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沪港合作推动上海自贸区发展2015 年 4 月 28 日,由上海社科院港澳研究中心主办,上海国际经济交流基金会、香港特区政府驻上海经贸办事处支持的“2015 年沪港蓝皮书发布暨沪港合作共推上海自贸区发展”研讨会在上海社会科学院隆重举行。 上海社科院党委书记于信汇教授出席会议并致辞, 沪港蓝皮书主编、上海社科院港澳研究中心主任尤安山汇报了蓝皮书的主要成果。来自上海自贸区、上海市政协港澳台侨委、上海市港澳办等沪港两地相关部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企业的数十名专家学者,以及新华社上海分社、香港大公报、文汇报、沪港经济杂志等多家知名媒体代表参加了会议。 沪港蓝皮书(2015) 以上海自贸区建设与新一轮
2、沪港合作为主题,分多个专题和视角研究与分析了沪港两地如何在上海自贸区这一新的机遇条件下更好地发挥互补优势,加强分工合作,共同携手开创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局面。蓝皮书指出,香港作为全球公认的最自由、最开放、最多元化的自由港,在投资管理、贸易监管、金融管控、制度安排等诸多方面积累了较为成熟的经验,对上海自贸区的运营发展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发布会结束后,香港特区政府驻上海经贸办事处主任邓仲敏女士、上海社科院经济所所长石良平教授、香港知名金融专家周八骏博士、上海外高桥(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宏先生、上海市港澳办钱玉林处长、香港一国两制研究中心高级总研究主任方舟博士等应邀就上海自贸区发展的新进展、新问
3、题、新挑战和沪港合作共推上海自贸区建设的路径选择等热点问题进行了专题演讲,内容丰富、信息量大、观点独到、视角新颖。整个会议气氛热烈,研讨深入,互动积极。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上海自贸区建设对深化沪港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为沪港合作提供了一个国家战略平台,为沪港两地在制度创新建设方面提供了巨大的合作空间,也有助于进一步深化沪港两地在国家金融战略框架下的互动合作,以及进一步强化香港在中国对外开放中的桥梁作用。最后,与会专家学者从建立沪港自贸区发展合作对接机制、扩大沪港基于自贸区发展的产业合作机遇、以制度创新保障沪港合作模式及内涵升级等方面,就沪港合作如何推动上海自贸区建设积极建言献策。 石良平
4、:自贸区要继续引领开放式改革的国家战略思路 不久前,国务院公布进一步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 ,上海自贸区的建设进入了“2.O”时代。 截至目前,国家共设立四个自贸区。石良平指出,这些自贸区有不同的定位,肩负着不同的使命。从战略布局来看,广东自贸试验区立足推动内地与港澳经济深度合作,天津自贸试验区立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福建自贸试验区立足于深化两岸经济合作,上海自贸试验区继续在推进投资贸易便利化、货币兑换自由、监管高效便捷以及法治环境规范等方面担当“领头羊” 。 作为国内第一个自贸区,上海自贸区以“建设开放度最高的自贸试验区”为目标,将在更为广阔的制度创新“试验田”里,深度挖掘
5、改革潜力,多维度拓宽改革领域,保持自身的改革先发优势。 如何“推进更高层次对外开放”?国务院对自贸试验区提出了“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革”的要求。石良平着重谈了上海自贸区在投资、贸易监管、金融创新等方面的任务,提出了上海自贸区要继续引领开放式改革的国家战略思路。 石良平说,上海自贸区首先要抢占制度上的自主高地, “自贸区是自主高地,不是政策洼地” 。建立自贸区关键是探索制度创新,向改革要动力,不是政策优惠。因为政策洼地越多,越会阻碍各类要素高效流动,越会阻碍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就好比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如果有洼地,就容易出事故。试验区作为一种新型开放模式,不是过去的特区,区内政策要能够形成
