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强大学生创业助推经济发展初探【摘要】 当今社会高速发展,中国经济处于改革深水区。李克强总理提出“全民创业”新理念,加强大学生创业就成为重要途径之一。然而现阶段的大学生创业面临着许多问题。大学生创业教育作为高校建设的一部分,有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加强创业教育,有效促进教育和人才发展的良性循环。本文主要从大学生创业对经济发展重要性出发,剖析大学生创业与经济发展相融合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从而提出两者相融合的有效路径选择。 【关键词】 经济发展 大学生创业 路径选择 一、研究背景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我国经济处于改革深水区, “全民创业”成为社会新常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身于创业当中,伴随着
2、这一社会问题而产生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在高校建设中被提为重要议程。由于大学生群体所处年龄阶段和社会地位的特殊性,致使其在创业实践中出现很多问题与困境。对此,则必然由高校这一教育主体来解决。实施创业性教育既是社会深化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发展的必由之路。1、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人才是科技兴国第一要素。抓好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能够很好地促进当代各项事业的发展。自改革发展以来,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但是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新矛盾。面对这些新时期的时代产物,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我们必须抓好大学生创业教育。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坚持
3、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党的十八大把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三型合一的领导班子,提升党建水平作为终极目标。这向我们提出了全党创新性的要求,只有勇于担当、勇于创新,才能使党的领导和执政符合时代要求,才能推进党的各项建设。 在社会建设的过程中,高校培养的只能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能否培养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四有新人”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成败。然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西方腐朽意识形态对大学生成才具有不良的渗透作用。高校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思想学习,为社会培养、输送合格人才。加强学
4、生创新性教育和创造力的培养,坚持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当今经济环境下大学生创业面临的困境 (1)创业的理性认识不足 由于大学生所处年龄阶段的特殊性,其对社会还相对不够客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不够成熟。相比有多年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的人来说,大学生缺乏对社会的宏观认识和对创业全过程的有效把控能力。在认知层面缺失的基础上,可能会导致决策的失误。自我定位不清晰,创新意识不足,盲目追随市场,是大学生创业出现的普遍共性,这都会对自我发展以及创业的良性循环埋下不良隐患。 (2)缺乏创业实践经验 由于大学生还未正式踏入社会,其对创业全过程的程序和不同阶段的任务往往仅停留在认知
5、阶段,缺乏有效的实务操作的平台。对创业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与突发状况缺乏经检,往往导致判断的缺失。倘若不能广泛吸收听取他人实践经验,极可能在重大决策中出现失误。 (3)创业信心缺失 认识不足与经验不足是造成大学生创业缺乏信心的重要因素。初入社会必然会在种种选择面前碰壁,这会导致大学生的信心缺失,优柔寡断会影响创业过程中决策的做出,这可能会决定创业的最终成败。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以高校教育工作为契合点,用大学生创业服务于经济发展,特别是以高校教育工作带动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有其独特的优势。两者相互区别却又相互联系。高校教育工作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业意识的有效载体和必
6、然选择。笔者认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服务于经济发展存在现实可能性与必然性。 1、可能性 (1)经济发展与大学生创业教育目标的一致性 现阶段中国社会进步与发展,迫切要求一大批拥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信念,具有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精神的优秀青年加入到党员队伍当中,促进社会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建设。而大学生创业教育旨在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社会发展。在培养过程中要求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创新意识和协作精神,以小群体的发展带动大社会的进步,构建和谐社会。从这一层面来看,两者都是为了培养新时代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共同促进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其目标具有一致性。 (2)经济发展与大学生创业教
7、育方式的协调性 高校创业教育既是培养和造就优秀人才的重要基地,也是广大优秀人才聚集地。在加强高校创业教育的同时,也培养了优秀人才的组织协调能力、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在进行高校创业教育全过程中,也提升了党员队伍的自身素质要求。两者所采取的谈话式、教授式、实践活动式等教育方式相互协调、相互通融。 (3)经济发展与大学生创业教育资源的可共享性 目前,经济发展为大学生创业提高契机,大学生创业又为经济发展充实血液。 “党建带团建”体现了党对共青团工作的领导,有利于共青团组织建设的进一步提高。各地高校共青团许多活动和工作的开展都是服务于建设大学生就业和创业的平台,例如各地开展的创业实践活动都是服务于大学生
