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管理能力测量指标分解及分析摘要:科技型中小企业对知识管理具有较高的要求,则如何对其准确测量将是非常关键因素。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自身特点,从知识流转过程的角度将知识管理能力分解为知识吸收能力、知识共享能力及知识增值能力三个方面,并对三种能力因素进行了详细解释和分析,从而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知识管理提供了有效的借鉴。 关键词: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管理;评价维度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2002202 1 导言 企业知识管理能力的测评角度有两种:一种是单从知识管理的流程角度出发,一种是探究知识管理流程的基础上联合考虑企业基础设施能力。
2、本研究构建知识管理能力评价指标的目的主要还是便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管理者在实施知识管理过程中运用。通常中小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水平较低,科技型中小企业也不例外。尽管在评价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管理能力时考虑诸如文化、技术、组织结构等因素会更全面的对其认识,但鉴于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水平不足以对这些基础设施因素进行较准确估计,本文采用从知识管理流程角度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管理能力进行评价。 2 知识管理能力维度分解 通常,企业会根据自身产品或服务、组织结构、业务流程等选取吸收外部知识,促进知识在组织内部不同部门和人员之间流动,并会在吸收消化知识的基础上发展带来生产效益的新知识。学者们对知识管理流程的划分多种多样
3、,该流程通常包含的知识管理能力所涉及的因素有:知识获取、获得、吸收、筛选、检索、内化、整合、共享、转移、分享、传递、保护、利用、转化、创新、创造、积累、利用、应用。尽管名目众多,但把知识获取、获得这类的同一过程不同表述合并后就可归纳为获取、筛选、整合、共享、保护、利用、创新。企业在获取知识过程中本身就需要根据企业实际生产状况、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等进行筛选过滤,并将其整合内化为企业内部知识,这些过程相互关联相互影响,故将知识获取、筛选、整合能力统一归为知识吸收能力;知识在组织内部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间进行流动时,可增加全体成员的知识存量,营造顺畅的沟通渠道,易于不同思想碰撞后化为实际生产力,但在共
4、享时就需要明确共享知识的种类,范围,注意对所分享知识的保护,可见知识保护同知识共享同步且密不可分,故本文将知识共享、保护能力统一归入知识共享能力;企业在吸收、共享知识的基础上肯定会先利用其解决日常生产经营中的现存问题,若将知识用于技术研发、产品创新等创新性活动还会涉及新知识的产生,无论是直接应用于企业困难的解决还是应用于新技术研发均会给企业带来收益,同时新知识的产生来源于企业现实需要,产生后也是被应用于企业以提升企业绩效、成长性、竞争力等,它们均可实现知识的增值,故本文将知识利用、创新能力归为知识增值能力。由此,将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管理能力按照流程角度划分为知识吸收能力、知识共享能力、知识增值
5、能力三个维度。 3 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管理能力测量指标选取 结合学者们有关知识管理能力评价方面的研究以及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点,本研究认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管理能力可划分为知识吸收能力、知识共享能力、知识增值能力三个维度,并将按照这三个维度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管理能力进行测量评价。 3.1 知识吸收能力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速度日益加快,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企业内部创新资源匮乏,且由于员工知识的社会嵌入性、情境依赖性和个体依附性,使得完全由企业内部提供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需的各类知识存在成本高昂的缺陷。这些都决定着科技型中小企业需要不断从外部吸收知识,以了解新技术研究领域,更新知识体系,适应技术发展,
6、更高效的实现技术创新。 科技型中小企业从外部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实际应用较广泛的手段有:外购实物资产嵌入的技术、短期研发合作或长期技术联盟、技术许可或购买(专利、诀窍) 、研发外包等。多家科技型中小企业间的研发合作能够克服单个企业在研发人员和研发资金投入方面不足的缺陷,易于形成合力,保障研发成功率。合作过程中不同人员的频繁交流,就促进了知识的流动转移,直接提升知识吸收能力。 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知识获取可有效提高企业的内部知识存量,但如若想最大化发挥企业已有知识的作用,还需接收者投入大量的资源将知识同企业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企业管理各关键环节相匹配,将这些知识筛选并整合为对企业有利用价值的
7、知识。同时在企业内部,由于专业化分工的深入发展,每个知识型员工只拥有狭窄范围内的专业知识,且他们分散在组织的不同地方,但从协同的角度来看,必须通过制度的设计、机制的实施保证将分散的员工知识整合起来才能发挥集体功效。 这里所指的知识吸收能力是企业通过各种途径有针对性的选择并吸收对企业有价值的外部知识后,再将这些知识同企业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等相融合的能力。显然,这种能力的提升既需组织内部知识吸收意识的培育也需相应制度流程的保障。因而,本文所指的知识吸收能力既包括部分学者所提出的知识获得、知识获取、知识转移的相关内容也涵盖他们所认为的知识分类、知识整合、知识组织、知识积累部分内容。 3.2 知识共
