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857771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辽宁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辽宁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辽宁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辽宁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辽宁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摘要: 通过分析辽宁高校创新能力现实形势,发现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校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从高校科技创新基础条件、产出成果和效益成果等三个方面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对高校逐步建立良好的创新环境、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培育更多竞争优势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 高校;创新能力;指标体系;评价分析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1001202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并在决定国家前途和命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高校的科技创新在我国的科技创新中占

2、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发展和提高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是促进整个国家、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的需要,也是提高高校自身水平和竞争能力的需要。开展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研究是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辽宁省高校数量众多,办学水平、教育质量各有不同,客观、准确的评价各高校的创新能力不但可以评估各高校创新活动开展情况,使各高校正确认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进而调动高校科技创新积极性,加大对创新能力的提升,提高辽宁省高校整体实力,同时也是促进高等学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对辽宁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活动的构成要素具有以下几个基本要素:评价者、被评价者、评价的方向,即对评价对象的哪些

3、方面进行评价,评价采用的方法,评价采集的数据,评价结果信息。本文提出高校科技创新评价体系包括高校科技创新基础条件、产出成果和效益成果等三个方面,并对这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构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初步指标体系。 1 辽宁省高校创新能力指标体系内容 随着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部署,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政府、高校等诸多领域的导向性考核指标,对于辽宁省高校来说,需要客观了解自身的现状,明确自身实力,要理解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但包括基础知识研究方面的创新能力,更体现在建立良好创新机制,融合政府、高校、企业等多角色共同参与到解决辽宁实际经济建设实际问题的能力。 1.1 高校创新能力概念 在高校的

4、科研创新活动中,需要不断整合政府、企业、金融、中介等多种机构,让这些相关机构能各自发挥独特的创新资源,并以各个机构中从事知识创新和技术研发等工作的人员为核心要素,以持续进行科学技术知识为基础创造和开发特定技术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能力是我们需要的高校创新能力。 1.2 高校创新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 为了更好的评价高校创新能力,在对国内各高校目前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综合分析之后,现以各高校创新活动的内容和目的为出发点,把高校创新能力大体分为基础创新和产出效益创新,其中,前者反映的是高校创新能力的基础条件、优势资源和未来发展趋势,是高校创新潜能的体现,以核心人才、创新平台和科研项目来描述和展示;后者产

5、出创新反映的是相关高校将投入的创新资源转化为具有新价值成果的能力和水平,是高校创新实际水平的集中体现,以产出和效益来描述和展示。表 1 为本设计研究的评价指标体系。 2 辽宁省高校创新能力分析模型与方法 2.1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如何合理分配评价指标体系各个指标的权重是后续科学评价的关键,将直接导致完全不同的评价结果。按照目前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主要有两种:主观和客观。主观赋权是以专家经验和主观判断为手段,如功效系数法和德尔菲法,其弊端是容易忽略评价指标本身数字特征所代表的含义和容易受到专家自身经验、知识和喜好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客观赋权是以指标在被评价对象实际数据确定的,诸如熵值法、变异系数法

6、及主成分分析法等,其弊端是忽视了专家的经验和知识,仅依靠数据说话,经常会出现权重系数分配不均的情况。本文以国内的研究成果为参考,以层次分析法对指标权重反复调整和修改后,形成了上面的高校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提出的高校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原始数据主要参考来自教育部的社科、科技统计年报数据,共包含 17 个三级指标。 2.2 评价数学模型 评价模型是评价指标与评价目标之间逻辑关系的数学表达式,某指标数值越大,同等情况下对创新能力综合评价的贡献率也就相应越大,即评价目标与评价指标之间是一种线性关系。因此,我们可以采用线性加权求和法计算综合评价得分,其数学模型为: Yi=17j=1wjxijY0

7、Wj1|j=1,2,17,17j=1wj=1Y Yi 是第 i 个参评高校创新能力综合评价得分值,Wj 是第 j 个三级指标的权重系数,Xij 是第 i 个参评高校第 j 个三级指标经归一化处理后的值。习惯上,我们将所有参评高校综合评价得分值 Yi 的最高值 Ymax 定为 100,则其他参评高校创新能力综合评价得分的相对值。 Zi=YiYmax100 根据 Zi 的大小便可对各高校的综合创新能力进行排序。 3 辽宁省高校创新能力实证分析 本文以辽宁省高校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了 2014 年的 17 项评价指标的原始数据并进行创新能力评价和分析,排名见表 2。 就评价结果来说,大连理工大学,东北

8、大学的得分分别是 100 和85,表现出卓越的创新能力;辽宁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和辽宁师范大学的得分分别是 35、31 和 24,作为人文社科研究实力强劲的高校,也表现出了突出的创新能力;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大连海事大学等工科学校在人文社科领域有所欠缺,虽然跟上述高校有所差距,但是也表现出较强的创新能力。 4 结论 通过以上实证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辽宁省高校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并且创新指数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各高校创新条件和创新能力,对各高校的创新能力提升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1)本综合评价基本涵盖了各类型高校,说明本评价指标体系既体现了自然科学技术科学

9、的创新能力,也体现了人文社科的创新能力。 (2)17 项指标中院士、长江学者、教育部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国家级课题数量等体现高水平研究的指标和国内高水平高校相比尤显不足。希望能够引起政府和高校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建立以创新为导向的科学研究体系,逐步提高我省高校的创新能力。 (3)本研究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由于考虑到量化评价的可行性和指标数据的可获取性,尽量选用了那些能够直接量化的定量指标,而对那些虽能体现高校创新能力却难以量化的“软指标” ,如创新环境、创新政策、管理能力等,还没有直接考虑。 (4)本研究使用的数据仅为 2014 年一个年度,如果时间范围扩大至 5 年甚至更多,评价结果将会更加理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