6、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 其次,上海自贸区要进一步开放红利。根据对外贸易协定,要在所有的行业内开放服务业,金融和信息领域尤其值得关注。跨境数据的自由流通,要引入开发措施,突破限制,把握自贸区扩容的大好机会。 再者,上海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投资法(草案征求意见稿) 为蓝本,尽快修订目前开放程度较小的上海自贸区条例。随着新的外国投资法的修订,接下来有三件事情特别值得研究: 第一,要探索改善自然人流动问题。自然人流动也是国际服务贸易协定的主要议题,它涉及很多专家、商务人员、科技人员,尤其是技术骨干的流动问题。如果要提高自然人流动的便利性,那么各国签证的透明度和详细操作程序都要重新制定。服务业主要靠人
7、,如果自然人流动有障碍,服务业的开放也很难展开。 第二,率先制定跨境数据流动的管理法。 第三,外国投资法引入了“实际控制人”和“协议控制人”两个概念,上海也应该尽早设立相关概念。 周八骏:同建两大国际金融中心 经济学博士、香港资深金融专家、原香港特区政府策略发展委员会委员周八骏首先对全球宏观大环境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香港面临空前的挑战。 在周八骏看来,香港的政制发展问题折射全球结构重整,香港需要重新认识东方和西方的关系,需要在中国内地与全球市场之间重新找准方向。他还指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前途取决于两点:1,港币与人民币的关系;2,香港经济与珠三角经济圈的关系。 在上海自贸
8、区面对的问题方面,周八骏指出要理清自贸区制度创新与经济发展关系。对外资实行市场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焦点与重心何在?是主要应对中美双边投资协定、TPP,还是面对以发展中国家、新兴经济体为主的“命运共同体”?周八骏建议以后者为主,顾及前者。经济发展要如何协调区内与区外关系?扩容后上海自贸区面积相当于香港岛或大屿山,但与香港岛或大屿山不同的是,上海自贸区既不是一张白纸也不是一幅已构成的图。他建议,结合前一点,在上海自贸区内拓展两类产业集群(Industries Clusters)和相应的企业集群( Enterprises Clusters) ,一类是面对发达国家,在上海、长三角和中国都是领先的
9、产业集群;一类是面向新兴经济体,处于中高端的产业集群,对于前一类宜给予税务优惠。 就沪港合作方面,周八骏提出,应同建 21 世纪中国两大国际金融中心。首先,上海自贸区应先行人民币存贷款利率市场化,实现人民币的充分可兑换。 其次,上海自贸区可配合亚投行和“一带一路” 。上海应争取成为亚投行的业务运作中心,譬如,将亚投行的“司库” ( Treasure)设于上海自贸区,依托上海金融市场实行保值和增值,争取“丝路基金”总部设在上海自贸区。 最后,沪港两地可合作发展人民币衍生产品。坚持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适度发展一级金融衍生品(即由金融基础价格利率、汇率和基础服务抵押贷款等直接派生的金融产品,如利率期
10、货、汇率期货、抵押贷款证券化等) 。由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先行,上海自贸区引进,至少在2020 年前形成梯次推进。 钱玉林:沪港合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上海市港澳办钱玉林处长指出,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沪港合作具备以下三方面的特点:第一,沪港经贸合作机制不断完善;第二,沪港合作领域更加全面化;第三,沪港合作取得显著成效。 在今年的沪港经贸合作会议第三次会议上,沪港合作的牵头部门确定了 2015 年两地十大合作领域,分别是自贸区的合作、商贸投资的合作、金融领域的合作、航空航运及物流的合作;科技领域的合作;城市管理的合作;旅游创意产业及文化融合的合作;专业人才领域合作;教育、医疗、卫生领域的合作;青
