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PM2.5 的由来及相关政策分析摘要:PM2.5 是对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 微米的固体颗粒或液滴,它会对人的呼吸系统及心血管系统会造成损伤,我国政府于 2011 年首次对 PM2.5 进行规范,标志着我国空气环境质量的治理与规范逐渐与国际接轨,上升到了新的台阶。对 PM2.5 的由来及危害进行基本介绍,探讨政府推出 PM2.5 治理监测政策的重要性与合理性,并对我国进一步PM2.5 的防治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PM2.5;由来;政策背景 中图分类号: 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3.0047.01 PM2.5 即细颗粒物,是对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 2.5 微米的固体颗粒或液滴的总称。其有六大主要来源:机动车尾气、扬尘、秸秆、喷涂、煤炭及周边地区影响。PM2.5 会对心血管和呼吸系统造成损害,如呼吸困难、咳嗽、呼吸道受刺激、加重哮喘、降低肺功能、导致慢性支气管炎,甚至会造成心律失常或非致命性的心脏病,更有甚者会使心肺病患者过早死亡。小孩、老人和心肺疾病患者都是 PM2.5 的敏感人群。 2011 年 12 月 5 日,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提出,在基本监控项目中增设 PM2.5 年均、日均浓度限值和臭氧 8 小时浓度限值,新标准拟于2016 年全面实施。2011 年 12 月 21 日,在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工作大会上,环保部部长周生贤公布了
3、 PM2.5 和臭氧监测时间表,PM2.5 监测全国将分“四步走” 。 可是,此时有人提出了三大质疑:第一,该项目的监测仪器目前只能全部依赖进口,按有关部门说法(业内人士表示,PM2.5 监测和数据发布是一个系统工程,除初期采购监测仪器外,后期还需要配备校准直控设备以及数据采集系统,另外还要包括设备更新的滚动投入等,这样算来,资金需求或许远远不止 20 亿元。 ) ,该项目上马是否仓促,是不是仅仅因为美大使馆一个指标国家就急着发布规划和标准。第二,在国内暂时的经济技术环境下,实施该指标是不是更大的是指导意义,如果要进行治理,所投入的资金量及技术能力国内能否满足。第三,在国内很多环保指标还不太理
4、想的情况下,我们有没有必要去追求尖端,是不是先把力所能及的基础做好在寻求更高目标。 支持此项目的人认为:看看北京等各大城市的天以及人们的关注度就可以看出,治理 PM2.5 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PM2.5 关乎民生健康;国家如果要下决心治理 PM2.5,资金不会是个问题。至于监测能力,一些大城市实施起来应该完全没问题。另外,标准实施实行分步走,其实已经为地方政府治理空气污染留足了空间。治理 PM2,5,对国内 PM2.5 监测市场的发展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亚洲不少国家如印度、泰国、孟加拉国、斯里兰卡、日本等都已经有了 PM2.5 标准,所以,我国也应且有实力实施 PM2.5 的监测,
5、这样才能与国际接轨。反对此项目的人认为:第一,目前国内环境问题很多,PM2.5 只是其中一个,最为严重的还是水环境的短缺和污染,最重要的是应先维持人们生存。人们普遍关注(也仅仅是关注而已,这是舆论和媒体的功劳) ,不等于人们普遍在乎,关乎民生健康的问题很多如食品污染、水污染、垃圾围城等,都急需解决。第二,资金应该用到更需要的地方,大城市有条件实施 PM2.5标准,但很多中小城市的居民 pm10 还没治理好,资金应均衡分配,照顾弱势群体的利益。第三,所有的政策可以适当超前,但更要符合国情,首先满足什么而后满足什么,针对我国的国情,国内还有很多需要切实改善民生的大问题,我们不应该为了一些不可能完成
6、的目标,而制定一些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PM2.5 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的报告,说明政府对空气环境的问题越来越重视,体现了政府对空气环境问题治理的决心。PM2.5 污染对人体身心健康的影响都比较大,提出更高的环境治理标准,在治理过程中,肯定会先满足低环境治理标准,PM10 会更好的解决。把 PM2.5 写入政府的工作报告,表明了政府对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空气环境问题的高度重视,表明中国绝不靠牺牲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来换取经济增长,也表明环境问题是民生问题,归根到底还是结构问题。 为此建议: (1)进一步完善 PM2.5 控制的法规体系。 (2)尽快建立 PM2.5 等大气污染物监测体制。 (3)加大力度治理机动车尾气。 (4)严格控制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 参考文献 1黄鹂鸣,王格慧.南京市空气中颗粒物 PM10、PM2.5 污染水平J.中国环境科学,2002,22(1):334.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