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校“互联网+”众创空间构建浅析摘要:当今,为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形势,构建面向人人的“众创空间”等创业服务平台,对于激发亿万群众创造活力,带动扩大就业,打造经济发展新的“发动机” ,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高校的职能出发,分析高校创新创业工作所面临的问题,以湖北工业大学“绿盟”众创空间为例,浅谈如何利用“互联网+”思维,发挥高校优势,构建“互联网+”众创空间的运营机制模式。 关键词:众创空间;创业教育;互联网+ 2015 年,众创空间作为服务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型创业孵化器,在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的国家战略层面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是创新创业人才聚集地和创新
2、技术成果高产区,其主导的众创空间的建设尚处在探索和构建阶段。本文将从众创空间的源起进行分析,着眼于高校众创空间建设定位,以湖北工业大学“绿盟”众创空间为例,分析“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整合资源,构建众创空间创业生态系统。 一、众创空间的源起 1、 “创客”及“创客空间”的产生与发展 创客源于英文“Makers” ,代表着一批爱好创新的制造者。 “创客空间” , “Maker Space”,也称为“Hacker Space” ,发端于世纪之交的欧洲,早期被译为“制造空间” 。 “创客空间”内,具有共同兴趣的创客们通过社交聚会进行协作,在开放的实验室分享资源和知识,以制造创新事
3、务。“创客空间”为“创客”提供了一个专业的共享、实践、展示空间,创客们可以在其中交流创意、启发创新、实现创新制造。近几年,国内逐渐发展起像北京创客空间、上海新车间、深圳柴火空间、杭州洋葱胶囊等中国“创客空间” 。 2、 “众创空间”概念的提出 2015 年 1 月 28 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其中“要在创客空间、创新工厂等孵化模式的基础上”构建“面向人人的众创空间等创业服务平台”的表述让人眼前一亮。至此, “众创空间”的概念进入全民的视野。 2015 年 3 月 11 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文件,要求“充分利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技
4、术产业开发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小企业创业基地、大学科技园和高校、科研院所的有利条件,发挥行业领军企业、创业投资机构、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的主力军作用,构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发挥政策集成和协同效应,实现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为广大创新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 ” 3、 “创客空间”与“众创空间” “众创空间”是“创客空间”的中国化和功能升级版。通过“众创空间” ,孵化出更多的是小微企业而不是工业产品。与此同时, “众创空间”作为新型创业孵化器不仅兼具“苗圃”及“孵化器”的创业服务功能,而且更加关注于前端
5、创新创业“种子”的产生。 “众创空间”到“孵化器”再到“科技园” ,为创业想法形成到规模化生产提供了全程性的服务。 二、高校建设众创空间的定位 高等学校的四大职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其中,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国务院办公厅 2015 年第36 号文件中要求,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要“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以完善条件和政策保障为支撑,促进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社会紧密结合,加快培养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 。高校中建设众创空间的工作应该坚持以服务高校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为原则;坚
6、持学业第一,创新创业与学业结合融合。高校众创空间生态建设中的重点要以吸引和培育创客为目标,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第一要务,发挥高校多学科专业化的优势实现跨学科创新合作,集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要素与资源,统一领导、齐抓共管、开放合作、全员参与,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创新创业教育和学生创新创业的良好生态环境。 三、高校创新创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高校创客人数多,但跨学科交流不充分 根据教育部 2015 年 12 月 4 日发布的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报告(下文中简称报告 )显示:2014 年,在校生规模达到 3559 万人,居世界第一;高校数量为 2824 所,居世界第二;教职工总数达 233.6 万人,专
