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管理中的激励机制分析.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853795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管理中的激励机制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校管理中的激励机制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校管理中的激励机制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校管理中的激励机制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校管理中的激励机制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高校管理中的激励机制分析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级教育机构及其教育工作者肩负的职责日益重大。高校合理的激励机制有利于提高教职员工工作的创造性与主动性,进而提高高校管理的科学有效性,为培养人才、长足发展提供保证。激励是现代管理的重要手段, “以人为本”是激励机制的基本管理理念。文章阐述了激励机制在高校管理中的作用,总结了目前高校现行激励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健全和完善高校激励机制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激励;激励机制 DOI1013939/jcnkizgsc201607203 激励机制在高校吸引、留用高级管理人员及教师,优化高校人力资源,保证人力资源的稳定,平衡短期和

2、长期的工作目标,开发员工的潜能,加强内部管理,促进高校的和谐发展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高校激励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11 对激励机制的认识不足 高校员工对激励机制的认识往往是把激励简单地等同于奖励;部分高校的领导也不够重视激励机制的建立,或者对激励机制认识有偏差,没有充分认识激励机制对于完成工作目标的重要性,要求员工只讲奉献、不谈利益。这种情况则成为员工的一种心理负担,容易产生抵触情绪。 12 思想情感激励不到位 虽然一些高校能够通过假期学校等方式进行集体教育和情感互动,有时也能有针对性地进行个人谈心,但对员工思想动态掌握得还不够,不善于及时发现有苗头的倾向性问题,即便有领导意识到了员工思想

3、的波动,了解到员工对学校的做法存在一些意见,但仍以领导的姿态示人,自执己见、不为所动,让员工带着情绪工作,导致部门中凝聚力的缺乏。13 绩效考核激励不完善 就现有的考核激励中,仍有一部分考核的内容及结果没有真正与教工的任用、奖惩挂钩。工资、职务能升不能降,收入与贡献不相称, “谋其位、得其酬”却“无事做”的现象依然,薪酬满意度低,体现不出“按劳分配”的原则。 某高校在评选“践职奖”时,以出勤率为必要条件之一, “婚丧嫁娶病”算缺勤, “加班加点”却在出勤之外,这大大打击了努力工作却因此而降低或得不到奖项的教工的积极性。哈佛大学詹姆斯教授曾对人力资本的激励问题作过专题研究:如果没有激励,一个人的

4、能力发挥为20%30%,如果施予激励,一个人的能力则可发挥到 80%90%。那么这种负向激励则会使人的能力发挥减少到更低。 14 官僚主义仍然存在 很多高校在内部晋职晋级时,还仅仅以文凭、课时量、论文、科研等硬性指标为准,一味强调以教员为主,忽略了学生工作者、实验员、财务人员、后勤保障等岗位的特殊性,进而打击了这部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进取心,甚至导致只关心“论文是否发表” ,而忽略了“工作是否干好”的情况产生。 15 缺乏相应的培训和学习激励 高校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知识型员工所创造出的知识成果,但一些高校出于各种因素的考虑,对教师个人深造学习的机会限制过于严格,或者出现厚此薄彼的现象,抑制了教师

5、学习提高的进取心。而培训、学习则是对员工最好的福利,也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益的长效激励机制。 2 完善高校激励机制的建议 激励,是如何让别人听从自己的意见,满足别人的需要即完成激励。要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就必须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员工的需要。作为高校员工约 80%90%(我校占到近 90%)是知识型员工,所以完善高校激励机制,则要求管理者能找准员工的真正需要,引导员工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激发员工的行为,并将满足员工需要的措施与组织目标的实现有效地结合起来,真正使高校员工更好履行自己的教育责任。以下就高校如何完善适应自己特点的激励机制提几点建议。 21 充分把握人才的心理需求,注重精神激励 按照马斯

6、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受教育的程度越高,其需要的层次越高。高校员工作为一个高素质的特殊群体,他们的主流需要就表现为较高层次的追求。高校的管理者必须从思想上深刻认同每位员工的价值所在,同他们建立起亲密的伙伴关系,发挥各自的特长,让员工干其最喜欢最适合的工作,为他们构建一个能够取得成功、实现自身价值、追求生活意义的平台,切实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同时要注重对员工的精神激励,职务晋升、荣誉称号的授予,领导对其工作的理解、关心和赞赏,几句鼓励的话语及对员工的信任、尊重等,都可以鼓舞人心,满足人的精神需要而激发人的能动性。 22 竞争上岗,挖掘人才 实行竞争上岗和轮岗制度,使一大批优秀人才在公开公

7、平的竞争择优中能够脱颖而出,激发年轻有为的员工,帮助有上进心、有能力的年轻干部实现其理想和抱负。北京人大附中的王健,从最初的一位食堂厨师变成了电教室主任,就是领导发现并培养重用了他,才得以发展。 就我校而言基本上形成了按需随时晋升聘用人员的三年一大调、一年几小调的人事格局;35 岁以下年轻干部的比例近 30%,40 岁以下的中层干部已成为学校的中流砥柱;财务部门人员的使用交流上,五年内轮岗率达到 70%。 23 实行考核奖惩制度,奖罚要适度 实施考核奖惩措施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激励个人,更重要的是要产生激励群体的作用。高校对员工的考核重点是考“绩” 。因为“绩”是效果、效率、效益的统一体,是对教

