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构建生态北疆:走出腾格里的诅咒【摘要】 2014 年 9 月 6 日, 新京报独家报道了内蒙古自治区腾格里沙漠中存在着工业园区向沙漠腹地排放工业污水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对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腾格里工业园区的环境污染问题作出重要批示。腾格里沙漠污染的个案,凸显民族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依旧延续粗放型的经济发展路径。本文按着腾格里现象的机理分析、构建生态北疆的意义、借鉴国外工业园区的经验、构建生态北疆的逻辑关系展开论述。以科学规划为出发点,实现源头生态化,强化监管,切断源头污染。 【关键词】 经济文明 腾格里 库茨涅茨曲线 产业路径 区域问题 一、引言 腾格里蒙古语为“天” ,意思就是
2、茫茫流沙如浩渺无边的天空。腾格里沙漠是我国第四大沙漠,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东南部,处于北纬 3730至 40,东经 10220至 106。国土面积约 4.27 万平方公里。行政区划主要隶属于阿拉善左旗,西部边缘和东南部边缘分别属于甘肃省的民勤县、武威县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中卫县。沙漠由两部分组成:北部的南吉岭和南部的腾格里,这一区域习惯统称腾格里沙漠。 在腾格里沙漠腹地,分布着诸多第三纪残留湖,这一地区地下水资源丰富,地表有众多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已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是当地牧民的主要聚居地,直线距离达到祖国母亲河黄河仅仅有 8 公里。腾格里曾经被誉为“人类治沙史上的奇迹” ,还被联合
3、国授予“全球环保 500 佳”的殊荣。恰恰正是这一区域,不是因为荣誉和沙漠景观而闻名,而是因为腾格里沙漠的污染问题引致腾格里扬名于世。 腾格里沙漠污染问题的个案,折射出欠发达地区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依旧以牺牲生态环境和破坏自然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和暂时的经济发展;凸显“公地的悲哀”的窘况。这一事件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一个鲜活的案例。经济发展不应该违背自然规律,应以始终恪守自然环境为本,拓展发展路径。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是一对共生的关系,这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依据。因此,工业发展是以科学合理地利用各种生产要素为前提,不是靠恣意污染来降低成本。西方国家的工业发展历程已证实,破坏环境和污染环境
4、为代价的发展是得不偿失的,即“先污染,后治理”的逻辑在社会发展中是要付出代价的。 正如由德国学者恩斯特?冯?魏茨察克、美国学者爱默里?B?洛文斯和 L?亨特?洛文斯所著的四倍跃进 一半资源消耗创造双倍的财富中所阐述的,凭借一半的资源消耗达到双倍的物质财富,且大大减少废物的排放,从而使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因此,在民族地区尤其是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的民族地区,按着四倍跃进的方案,发展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才可使得民族地区工业化发展之路走得更远,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可步入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来。 二、腾格里现象形成的机理分析 在工业化发展进程中,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经历过或者还在继续着“先污染,
5、后治理”的方式。就西方工业化而言,在其工业化发展初级阶段也曾存在着污染环境的现象,只是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加剧,经济效益呈现边际效益递减,环境成本逐渐递增,环境与经济效益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已经完全脱离经济发展或经济增长的临界点,线性矛盾凸显,最终衍生诸多社会问题,才广泛引起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警觉。就发展国家来说,以经济发展或经济增长为主要目标,这种单一线性的逻辑势必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发展国家在经济发展中延续这样的发展脉络, “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半粗放型经济模式半集约型发展模式集约型发展模式” ,这样的脉络系统中,每一个模式都会忽略对环境问题的思考,或者都会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变现经济社
6、会的转型以及换取经济社会的暂时发展。所以腾格里个案环境污染问题的形成和正在延伸的显性的环境污染以及隐性的“腾格里”环境污染,是几个维度叠加所造成的一种现实的经济悖论现象。 1、腾格里工业园区污染现象的形成是唯经济增长论的产物 腾格里工业园区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承袭着“粗放的不可再生资源开采对这种资源资源进行简单的深加工将其废弃物野蛮的排放”单一经济运行的线性流动。这种单一的线性模式是落后地区实施经济“赶超发展”主体思想的经济体现,是经济发展旧思维模式所衍生的一种现实悲剧,与经济常态发展相背离。经济快速发展的诉求不是以破坏环境为前提所获取的,而地方政府唯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为第一要务,势必导致经济