8、享能力 知识具有收益递增的特性,即知识的使用会使其价值有所增加。如果措施得当,管理有方,知识得到共享,其价值会呈指数增长。企业员工养成共享实际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和最佳实践后,易于防止重复劳动,减少甚至杜绝重复性错误,降低错误成本,以及组织整合协调内部活动能更有效。实现信息和知识共享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成功的关键,且也为进一步推进知识管理奠定了基础。知识共享对于企业知识管理能力的提升起到关键作用的原因在于它所带来的巨大无形财富:企业通过对知识共享在制度和流程上的设计,可使组织内部员工接受、习惯、直至乐于分享,易于形成人人互助集聚创意、集思广益的文化氛围,利于形成我和企业息息相关的主人翁精神。这
9、些无形财富的形成固然需要很长的时间,但一旦形成,给企业带来的将是竞争对手无法企及的竞争优势,对企业长期稳定成长发展扩张起到保证作用。 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实际中通常运用的知识共享渠道包括:知识园地、知识邮箱、求医问药、在线培训(E-learning) 、微博等网上渠道及会议机制、周末沙龙、知识墙等网下渠道。知识共享渠道的选择要符合企业实际状况,没必要局限于某一种形式,尽量多种渠道相结合,通过知识共享获得最大收益才是渠道方式选择的根本出发点。尽管知识共享利于为企业带来益处,但在此过程中还需注意所共享知识的类别性质,事关核心竞争力的知识如核心技术相关知识等在共享时需要注意共享范围,做好相应的保密措施,
10、防止这些知识被偷窃、被不合理使用或不正当使用。保护知识本来难度就较大,就更不能被企业所边缘化甚至放弃,这要求科技型中小企业管理层在组织内部培育知识保护意识外还需采取恰当的激励措施以及设计合理的技术流程避免被保护知识的不当使用、被偷窃等不良行为的发生。 本文所指的知识共享能力是个体知识、组织知识通过各种交流手段为组织中其他成员共同享有并就不同知识在分享过程中同时注重保密的能力。因而,知识共享能力既包括部分学者所提出的知识共享、知识转移的相关内容也涵盖他们所认为的知识保护内容。 3.3 知识增值能力 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强知识的吸收,共享能力,最终还是要利用这些知识实现企业发展。企业有必要充分利用知识
11、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生产效率、实现技术创新,将个体和组织的知识最终转化成实际生产力。知识被吸收并融入企业组织员工后,可为企业全员解决现存问题提供创造性思路。知识创新决定着企业竞争优势的强弱、持久性乃至企业的胜败存亡,需要运用已有的知识创造新知识,需要专注的努力和发现并捕获新知识的丰富经验。同时,组织内的知识创造需要分享和传播个人的经验。在组织内,合作发生于个人之间和组织与它的商业伙伴的网络之间。个人之间的合作可以将个人的不同属性集合在一起,从而创造新知识。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知识增值,能够让更多的无形资产内化为有形资产,借此可提高组织的各种“软” “硬”实力,并增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知识增值是
12、对所吸收共享后得到的知识进行运用及再创造。运用就是解决现存问题,再创造涉及新知识的产生。本文之所以把知识的应用与知识创造结合起来,用知识增值来统一表述,还在于它们的内部统一性:企业现存问题解决的需要带来开发新创知识的必要,适合企业状况的新知识的开发又会在实际应用中不断改进。 本文所指的知识增值能力是指企业运用知识,利用市场机会,产生新知识并应用于商业成果的能力。企业利用知识调整战略,能够使知识为企业整体发展方向保驾护航;将知识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可短时间内看到知识增值效果;利用知识研发新产品、新技术能为企业长期发展提供动力。因而,知识增值能力包括部分学者所提出的知识创造、知识转化、知识应用的相关
13、内容。 4 结语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知识管理能力的客观测量对其持续成长具有关键作用,本文在综合众多文献的基础上,将其分解为知识吸收能力、知识共享能力及知识增值能力,能够进一步细化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管理的过程及结果,对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知识管理能力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今后的研究中,可结合具体的企业,进一步细化各级指标,通过实证研究对可企业型中小企业的知识管理能力的测量进行完善。 参考文献 1侍文庚,蒋天颖.社会资本、知识管理能力和核心能力关系研究J.科研管理,2012, (4):6272. 2周瑾,闫晓军.知识管理能力管理决策与企业绩效关系实证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 (11):129135+162. 3陈伟,付振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知识管理能力耦合关系研究J.企业管理,2013, (2):7779. 4郑刚,王方瑞,陈劲.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研究J.科研管理,2008,29(3):18. 5黄蕴洁,刘冬荣.知识管理对企业核心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0,28(7):10521059. 6Lee K C,Lee S.KMPI: measuring knowledge management performanceJ.Information &Management,2005, (42):469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