8、创业。由此可以看出,工作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资源和平台是可以相互共享的,实现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 2、必要性 (1)大学生创业教育是高校工作的内在要求 树立大学生创业观念,引导大学生科学创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经之路,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表现,因而是高校党建工作的内在要求。 (2)高校教育工作是弥补大学生创业教育对传统文化的教育缺失有效手段 传统大学生创业教育注重创业技能、创业政策和创业信息的指导,而忽略了理想、信念、伦理道德等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思想道德修养相脱节,出现了很多急功近利、唯利是图的创业观。中国共产党这一先进组织要求全体党员不断完善自己。在提高自
9、身科学素养的同时,更加注重思想道德修养的培养。为了构建科学的创业观,促进创业教育的良性循环,必须加强以党建为基础、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的新型创业教育,弥补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 4。党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纯洁性建设是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创业观的有力杠杆。 三、大学生创业服务于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 大学生创业教育作为高校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有其特殊性与优越性,在上文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有效融合的可能性与必然性的基础上,笔者认为促进二者相互融合有以下路径选择。 1、加强理想信仰教育,坚定创业梦想 在高速发展的当今,国际风云的变化莫测对共产党和国家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此,必须将党员的人生追求同党的
10、宗旨统一起来。回顾历史,规划未来。党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财富,是一部生动形象的教科书,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通过开展党的历史知识、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英雄模范事迹的教育和学习,坚持党的优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统一,能够培育出符合社会主义需求的创业观,制造良好的创业氛围。此外,理想是人生的指路明灯,重视理想、信念教育,坚定创业梦想,能够增强创业的信心以提升凝聚力和战斗力,这是决定大学生创业成败与否的基础。 2、以科学发展为着眼点,提升创业素质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具体发展实践、借鉴外国发展经验提出来的。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其核心是以
11、人为本,把依靠人的发展作为根本前提,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在党建服务工作开展过程当中,加强科学发展观的学习,以全面发展为着眼点,重视创新性培养,助力青年创业。党支部应将党员政治业务、知识学习融入到健康向上的实践活动中。加强基础党组织建设,通过丰富多彩的基层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创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组织能力,确保大学生创业群体全面协调发展,提升创业的综合素质。 3、发挥党员先锋作用,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 环境对成才具有重大作用,对于正确思想和优秀人格的形成意义深远。创业环境对创业执行力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党建工作开展过程当中,要重视发挥榜样的作用,对于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推行“骨干创先争
12、优、党员联系青年职工”的模式。理论联系实践,加强青年大学生党员与社会优秀党员企业家、职工之间的交流,使之深入感受到先锋模范作用的力量,营造良好的创业文化氛围。契合实际的开展创业典型、创业价值的宣传,促进环境因素的融合,是高校创业教育实现良性循环的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 4、整合机制和资源,促进创业教育个性化融合 当前高校教育体系中,党建工作在许多方面扶持着大学生创业,二者在物资、师资等方面具有融合性。通过创业平台的整合,有效利用高校党建工作和创业教育的资源是必然选择。在实践中,应探索将党建、团建的系统和网络平台合理地运用到创业教育过程中,将过去枯燥古板的教育与现代化新兴技术相结合,打破瓶颈,为党
13、组织建设注入青春的活力。此外,在党员队伍中,针对大学生创业群体开展创业培训、组织外出考察等形式,能够强化党性理念和技术技能,在拉近学生距离的同时,更进一步向他们传递教育真谛,实现教育的目的。据此构建党建工作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联动机制,开创两者齐头并进的工作格局,促进共同发展。 四、结语 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大学生创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以经济发展为载体,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营造良好创业环境,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业意识,整合教育资源,是完善高校建设的新的尝试,是大学生创业教育服务于经济发展的有效方式与可靠途径。 【参考文献】 1 王传旭:从战略高度重视大学生党建工作J.中国高教研究,2006(1). 2 蓝盛建、张怀刚:大学生创业困难及对策思考J.人才资源开发,2015(6). (责任编辑:柯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