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利率市场化进程要素分析摘 要:在现代化市场经济时代,利率市场化就是将市场作为利率的决定主体,是中国金融改革进程中的重要环节。从利率市场化的内涵入手,阐述我国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分析利率市场化对经济体系的重要性,提出我国利率市场化推进应注意的问题,为进一步推进深化改革提供可行的思路。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市场体系;金融改革;进程 中图分类号:F82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27-0071-02 引言 利率市场化,就是指由市场决定在货币市场中金融机构的利率高低,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以及利率结构和管理几个方面的市场化。具体是指各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由资本市
2、场的供求情况自主调节,而不是有上级或中央银行统一规定,从而形成由中央银行的基准利率和同业拆借利率为资本市场基础利率,各利率之间利差维持在合理区间的有效利率传导体系。简单来讲,利率市场化就是由市场作为主体自主决定市场利率的过程。 推行利率市场化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是十分有必要的。随着我国的证券交易市场的逐步发展,上市公司数量总数以及市值交易金额逐年增加,各大企业通过金融资本市场成为了主要的一条渠道实现融资。正是由于在资产价格与市场利率之间长期存在着一种比价联系,金融投资人可以在储蓄存款与证券投资两者之间进行对比,从而合理而有效地规划自己的资本。资本在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两者之间自由流动而达到所谓的均
3、衡状态。与此相反,一旦货币利率发生变化,就会通过这个比价联系对资本市场造成影响,而且这个反映是十分敏感的。同时,在市场化程度越高,利率分配越是合理的基础上,这种影响越是严重。也就是说,利率市场化尽早完成将会在更高的角度上把控住金融货币政策的主动权,更有效起到金融影响国民经济的重要作用。 一、我国推进利率市场化发展进程回顾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和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首次提出了利率市场化的基本构想。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指出:“稳步中推进利率市场化,建立健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形成机制,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市场利率。 ”利率市场
4、化改革的总体思路为:“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正是按照这一思路进行的。 1978 年,我国利率主要出在高速利率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准许银行贷款利率在一定区间内自由浮动;1986 年允许银行资金相互拆借,借贷双方协定期限和利率;1987 年,银行贷款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 20 个百分点。19901992 年期间以高速利率结构为主:1990 年,规定了拆借利率实行上限管理;1992 年,国债首次实行承购包销标志着利率形成机制正式改革。19931999 年利率改革逐项开展,利率成为了宏观调控和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1995 年,首次提出逐步与国
5、际惯例接轨的利率改革原则,实现正利率,协调配套的改革目标,和商业银行把握利率自主权的改革路径;1996 年,同业拆借业务均由全国统一办理,产生了中国银行间拆借市场利率;1997 年,正式启动银行间债券市场,同时对债券回购和现券交易利率实现放开;1998 年,由人民银行独立决定再贴现利率,超额准备金与法定准备金开始实行统一利率。2000 年,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关键一步,首先放开外设利率。2001 年,债券市场开始引进了做市商制度;2003年,中央银行扩大金融贷款利率自由浮动空间;2004 年,央行实行再贷款浮息制度,同时决定浮动区间不再根据企业规模大小制定,并在同年 10月进一步放宽人民币存款贷
6、款利率浮动区间大小,首次允许存款利率下调,实现了“贷款利率管下限、存款利率管上限”的阶段性目标。 自 2000 年之后,市场操作公开的重要性逐渐凸出,利率作为核心资本价格成为宏观调控的重要市场化方式,这已经成为了我国金融宏观调控改革的重要发展趋势。经过了十多年的改革历程,我国利率市场化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这些成果对于完全市场化来讲,还不足以触及核心问题。真正的关键问题是,我国全面放开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实现完全意义上的利率市场化。 二、加快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一)加快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有利条件 首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为推进利率市场化提供
7、出了较为稳定的宏观政策和经济环境。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进行,和政府职能向服务型转变,在资源配置方面市场由基础性作用逐渐向决定性作用转型,市场的调节作用逐渐增强。 其次,我国金融市场的改善。经过多年探索,中央银行取消了计划经济背景下的调控方式。国有商业银行商业化不断推进。新型的股份制银行和地区性商业银行逐渐崛起,为我国金融行业带来了一股新生力量,从而将中国金融业的竞争和效率提高到新的高度。随着金融市场的逐步完善和发展,金融市场逐渐规范,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已经成了企业融资的重要途径。 再次,实行利率市场化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随着我国法制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我国的金融立法执法工作取