7、任教师总数达 153.5 万人,教师队伍数量成为世界第一;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历专任教师的比例超过 50%,青年教师和中青年教师超过 70%。高校师生群体创新能力强,群体中含有大量的创客,并且能通过各类活动快速培育和发展创客。虽然高校师生专业化和理论性强,但创新项目的产生和产业化的过程往往需要多专业和跨学科的合作方能完成。跨学科的交流不充分,多学科人才无法聚集,创业团队行程困难都阻碍了创新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 高校众创空间的构建,就是要吸引和培育创客,实现跨学科交流,快速聚集多专业人才,解决创新创业组队难的问题。 2、高校创新成果多,但成果转化率低 报告中还显示高等学校承载科研能力大幅提
8、升。2010-2014 年,高校共获国家自然科学奖 583 项,获技术发明奖 1328 项,获科技进步奖3577 项。高校获得的国家科技奖励三大奖占比为 70%左右。2005-2013 年,高校科技论文占全国比例一直占据 70%以上。高等学校专利授权数从8843 件增加到 84930 件,增加了 8.6 倍。但是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2013 年底,时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在“中国经济年会”上透露,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 10%左右。大量科技成果并没有对经济发展发挥实际作用,而是躺在实验室里“睡大觉” 。 高校众创空间的建设,不但要将大量的创造产生新的成果,更应将“沉睡”的专利、发明“唤醒”
9、 ,快速实现产业化,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3、高校创新资源丰富,但设备使用率不高 根据报告数据显示,2009-2010 学年,全国普通本科高校共有实验室 28156 个,实验室面积 2785.67 万平方米。2012-2013 学年这三项数据分别为 29964 个、3102.26 万平方米。实验室数量增长了 6.4%,实验室面积增长了 11.4%。实验室器材购置耗资巨大,但多数高校只对相关专业课程教学开放。创客创新制造需要大量的场地和专业化的设备,但基于大多数高校实验室并未对校内外创客开放使用,政府需要推动社会其他企业机构重新构建实验室,造成了大量资金场地资源的浪费。 高校众创空间的建设应该推动
10、整合校内可利用的活动场所,开放共享实验室,为创客活动提供硬件保证。 4、高校社会资源多,但聚焦和协同不充分 我国高校是先进科学技术的拥有者,大量的企业与高校建立了校企合作。同时,高校拥有大量创业经验的校友和校友企业家。他们熟悉产业,了解市场规律,有能力承担导向性、专业性、实践性的创新创业辅导服务。 高校在众创空间的建设中应该形成社会聚焦,集聚创新创业教育要素与资源,统一领导、齐抓共管、开放合作、全员参与,形成学校与地方政府、企业、校友共同关心支持创新创业教育和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良好生态环境。 四、高校“互联网+”众创空间构建策略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解决高校众创空间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蓬勃众
11、创空间的发展创造了无限可能。本文以湖北工业大学“绿盟”众创空间建设为例,阐释高校如何利用“互联网+”时代“跨界融合” 、 “创新驱动” 、 “重塑结构” 、 “尊重人性” 、 “开放生态”和“连接一切”的六大特征,构建“互联网+”众创空间。 1、建设思路 “绿盟”众创空间坐落于湖北工业大学大学生创业园内,共享大学生创业园的所有场地、硬件资源及创业支持服务体系,着力构建以园区内创业主题咖啡馆、 “互联网+”专区、3D 打印工作坊为主要创客活动和工作平台;以“艺术品集市” 、 “展示分享区”为大学生原创作品展示、推广与交易平台;以“创客汇”校园创客社交 APP 为线上推手的“互联网+”众创空间。
12、2、创业文化环境建设 作为以高校为主导的众创空间, “绿盟”众创空间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和“引凤”的双重功效。在学校“7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指导下,建立创新创业教育新思路,营造创新创业校园文化氛围,在园区内建设“企业家精神”主题文化墙及“咖啡文化”主题手绘墙,进一步推动创业文化和咖啡文化的形成和融合。如今的“绿盟”众创空间已成为产业覆盖面广,大学生创新创业交流、文化创意设计制作、创客活动的集聚地。 3、组织运营机制 (1)工作空间。以创业咖啡为创客团队和初创企业的办公场所;以3D 打印工作坊(敏捷制造)为主要创作空间,提供艺术设计和工业设计领域的 DIY 个性定制服务;打造“互联网+”专区
13、,倡导开源硬件的发展,推动基于互联网的人工智能产业,同时也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进一步作用于传统产业,如装备制造、电气工程和土木建筑行业等。以艺术品集市为文创类创客的经营空间,紧密结合学校人才培养需求和学生专业优势,打造学生原创作品的交易平台,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创意市场化的比例。此外,以大学生创业园内“创业导师室” 、 “会议室” 、 “交流展示区”作为“绿盟”众创空间入孵企业的日常管理和交流分享的工作区域。 (2)网络空间。 “绿盟”众创空间实现了高带宽局域网全覆盖和WIFI 全覆盖,入孵项目大多都采用线上线下交易相结合的模式。通用软件方面,通过“Maker 校园创客社