8、职员工“德、能、勤、绩”的整体检验。年终总结最看重的也是工作实绩,如果在某人的总结上有一半的篇幅都是思想进步之类的语言,可见他的实“绩”有多少。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并将考核结果与奖惩包括工资、职务升降等环节挂钩,坚决兑现奖惩,使干好、干不好都有明确的说法。 在实际操作时应注意:平时考核要有具体的考核方案和量化评价指标;建议增加“优秀”员工的比例, “称职”只是对一个人工作的认可,而不是褒扬,起不到调动积极性的作用;年终考核不能走过场,反对轮流坐庄,使考核能够真正发挥作用;奖罚要适度,奖罚过低,激励效果不佳,奖罚过高,会挫败他人或当事人的积极性。 24 科学制定薪酬制度,重视物质激励 邓小

9、平同志指出, “不重视物质利益,对少数先进分子可以,对广大群众不行,一段时间可以,长期不行。革命精神是非常宝贵的,没有革命精神就没有革命行动,但是,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 ” 亚当斯的公平理论认为,一个人对自己的工资报酬是否满意,不仅受收入的绝对值的影响,也受社会的相对公平价值影响。薪酬的多少,是一个人工作成就大小、社会地位的高低、个人价值在分配中的体现;薪酬所提供的物质生活保障,对于知识型员工不仅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也是其实现更高层次需求的基础。在知识社会里,知识是高校价值创造的主要源泉,知识型员工则是知识的载体。所以薪酬体系尤其应该

10、充分体现知识对高校价值创造的贡献。 高校应承认员工个人利益的合理性,把学校利益融于员工的个人利益中,员工在实现个人私利的同时实现学校利益。对高级人才还可以采用具有弹性的“效率工资”作为激励手段。1914 年当美国汽车工人的市场工资为每天 234 美元时,福特公司为自己的工人每天支付 5 美元工资,其超出的部分就是效率工资。高工资出效率,效率工资可以大大减少高校员工到外面兼职、讲课赚取额外收益的机会主义行为,避免分散了员工对校内工作、课程付出的精力,高薪高待遇可以降低员工的流动性,是吸引和留用高级人才的重要手段。 25 完善培训与学习激励 高校知识型员工学习和发展的需要,较其他行业从业人员更强烈

11、,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所以高校应极力满足员工不断提高自身知识水平、科研能力、综合素质,追求发展和进步的愿望。通过培训,可以提高员工实现目标的能力,为承担更大的责任、更富挑战性的工作及提升到更重要的岗位创造条件。 26 建立健全优秀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的不足,会使部门内部缺少凝聚力,各部门之间合作不力、互相推诿,有碍于学校的整体发展。优秀的校园文化可以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团队协作精神和凝聚力,使员工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挖掘,对实现民主管理、提高教学效率起着巨大的作用。为校园文化注入法治意识、民主意识、高效和开拓创新的意识,通过潜移默化真正发挥校园文化强大的激励功能。我校早在 2005 年就已经提出了

12、“教以惠生、学以达仁”的教学理念, “践职不殆、厚德以人”的校风等文化倡导,在校园内已达成了共识。 27 以人为本,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方式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管理者既要注重于事的管理还要注重人的因素,以人为本,本着公开、公平、直观、合理、时效性原则,针对员工不同层次的需要,把成就激励、价值激励、环境激励、物质激励、精神激励等进行综合运用:重视内激励的效果,使激励成为被激励者的自觉行动;注重正向激励,负向激励给的挫伤会越来越重(如监考迟到罚钱较多,员工不愿再参与;富士康“十一跳” ,员工自感价值低、压力大) ,正向激励对发展较成熟稳定的单位来讲,效果会更好;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相结合,显性激励多以

13、物质激励为主,隐性激励往往是通过行为反应,如学校给员工的生日卡、教师节的贺信、几句温馨的话语等,效果不错。 总之,现代社会,谁吸纳了人才并激励了人才,使其发挥出最大的潜能和作用,谁就会获得最优秀的员工、获得凝聚力最强的工作团队,谁就能取得工作的高效益。改变思维模式,针对高校人员的特点和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发展的观念,有的放矢地建立和完善有效的激励机制,建设一支素质高、结构合理的高水平队伍,使高校员工清楚地看到自己在组织中的发展前途,使其与组织形成长期合作、荣辱与共的伙伴关系,真正建立起适应高校特色、时代特点和员工需求的开放的激励体系,实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秀丽论

14、高校人才激励机制的改革和创新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2张欣高校教师分类激励机制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 3付葵浅论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的完善J/OL.(2011-01-14)http:/wwwchinaacccom 4王云试论我国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的构建J.人民论坛,2013(5) 5李靖浅谈事业单位有效激励机制的建立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18) 6唐韧论激励机制在高校行政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2) 7梁欣荣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J.中国市场,2014(37) 8张牧,刘博文我国高校教师激励机制问题研究J.中国市场,2015(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