11、少年发展和社会管理的合作。 近三年,香港来沪投资合同金额分别达到 120.6 亿美元、151.4 亿美元和 198.5 亿美元,同比增长 40.3%、25.5%和 31.2%。 同期,上海对港投资总额分别为 22 亿美元、33.63 亿美元和 46.51亿美元,同比增长 255%、50%和 33.3%。上海自贸试验区挂牌后,截至今年 2 月底,区内新落户港资企业 1265 家,占同期落户外资企业数的45.9g%。自贸区办结向香港地区投资项目 66 个。通过沪港两地机场合作,2013 年虹桥机场在全球机场排名已从第 81 位提升至 12 位。在社会发展领域,两地文化交流活跃,沪港每年文化交流项目
12、逾 50 项;教育合作富有成果,在沪就读香港大学生已有 600 余人;卫生合作不断拓展,首家香港独资医疗机构已在沪开业;两地专业人才和青年交流频繁。截至去年底,持证在沪就业的香港人士约 8000 人。 在未来,沪港合作的前景更加广阔,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钱玉林表示,上海正在着力推进自贸试验区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这为深化沪港合作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为沪港两地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合作带来了宝贵机遇。 ”香港可以发挥“超级联系人”的作用,尤其是提供金融、法律、航运等方面高水平服务,配合国家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的发展战略。另外,股票市场“沪港通”已有成功
13、经验,可继续优化。 方舟:航空航运租赁领域大有可为 香港一国两制研究中心高级总研究主任方舟博士表示,随着上海自贸区范围从海关监管区域向更大的非海关监管区域扩展,上海要进一步加快推进自贸区的改革开放,可以考虑以下领域:资本账户管理、航运服务业、航空融资租赁业。 首先,资本账户管理领域的改革开放。上海自贸区与传统意义上的国际自由贸易区的不同在于其核心的实验领域不只是国际贸易和加工,还有国际金融和投资领域的开放,进而为国家在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及实现人民币资本账户的逐步开放起到试验场的作用。 基于上海自贸区金融领域发展的方向和目前已出台的政策意见,上海自贸区的金融开放可以考虑通过“偏出型半渗透”的资金
14、流动模式有序推动资本项目的开放,即对于资金从在岸市场向自贸区离岸市场的转移进行相对宽松的监管,而对离岸市场或境外资金通过自贸区流入在岸市场进行相对严格的管制。 其次,航运服务业的开放。 航运服务业是上海自贸区另一个可以重点突破的领域,中国已经是世界最大的贸易和船舶制造国,作为中国和世界的第一大港,上海理应是世界主要航运服务中心之一,但是国际航运服务业目前还不是上海经济发展的主要重心,上海自贸区可以为上海航运服务业踏入国际提供一个难得的舞台。 虽然上海航运中心建设脚步有所加快,但若与当今主流国际航运中心横向比较,上海仍存在不小的差距。尤其是在航运服务、船舶注册、航运金融和海事仲裁等代表航运中心“
15、软实力”的相关指标方面存在明显差距,主要表现在航运服务业规模相对较小,航运金融业政策法规不健全,金融机构知名度和专业化水平不高,缺少足够数量的国际性航运组织机构等方面。 方舟认为,上海下一步应该往航运金融、保险、检验、海事教育等方面发展。而香港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可以在金融、法律、保险方面为上海提供大量人才。除了在进一步开放市场、扩大交易主体、创新交易产品等方面外,沪港两地在航运的另一大合作领域是保险业务,因为很多相关业务都围绕保险地展开。 再者,发展融资租赁基金。 方舟分析指出,上海有发展航空和航运融资租赁的潜力,建议考虑利用国家基金和私募基金发展航空航运融资租赁业务。方舟表示,中国国家基金充足,外汇储备强大,中投公司作为国家主权财富基金,可以考虑发展飞机融资租赁业务,获得收益的同时,使用国家资金支持航空航运租赁行业的发展。另外,中国已是亚洲最活跃的私募股权投资市场之一,香港也是外资私募基金较为集中的城市,沪港可以考虑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两地的中外资私募基金发展航空航运融资租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