14、交”的手机 APP,从形成点子、组建团队、遴选项目、借用场地到投资融资,提供针对性的创新创业指导咨询服务,培育高校大学生创客,提升创客的创新创业意识。依托“艺术+”网站平台,采用“平面、有声、网络”的 3D 推广模式,实现文化创意产品的“市场化”加速器,打造在校大学生原创作品的线上展示交易平台。此外,依据创客空间发展规律筹建的“互联网+”专区,以智能硬件为核心,呈现出跨界融合、架构重建、以人为本、开放生态等突出特色。 (3)社交空间。社交空间的关键要素在于“人” ,社交网络空间通过“创客汇”校园创客社交手机 APP 将校园创客们聚焦到众创空间内。社交物理空间以创业咖啡、艺术品集市为主体,与会议
15、室、交流分享区等联合构建,提供办公与项目路演等各项公共服务场地,大大降低了创业者尤其是园区入孵团队的社交成本。此外,学校“绿盟”众创空间在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依托创业指导教研室,建立健全的创业导师制度,培育“1+1+1”模式的专业师资队伍,聘请拥有丰富经验和创业资源的企业家、校友、经管类专任教师和辅导员担任创业导师或组成辅导团队,大力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企业管理咨询服务;2015 年全年举办创业培训辅导和交流 132 次,受益大学生创客达 3000 余人次。 (4)资源共享空间。众创空间共享学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五大平台” 。一是创新创业竞赛平台,即集合“凌云计划” 、 “挑战杯”
16、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大赛、 “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大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计划活动、短学期实习实践等各类创新创业活动等。二是创新能力训练平台,即畅通开放学校各级各类创新实验室和各类实训创新平台,打造的一系列学科全、技术新、专业强的实践训练平台,有力提升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三是创业实务与咨询平台,即建设含有 ERP 沙盘的 800 平的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可以对创办企业进行全环境的模拟训练,丰富相关的商务知识;其中实务咨询平台,在与律师服务团开展合作的同时,引进了财务管理公司,为创业团队提供专业和系统的法务和财务咨询服务,规避市场风险,保护学生的知识产权。四是投融资平台,即引进天使投资机构,甄选项
17、目并注资,解决创业启动资金困难的问题;同时,基于财政经费拨款、学校配套投入和企业、校友资助,设立了大学生创业种子基金。五是孵化与加速平台, “绿盟”众创空间内的创客如成长为创业团队,可优先申报大学生创业园入驻、共享企业孵化所有支持配套服务以及经推荐进入合作“孵化器”和“科技园”的加速孵化服务。 4、 “互联网+”工作思路 以人为本,针对学生用户群体需求,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主打建设“创客汇”校园创客社交 APP 线上平台,将其定位为“一个创意集聚的地方” 。以广大校园创客或潜在创客为其用户群体,以兴趣为导向,聚焦形成点子、推动同领域和跨领域的交流合作,组建团队、遴选项目、借用场地、投资融资
18、的创新创业全过程。平台引入创业导师永华,提供专业化的指导、咨询与服务,同时开发众筹和专利池功能区,以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充分显示出“绿盟”众创空间的宗旨“众创空间并非是让人人来这里创业,而是到这里来创造、来社交,时机到了就自然而然去创新创业” 。利用“互联网+”技术手段,为本文第三大点提出的问题提供有效解决方案。 五、结语 各高校的办学理念和目标存在差异,但在众创空间建设的过程中,同样需要明确自身定位和发展目标,发挥各自的优势,分析实际工作的问题和困难,充分开展协同与合作,利用“互联网+”思维实现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构建。因此,高校众创空间的建设,可以发挥“引擎”的作用,推动并促进教学改革的进行,
19、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曲?:公共图书馆“创客空间”实践探索J.新世纪图书馆,2014, (10). 2 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第四次会议上的讲话R.2015. 3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Z.2015-03-11. 4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Z.2015-05-04. 5 教育部: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报告(摘要)EB/OL.http:/ xwfb_151204/151204_sfcl/201512/t20151204_222891.html,2015-12-04. 6 张晓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握四个重点R.2013. (责任编辑:郭亚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