7、发展过程中出现经济行为扭曲的现象。因此,出现腾格里污染事件就不足为奇,是地方政府部门尚未处理好“技术人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也未意识到“环境经济公正”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同时,缺乏对问题区域进行科学规划,从而导致区域问题更加突出。 2、在市场经济中,企业是社会市场经济的主体 企业是由产业集合构成的基本元素,以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致使企业环保意识缺失。企业由于过于追求经济效益,引致企业的社会效益降低,社会责任担当缺乏,也就是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社会效益。只顾眼前的经济利益,尚未考虑问题区域的长远利益。对问题区域和区域问题认识不够充分,缺乏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理念。 3、监督体系不健全,问
8、责缺失 本文所探讨的监督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政府部门之间的监督和社会监督。其中政府部门之间的监督又包含两个层次:第一层是部门之间的监督体系不健全,第二层是部门内部的监督系统不健全。首先,由于腾格里工业园区比较偏远,在距离递减效应作用下,监督部门存在着“山高皇帝远”的心理,造成监督上存在现实管理的“盲区” 。其次,政府部门之间的片区化管理现象较突出,信息共享机制缺乏。所谓的片区化管理就是指各个部门只管理自己所管辖的领域或范畴,对超越本部门管理的领域或范畴采取漠视的一种现象,导致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缺乏。再者,当地个体监督话语权缺失,在地方政府、地方政府部门、地方政府部门中个体监督的话语权缺失,衍生政
9、府部门的不作为现象,引致个体监督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 4、对库茨涅茨曲线的误解 本文所阐述的库茨涅茨曲线是指环境库茨涅茨曲线。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是指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倒 U 型”曲线关系,即随着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环境质量先恶化后好转。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基本涵义为:在经济发展的最初阶段,由于人口的无序增长,工业技术的落后,资源的无序开发,造成了环境污染的急速加剧,随着经济的发展,以科技进步为标志的产业发展对经济的贡献作用越来越突出,人们控制环境污染的意识、能力和投入逐渐提高,污染物排放逐步趋缓。腾格里隶属于生态环境脆弱且经
10、济欠发达的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一经破坏,其修复成本高昂且修复时间久。因此,按着“先发展,后治理”的路径对于腾格里来说是一种“断崖式”发展,所谓的断崖式发展是指不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力,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按着粗放模式发展经济,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及一味强调经济增长,而不顾及问题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最终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可能出现无以为续的现象。也就是经济发展路径达到一定程度后戛然而止,整体经济出现严重下滑,可能回落到所谓工业化的起步阶段。 5、缺乏环境知识的再认识 在工业化发展初期或者中期,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缺乏必要的认识。环境与经济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生产企业对环境保护仅停留于对立的层面上,缺少
11、必要的全面的系统认识。将二者之间的关系割裂开来,必将影响产业中长期的发展。生产生活中,人们只是关注产业、产品这一单性的线性关系,仅仅注重产业和产品发展路径,而没有对产业、产品有着深刻影响且相关联的因素进行必要的考量。引致对资源破坏、环境污染和气候变暖这一人类活动的外部环境成本缺乏认识,外部环境成本是指产品生命周期中对环境影响而造成的损失中未由产品受益者支付的部分。本文所讨论的产品受益者主要是生产其产品的企业,也就是企业在生产其产品的过程中,对生态环境已然造成了影响或破坏,却没有对破坏环境的行为付出任何代价。 区域生态环境因为粗放型的工业发展而受到破坏,对于产品生产者企业而言,表面没有损失。随着
12、整个环境系统的破坏,外部环境内部化,生产企业和整个社会要为此付出高昂的代价。这是生产企业对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三位一体认识的缺乏,也是对环境影响常见类型和对应价值损失认识的不够,缺乏环境知识再认识的必然。如表 1 环境影响常见类型和对应价值损失所示。因此,腾格里环境污染现象与人们对环境再认识不无关联。 三、构筑生态北疆的意义 通过对腾格里现象形成的机理分析,折射出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走出腾格里的诅咒时不我待。据统计,内蒙古地区是全国荒漠化最为严重的省区之一。全国沙漠化土地为 2.62 亿公顷,内蒙古占了1/3。内蒙古位于我国正北方,区位优势明显,横跨东北、华北、西北三大区域,对
13、内与我国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河北省、山西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为邻。对外与蒙古国和俄罗斯接壤。内蒙古不仅是西部大开发的前沿阵地,也是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区域的角度看,内蒙古自治区担负着“承东启西,南联北开”的主要功能。因此,构筑生态北疆意义重大。 1、国家战略层面讲,构建生态北疆的意义 内蒙古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是京津唐风沙源治理工程的重要区域,2007 年,中央领导视察内蒙古生态建设时指出,要建设好祖国北方生态屏障,这一生态屏障关乎我国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从国家战略层面讲,构筑生态北疆意义如下。 第一,与毗邻国家共同铸造“东北亚区域生态环境共同体”