8、得了不错的成果。金融市场相关法律法规颁布实施,更加确立和完善了我国法律体系的金融方面的体系框架,意味着我国金融市场正在向法制化和规范化的方向有序进行。最后,对利率市场化的推进有利的一点是,过去利率市场化改革所做的努力效果显著。当前,我国利率市场化已得到了相当程度的进展,相对一部分利率已经或者至少基本接近于市场化程度。银行同行拆借市场规范达到一致,已经形成了统一性的全国范围内拆借市场利率。市场上开始出现金融债券,对国债市场利率也逐步放开。中小企业贷款利率浮动的范围和幅度都得到相对扩大。市场业务公开化也在不断地完善中逐渐发展。这些明显的金融改革成果都为利率市场化改革得到进一步成效提供了积极有力的支
9、持。 (二)加快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的不利因素 第一,国有银行的商业化发展还不足以实现完全意义上的商业化。利率市场化也就是指银行以贷款的金额大小、发放人和贷款期限等因素来考量确认贷款人的融资成本,对银行来讲必须拥有决定配置信贷资本的自主权力。就现在的情况来看,虽然国有银行商业化改革有所进行,但是还没有完全冲破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束缚,还不能清楚地划分出政策性业务行为和商业性业务行为。国有银行商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第二,央行的利率调控政策实际实施中难以起到宏观经济指示器的功能。中央银行要通过利率调控货币供给量,其关键问题是中央银行的利率调控政策必须通过一系列的传导机制连续影响从而作用于市场利率,
10、并且要最终实现使各个经济主体行为在利率主导下向调控目标趋向一致。目前,我国中央银行还无法实现完全独立地制定和实施利率调控政策,现在的状况是基本上全部的利率是由国务院统一颁布实施的,中央银行在这方面依然处在被动。其他专业银行和非国有金融机构虽然具有一定程度的利率自主权力,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这种自主性很难真正落实。另外,专业性银行并非按照企业化经营,央行的利率调控政策对于这种性质银行还难以充分发挥有力的作用。 第三,资本市场体系尚未完善。在我国的市场体系之中,各个市场之间都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利率不仅是货币市场的价格指标,同时也反映了其它各个市场是否均衡。目前,除商品市场体系相对完善,其它市场
11、却有待进一步健全。只有各个市场的价格体系实现有效联动,才能更加顺利地推行利率市场化,增强利率的调控作用。 第四,缺乏风险管理和控制人才。长期以来,利率由官方统一规定的利率调整习惯,使得企业和投资者们缺少对利率风险性的认知。一旦利率实行浮动性调整时,利率风险将会成为客观性的存在,而企业和投资者个人并不能积极应对。缺乏风险管理人才势必会影响利率市场化的推进。 三、加快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建议 首先,加快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要从根本上解决市场化的制约因素,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利率市场化,形成市场化的行为主体。建立现代化的企业制度,要求具有完善的治理结构;进一步建设行为规范化、制度有效化以及实施高效化的政府
12、,完善政府职能,同时健全商业银行体系的治理方式和有效的管理机制。 其次,要加快建立健全的金融市场体系,实现资本市场体系健全和宏观调控机制转型过渡。这对资本市场提出了新的要求:积极发展直接化融资方式,增加市场货币弹性,形成多样化多层次的市场结构;增加市场交易金融产品的类型,采取更多方式积极鼓励和倡导金融产品的创新;当前应逐渐慢慢放开长期的大额存款利率,推进 SHIBOR 逐渐成为被民众广泛接受的基准利率。不仅要分别完善好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各自体系,而且要合理地构建好两个市场之间的通道。随着金融对经济的影响不断深化,货币市场供应量和经济水平之间的紧密联系一定会受到很大程度的弱化。因此,作为货币当局
13、要做好分析工作,提前做好配套制度的完善工作,为从宏观层次上把控经济做好积极准备。 最后,要积极做好各项工作之间的协调整合,每一项改革工作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大潮下的重要环节,其中每个问题都要细致深入的研究。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工作,既不能迟迟等到微观主体与宏观调控中制约因素全部化解之后才开始进行,也不能在条件还不够成熟时盲目地进行。只有结合自身情况认真分析,深刻认识到制约因素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灵活处理,把握好分寸,才能更早一天实现全面的利率市场化。 参考文献: 1 刘雅然.中国利率市场化及利率政策效应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2 贺聪.利率市场化与货币政策框架转型D.杭州: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3 马阳冰.利率市场化对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的影响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4 顾海兵,翟敏.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程度研究的方法论分析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3, (3):63-69. 责任编辑 陈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