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沿江地段斑块嵌入规划模式的分析与应用【摘要】受各方面影响,现有规划流程存在部分缺失,直接导致许多价值要素被抹杀,笔者提出在常规流程中增加规划模式研究这一环节,并对沿江地段规划提出“斑块嵌入”模式,更好的使自然、人文、城市和谐共存。笔者在高明沿江路以东片规划中尝试引入这一模式,促使自然与城市既相互渗透又相互隔离。 【关键词】建设斑块 规划模式 价值要素 1、前言 受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现有的规划大都表现为“自上而下” ,着重强调对上位规划、总体规划的理解与衔接,但对具体要素的分析与延续不足,直接导致许多价值要素被抹杀,笔者提出改进现有的规划方法。2、 “斑块嵌入”规划模式的分析与操作方法的
2、研究 2.1 常规方法的问题分析与完善 2.1.1 常规方法的流程 第一步:对上位规划进行分析、评价,确定需落实及完善的内容; 第二步:现状调查,提出现状的问题、特色; 第三步:依据前两步的分析结果进行功能定位及布局,最终得出规划方案; 第四步:方案深化并完善成果。 2.1.2 常规流程的问题分析 若按常规流程,地块功能转换基本为硬性转换,即被转化地块的现状被新的建设情况所掩埋,这容易导致部分有价值的要素被抹杀,而这些价值往往不能再生。 2.1.3 常规流程的完善 常用的规划方法缺少对地块规划模式研究分析这一环节,尤其对于沿江地段这一特殊规划主体,更需要从规划流程上确保其生态价值要素。2.2
3、对“斑块嵌入”规划模式的解析 2.2.1“斑块嵌入”规划模式的定义 “斑块嵌入”模式定义:以水体、绿化等作为规划基底,分别嵌入“保留建设地块” 、 “转化建设地块” 、 “新建建设地块”三大斑块。 该规划模式自然而然地使得建设组团间、建设组团和水体间留出绿廊,使得自然、人文、城市活动均有充分展示空间。 2.2.2 各组成部分解析 (1)绿色基底 其中“绿色”是基调,由于既要满足人的亲水性、又要留给自然生态一些空间,因此该“绿色”应该是多层次、多级敏感度的。 高级敏感层:贴近大型水体,一般是指森林带或者湿地,其属性是“生态” ,是城市留给自然的一片净土,人们只能远观或者通过码头、木栈道等设施局部
4、深入,满足市民亲水、亲自然的美好愿望。 中级敏感层:介于建设斑块和高级敏感层之间,是城市级的大型公共绿地,其属性是“休闲” ,一方面适当隔离城市喧嚣与自然,另一方面也适当融合城市活动与自然,是联系城市与自然的纽带。 次级敏感层:城市组团内部的绿地,主要以点状形式存在,也是人们使用频率最高的绿化形式。 (2)建设斑块 保留建设地块:保留不影响滨江环境、不违背区域发展方向、无拆建条件的地块。 转化建设地块:将那些具有历史价值的地块中的相关要素进行保留或局部保留,并赋予新的功能。 2.3“斑块嵌入”规划模式的操作方法研究 前面提出的规划模式较为抽象,为将此概念更好的运用在规划中,在“建设斑块嵌入”模
5、式的指导下,提出了更具操作性的“建设斑块分层倒入法” 。 该方法首先要求将现状和可能成为绿地的用地设置为绿底,然后根据分析确定三大斑块,再按照绿底、现状建设斑块、转化建设斑块和新建建设斑块的顺序分层倒入规划框架,最后局部修正用地后形成规划方案。 3、案例应用 3.1 项目背景 3.1.1 区位 项目地处佛山市高明中心城区西江西岸,是高明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规划区北起高明第一水厂,南至高明大桥,南北长约 5000 米,东西宽在 60-400 米之间,其西侧有多座山体,规划面积约 120.72 公顷。3.1.3 上位规划解析 通过对多个上位规划分析得出与该地块相关的内容有 (1)西江轴线贯穿中
6、心城区南北,沿江路一带不仅是一条交通线,更是一条景观带、城市建设的演进轴,规划区应体现山城相融,与水相映,是展示城市风貌的主要界面之一。 (2)规划的南、北生态绿廊均经过规划区。 (3)规划区是未来旅游服务中心和生活休闲中心。 3.2 现状分析 3.2.1 现状问题判断 (1)高明大桥以北的城市景观是高明形象的门户,但被各式工业厂房所充斥,与高明建设“山林水都”之城市形象不相符。 (2)缺少统筹安排而造成开发的混乱,造成景观不连续、空间不协调,整体水平偏低。 (3)道路交通设施及市政公用设施配套不完善。 3.2.2 价值因素挖掘 (1)规划区的工业是高明工业发展起源; (2)岸线硬化是工业发展
7、的产物,经改造可使其成为公共休闲空间的一部分; (3)大型码头近期仍用于产品运输,未来可利用其打造亲水平台; (4)现状部分岸线还有大量农田分布,并保有湿地景观,是不可多得的生态资源。 3.3 规划定位 高明区的门户,西江“水?都”的临界面,高明历史与未来的纽带,具备优质生态环境、宜人公共空间的城市黄金滨水景观带。 3.4 规划构思 3.4.1 规划模式的引入 图 1 用地开发模式图示 以现有生态岸线和块状绿地为基调,将三大斑块嵌入其中,并设置道路围合各个组团,并连接城市干道,使市民活动深入“绿色”当中。 根据分析调查得出绿底和三大斑块基本情况为: (1)绿底 绿底主要包括规划的湿地公园、森林
8、公园、工业遗迹公园、滨江休闲带;现状的荷城公园、灵龟园、高明大桥桥头公园。 (2)保留建设斑块 高明水厂、银海大酒店、银海广场、高明海关等,完善其环境和设施建设。 (3)转化建设斑块 广东溢达纺厂现状生产对滨江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结合上位规划和周边需求,将现状厂房和周边环境进行改造,使之用于商业和体育公园。 3.4.2 具体操作方法的引入 在“斑块嵌入”模式的指导下,将各组地块进行分析、剥离与组合,引入建设斑块分层倒入法,分层、分步骤倒入各个部分,最终得出科学、合理的规划平面。 图 2 “斑块嵌入”流程图示 4、对该模式的总结 顾名思义, “斑块嵌入”模式首先强调的是“绿底” ,在这个有保证的前提下,再“嵌”入各大斑块。 绿底的强调是生态保护最有力的保证,三大斑块的嵌入是市民融入自然的充分体现、强调了规划的可操作性和对人文历史的尊重,各层次敏感度绿底的划分则为人与自然交流提供了最佳尺度。 人与城市、场地、河流都充满着感情的联系,相信并尊重这种联系是规划的中心要义。自然、生态需要保护,文化之根需要挖掘并延续,市民也希望生活可以尽可能便利、丰富,这都是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而规划则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之一,作为一名规划工作者,我们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庞伟.2007 年.从工业遗产走向卓越的公共空间-岐江公园的言说和关怀.城市环境设计(第 20 期):3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