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济学视域下山东省大学生就业问题探析摘要:大学生就业是近年来人们所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2015 年山东省高校毕业生数量再创历史新高,加上去年仍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山东省高校毕业生正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文章在经济学视域下,结合劳动力市场供求理论,对山东省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做出了具体分析,并据此提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山东;大学生;就业;经济学 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每个学生的前途,还直接影响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更是关系到我国人才战略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件大事。因此,我们需要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思考和研究,为政府相关部门实施更为有效的人才政策和高校的学生
2、就业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一、山东省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及特点 (一)毕业生数量连年增加,就业总量压力较大 根据官方数据统计,2013 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达到 699万,被称为“最难就业年” ;2014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高达 727万,又进一步增加了 28万,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 。教育部明确表示,2015 年毕业生总数压力将进一步增大,就目前的趋势来看,15 年毕业生预计达到750万,再加上仍未就业的前几届毕业生的加入,应届毕业生就业压力非常大。 (二)就业歧视问题突出,女大学生供过于求 据统计,截至到 2014年 12月底,在山东省 46、35 万非师范应届高校毕业生中,女大学生的就
3、业状况不甚理想,男生为 21、7 万,总体就业率 91、75%,女生则为 24、65 万,总体就业率 91、19%。很明显可以看出,女生就业率低于男生 0、56 个百分点。 (三)就业流向过于集中,欠发达地区求贤若渴 2014 年山东省境内毕业生的流向相对比较集中,在 46万 2014届大学毕业生中,仅青岛、济南、烟台这三个城市的 2014届毕业生净流入人数分别为 12.7万、5.6 万、3.3 万,三地毕业生净流入总量占总毕业生的比重高达 64%。由此可见,山东省大学毕业生就业选择主要集中在胶东半岛和省会城市,中西部地区流入较少。 二、山东省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劳动力供求不平衡
4、劳动力供求的不平衡性是影响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在经济学理论中,劳动力供求的均衡正是市场中理想的状态,但现实往往是,劳动力市场难以达到完全均衡的状态,大学生就业被彻底推向了市场,大学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开始逐渐的推行双向选择,这是社会进步的需要,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但是,在“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要求下,若供求一旦失衡,就会很容易产生“难找”和“难招”的问题。 根据奥肯定律,GDP 每增加 2个百分点,失业率将减少 1个百分点。原本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为大学毕业生们提供了许多新增的就业机会,而许多毕业生却因专业背景和技能水平不符合要求而失去被雇佣的机会,近年关于高级技工荒方
5、面的报导已成为劳动市场的新闻热点。山东省年均 10%左右的经济的增长速度显然与每年近 20%的毕业生增长速度之间的差距是巨大的。由此可见,在人口密集的山东省,大学生就业市场供过于求的局面在较短的时间内是很难改变的,工作“难找”也成为一大难题。 另一方面,我省大学毕业生所掌握的工作能力和水平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大学毕业生大多眼高手低,期待企业给予更高的薪资和待遇,但毕业生自身又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致使最后双方没有达成平衡,企业很容易面临“难招”的困境。 (二)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脱节 由于高校在招生体制和专业设置等方面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等方面的影响,山东省高等教育制度改革跟不上市场发展的脚步,其在
6、办学的过程中自主权不大,很难正确地把握市场的变动,更不能完全遵循市场的需要去进行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仍然偏重理论,其培养方向往往趋于更高层次的研究型人才,而技术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严重不足。 (三)眼高手低导致自愿性失业 中央党校教授周天勇说:“大学生的确是宝贵的人力资源,但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的趋势已经形成,如果还抱着天之骄子的光环不放,就业当然很难。 ”很多大学生眼高手低,要么嫌工资低,要么嫌工作累,对就业岗位的要求过高,求职眼光过于狭隘,导致大学生自愿性失业现象比较普遍。 (四)劳动力市场分割制度的影响 劳动力市场的分割理论在 19世纪 70年代被提出,研究的最主要的生产要素是人力的需求
7、和供给,劳动力市场分割形成的根本原因是户籍制度,济南和青岛作为山东省的两大城市,其户口政策对省内大学毕业生的影响一直备受关注。中国的地域广阔,地区之间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状况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根据科学研究表明,无论是主要的劳动力市场还是次要的劳动力市场,经济越发达的地区,教育对于劳动者的收入有着更大的提高作用;相反,如果经济越不发达,则工作的年限对劳动者的收入会有更大的提高作用。 根据皮奥里的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山东省的劳动力并不能高效的流动,其省内的户籍制度使得大学生自愿性失业的比重较高。虽然山东省在 2014年对户籍政策做出了一定的调整,全面放开普通高校毕业生的落户限制,但是原有的制度障碍
8、并没有完全消失。 三、应对山东省大学生就业难的策略 (一)加大投入,改革学科专业设置 教育的职能是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高等教育在完成了以往粗放型的数量扩张后,今后应把重点放在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上。首先要加大在优秀师资引进、科学研究等方面的经费投入,同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学方式创新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其次要改革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设置,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市场需要与社会需要设置专业和配备师资,尽可能缩小教育系统与市场需求的差距,使人才的培养与市场的需求相衔接;最后要建立起适应知识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学科结构和专业。 (二)落实政策,加强就业指导服务 1.
9、积极构建就业平台,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 虽然有关部门近几年来对大学生就业提供了一些就业信息服务,积极构建了就业信息系统。但是还需进一步多层次、全方位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保证就业信息的畅通。比如用人单位的线上活动推广、网上招聘会等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全方位帮助大学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 2. 鼓励学生积累经验,增强大学生竞争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未来求职的竞争力。高校应当通过综合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实习实训、职业培训等途径,让每一位在校生提前了解相关职业特点,体会岗位具体要求,做好与毕业就业的衔接。 3. 加强校企合作交流,提高理论实践结合力 校企合作是提高
10、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高校可通过健全校企合作组织机构和相关制度深化与企业的合作,依据企业的发展优势,结合学校自身的专业特色,进行教学改革,完善课程设置。人才培养要以就业为导向,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潮流。 (三)家长应更新观念,转变传统的家庭教育模式 家庭因素对个人的发展具有长久而深远的影响。所以,家长应当调整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与时俱进,在进行家庭教育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子女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人格的完善,尊重子女的选择,给出合适的择业建议,鼓励他们勇敢的做出自己的人生选择,不要过于妨碍他们的意愿,正确的就业引导才是现代父母所最应该做的,而不是将自己传统的观念强压于他们的身上,提出强制性的就业要求。
11、 (四)完善职业培训,加大技能培养力度 要解决劳动力市场出现的“技工荒”问题,就必须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加大对技术性人才的培养力度。首先,在职业学校的设置上要打破传统的地域布局,使职业学校与地域优势相结合。这样可使教育与相应产业直接联系起来,能及时根据当地需要培养人才,克服人才结构与实际需求结构脱节的弊端。其次,在职业培训方面,充分发挥各类职业培训学校、就业训练中心和社会力量办学单位的作用,切实开展在校生的职业教育和岗前培训,满足企业对技术性人才的要求。 四、结语 总而言之,山东省大学生就业问题依然棘手,各高校应让学生充分的了解国家所制定的相关基层就业优惠政策,积极地引导大学毕业生能够清楚的意识到现在的就业形势,端正自身就业观念,降低自己的姿态,自觉地去适应社会,融入社会。 参考文献: 1杜静静.江苏地区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经济学分析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2). 2高海榕.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教育经济学分析J.学术探讨,2012(03). (作者单位: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