14、 ,使得这一区域的生态环境进一步好转,从谷歌云图可以发现,此区域荒漠化现象比较严重,与邻国一道共同治理区域生态环境,使绿色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升,实现区域生态水土涵养的标准化目标,从而有利于边境地区的居民安居乐业和边境贸易的繁荣发展,有助于边境地区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最终促进东北亚地区经济社会的繁荣稳定,增强东北亚地区各国人民的福祉。 第二,促使“一带一路”向纵深发展,建立一条互联互通的欧亚新商道,提供生态安全上的保障,为加强区域经济的联动式发展起到示范效应的作用。 第三,为我国经济安全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内蒙古是我国五大能源基地之一。从能源战略的角度讲,为经济发达地区
15、进行能源输出和对首都地区进行能源供给,是内蒙古经济职能功发挥在生态职能上的重要体现。 2、从区域层次看,构建生态北疆的意义 生态北疆的建设从区域层次的角度讲意义重大,本文所阐述的区域层次着重指区域外部之间的,也就是区域与区域之间的关系。从区域层次看,构建生态北疆的意义如下所述。 第一,区域生态安全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要保证,是自然因素与经济发展提供贡献效能的经济价值的变现。区域生态安全可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区域内生态安全可促使区域产业的良性互动发展,人自然产业三者之间形成互动,同时也会实现产业与产业之间的良性互动,从而为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做必要准备。 第三,区域生态安全体系的建
16、构,有利于地区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也有助于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 第四,区域生态安全可以促进区域之间的共生发展,为地区之间的和谐共生奠定基础。 第五,内蒙古自治区位于我国正北方,是我国北方生态的第一道屏障。同时,内蒙古自治区也是京津唐风沙源二期治理工程的重要区域,如图 1 所示,在京津冀环境治理上,内蒙古自治区承担着外围区域综合治理的作用。外围区域环境治理的程度将影响邻近区域环境治理的效能的发挥,也就是外围区域对边缘区域的影响,在递延效应的作用下,边缘区域也会直接影响京津冀核心区域环境治理。当然,在一定程度上,外围区域可能会直接作用于核心区域,所以构建生态北疆对京津冀环境治理意义重大。 3、
17、从局部生态安全的角度看,构建生态北疆的意义 局部生态安全在本文是指辖区内部的区域生态安全,也就是行政区内部的生态安全问题。 第一,局部生态安全是源头生态安全的体现,是在点源上实施生态安全建设,有助于源头生态化的推进和落实,也为京津唐风沙源二期治理工程顺利实施打下基础,保证京津冀环境治理成效的实现。 第二,局部生态安全有利于区域辖区内的城镇化建设,是城镇化建设的有利保障。适宜的生存环境是人类安居乐业的根本前提,是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的保证之一,也是城镇化建设在生态文明方面的表现。因此,生态北疆的构筑对于北部边疆地区城镇化建设意义重大。 第三,构筑生态北疆可以为地区的产业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18、能够促进产业集聚效应的发挥,有利于实现区域经济的增长效应,进而扩大区域经济的凝聚效应,引致区域产业沿着绿色循环经济发展的路径进行资源配置,提升区域经济的综合竞争力。 第四,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从单一的农业生产型经济模式向生产加工电子商务为一体的综合农业经济模式转化;从单一的牧业性生产方式向生产加工品牌销售为一体的集约型牧业经济模式转型;从单一的林业生产向发展综合林业经济转变。农业经济、牧业经济和林业经济依据自身的资源禀赋按着混合经济发展模式建立现代农业服务系统。对于工业经济来说,将按着工业生态化的路径发展地方工业经济,从而不断增加当地居民的人均收入,提高本地区居民的生活水平。 综上所述,构
19、建生态北疆,不仅是国与国之间和谐发展与边境安宁的体现,也是地区与地区之间和谐相处及共生发展的体现,更是区域投资吸引力和区域综合经济影响力的体现,是人自然技术三个维度共生发展统一体的综合演绎。 四、借鉴生态工业园区的经验,构筑生态北疆 生态环境是地区经济发展的最根本逻辑前提,而工业园区的生态化发展则是工业经济良性互动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因此,生态工业园区是依据产业生态学原理建立起来的一种新型产业组织形态,从区域层次上看,工业生态化是区域经济和谐发展的出发点,也是区域经济竞争力和区域经济增长活力综合体现。借鉴先进生态工业园区的经验,为构筑生态北疆提出可行性的政策建议。走出腾格里诅咒不仅仅局限于构
20、筑狭义的生态北疆,提供可参考的现实版的“工业 4.0”,优化产业发展路径,合理规划区域产业布局,引致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1、生态工业园的先驱丹麦的卡伦堡工业共同体 丹麦的卡伦堡(Kalundborg)位于哥本哈根以西大约 100 公里处,人口约 2 万人,是一个拥有天然深水港的城市。20 世纪 70 年代,卡伦堡几家重要企业希图在降低费用、废料管理和更加有效地使用淡水等方面寻求合作,建立了企业间的相互协作关系。80 年代以来,当地的管理与发展部门意识到这些企业自发地创造了一种新的体系,将其称之为“工业共生体” ,从政策等各个方面予以支持。在这个工业小城市,已经形成了蒸汽、热水、石膏、硫酸、污泥、生物等的相互依存共生利用的格局,这就是生态工业园的雏形,卡伦堡因此而闻名于世。 卡伦堡工业共生体的建立,是节约型经济和环境友好型经济为一体的共生经济体系,不仅遵从了人类自然的发展规律,也遵循了经济发展规律。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注意到了资源的存量与经济增长二重矛盾的对立统一,也注意到了环境与经济效益之间的辩证关系。认识到资源、环境在经济发展中所具备的重要性,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不是割裂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