致的工作精神在国内似乎很难想象,但对于日本同业来说, “敬业”是他们的职业荣誉,是作为“职业人”必要的条件。 很多时候,我们会听到出版社抱怨我们“走出去”的步伐慢,出口的数量上不去,但不知道这些出版社在抱怨的时候有没有考虑过自身图书的质量是不是能够经得起国际市场的检验,有没有学到一些对事业的热爱和对工作的细心。前段时间偶然读到一篇文章,内容本身很好,只是不知作者是有心还是无意,一个百家书店的活动写成了万家,一个海外知名推广销售渠道工作被简单描绘成了图书上线,多少让
4、人觉得专业性上有所欠缺。不管是学术还是实践,我们是不是都更应该向日本人学学“投入”和“较真”的精神呢? 东方书店关西支社社长 小林晃 东方书店关西支社在日本关西地区汉学圈可是大名鼎鼎、享有盛誉,不仅书刊经营颇具规模,而且近年来一些新的数据产品销售也做得有声有色。社长小林晃为人真诚、严谨,要求细致,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往来邮件言语客气却从不在细节上做半分妥协。而紧张的工作之余读书似乎是他唯一的爱好。他的包里总是既有纸墨飘香的传统图书,也有简捷轻便的电子阅读器,而且对中国经典和现代佳作都知之甚详。很难想象就是这样一个热爱中国、爱书如命的工作狂人,其实却是一位重症病人。2010 年我去日本研修期间拜访
5、关西支社的时候,他的身体状况已经很差,需要每天自己做透析,但即便这样,他仍是非常乐观,一直积极地和我们探讨着行业未来和书店的规划,对我这个资历尚浅的晚辈更是不吝赐教,讲了很多日本图书市场的经验之谈。 今年 1 月,小林社长抱病来京参加北京图书订货会。之后我才知道,5 年过去了,如今的小林社长身体每况愈下,他每天都是白天上班,晚上到医院做透析,外出不能超过三天。为了既不耽误治疗,又保证出差质量,小林社长在出发前一天(星期日)专程加班在举办方发布的展馆地图上对将要去的每一家出版社做了详细的备注,规划出最合理的路线,以避免实地查找浪费时间。凭着这种分秒必争的规划,他在三天时间完成了上百家出版社走访。
6、回到日本,他直接赶赴医院,第二天又精神抖擞地投入紧张的工作当中。这种工作强度正常人尚且吃力,然而一个身患重病的日本人做到了,没有一种热爱和坚持,我想,这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完成的。 亚东书店社长 青木理枝 日本同业不光工作认真仔细,体力也不是一般的好。几年前,青木还没有成为社长的时候,每年的北京图书订货会,对我来说都是一场战斗考验。她来北京的日程一定都是满满的,除了展场,还有出版社、数据产品生产商、各大书店,跟她外出,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她不知疲倦、从不停歇的脚步总让我很难追随。我的记事本上恰好记录了 2004 年她在北京出差期间,1 月 11 日全天的行程:亚东书店青木和木村先生上午到订货会选购
7、图书,下午分别到人民教育出版社书店、考古书店、商务印书馆书店选购图书,晚饭后,继续到西单图书大厦选购部分图书。这种工作的强度并不只是这一天,十余年来,每次她来京,其活动之丰富只会有过之而无不及。 而她对于新书的了解程度,更是远在我之上,常常随便看到一本书,就可以知道自己书店有没有订过货、有没有收到货,更神奇的是她常常掐指一算,就能算出刚刚出版的新书自家会有多少订数。每次跟她东奔西走,我不知多少次心中暗暗叫苦,但想到她忙碌一天、回到酒店仍然要整理目录,收发邮件,处理信函,第二天早上仍能保持神采奕奕、投入新的工作,总能让我心生敬慕、由衷钦佩。 燎原书店社长 大?V 道子 老实说,我跟大?V 社长并
8、不是很熟。不过,大概是因为都养猫的关系,我们倒颇能聊得来。这位年近八十的女社长个子小小的,画着精致的妆容,穿着得体的套装,坚持每天上班,显得干练而自信,丝毫看不出她曾得过癌症。更让我佩服的是,在日本书业极不景气的今天,这家人员少、规模小的书店却经营尚好,社长更是责任心极强,她说要再经营两年,把即将退休的员工妥善安置、结清公司各类账款后再考虑停业退休。回想起我第一次在正式场合做翻译,就是担任大?V 社长的翻译,尽管我当时诸多紧张,犯了不少错误,她却始终笑眯眯的,和蔼地教我应对各种情况,而之后每每和我聊天,这位慈祥的老太太也总是满带笑容,总能给我各种鼓励。和她在一起,用现在流行的话说,总是满满的正
9、能量。 内山书店 前面讲了几个具体的人,下面我则要讲一件事。十年前,也就是2005 年前后,内山书店要在日本出版一本跟中国有关的公益图书,这原本和我并没有多大关系,只是内山书店提出希望我们在国内帮忙联系一些事情,既然是多年合作的老朋友,这点忙还是可以帮的,于是我们就一口应承下来。但当我收到一份厚厚的请求书时不由大吃一惊:里面不仅介绍自己将要出版的图书内容、定价、发行方向,更是详细地标注了要在出版的书中哪一部分引用哪家出版社哪年出版的哪本书的多少页中间第几行的文字或者某张图片,请我们分别与版权方联系获得授权。这份工作真是让我百感交集,很多出版社并不在意自己图书内容会如何被引用、用在何处,更多的是
10、询问引用其语句有没有收入,而当得知这本书并非以盈利为目的,只是学术引用时,往往漠不关心,一句“让他们看着用吧”或者“听作者的吧”了事,不以为然,更不配合出具授权书。记忆最深的是拗不过内山书店的再三请求,我甚至把电话直接打给了周海婴先生,只为求得一份授权许可。这种对待图书的态度,让我看到了当时国内出版与国际出版的差距,也让我看到了日本出版之所长,对内山书店细致认真的态度有了更深的敬佩。 虽然这里我只举了三个人和一件事的例子,但所描绘的其实只是一个缩影,他们代表的是从事中国书刊发行的一群人。曾经,我替他们不值他们中很多人都曾是早稻田、庆应义塾、东大等知名高校的高材生,本可以到大企业拿着高薪过衣食无
11、忧的生活,而现在却进了中国图书销售这个小众圈,拿着微薄的薪水,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中国书刊发行上,过着清贫的生活。但时间长了,会感受到他们的一种真心,一种专注,一种信念和一种情怀。他们就是这样爱着这样的工作,对自己的职业有很强的责任感,尊重自己的事业。反观我们,是不是应该弃些浮华,多些借鉴,付出更多的力量支持他们共同发展,让为中国文化事业尽心尽力的人获得更高的荣誉和更好的生活呢?“走出去”不应只是我们的口号和目标,更应该是全体热爱中国文化的人的共同理想,尊重这些我们海外的朋友,真正以敬业热爱的精神从事我们的事业,才能让中华文明更好地在世界的舞台上绽放灿烂的光彩。 (作者单位系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